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莉  李敏 《河北医学》2004,10(10):942-944
气管切开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特别在重症神经外科监护病房(NSICU)治疗呼吸功能障碍时,气管切开已广泛应用临床。人工气道建立后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人气体的加温和湿化作用。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干燥气体的吸人还可引起呼吸道下皮细胞的损伤,致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学改  相似文献   

2.
人工气道建立后,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加之人工气道病人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导管或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干燥气体的吸入还可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损伤,致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呼吸道湿化是保证气道通畅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应用微量注射泵对人工气道病人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并与常规湿化方法进行比较,旨在了解微量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对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的效果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林见欢  黎春常  梁肖玉 《广东医学》2006,27(12):1790-1790
人工气道建立后,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加之人工气道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干燥气体的吸入还可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损伤,致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呼吸道湿化是保证气道通畅的重要环节。对于无机械通气、直接在气管套管吸氧的患者而言,理想的湿化更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4.
朱慧  闫淑琴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6):1144-1145
机械通气中,人工气道建立后上呼吸道失去了呼吸道黏膜的屏障作用,丧失了对吸人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因此,人工气道湿化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近年来,临床上用于人工气道湿化的方法各异,持续气道湿化护理应用较为广泛,2006年10月-2008年3月,对我院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行机械通气患者50例,采用输液器持续滴注法湿化人工气道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湿化气道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抢救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呼吸功能障碍时,气管切开尤为关键。气管切开人工气道建立后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加之人工气道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干燥气体的吸入还可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损伤,致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学改变。现选择我院2003年7月-2006年3月间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100例,以湿化气道的二种方法予以分组对比观察护理,以便为临床探讨气道管理、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及缩短堵管时间提供更加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丧失了呼吸道湿化和对吸入气体的加湿作用,加之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作用,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气道湿化是人工气道护理的主要环节,其效果直接影响人工气道护理的质量.我科应用可调节静脉输液器持续气道湿化法对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并与应用传统间断气道湿化法的患者进行比较.旨在探讨更有效的湿化方法,以降低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湿化方法,以降低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正常情况下呼吸道对吸人气体有加湿加温作用,主要依靠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黏膜的水分蒸发而得到湿化。每天的水分蒸发量约为8-10ml/kg,依靠呼吸道的丰富血液循环使吸入气体到达肺泡时基本接近体温水平。人工气道建立后,吸入气体必须全部由气管及其以下的呼吸道来加温和湿化,使气道内水分和热量丢失增加,分泌物排出障碍,加重呼吸道阻塞,影响气体交换,容易造成肺不张或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湿化不足或过度关键在于湿化方法,  相似文献   

8.
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由于气管切开后,丧失了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加之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气道湿化是人工气道护理的主要环节,其效果直接影响人工气道护理的质量[1].  相似文献   

9.
高洁  郝艳芬 《吉林医学》2011,(7):1367-1369
<正>正常情况下,人体呼吸道对吸入的外部气体具有加温、湿化的作用。鼻腔、咽部、喉部、气管、支气管通过黏膜的水分蒸发使吸入的外部气体得到温化、湿化后进入肺泡内。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上呼吸道置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为气道的通畅、有效引流、机械通气、治疗肺部疾病提供条件。临床上常用的人工气道包括气管内插管(经口、经鼻)和气管切开。人工气道建立后,鼻腔、咽喉部的加温、湿化、滤过作用消失,  相似文献   

10.
气管切开人工气道建立后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和湿化作用,加之人工气道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呼吸道粘膜干燥,干燥气体的吸入还可引起呼吸道柱状上皮细胞的损伤,纤毛运动损害,分泌物干洁,导致排痰不畅,气道阻塞,引起肺不张和继发下呼吸道感染;致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学改变,但如果湿化过度可致患者反复咳嗽,甚至窒息.  相似文献   

11.
人工气道湿化的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厉建萍  王丽 《河北医学》2007,13(4):498-501
人工气道的建立(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及治疗危重症病人的重要措施.正常时鼻、咽腔、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人工气道建立后,吸入气体绕开了具有温暖和湿润功能的鼻腔和上呼吸道,必须全部由气管及其以下的呼吸道来加温和湿化,呼吸道分泌物中水分的丢失因此增加[1],导致呼吸道粘膜干燥,造成①粘液纤毛系统损伤,使其清除异物的能力大大减低;②引起呼吸道炎症,可使呼吸道粘膜糜烂、溃疡,导致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2.
上呼吸道具有对吸入气体进行加温、湿化和过滤的功能 ,促进正常的纤毛运动、清除吸入气道中的尘埃颗粒、微生物、有害物质及呼吸道分泌物。人工气道 (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的建立 ,使呼吸道的正常功能丧失。如果进入呼吸道的气体未经湿化 ,呼吸道粘膜干燥 ,纤毛运动减弱 ,使分泌物粘稠或形成痰栓、痰痂 ,不易排出或阻塞气道。因此 ,气道护理是确保患者气道畅通的重要措施。我院急诊科自 1999年 3月至 2 0 0 2年 8月共收治 2 7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 ,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 ,均未发生气道阻塞现象。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男…  相似文献   

13.
两种溶液应用于口腔护理与气道湿化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症颅脑疾病患由于长时间昏迷或呼吸中枢受损,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不能有效排出致缺氧、脑水肿加重、ICP升高而危及生命。为便于及时有效地清除气管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对重症颅脑疾病患往往需要进行气管切开,致使患鼻腔加温湿化功能不起作用,干燥气体直接吸入下呼吸道,气管粘膜因水分丧失而变得干燥,分泌物粘稠。临床上为保持口腔与呼吸道粘膜湿润,防止感染与痰痂形成,普遍采用生理盐水作为口腔护理液和气道湿化液。本科2004年10月-2005年9月对60例气管切开患分别使用灭菌注射用水和生理盐水作为口腔护理液和气道湿化液,并比较其效果,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气管切开人工气道建立后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和湿化作用,加之人工气道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1].致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学改变[2],但如果湿化过度可致患者反复咳嗽,甚至窒息[3].雾化吸入治疗是指将药物制成气溶胶,经吸入途径直接进入下呼吸道而达到治疗目的[4].  相似文献   

15.
正常情况下,人的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具有加温、湿化、过滤清洁和保水作用.人工气道是一种通过口、鼻或直接经气管置入导管而建立的气体通道,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丧失对吸入气体进行加温、湿化、过滤清洁和保水作用,因此,人工气道必须充分湿化保持湿润,维持分泌物的适当牯度,才能维持气道牯液一纤毛系统正常的生理功能和防御机能,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呼吸死腔,清除气管内分泌物。方法 人工气道建立后采用双重固定,并采取气管内滴药、气道冲洗、雾化吸入等保持人工气道的湿化功能,加强翻身叩背,定时吸痰,促进痰液的排出。结果 通过加强人工气道的护理,提高了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质量,为提高抢救成功率提供了先决条件。结论 建立快速、有效的人工气道,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首选措施,良好的气道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7.
人工气道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颖 《中华实用医学》2005,7(3):118-119
人工气道是一种通过口、鼻或直接气管置入导管而建立的气体通道。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机体对于外界吸入气体的生理障碍作用,使得上呼吸道丧失对吸入气体的加温、湿化、过滤清洁作用,防御功能减弱。干冷气体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可损伤气道粘膜上皮细胞,粘膜粘液分泌物和纤毛活动受影响,气道自净能力降低或消失;气道内分泌物易变粘稠而形成痰栓,影响通气,而且缺氧易诱发支气管痉挛,  相似文献   

18.
机械通气气道管理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谢丽娟  李新萍 《广西医学》2001,23(3):539-541
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及人工呼吸机研制的改进 ,使各种呼吸衰竭的治疗疗效不断提高。进行机械通气时 ,作好气道管理是降低死亡率 ,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近年来 ,我国护理人员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对气道湿化、排痰、氧疗等方法进行了改进 ,提出了一些的新的观点。1 气道湿化的进展  气道的充分湿化对气管粘膜具有保护作用 ,纤毛运动活跃 ,能有效地排出下呼吸道的一些分泌物。正常情况下吸入气体通过鼻腔、口腔、咽喉后 ,由于上呼吸道粘膜的水分蒸发使气体得到湿化。而机械通气时 ,人工气道的建立 ,失去了气道的屏障加温湿化作用 ,使粘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比较建立人工气道后的患者气道湿化使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管内滴入法与传统注射器间歇气管内滴入法对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 将79例均有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分成两组,选择同样的湿化液(0.45%的盐水).实验组40例采用微量注射泵控制湿化液持续气管内滴入,对照组39例用传统注射器间歇气管内滴入法.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稀释痰液、发生刺激性咳嗽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痰痂形成、气道出血方面差异亦有显著(P<0.05),而在肺部感染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建立人工气道后采用微量注射泵控制湿化液持续气道内滴入湿化呼吸道,能有效稀释痰液,使痰液易于排出且很少引起刺激性咳嗽,减少痰痂形成,减少气道出血,避免了频繁吸痰造成的血氧饱和度下降,并降低了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尹莉芳 《广西医学》2009,31(11):1749-1749
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是抢救急、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一旦建立的人工气道发生阻塞可导致呼吸困难、窒息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加强气道管理,进行充分湿化,正确有效的吸痰,做好气囊管理是保证有效通气的关键。我科在人工气道应用护理中,发生气管插管后呼吸道梗阻1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探讨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