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三七皂甙单体Rg1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COX)活性及膜电位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24只,随机等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失血性休克5小时组(HS)、单纯复苏对照组(RE)、复苏加Rg1治疗组(Rg),每组6只。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COX活性。结果失血性休克5小时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摄取Rhoda-mine123减少,即膜电位水平显著降低(P0.01),单纯复苏组膜电位有轻微提高,复苏加Rg1治疗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提高,恢复到正常组水平。失血性休克5小时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COX活性显著降低,单纯复苏后其活性仍然较低。复苏加Rg1治疗组COX活性较休克组比较有明显升高,并显著高于单纯复苏组。结论复苏加Rg1可显著提高失血性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COX活性及线粒体膜电位。Rg1提高COX活性可能和提高该酶的产量和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定量分析大鼠失血性休克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形态与功能的改变,探讨失血性休克缺血缺氧时肠上皮细胞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失血性休克2h和5h组,采用电镜观察、生物体视学测量线粒体形态,用Clark氧电极测线粒体呼吸功能。结果:失血性休克2h组线粒体平均截面周长、长径、平均直径及其面密度、体密度分别较对照组增加24%、27%、25%、26%、44%,失血性休克5h组则分别较对照组增加45%、45%、45%、47%、122%。休克5h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截面积增加100%,比表面和数密度分别下降32%、24%,嵴和基质破坏明显。休克2h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已下降,休克5h组线粒体呼吸控制率与对照组比较减少26.9%。P/O值三组无改变。结论:失血性休克时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形态发生显著改变:表现为肿胀,嵴和基质破坏,数量减少。RCR值失血性休克2h开始降低。P/O值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失血性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PGC-1基因表达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失血性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核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PGC-1)基因表达的改变,以探讨核转录因子对编码呼吸链亚基的细胞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观察失血性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PGC-1基因mRNA量的改变,用Western-bl...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失血性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ATPase 6 ,8基因表达及线粒体功能的改变 ,为阐述休克肠道靶学说和线粒体能量代谢提供分子生物学基础。 方法  2 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休克前组和休克 1,2 ,3,4 ,5h组。采用RT -PCR方法观察线粒体ATPase 6 ,8mRNA量的改变。用透射电镜观察、生物体视学测量线粒体形态 ,用Clark氧电极测线粒体呼吸功能。 结果 失血性休克 1,2h ,ATPase 6 ,8基因表达增强 ,以后渐减弱 ,至休克 5h表达最低 ,ATPase 6 ,8基因表达分别降为正常的 6 9.3%和 78.4 % (P <0 .0 1和P <0 .0 5 )。失血性休克 2h和5h ,线粒体平均截面积、长径、面密度、体密度均显著增加 (P <0 .0 1) ,休克 5h时分别为休克前的2 .0 ,1.4 5 ,1.4 7,2 .2 2倍。休克 5h ,线粒体比表面和数密度分别下降 32 %和 2 4 % (P <0 .0 1和P <0 .0 5 ) ,嵴和基质破坏明显。失血性休克后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呼吸控制率和氧化磷酸化效率比休克前显著降低 (P <0 .0 1)。 结论 失血性休克时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ATPase 6 ,8基因表达下调 ,线粒体呼吸功能出现障碍 ,线粒体超微结构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解偶联蛋白2(UCP2)在肠上皮线粒体功能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复制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 分别于休克前、休克90分钟及复苏2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取小肠上皮,用Western-blot法测线粒体UCP2的含量,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UCP2对线粒体膜电位(MP)、线粒体内活性氧(ROS)产生的影响作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组织中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结果 (1)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肠上皮线粒体中UCP2含量增高 (P<0.05);(2)UCP2可降低MP并抑制线粒体内ROS产生,但UCP2对线粒体内ROS产生的调节作用受MP影响;(3)失血性休克后,肠上皮组织中ATP含量明显下降,是对照组的20.81%,复苏后24小时,其水平仍低于正常.结论 UCP2可能参与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肠上皮线粒体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目的观察缺血预适应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观察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存活、血管收缩反应、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MAP)、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心率(HR)]、肝肾灌注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结果缺血预适应可延长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存活时间,恢复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NE)和Ca2+的反应性,恢复MAP、LVSP、LVEDP、±dp/dtmax、HR、NE升压效应,增加肝肾血流量、线粒体呼吸控制率和Na+-K+-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P〈0.01)。结论缺血预适应恢复血管收缩反应,改善血流动力学、血流灌注和线粒体功能,从而延长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7.
精氨酸血管加压素对大鼠失血性休克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对大鼠失血性休克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经股动脉和左心室插管分别测定平均动脉血压(MAP)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观察大鼠24小时存活率变化.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休克组、休克 AVP(0.1U/kg)组和休克 AVP(0.4U/kg)组.休克组在休克2小时后输注2倍失血量乳酸林格氏液(LR);休克 AVP(0.1U/kg)组和休克 AVP(0.4U/kg)组在2倍量的LR中分别加入AVP(0.1U/kg)和(0.4U/kg)输注.结果 失血性休克后大鼠MAP明显降低,2倍量的LR输注可少量升高MAP,分别加以AVP(0.1U/kg)和(0.4U/kg)输注,MAP明显增加;休克后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压力上升或下降的最大速率(±dp/dtmax)明显降低,AVP(0.1U/kg)和(0.4U/kg)可以明显改善其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提高24小时存活率.结论 小剂量AVP具有明显的抗大鼠失血性休克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钙超载的三磷酸腺苷 (ATP)酶机制。 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2 4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 (C组 )、休克开始组 (S0组 )、休克后 2 ,4h组 (分别为S2和S4组 ) ,每组 6只。以改良Wigger法 ,即股动脉插管放血并维持血压 4 0mmHg 2h建立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 ,观察休克后大鼠VSMC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及细胞膜、线粒体膜Ca2 +-ATPase ,Na+ -K+ -ATPase活性变化。 结果 C、S0、S2、S4组VSMC胞浆游离Ca2 + 浓度平均通道荧光对数值分别为 2 .0 3± 0 .15、2 .37± 0 .32、2 .5 5± 0 .4 6、2 .80± 0 .4 3,呈休克时间依赖性升高 ,S0组显著大于C组 (P <0 .0 5 ) ,S2、S4组非常显著地大于C组 (P <0 .0 1)。细胞膜Ca2 + -ATPase活性 :C组为 (36 .0± 7.2 ) μmol·mg- 1 ·h- 1 ;S0组 [(35 .3± 8.5 ) μmol·mg- 1 ·h- 1 ]与C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S2、S4组分别为 (2 6 .5± 6 .9)、(2 4 .3± 4 .7) μmol·mg- 1 ·h- 1 ,均显著低于C组 (P <0 .0 5和P<0 .0 1) ;细胞膜Na+ -K+ -ATPase活性 :C组为 (34.0± 5 .8) μmol·mg- 1 ·h- 1 ;S0、S2组分别为 (37.3± 6 .9)、(32 .2± 6 .3) μmol·mg- 1 ·h- 1 ,与C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S4组为 (2 7.0±4 .9) μmol·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失血性休克缺血缺氧导致线粒体DNA(mtDNA)编码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基因损伤(突变)对其编码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运用计算机同源模建的方法模拟牛天然COX亚单位和要研究的突变体的空间结构,并利用已有的实验数据,结合模建的结果进行了结构、功能的分析、研究。结果 COX Ⅰ突变区30-32肽段吻合程度比其它肽段降低,使COX Ⅰ的三维结构发生了改变;同时COXⅠ突变位点是残基101Arg突变成Leu,和362Val突变为侧链体积较大的Met,使突变部位附近残基的侧链结构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导致附近的电荷性质、亲疏水性质和空间特性出现变化,这导致COX全酶三维结构的稳定性下降和整个酶复合物的形成受到了影响。结论 失血性休克缺血缺氧导致mtDNA编码COX基因损伤(突变)后使其编码的COX蛋白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是其功能改变(如酶蛋白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外源性褪黑素(MT)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为三组(n=10),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磷酸盐缓冲液(PBS)复苏组(S)、创伤性失血性休克+褪黑素(MT)复苏组(L)。C组不建立休克模型,S组在休克复苏前静脉注射PBS 1 ml,L组在休克复苏前静脉注射褪黑素(MT)1 mg,休克复苏后观察240 min。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的变化,生化法检测血清ALT、AST含量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检测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两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大鼠肺组织MPO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L组大鼠肺组织MPO含量明显低于S组(P<0.05)。两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清TNF-α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L组大鼠血清TNF-α含量明显低于S组(P<0.05)。两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清ALT及AST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L组大鼠血清ALT及AST含量明显低于S组(P<0.05)。结论 MT能够减轻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所导致的大鼠肝、肺损伤,降低炎症反应,利于休克的复苏及脏器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田冶  葛帅娜  李军  陶天柱 《武警医学》2022,33(2):140-143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g1对海水淹溺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1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C组)、生理盐水组(S 组)、20 mg/kg低剂量人参皂甙Rg1组(L组)、100 mg/kg高剂量人参皂苷Rg1组(H组)。L组和H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人参皂苷20或100 mg/kg, S组尾静脉注射等容的生理盐水,给药2 h后建立海水淹溺性肺损伤模型。分别于吸入海水前(基础值T0)、吸入海水后30 min(T1)、1 h(T2)、2 h(T3)和4 h(T4)各时间点检测动脉血PaO2和PaCO2的动态变化;于建模后2 h和4 h取出肺组织和外周血标本,检测肺湿干重比(W/D)、肺泡灌洗液蛋白定量(BAL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丙二醛(MDA)和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的浓度,取建模后4 h的右肺下叶组织行HE病理检查。结果 T0时4组的动脉血 PaO2、Pa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T4时S和L组PaO2明显低于 H组(P<0.05),S和L组PaCO2明显高于H组(P<0.05)。T3和T4时,S、L和H组肺组织 W/D比值均明显高于C组(P<0.05),H 组肺组织 W/D明显低于S组和L组(P<0.05)。H 组 MDA浓度和MPO活性明显低于S组和 L组(P<0.05), H 组SOD活性明显高于S组和 L组(P<0.05)。H 组血清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和IL-6水平明显低于S组和L组。HE病理染色显示H 组肺泡塌陷、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较S组明显减轻。结论 预防性使用人参皂苷Rg1(100 mg/kg)能显著减轻海水淹溺导致的早期(4 h内)肺损伤,其保护机制与减轻肺内的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胃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 1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失血性休克组、生长激素治疗组.对照组仅给予麻醉、动静脉插管,不经历失血性休克-复苏过程,插管后4h检测相关指标.失血性休克组经历麻醉,动静脉插管,失血性休克-复苏全过程,生长激素治疗组在休克复苏的同时经颈内静脉推注重组人生长激素(1.5U/kg),该两组于复苏后2h检测相关指标.检测指标包括: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大鼠胃黏膜血流量(GMBF),采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胃黏膜损伤情况.结果 失血性休克组GMBF较对照组明显降低(260.4±49.6bpu vs 418.6±57.3bpu,P<0.01),并可见胃黏膜细胞坏死、脱落、溶解,局部溃疡形成.生长激素治疗组GMPF明显提高(368.9±92.2bpu vs 260.4±49.6bpu, 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胃黏膜损伤显著改善.结论 重组人生长激素能够通过提高失血性休克大鼠胃黏膜血流量,改善胃黏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对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编码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的损伤作用。方法采用失血性休克模型,提取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对细胞色素氧化酶(COXI、COXII、COXm)基因进行PCR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果细胞色素氧化酶COX工、COXII基因序列产生散在性点突变,其中1只休克鼠细胞色素氧化酶COX工基因从5545~6838出现了35个散在性点突变;1只休克鼠COXII序列在7191~7542有5个点突变(t7191c、t7212c、a7386g、a7483g、c7542g);COXm未出现突变。结论失血性休克缺血缺氧可造成线粒体DNA编码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损伤。  相似文献   

14.
乌司他丁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兔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兔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休克组和乌司他丁组,观察休克前和复苏后4h血BUN、Cr浓度和血清NE活性的变化以及复苏后4h肾组织MPO和尿NAG活性的变化。结果 各组BUN和Cr无显著变化。休克组血NE、肾组织MPO和尿NAG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而乌司他丁治疗组血NE、肾组织MPO和尿NAG活性显著低于休克组。结论 乌司他丁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兔的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紫芪方对失血性休克Wistar大鼠肠道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Wistar大鼠,按照改良Wigger’s法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然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失血性休克组、紫芪方组、参附组及蒸馏水组(各组n=6)。除正常对照组和休克组,其他组在给予2倍失血量液体复苏后分别灌胃给予不同干预药物,观察肠道黏膜组织结构变化,并测定血浆内毒素含量、肠道细菌移位情况、血浆D 乳酸含量和血浆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含量。结果紫芪方组肠黏膜损伤程度明显轻于失血性休克组。紫芪方组血浆内毒素含量、血浆细菌移位菌落数、肝脏细菌移位菌落数和血浆D-乳酸分别为(177.0±45.0) EU/L、(29±8) CFU、(31±16) CFU、(0.39±0.04) mmol/L,较失血性休克组显著降低(P<0.01)。紫芪方组血浆DAO含量为(0.40±0.06) kU/L,较失血性休克组降低(P<0.05),且紫芪方在降低血浆细菌移位菌落数、肝脏细菌移位菌落数和血浆DAO 3个方面的效应强于阳性对照药物参附(P<0.05)。结论紫芪方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道通透性有保护作用,为紫芪方保护肠道屏障功能的有效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吡那地尔预处理(Preconditioning,PC)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前 24 小时,预先给予大鼠 2次腹腔注射吡那地尔 25μg/kg进行预处理,观察预处理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左室收缩压(LVSP)、等容收缩压(IP)、左室压力上升和下降的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实测心肌最大收缩速度(VPM)和心肌收缩向量环面积(Lo)。结果预处理明显增强心功能,HR、MAP、LVSP在观察时相点内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反映心肌收缩舒张性能的± dp/dtmax、VPM和 Lo各值较 C组为高。结论吡那地尔预处理能改善失血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减轻失血性休克对大鼠造成的心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7.
大黄对肠黏膜上皮细胞呼吸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研究大黄对烫伤后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线粒体呼吸链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背部烫伤模型,随机分为大黄治疗组、烫伤组和正常对照组。分离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内线粒体,监测呼吸控制率(RCR)、琥珀酸脱氢酶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活力和细胞色素C的含量。结果 烫伤后各时相点NADH和琥珀酸氧化呼吸边的RCR显著低于对照组,细胞色素C亦有同样改变,而烫伤对琥珀酸脱氢酶和NADH脱氢酶活力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