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耳蜗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技成果之一。近10年来,人们对听觉病理、生理认知的不断深入,以及人工耳蜗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对内耳组织结构的保护以及声音精细结构的重建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人工耳蜗植入临床适应证已有明显拓展,体现在人工耳蜗植入低龄化、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残余听力保护及内耳畸形人工耳蜗植入等方面。未来更为先进的言语编码策略、植入电极设计及全植入式人工耳蜗的问世,将为更多的人群带来更完美的听觉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使用听觉和言语问卷分级评估比较前庭水管扩大伴耳蜗畸形与前庭水管扩大不伴耳蜗畸形耳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方法:按术前影像学检查将前庭水管扩大人工耳蜗植入患儿分为耳蜗正常组和耳蜗畸形组,并配对组合,应用问卷式听觉行为分级标准和言语识别率分级标准分别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的言语感知及言语产生能力,并对两组患者的耳蜗圈数与康复效果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前庭水管扩大伴耳蜗畸形与前庭水管扩大伴耳蜗正常组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前庭水管扩大伴耳蜗畸形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力言语康复效果与耳蜗解剖结构正常植入者相同;人工耳蜗植入术可帮助前庭水管扩大伴耳蜗畸形的重度耳聋患者重建听力;听觉行为分级标准和言语识别率分级标准是评估人工耳蜗术后听觉言语能力的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常规,以促进聋儿的术后听力言语康复。方法:对行人工耳蜗手术的41例患儿进行术前、术后护理。结果:所有人工耳蜗植入患儿手术成功,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耳聋患者36例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降低患者人不适度,伤口无感染。掌握术后护理及了解言语训练的相关知识。结论做好术前协助患者进行各种检查,做好呼吸道、皮肤及术前准备工作。术后注意病情观察、做好一般护理工作及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耳聋患者36例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降低患者人不适度,伤口无感染。掌握术后护理及了解言语训练的相关知识。结论做好术前协助患者进行各种检查,做好呼吸道、皮肤及术前准备工作。术后注意病情观察、做好一般护理工作及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岳振忠 《工企医刊》2012,25(5):83-86
人工耳蜗是帮助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改善听力和言语交流能力的一种模拟耳蜗功能的声电换能助听装置。近年来,国际上人工耳蜗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有越来越多的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术,生活质量提高,并重新参与社会生活。人工耳蜗植入后的效果不只依赖于产品质量的改进和进步,它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可以说,人工耳蜗植入是一程序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术前听力学及影像学的评估、植入适应证及手术方法的选择,术中、术后的听力学评估及人工装置调试,术后听觉言语康复训练等。本文就CI的发展、病例选择、手术、术后康复与疗效评估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人工耳蜗植入患儿康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以来我科收治的21例先天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资料,通过健康教育指导从入院、术前、术后及出院做出相应的全方位健康教育计划,观察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 21例患儿经过围手术期健康教育,1个月开机均有听觉反应,正常进入言语康复训练,达到预期效果.结论 对植入国产IES人工耳蜗患儿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疗效明显,对患儿重新获得听觉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人工耳蜗植入系统的标准执行情况,分析了在评价人工耳蜗植入系统的环境适应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辅助检测装置及其测试方法,解决了由于人工耳蜗植入体与人工耳蜗声音处理器的设计工作环境温度不同而导致在低温环境下测试失败的问题,为人工耳蜗植入系统的环境适应性检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方法,以促进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前配合及术后听力语言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回顾对35例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围手术期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结论:围手术期积极有效心理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尽快建立良好的信心,配合治疗,预防和1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人工耳蜗是一种能使耳聋病人恢复听觉的医疗电子仪器。这种仪器具有模仿正常人耳蜗将外界声波转换成电信号的功能,因此更确切地说应该叫做仿生耳。人工耳蜗进入临床应用是本世纪60年代以来的事。1961年,美国洛杉矶的威·豪斯(W.F.House)博士宣布,将纯金电极植入本来能说话的耳聋病人耳蜗的圆窗口内,并输入40~200赫的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80年代人工耳蜗问世以来,人工耳蜗已经成为了世界多地重度和深度耳聋患者的常规治疗手段。本文描述了人工耳蜗系统的基本设计,包括一个外部声音处理器,植入接收/刺激器以及耳蜗内刺激电极阵列。此外,本文还对现今临床和实验室研究领域以及关键挑战等进行了阐述,这些研究将对人工耳蜗技术在中国的广泛应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耳聋患者被无情地剥夺了聆听和表达的能力,而人工耳蜗将数字电路和信息处理完美结合,成为他们与有声世界交流的神奇工具。但是,哪些耳聋患者适合人工耳蜗植入?如何选择可以信赖的耳蜗中心、医生和产品?影响人工耳蜗植入的因素有哪些……将由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委员韩德民教授为你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标准化护理流程在幼儿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厦门长庚医院耳鼻喉科2021年3—9月收治的60例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标准化护理组,每组各30例。标准化护理组患儿在术前、术中、术后予以标准化护理流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手术配合质量、手术时间及手术医生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标准化护理组护理人员手术配合质量更高,手术时间更短,手术医生满意度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幼儿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中实施标准化护理流程,可提高手术配合质量,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医生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前,解决极重度耳聋和全聋患者听觉障碍的最有效方法是檀入人工耳蜗。不过,由于大部分人工耳蜗都是单侧植入,仅一侧耳朵能够听到声音,故对声源的定位有一定困难,在嘈杂环境下分辨声音也有一定困难。解决方案有2种,一种是双侧植入人工耳蜗;另一种是一侧植入人工耳蜗,另一侧配戴助听器。  相似文献   

15.
放射卫生     
072126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作CT扫描时眼球的放射防护/刘昌盛…∥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6,26(6).-603~605优化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后作颞骨CT扫描的曝光参数,减少其辐射危害。对疑有颞骨内耳病变者87例(其中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接受者31例),行颞骨薄层高分辨CT扫描(HRCT),  相似文献   

16.
目的:配合电子耳蜗手术,研制用于测试婴幼儿患者听力的视觉强化测听仪。方法:采用89C2051单片机和相应软、硬件构成行为测听仪。结果:临床228名幼儿聋哑患者得到了听力检测,并依此结果,对37名幼儿患者进行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效果满意。结论:该仪器可以作为临床婴幼儿听力检测的检测仪器。  相似文献   

17.
在人工耳蜗植入系统中,刺激器是接收、处理电信号、保证刺激电极正确刺激人体耳蜗神经的核心部件。刺激器外壳的密封性保证了刺激器内部电路与人体之间的有效隔离,既可以防止内部电路所含的有害成分渗入到人体,又可以保证体液不会腐蚀内部电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患者感知声音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YY0989.7-2017是针对人工耳蜗植入系统的专用要求,现分析影响该标准规定整体泄漏检测的准确性因素,阐述整体泄漏检测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给予解决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ABR)监测对人工耳蜗植入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64例听力障碍患者分为两组各32例。研究组为听神经病患者,参照组为听神经正常的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术中、术后给予两组患者EABR监测,术后进行神经反应遥测(NRT),对比两组术后EABR阙值、NRT阙值、N1潜伏期、V波潜伏期及听力康复疗效,并对比两组患者开机时、术后1个月的3号电极T值及动态范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EABR阙值、NRT阙值、N1潜伏期、V波潜伏期、言语识别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开机时和术后1个月的3号电极T值、动态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ABR监测可更好地了解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听觉通路情况,从而精准地预测其听力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内耳水戍像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影像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听觉障碍患者。在拟行人工耳蜗植入前进行内耳与内耳道的MRI水成像检查.并将原始图像传送至工作站.分别用多平面重组影像(MPR)、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和立体透视技术(VRT)3种方法进行三维重建。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检查,50例中,耳蜗与蜗神经显示正常45例,耳蜗异常1例,半规管异常2例,蜗神经变细或不显示2例。结论:磁共振内耳水成像能清晰显示内耳膜迷路与前庭蜗神经的解剖形态和发育状况。作为术前影像学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能够为人工耳蜗植入的成功实施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人工耳蜗用于治疗双侧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已经有近40年历史,进入中国市场也有近20年。随着人工耳蜗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各公司不同的新型号人工耳蜗不断应用于临床,下面就澳大利亚、奥地利和瑞士(美国)的人工耳蜗,尤其植入体和声音处理器不同型号产品的应用进展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