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不同牙位发生牙列缺损的情况,分析牙列缺损的牙位易感性.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唐山市652名40岁以上中老年人进行口腔健康状况检查.分析比较各牙位的牙缺失率.结果 上颌左侧876颗(19.19%)牙齿缺失,右侧955颗(20.92%)牙齿缺失,下颌左侧819颗(17.94%)牙齿缺失,右侧891颗(19.52%)牙齿缺失,同侧不同牙位之间牙缺失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上颌1831颗(20.05%)牙齿缺失,下颌1710颗(1873%)牙齿缺失,上颌顺序为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前磨牙>中切牙>侧切牙>尖牙,下颌为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二前磨牙>中切牙>第一前磨牙>侧切牙>尖牙.结论 牙列缺损的发生呈明显对称性,不同牙位发生牙列缺损的易感性不同.  相似文献   

2.
牙列拥挤是错牙合畸形中最常见者之一,它在日常门诊中经常可以见到,临床上常见的表现为牙齿拥挤与重叠、牙齿阻生以及牙齿近中移动,而拥挤错位的牙齿其患龋率及牙周病发生率均较正常排列整齐的牙齿为高;同时牙列拥挤十分明显地影响外观,严重者可造成口唇闭合困难,形成开唇露齿[1]。牙列拥挤的主要机制是牙量骨量不调、牙量相对大而骨量相对小,因而其矫治原则是以增加骨量或减少牙量来达到牙量骨量的协调而创造排齐牙列的条件。也就是要排齐拥挤的牙齿必须创造间隙供排齐牙齿所用[1]。对于大多数牙列拥挤的病例,能否排齐牙齿是患者及家长最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修复治疗牙列缺损及牙体缺损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的80例患者均来自本院2011年2年~2012年12月门诊的牙列缺损及牙体缺损患者,都采用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修复治疗。结果经过修复后,有效率为97.5%,基牙松动度得到明显改善,与修复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修复后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度都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列缺损及牙体缺损临床多见,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修复治疗稳定良好,改善牙齿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任乃华  杨嗥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2):3044-3045
目的:分析烤瓷粘接桥修复牙列缺损失败及引起并发症的原因。方法:收集烤瓷粘接桥修复后修复体破损及导致并发症137例,分析产生原因。结果:烤瓷粘接桥使用一段时间后,松动、脱落占失败原因第一位;基牙继发龋病占第二位;其余为破裂、牙龈炎、外观不满意等。结论:了解烤瓷粘接桥修复牙列缺损失败的原因,对于重新制作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7.
吴琳  俞青  王勇  吕培军 《江苏医药》2006,32(10):951-952
目的探讨一种基于投影光栅技术的针对牙列缺损模型的三维数据采集与建模的方法。方法在计算机控制下,将连续间隔∏/2正弦周期的4幅光栅投射在下颌KennedyⅡ类2亚类牙列缺损标准模型上,利用数码相机在分辨率为1280×1024的模式下采集反映模型表面高度的变形条纹图像,应用相移法解调后得到包含高度信息的相位值,去包裹,运用三角法原理获得高度信息。多角度拍摄,计算机自动完成多视坐标拼合获得石膏模型外形轮廓三维数据,利用通用逆向工程软件重建牙列缺损的数字模型。结果获取的牙列缺损石膏模型的点云密集完整,无盲区。重建的牙列缺损三维模型牙颌解剖结构清晰。结论该方法精度高、速度快、操作简单,是采集牙列缺损模型三维数据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老年人牙列缺失的原因,并对老年人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情况分析总结.方法 将本院350例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老年人患者,进行不同年龄段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情况分析,并对其分别进行不同修复方法 进行修复.结果 350例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老年人患者,牙列缺损共296例Kennedy分类:一类198例占56.6%、二类76例占21.7%、三类22例占6.3%,牙列缺失共54例:部分缺失41例占11.7%、全口无牙13例占3.7%.作者同时对54例牙列缺失老年人患者进行总义齿修复,296例牙列缺损患者进行其他义齿修复.结论 我们应该对中老年人大力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提高龋病和牙周病的防治工作,使他们真正认识到牙齿缺失对身体带来的不良影响和牙列缺损修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人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老年患者175例,按照年龄段差异分组,并根据患者情况适时进行修复,观察其修复治疗效果。结果牙列缺损患者148例,牙列缺失患者27例;27例牙列缺失老年患者实施总义齿修复,148例牙列缺损患者实施其他义齿修复,均获得良好效果。结论针对中老年人加强口腔健康护理,对龋病及牙周病进行合理防治,使其了解牙齿缺失所造成的危害性。牙列缺损修复治疗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合理修复,方能确保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人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老年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的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修复并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修复后的1年和2年分别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20例固定活动联合修复病例1年复查,均良好。2年复查,1例不敢咬硬物,其余良好。结论对牙列缺损伴重度磨损的的老年患者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恢复了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口颌系统、咀嚼肌、颞下颌关节的生理平衡关系,患者咀嚼效率得到明显改善,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研究口腔修复患者牙体缺损、牙列缺失和牙列缺损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行口腔修复患者520例进行研究分析,对其临床基本资料、临床特点及修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性别无明显差异,P> 0.05;年龄偏大患者口腔问题越严重,且以上颌为主,P <0.05;铰链式义齿24.03%、金属烤瓷联合全冠23.27%、铸造支架义齿27.12%。结论口腔修复患者牙体缺损、牙列缺失和牙列缺损与年龄有一定的关联,且以上颌牙缺失较为严重,以铸造支架义齿、金属烤瓷联合全冠等修复方式较多。而随着口腔健康愈加受重视,如何预防口腔问题,促进口腔修复水平提升,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牙种植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江阴市中医院牙科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60例牙列缺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牙种植修复,对照组给予常规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桩核脱落、刺激性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种植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显著,操作方便,成功率高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1年9月来我院口腔科治疗的牙列缺损的患者共有72例,对所有的患者进行人工牙种植,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进行6个月2年的随访及临床观察,以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本组72例牙列缺损的患者经过种植牙修复后,种植成功率为100%,各项都较好,未出现任何折断或松动等现象,最终患者的主观满意度也比较高。结论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疗效比较显著,作为一种较好的修复方法,具有美观、舒适、稳定、咀嚼效果好等多种优点,因此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陈健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5):137-138
目的:探讨牙列重度磨损修复有效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3年6月~2006年6月收治的采用金属、烤瓷冠修复34例牙列重度磨损患者的实施牙列重度磨耗咬合重建治疗临床资料。结果:随访3~12个月34例患者咀嚼效能和颞下颌关节(TMJ)功能均获得较好的恢复。结论:合理地制定修复方案,采用固定修复治疗牙列重度磨耗,可以使牙列重度磨损的患者健康得到维持和改善。  相似文献   

15.
摇椅弓及牙列和牙周组织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下颌牙列、牙周组织及相应不同角度,不同弧形深度的0.018英寸×0.025英寸下颌标准弓形摇椅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将其形成一个整体,为分析其生物力学性质提供一个可信的数学模型。方法通过螺旋CT扫描,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模。结果获得较理想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包括下牙列、牙周膜、牙槽骨和各工况摇椅弓,共2 709个节点,1 969个单元。结论该模型有较好的力学和几何学相似性,所包含数据可以进行摇椅弓作用下牙齿的受力状况和牙周组织应力分布分析。  相似文献   

16.
张彩乔  唐枝  许辉  梁小龙  赵丽  李军如  赵暖  胡永权 《河北医药》2012,34(17):2668-2668
双侧末端游离缺失多采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1],其设计方案多,且各种修复形式对基牙和牙槽黏膜力学影响各异,在临床常被视为难点.因此,对于双侧游离端缺失的修复,如何减少基牙及牙槽嵴的受力,防止基牙松动及牙槽嵴吸收,提高患者的舒适性,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着重研究患者不同牙合型人工牙可摘局部义齿的满意度的比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研究对于牙列缺损或缺失患者应用球帽附着体进行修复后的效果以及价值。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口腔科就诊后诊断为牙列缺损或牙列缺失的患者,本次纳入研究的对象一共120例,将所有参与试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常规进行种植义齿治疗,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球帽附着体进行修复治疗,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治疗方案后患者咀嚼功能、牙齿美观度、义齿稳定性程度以及患者满意度调查情况。结果观察组即应用球帽附着体进行修补治疗的患者在咀嚼功能、牙齿美观程度以及安装后义齿的稳定程度较对照组应用常规义齿种植治疗的患者明显提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也大大提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牙列缺损或牙列缺失的患者来说,应用球帽附着体进行种植治疗较常规义齿种植具有重要意义,应在临床治疗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牙列缺损患者57例,植入种植体73颗,3~6个月后行冠修复,定期复查,检查种植体与周围软硬组织的结合情况和修复体使用情况。结果经1~2年观察,1例出现牙龈轻度萎缩、食物嵌塞,1例出现基台松动,1例未能达到骨结合,其余患者各项评价指标良好。结论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临床效果良好,但修复设计需合理,操作需规范,并要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牙列缺损患者的口腔焦虑状况.方法 采用改良牙科焦虑量表(MDAS)对286例牙列缺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 286例牙列缺损患者中,有12.2% (35/286)的患者牙科焦虑量表(DAS)评分≥13分,存在口腔焦虑状况;不同阶段患者焦虑水平的比较发现,牙体预备时焦虑水平DAS评分最高(2.3±0.6)分,其次为修复前(2.1±0.8)分;最后为候诊时(1.9±0.5)分;3个阶段焦虑水平D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牙列缺损患者中存在口腔焦虑情况,其相关因素很多,其中牙体预备时的疼痛为最恐惧的因素,社会应给予口腔焦虑患者更多的关心,帮助做好心理诱导,减少口腔焦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李晶 《家庭医药》2021,(3):87-88
目的:分析牙列缺损患者实施口腔种植牙治疗的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120例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将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n=60)以及实验组(n=6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牙列修复,实验组患者采用口腔种植牙进行牙列修复.观察比较两组患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满意情况.结果:实验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