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非感染性人工髋关节翻修术2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感染性人工髋关节翻修的原因、术中常见的困难及对策。方法1994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28例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42~87岁,平均65.5岁。左侧13髋,右侧15髋似体松动14例、臼松动11例,柄松动3例;股骨侧假体下沉4例;髋臼磨透3例;股骨柄似体过长3例;合并股骨假体周围骨折1例;股骨柄穿通皮质1例;头臼不匹配1例;臼后倾1例。股骨柄假体15例取出顺利,13例取出困难,结果翻修成功27例。失败1例。全部患者经6个月-8年随访,平均3年7个月、Harris评分术前平均为45分,随访时评分平均为84分。结论(1)无菌性松动和医源性错误是非感染性人工髋关节翻修的主要原因;(2)人工关节翻修手术难度大,术前要做好周密的准备,没有手术经验的医师尽量不要尝试;(3)股骨柄假体取出困难是髋关节翻修中常见的难题,骨水泥型更为突出;(4)术后科学的康复锻炼对功能恢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股骨侧骨水泥假体翻修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裴福兴  杨静  沈彬 《中华创伤杂志》2002,18(11):653-656
目的 探讨非感染性股骨侧骨水泥假体翻修术的手术指征及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1年12月接受股骨侧骨水泥假体翻修术患者45例,其中男19例,女26例;年龄59-67岁,平均64岁。翻修原因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柄松动9例,髋臼磨损7例,全髋置换术后柄松动17例,柄断裂2例,髋臼松动或臼松动或臼柄松动10例。所有病例均I期翻修,采用骨水泥假体,有骨质缺损者同时植骨。结果 术后无一例发生伤口感染、脱位和神经血管并发症,术后6个月,患者可弃拐行走。随访6-40个月,平均23个月,患者髋关节功能良好,Harris评分由术前35.0分提高至术后88.5分。结论 假体松动是人工关节翻修术的主要原因。在翻修假体的选择上,骨水泥假体主要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需长段异体骨复合人工假体患者、非骨水泥假体翻修失败患者及关节感染需在翻修术中使用抗生素骨水泥患者。翻修手术对手术技巧和手术设备要求较高,术前计划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3.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2002~2008年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骨科共收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16例。骨折发生时间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3个月~5年,按Vancouver骨折分型为:A型2例,B1型6例,B2型3例,B3型3例,C型2例。非手术治疗3例,切开复位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治疗8例,行长柄假体柄翻修联合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术2例,骨水泥长柄假体翻修术1例,长柄股骨假体柄翻修联合同种异体皮质骨板、形状记忆合金环环抱器固定术1例,单纯钢板钢缆系统固定1例。术后定期拍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采用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Harris评分)观察关节功能。结果除1例B2型患者术后第4天发生肺栓塞死亡外,其余15例均得到1~4年随访。术后半年X线片检查骨折均愈合良好,无感染、无内固定物及关节假体移位、断裂发生。术前Harris评分35分,术后1年评分80分9例,70~80分7例。结论应针对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不同Vancouver类型采取个体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VancouverB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股骨假体柄周围骨折10例,其中Vancouver分类B1型3例,B2型2例,B3型5例。B1型骨折行切开复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加钢丝环扎治疗;B2型骨折行切开复位,钢丝或线缆固定,加长股骨柄翻修;B3型骨折行切开复位,加长股骨柄翻修,异体皮质骨板移植加钢丝环扎固定。全部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8~36个月,平均27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X线片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价。骨折愈合,患肢恢复行走功能为治疗成功,而骨折未愈合、假体松动、发生感染等并发症需要再次手术治疗者为治疗失败。结果10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假体无松动、感染等并发症,治疗成功率100%。9例患者自由行走,1例需要助行器帮助。最后一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为83分。移植骨板与宿主骨骨性愈合,股骨皮质厚度增加3~5mm。结论假体稳定性和局部骨骼条件是影响VancouverB型骨折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针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柄周围VancouverB型骨折不同亚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能够取得很好的疗效。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重建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不但能提供固定支撑作用,而且可促进骨折愈合,增加局部骨量和改善骨强度,显示出较好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采用锥形股骨柄假体生物学固定对高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sty,THA)后的假体周围骨改建及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03年1月-2005年1月采用锥形股骨柄假体生物学固定行THA的高龄患者(70~90岁)30例(34髋).对术后及随访X线片的影像学资料、术后及随访中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的手术前、后假体周围骨密度资料进行分析,临床疗效采用Harris标准评定,并以Kaplan-Meier法评价股骨假体的使用寿命.结果 4例死于肺癌,余26例(30髋)获5~7年(平均6年)随访.术后X线片测量显示12髋1年内假体下沉<1.5 mm,无假体松动.增生性骨反应见于Gruen 2,3,4,5,6,11,12区;吸收性骨反应见于1,7区.DEXA检查显示骨密度增加在2,3,4,5区,骨密度减少主要发生在1,6,7区.术后6个月内,2,5区的骨密度增加速度最快(P<0.05),2年后各区骨密度改变趋于稳定(P>0.05).术后1年内的假体周围总骨密度减少较多(P<0.05),手术2年后的假体周围总骨密度基本无改变(P>0.05),只是骨量从股骨近端到远端呈区域性重新分布.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从术前38.56±8.21提高至最近随访时的86.32±6.01,假体6年存留率达100%.结论采用锥形股骨柄假体生物学固定对高龄患者行THA后的假体周围具有良好的骨改建模式,且中期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组配柄对骨缺损情况下全髋股骨翻修的疗效。方法自2001年12月至2006年6月,应用Link MP^TM翻修组配假体共进行56例股骨翻修术。其中男24例,女32例;年龄38~77岁,平均58.8岁。翻修原因:无菌性假体松动48例,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7例,股骨干骨折假体周围骨折1例。感染性股骨翻修均为Ⅱ期翻修。术中取出假体:水泥型30例,非水泥型26例。股骨缺损采用Mallory分类:Ⅱ型5例,ⅢA型22例,ⅢB型28例,ⅢC型2例。术中植骨12例。使用钢缆钢丝固定28例。术中并发症:大转子部分劈裂1例,股骨干骨折3例,骨干皮质穿孔1例。结果对手术半年以上的52例患者进行随访,时间8~56个月,平均31、78个月。翻修组配假体远端均无移位,假体中置,仅1例近端假体下沉1、5cm。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6分(22~52分),最后随访平均89分(70—94分)。无明显肢体不等长和大腿疼痛,无关节脱位。结论应用组配假体进行涉及近端明显骨缺损的全髋关节置换翻修的方法中期疗效满意。其优势是可以调节长度、偏心距、前倾角,可以独立匹配远近端股骨,从而达到初始的与长期的假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使用Corail股骨柄假体行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自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采用Corail股骨假体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的26例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观察其术后随访X线影像变化,采用Harris评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本组26例患者,术后随访8~34个月,平均(20.8±9.2)个月。1例术中发生股骨距劈裂骨折,钢丝捆扎固定后痊愈。4例术后出现下肢肌间静脉血栓,1例出现胫后静脉血栓,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的发生。末次随访时,1例假体下沉2.5 mm,无假体松动,假体均获得骨性固定,假体存活率为100.0%。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大腿痛发生,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4.8±10.9)分改善至末次随访的平均(86.0±6.0)分。结论高龄患者采用Corail羟基磷灰石全涂层股骨柄假体行初次全髋置换,可获得良好的假体稳定性,显著改善髋关节功能,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分型、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性研究2007-03~2010-08治疗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病例,根据Vancouver分型B1型3例、B3型3例、C型2例。B1型病例采用异体皮质骨板加钢丝环扎牢固固定骨折,B3型病例采用股骨加长柄行翻修术外加同种异体结构骨植骨钢缆环扎术,C型病例均采用柄部单皮质骨螺钉内固定远端骨折部双皮质螺钉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术。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8~24个月,股骨假体固定可靠,骨折断端对位对线良好,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患肢无疼痛、无肌萎缩,功能恢复正常,Harris评分平均83分。结论: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治疗应根据其综合情况及骨折分型采用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法,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股骨近段矢状位纵向劈开成形术行全髋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终极疾病合并股骨干骺段狭窄畸形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00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8例(22髋)髋关节终极疾病合并股骨干骺段狭窄畸形患者,其中男3例,女15例;平均年龄54岁(41~ 75岁)。单髋14例,双髋4例。按Berry分类法,全部患者均被确定为干骺段畸形和大小异常型,其中诊断为发育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17例,陈旧性髋结核1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者按Crowe等分类法,均被诊断为Ⅳ型。所有患者均采用股骨近段矢状位纵向劈开成形、股骨转子下叠加式缩短截骨和“V”形旋转截骨等手术,并采用标准型股骨柄假体生物学固定。 结果 无感染、脱位、下肢神经牵拉伤,以及股骨近段失控性骨折等并发症。术后X线片示臼杯均位于真臼区,所有股骨柄假体的初始固定质量均优良。所有截骨区在术后3~6个月均获骨性愈合。术后测量显示患肢平均延长3 cm(2.5~3.5 cm)。随访1~10年,平均6年,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0分改善至术后1年的平均93分。X线片显示无骨溶解,或广泛的X线透亮带、假体进行性下沉、内翻移位等假体松动征。无一例因假体松动或其他原因需行翻修手术者。 结论 髋关节终极疾病合并股骨干骺段狭窄畸形者,采用股骨近段矢状位纵向劈开成形术,并采用标准型股骨柄生物固定假体行全髋置换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皮质的肥厚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全髋转换术后股骨皮质的肥厚反应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993年1月~1995年8月,应用同一设计的骨水泥和非骨水泥股骨假体,共施行246髋全髋关节转换术。骨水泥组117髋,平均随访4.5年;非骨水泥组129髋,平均随访4.1年。结果骨水泥组无一例有股骨皮质肥厚,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8.9%,无一例假体松体;非骨水泥组36髋(27.9%)出现股骨远侧皮质肥厚反应,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5.3%,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合并股骨头或股骨颈骨折的髋臼骨折方法、手术特点和疗效.方法 对7例合并股骨头或股骨颈骨折的髋臼骨折行Ⅰ期THA.髋臼骨折按AO分型:A型1例,B型3例,C型3例.股骨头骨折1例,股骨颈骨折6例.伤后7~21 d接受THA,5例行髋臼复位内固定后采用生物型髋臼,2例金属加强环配合骨水泥固定髋臼,股骨侧均采用生物型固定.结果 6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年9个月(2年3个月~6年5个月),出现脱位1例,经手法复位后未再脱位,1例出现异位骨化.所有随访患者髋关节功能均有明显改善,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8分,术后提高到91分.随访期内未发现假体松动.结论 THA是治疗合并同侧股骨头或股骨颈骨折髋臼骨折的有效方法,能显著改善关节功能,避免多次手术.  相似文献   

12.
93例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93例双侧同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1999年1月-2009年1月,总共随访到93例(186髋)患者行同期双侧THA,其中男70例,女23例;年龄25~65岁,平均41.8岁.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ONFH)48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合并骨关节炎26例,双侧类风湿性髋关节炎(RA)11例,强直性脊柱炎(AS)8例.统汁所有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前及末次随访Harris评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93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65个月(12~118个月).其中1例(1髋)术中发生股骨骨折,1例(1髋)出院后6个月发生感染.Harris评分从术前的(36.7±6.1)分增加到末次随访的(91.2±6.2)分.92例患者疼痛消失,X线评估无假体松动;1例(1髋)术后49个月发牛髋臼侧假体松动行翻修术.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合理选择并按标准程序安装假体,注重围术期处理和康复训练,行同期双侧THA是双侧髋关节疾病既安全又有效的选择.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trospectively study the peri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postoperative function recovery of 93 patients treated with simultaneous bilateral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 Methods A total of 93 patients (186 hips) undergone simultaneous bilateral THA from January 1999 to January 2009 in our hospital were involved in this study. There were 70 males and 23 females (at age range of 25-65 years, average 41. 8 years). The preoperative diagnosis included bilateral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in 48 patients, rheumatoid arthritis in 11,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in 26 and ankylosing spondylitis in 8.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Harris scores before operation and at final followup as well as peri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analyzed. 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average 65 months (12-118 months), which showed femur fracture in one patient and infection six months after discharge in one patient. The Harris score was increased from (36.7 ±6.1) points preoperatively to (91.2±6.2) points at the final follow-up. Hip pain disappeared in 92 patients after operation and radiograph showed no loosening. Actebular loosening occurred in one patient 49 months after operation and was revised accordingly. Conclusion Under strict control of operation indications, suitable choice and implantation of the prosthesis and emphasis on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and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simultaneous bilateral THA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choice for bilateral hip diseases.  相似文献   

13.
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Meta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对国外有关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评价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能.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和Ovid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1991年至2007年有关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文献资料.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病死率、脱位、关节翻修率、关节功能.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用Meta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估计其综合比值比(odds ratio,OR值)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95%CI). 结果 共纳入10篇相关的、以半髋和全髋关节置换对照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文献.研究结果提示,两者的病死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脱位率和翻修率之间Q值分别为4.03和2.78(P>0.1),不存在异质性,总体效应的P<0.01,全髋关节的脱位率高,但是翻修率低于半髋关节置换;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的Q值分别为23.94(P<0.1),存在异质性,总体效应的P<0.01,相对危险度(RR)为0.79,OR为0.35,95%CI为0.23~0.53,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 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在选择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时候,尽量全髋置换.对于不能耐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和预期寿命低于5年的患者,则采用半髋关节置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后Ⅰ期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法,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对11例髋臼骨折患者行Ⅰ期THA.其中前柱骨折3例,后壁骨折1例,后柱骨折2例,后柱合并后壁骨折2例,横形骨折1例,横形合并后壁骨折1例,两柱骨折1例.伤后8~37 d(平均24 d)接受THA.对新鲜髋臼骨折患者,先用重建钢板或螺钉固定骨折以恢复髋臼肇的形态,将切下的股骨头制成颗粒状或块状植于髋臼内后安置臼杯.陈旧性髋臼骨折有节段性髋臼骨缺损者,将切下的股骨头制成大块状进行髋臼内结构性植骨后再安置臼杯.结果 术后3个月完全负重,无人工关节脱位.随访时间6~45个月,平均28个月.Harris评分平均78分.髋关节屈伸平均活动度为95°.X线片示1例出现髋臼松动及骨溶解征象.结论 髋臼骨折移位明显,关节软骨面损伤严重,错过了手术复位时机,可以Ⅰ期行THA.如能创造稳定的髋臼杯结构,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不稳定的影响因素,以期防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方法 1995—2005年收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脱位患者19例,其中男8例,女11例;年龄54—78岁,平均62.1岁。原发病包括股骨颈骨折4例,病理性股骨颈骨折1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5例,骨性关节炎4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2例,人工关节翻修术后3例。8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3—6周,1例在闭合复位时死亡,10例在闭合复位失败后或有明确脱位原因的患者,采用手术切开复位。结果 8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3—6周后获得成功。2例患者经闭合复位后再次失败,采用手术切开复位获得成功。8例闭合复位不成功直接手术切开复位获得成功。术后随诊2年,未再出现脱位现象。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82分(72—96分)。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脱位由多种因素造成,强调以预防为主,全面分析和研究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使关节周围组织张力、关节位置和头臼间的匹配关系达到最佳,并选用合适的假体,才能彻底避免髋关节不稳定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翻修3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感染的细菌学特点、翻修策略、翻修术中常见的困难及对策。方法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31~86岁,平均62.5岁。感染发生时间为术后1个月~4年,平均为术后7个月。其中股骨颈骨折12例,股骨头坏死11例,骨关节炎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行Ⅰ期翻修术12例,Ⅱ期翻修术18例。结果翻修术前24例明确诊断为感染,其中细菌学明确诊断18例,其中表皮葡萄球菌5例,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其他细菌9例。术中标本细菌培养23例阳性,7例阴性。Ⅰ期翻修12例中10例患者得到随访,时间平均16个月,2例感染复发;Ⅱ期翻修中13例得到随访,时间平均20个月,1例感染复发。Harris评分术前平均为44分,随访截止时评分平均为84分。结论(1)耐药葡萄球菌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主要病原菌;(2)术后感染翻修手术难度大,术前要做好周密的准备,没有手术经验的医师尽量不要尝试;(3)术后感染采用Ⅰ期或Ⅱ期翻修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Ⅱ期翻修术后感染复发率较低;(4)抗生素骨水泥在人工关节感染翻修术中的应用可以提高疗效,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5)术后科学的康复对功能恢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