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井下钻工受局部振动和噪声的影响,为探讨它们联合作用对钻工的健康危害,我们对566名井下钻工的心电图改变进行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观察对象为566名男性井下钻工,所用钻机为KBMSZ12型、TY24型和7655型,Z轴振动计权加速度范围7.0~25.3m/s~2。岩石硬度范围3~12(F),噪声强度范围86~117dB(A),属中高频,接振接噪时间1.5~4h/d,无个人防护措施,年龄20~54岁、平均38.4±5.6岁,作业工龄1~26年、平均9.7±4.2年;对照组为井下电工、测量工、调度、瓦斯等非  相似文献   

2.
调查广西某煤矿井下电钻和风钻作业工人274名,噪声强度85~117dB(A)、并选择该矿井下男性杂工90名为对照组(接触噪声强度在卫生标准以下)。调查结果发现接触组高频听损率为78.1%,对照组为34.4%,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且高频听  相似文献   

3.
局部振动与噪声接触者心电图变化分析广西职业病防治研究所(530021)潘达颜,刘吉昌我们对566名井下凿岩工的心电图改变进行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566名均为男性井下凿岩工,钻机为KBMSZ12型、TY24型和7655型,Z轴振动计权加速...  相似文献   

4.
以唐山冶金矿山机械厂使用风动工具的男性工人159名为观察组(造型工79名、清理工28名、铆工52名),接振日工时为0.5~4小时,清理工最长。平均年龄32岁(20~45岁),平均工龄9.12年(2.5~34年)。非接振工人65名为对照组,一般情况与观察组大致匹配。环境测定结果,采用最大轴向计算4小时等效计权加速度,为17.81~100m/s~2,清理工处最高。心电图检查结果:总体异常检出率,观察组为41.51%;对照组为26.15%,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局部振动危害,国内长江以北,尤其东北等地报告较多,而江南则少见。为了解其对我省工人健康危害情况,本文对有关厂矿的浇捣、风钻、造型、清铲、打磨工等共350人进行了调查,并以不接触振动的保全、电工等88人为对照组。使用工具SMX—1型振动器振频11000次/分,振幅15mm。风钻冲击次数1400~1800次/分,现场测试加速度3.98×10~2~4.36×10~3MS~(-2),位移0.27~13.8mm.临床主诉以头昏、失眠、手麻、手僵、手白等为主。主诉白指率,风钻工20.13%,浇捣工为42.31%,为受检人数的18.57%。其他工种无主诉白指。检见白指率分别为3.1%、5.1%,总检出率2.57%。痛  相似文献   

6.
我们先后对五个单位288名接触振动的清砂、造型工、采石场风钻工、水电站浇捣工、尖刀厂磨刀工做了局部振动病调查。在浇捣工、磨工中发现白指病人61名,浇捣工发病率为42.31%,磨工发病率为34.15%;男性59例,女性2例;最短工龄一年,最长23年。现将资料齐全的50例白指病人(轻度局部振动病48例,重度局部振动病2例),作一临床分析,并就GB4869—85职业性局部振动病诊断及处理原则,在基层单位检查过程中能否正确掌握使用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江安县硫铁矿厂是我省生产硫精砂的主要厂矿之一,现在职工1000余人。井下凿岩经历了人工手锤打眼、手摇掰钻打眼、电钻扣眼,1979年后逐步采用湿式风钻. 从1964年起对接尘工人进行X线摄片检查,由地区矽肺诊断组诊断。近年来对接尘工人每三年摄片检查一次,1—I和I期矽肺患者每年摄片检查。粉尘浓度测定采用滤膜重量法,游离SiO_2含量用焦磷酸法,分散  相似文献   

8.
目的 测量和评价特种车辆全身振动对作业人员健康和舒适的影响,为车辆改进和人员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研制的车辆振动测试系统和5313A座垫式加速度传感器,连续记录车辆以40~ 50 km/h的速度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密闭行进时驾驶员和乘员座椅的振动信号300 s,依据GBT 13441.1-2007通过数据处理软件得到每个轴向0.5 ~80 Hz的1/3倍频带计权加速度均方根值,根据公式计算三轴向振动频率计权加速度和振动总量,利用三轴向中的的最大频率计权加速度进行振动对健康的评估,利用振动总量进行振动对舒适的评估.同时分别对驾驶员和乘员座椅的各轴向振动进行频谱分析.结果 驾驶员座椅最大频率计权加速度Z轴向为1.45 m/s2,健康评价为潜在健康危险的警告;乘员座椅最大频率计权加速度Z轴向为0.58 m/s2,振动健康评价为无明确健康危险的警告.驾驶员座椅的振动总量为1.49 m/s2,舒适反应评价为不舒适到非常不舒适;乘员座椅的振动总量为0.77 m/s2,舒适反应评价为相当不舒适.驾驶员和乘员座椅振动对人体有影响的频率范围主要集中在20~70 Hz,在40 Hz左右分布最强.结论 特种车辆振动对作业人员的健康和舒适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和影响,应加强防护.  相似文献   

9.
对某发动机公司314名接触手臂振动作业工人进行了职业危害调查,并对6种常用振动工具的振动参数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接触手臂振动作业每日累计接振时间基本在2 h以内,年累计接振时间为104~457 h,4 h等能量频率计权加速度值为3.94~18.26 m/s2,白指发生率仅抛光工为3.04%,未检出手臂振动病。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1972年前分配在我县厂矿中的坑道作业工龄三个月以上的24名复退军人,在部队坑道作业前后无其他粉尘接触史,其中风钻工20名,炮爆工4名。共检出矽肺20例(83.33%):Ⅰ期13例,Ⅱ期5例,Ⅲ期2例;可疑矽肺2例(9.33%)。首次诊断各期矽肺12例:Ⅰ期6例,Ⅱ期5例,Ⅲ期1例。其工种分布为:风钻工16例,炮爆工4例。  相似文献   

11.
使用B&K振动测量仪器,对29辆次机动车辆的振动进行了测量、记录和分析。结果表明,机动车辆的振动是宽频带振动。按ISO2631/1推荐的全频域计权加速度评价宽频带振动可产生较大误差,为此应对ISO2631/1给出的限值作出适当调整。本文统计了29辆次机动车辆87个轴向全频域计权加速度级与对应轴向最大一个1/3倍频程带计权加速度级的差值,求出平均值作为调整值。该值加在相应轴向最敏感频带的限值上,其和即为全身振动的全频域计权加速度的评价限值。  相似文献   

12.
作者在电解锌工厂的铅车间对40名熔炼工(第1组)和40名烧结工(第2组)以及其他车间60名工人(对照组),检查了尿中铅、镉和锌的含量。检查对象均为男性。结果表明,前2组各项指标均远远超过对照组,第1组尤甚,尿中铅浓度:第1组270μg/L,第2组  相似文献   

13.
590名井下煤矿工人噪声危害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煤矿井下采煤、掘进工作面噪声对工人健康的危害 ,我们于 2 0 0 2年 9月对某煤矿井下采掘工作面接触噪声的59 0名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调查对象全部为煤矿井下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直接接触使用电煤钻、风钻、采煤机等设备的工人和采掘工作面的放炮员 ,其中掘进专业 2 42人 ,采煤专业 3 4 8人。掘进工年龄 2 0~ 55岁 ,平均 40 8岁 ,工龄 1~ 3 0年 ,平均 18 8年 ;采煤工年龄 2 0~ 53岁 ,平均 3 5 4岁 ,工龄 1~ 3 0年 ,平均 11 3年。1 2 方法 详细询问工人的职业史 ,既往史 ,量血压 ,并…  相似文献   

14.
来稿简报     
宋世炳等(××钨矿职工医院)报道;题为《344例矽肺病人死因分析》。1.该钨矿1957—1981年共死亡344名,其中矽肺病人104例(占死亡总数的30.23%),矽肺结核240例(占死亡总数的69.77%)。2.死亡病例开始接触粉尘年限;1949年前73例,1950—1957年271例,其中最多的是1950年开始接尘为107名。3.矽肺病程、死亡年龄有逐年延长的趋势,平均死亡年龄;1957—1961年为35岁,1962—1971年为42.7岁,1972—1981年为52.8岁。4.工种病死率以干风钻混合工最高占59.09%,湿风钻混合工最低占22.14%,非风钻混合工介于二者之间。占28.2%。5.直接致死原因;肺心病占首位为42.44%,其次是咯血占11.63%,再次是气胸占8.72%;呼吸循环衰竭占4.94%;感染占0.58%,肺癌占0.87%,其他癌占5.23%,风心占1.16%,其它占7.85%。不明占16.57%。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制订局部振动卫生标准。本文在近年来对上千名接触振动作业工人进行卫生学调研的基础上,探讨了接触振动剂量与人体反应间的关系,求出了其间的回归方程式。据此,推荐四小时等能量计权加速度5米/秒~2,为工作日内接触振动的限度。  相似文献   

16.
作者的目的为综合研究不同浓度下(包括10mg/m~3——最高容许浓度),CS_2对女性机体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根据空气中CS_2含量及劳动性质,作者将女工分为两组。第一组167名,为制备纺丝液、脱气、过滤、纤维加工、纤维烘干的女操作工,接触CS_2浓度为10mg/m~3。第二组87名,为制备粘胶溶液的操作工、过滤器洗涤工、人造丝成型工、人造丝切割工,接触CS_2浓度为30~60mg/m~3。对照组为同工厂从事管理工作的女工,不接触生产性化学物质。年龄多在40岁以下,工龄5~15年。女工月经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飞机铆接工具产生的振动危害,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护措施,对铆工常用的各种工具的振动加速度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铆钉机的振动加速度低于顶把,在所测3种顶把中,以小顶把的振动加速度为最高,大顶把振动加速度为最低。铆手的4 h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ahw(4)〕为20.8 m/s2,顶手的ahw(4)为176.7 m/s2,均超过5 m/s2的卫生限值。如果工人不使用小顶把和中顶把而只使用大顶把,同样的接振时间计算出其ahw(4)为61.3 m/s2。提示,顶把产生的振动危害大于铆钉机,而各种顶把中小顶把振动危害最大,使用大顶把能够明显减轻手传振动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我局井下电缆的作业环境职业污染程度及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现状 ,我们对成铁局 3个站段井下电缆工作业点近年来劳动卫生监测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 ,并对 65名井下电缆工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 ,从而为制定防治措施 ,正确评价井下电缆作业环境的污染程度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以及有关部门进行劳动条件改造提供科学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以 3个站段的 65名井下电缆工为接触组 ,无职业危害接触的某电务段职工 35名为对照组。1.2 方法 职业性体检项目依据 TB/ T2 4 80 - 93《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包括病史、职业史…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接触手传振动(以下简称接振)作业工人的职业接触现况。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接振工人作业及防护情况。使用丹麦B&K4447型人体振动分析仪,依据ISO 5349—1:2001,对7个不同行业15家工厂6种接振岗位共59个操作位进行了手传振动测量,计算8 h等能量频率计权加速度[ahv(eq,8h),记为A(8)],分析其危害程度。结果各接振岗位的A(8)中位数(M)为5.16 m/s2,四分位数间距(Q)为2.83 m/s2,最小值为1.53 m/s2,最大值为51.43m/s2。有39个点(66.10%)的A(8)值超过ISO 5349—1:2001限值(3.7 m/s2)。左右手以及手套内外加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传振动职业接触水平高,防护差,接振工人的职业健康危害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20.
1969年美国煤矿卫生安全条例(FCMHSA)规定,从1970年起煤矿井下粉尘浓度应大幅度下降至3mg/m~3,1972年在粉尘中二氧化硅不超高者降为2mg/m~3。为了调查这种粉尘浓度是否导致煤工职业性肺疾患的下降,国立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IOSH)进行了定期的流行病学调查。在最近的研究中,1970~1975年间NIOSH对美国一组井下矿工和离休矿工(3182名)进行了检查,研究了煤工尘肺(CWP)的患病率和发病率。1985~1988年间胸片由3名B组阅片者用1980 ILO尘肺分类法进行阅片,根据3名阅片者的中间值,CWP总患病率(本研究限于X线阴影密集度为1/0或以上)为6.8%。井下工作15~19年与20~24年的矿工比较,CWP的患病率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