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社区静脉吸毒人群(IDU)高危行为相关疾病重叠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行为干预工作提供基线资料。方法采用同伴推动抽样法(RDS)在清城区和连州市招募社区IDU;于2009年4-12月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检测HIV、HBV、HCV和梅毒。结果共问卷调查社区IDU203人,62.07%曾与别人共用针具吸毒,最近6个月、最近1月以及最近1次与别人共针的比例分别为38.92%、26.11%、15.27%;40.87%最近1年有商业性行为,与商业性伴从不和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15.66%、33.73%,最近1次与商业性伴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57.83%;HIV、HBsAg、HCV和梅毒感染率分别为6.59%、18.56%、65.27%、11.38%,二重、三重和四重感染率分别为17.96%、6.5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本市户籍、累计入戒毒所次数多和曾共用针具吸毒是社区IDU高危行为相关疾病重叠感染的危险因素,商业性行为每次使用安全套和最近一年接受过性病艾滋病相关服务是保护因素。结论清远市社区IDU高危吸毒和性乱行为仍较普遍,安全套使用率较低,高危行为相关疾病感染率较一般人群高,不安全注射吸毒和不安全性行为是主要危险因素,有必要广泛、持久地在吸毒人群中开展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2.
针对昆明市吸毒者多,由吸毒特别是共用注射器和高危性行为引起的艾滋病的传播和扩散现象严重,项目以同伴教育为切入点,以减低HIV的传播和扩散为目的,在IDU(注射吸毒人群)中开展了针具交换、社区外展、同伴教育、安全套推广、吸毒者和戒毒者自助互助小组、吸毒者和戒毒者家庭联谊活动、转介服务等综合干预活动,促进了IDU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增长,降低了其相关危险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吸毒人群针具交换干预预防艾滋病传播的效果。[方法]对古城区社区内活动的静脉吸毒者和古城区戒毒所进行强制戒毒人员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比较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艾滋病传播危险行为学指标和HIV抗体阳性率,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由85.3%提高至97.9%;吸毒人群最近6个月注射吸毒共用针具的比例由40.8%下降到12.5%;HIV抗体阳性率由9%下降到3.7%。[结论]在吸毒人群中开展针具交换干预可有效控制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不同地区吸毒人员艾滋病行为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吸毒人员的艾滋病知识状况,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方法进行研究。结果①四个地区吸毒人员艾滋病预防知识率较低,平均为44%;②吸毒人员在最近6个月共用注射器率较高,达37.6%;③吸毒人员最近一次与非固定性伴性交时使用安全套率平均为26.8%,最近一次与固定性伴性交时使用安全套率平均为16.7%;④吸毒人员自愿进行HIV检测率平均为11.0%;⑤吸毒人员接触干预措施率平均为43.6%。结论云南吸毒人员对艾滋病知识比较贫乏,大多数人没有防护意识,共用注射器率较高,使用安全套率较低,接触艾滋病干预措施率不高,自愿进行HIV检测率较低。建议加强艾滋病知识和安全套的宣传教育,减少共用注射器比例,提高安全套使用率,提高接触干预措施的比例,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中澳项目县静脉注射吸毒人员共用针具及高危性行为情况,为中澳项目综合干预及评估提供依据。[方法]以19个中澳项目县为调查点,采用项目设计并经预实验修正后的现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高危注射行为、高危性行为等,同时进行HIV血清学检测。采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SPSS10.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828名吸毒人员中HIV阳性检出率为32.4%,上月共用针具超过5次的占5.i7%,共_月i~5次的占23.0%;上月发生I}生行为的804人中,455人最近一次发生胜行为时未使用安全套,安全套使用率仅为42.7%。[结论]吸毒人群存在共用针具及不使用安全套等高危性行为,是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高危人群及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建议进一步加强为吸毒人员提供针具交换、美沙酮维持治疗及安全套发放等综合服务,以避免吸毒人员共用针具,促进安全性行为,降低HIV在吸毒人群及陛伴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开远实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控制开远市娱乐场所中高危女性及吸毒人群STD/AIDS的传播和蔓延,探索娱乐场所中高危女性及吸毒人群预防控制STD/AIDS的干预模式。[方法]项目给予资金支持,通过政府协调和各部门参与,由项目办对公安司法部门的干警、性病医生、服务场所老板、女性性工作者(以下简称CSW)、静脉吸毒人员(以下简称IDU)、核心小组成员、同伴教育骨干等进行培训,广泛开展了同伴教育、IEC材料和安全套发放、清洁针具交换等行为干预活动。[结果]目标人群对STD/AIDS知识知晓率、安全套使用率、清洁针具使用率均有大幅度提高,60%以上的CSW、IDU人群能获得优质的性病诊疗、HIV自愿咨询和检测服务。[结论]云南省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开远实施效果很好,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云南省中澳项目针对静脉注射吸毒人员2年清洁针具为主的综合干预效果,为一下阶段突出重点的综合干预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云南省19个中澳项目县社区及戒毒所内静脉吸毒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项目设计并经预实验修正后的问卷进行2008年基线及后续2年(2009年~2010年)共3次调查,内容包括清洁针具等综合干预服务情况、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高危注射、性行为及HIV血清学检测。[结果]三次分别调查1828、1790、1715名注射吸毒人员,HIV阳性率分别为32.4%、32.9%、27.4%。上个月使用新针具比例分别为46.8%、56.8%,62.8%,上个月没用使用别人针具比例分别为71.8%、73.6%、79.6%;最近一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42.7%、54.1%、50.6%,上述3项指标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o而上个月不同性伴性行为时不使用安全套比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3370[结论]为注射吸毒人员提供包括清洁针具在内的综合干预措施,减少了目标人群共用针具高危行为的发生,提高了最近一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有效预防控制吸毒人员感染HIV,但上月不同性伴间不使用安全套晴况无明显改善,今后应重点强化促进相关安全性行为。  相似文献   

8.
2007年鹿寨县吸毒人群综合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鹿寨县吸毒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行、信和艾滋病感染状况。方法按项目要求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对鹿寨县社区和戒毒所内吸毒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采血检测。结果鹿寨县吸毒人群271人,其中静脉注射吸毒者占总数的87.45%。静脉注射吸毒人群中,有过共用针具行为的比例为62.45%,最近1次注射吸毒时与别人共用注射器的比例为5.49%,最近1个月与别人共用过注射器的比例为10.13%,最近6个月与别人共用过注射器的比例为15.61%。有260人抽血作HIV、梅毒血清反应试验(RPR)检测,HIV检测阳性率为35%,RPR检测阳性率为3.08%。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1.88%。有15.87%的吸毒者曾出现过性病相关症状,其中有18.60%的人不作治疗处理。结论应针对性地加强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是控制艾滋病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云南省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知晓率、相关危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和评估干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强戒所采用固定场所连续抽样,社区采用“滚雪球”抽样对吸毒人员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获得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晓率和行为学等信息.结果 共调查吸毒人群13 969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3.2%,男性、外省/外籍、文化程度偏低的吸毒者更倾向于共用针具.干预覆盖率为67.4%,社区干预覆盖率(86.4%)明显高于戒毒所(61.4%),吸毒人群接受检测并知晓结果的比例较低(27.8%).与2002年云南省首轮行为调查相比,该人群不共用注射器的比例和安全套使用率明显提高.结论 云南省吸毒人群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较高,但仍存在共用针具和不使用安全套的情况,血液传播和性传播的风险高.建议进一步提高美沙酮维持治疗、清洁针具交换和HIV检测的覆盖面,对检测结果及时准确告知.加强监管场所吸毒人群综合干预和吸毒人群安全性行为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中缅边境某地区降低毒品艾滋病危害干预项目效果。[方法]干预前后自身对照设计,分析两轮HIV/AIDS综合监测调查的定量数据,对项目效果进行评估。[结果]通过项目干预工作,目标人群毒品相关高危行为降低,最近1次注射共用针具人数比例由31.78%降低为1.47%(χ2=23.865,P﹤0.05),最近1月共用针具人数比例由36.45%降低为20.59%(χ2=4.954,P﹤0.05)。[结论]项目在该地区开展的干预活动有助于降低毒品艾滋病相关危害,对遏制艾滋病在边境地区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文山城区开展针对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综合干预工作,促进同伴教育体系的建设及目标人群高危行为改变,并探索城市艾滋病性病综合干预模式。[方法]采用培训、同伴教育、发放宣传材料、观看录相、实施清洁针具交换等活动对目标人群进行综合干预。干预前后,利用《行为监测问卷》对吸毒人群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调查。[结果]项目干预后,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提高达83.48%,共用注射器行为下降为14.2%,最近一次与非固定性伴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提高到52.18%。[结论]在吸毒人群中开展艾滋病综合干预,可提高目标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降低和改变高危行为,有效遏制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的传播及蔓延。  相似文献   

12.
高黎黎  李宏彬  吴辉  徐慧芳  陈维清  王鸣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0):1876-1878,1881
[目的]调查艾滋病病毒(HIV)阳性者在获知感染艾滋病(AIDS)后,各种高危行为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感染HIV的既往病例250例,进行面对面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吸毒情况和性行为情况,对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最近3个月,86(34.40)例静脉吸毒者(IDUs)中,28人(32.56)分别存在注射毒品等各种不安全吸毒行为;超过半数(62.71)阳性者性行为活跃,多性伴、不使用安全套等多种不安全性行为普遍存在;与获知感染HIV前相比,不少阳性者安全套使用频率下降,而注射吸毒、共用针具、洗针水或棉球的危险行为无任何下降趋势。[结论]不少HIV阳性者在获知感染AIDS后,仍然继续各种高危行为。因此,有必要采取针对性更强的干预措施,以控制HIV的二代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强制戒毒对减少吸毒人群HIV/AIDS危险行为和感染的效果,为吸毒人群艾滋病控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在社区建立VCTI作站,通过书信和同伴通知招募社区静脉吸毒人员,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用快速检测方法检测HIV抗体。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用SAS9.1软件进行资料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613名社区静脉吸毒人员,89.60%的吸毒人员接受过1次以上的强制戒毒治疗,74.10%能够正确回答7条以上艾滋病知识问题。38.50%-67.00%吸毒者共用注射器,棉花、清洁液和容器、共用药液吸毒。78.20%性交时从不使用安全套。HIV抗体阳性率为52.40%。吸毒人员接受强制戒毒次数越多,HIV/AIDS知识水平越高,而与安全套使用频率、共用针头、注射器没有关系。吸毒时间越长,接受强制戒毒次数越多,共用棉花、清洁液和容器、共用药液吸毒机率越大,HIV感染率越高。结论强制戒毒治疗可以提高吸毒人群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但减少危险行为和感染效果不大,应提高戒毒所医务人员和干警行为干预知识水平和技能,为出所戒毒人员提供后续的社区干预转介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持续有效控制ADIS在澄江县的传播,支持ADIS控制规划和新一轮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法]在全县范围内所有娱乐场所的CSW及社区(含戒毒所)全部IDU人群采用国家项目办统一的调查方案开展综合监测(包括知识及行为问卷调查和静脉采血样进行HIV及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在凤麓镇、新河口及禄充3个片区调查CSW366例,在350名采血检测的CSW中,HIV阳性6例,HIV阳性检出率1.7%;在梅毒抗体阳性15例,梅毒检出率为4.3%。在凤麓、阳宗、龙街、右所、9村5个镇调查IDU203例,202名采血的IDU中,检出HIV阳性70例(其中既往阳性43例),HIV阳性检出率34.7%;梅毒抗体阳性l例,梅毒检出率0.49%。在知识与行为问卷调查中,普遍表现为知识知晓率提高而行为改变较缓慢的态势。CSW最近1次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95.3%。最近1个月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每次都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78.6%。CSW不使用安全套的原因主要是:客人不用占62.5%,身边没有占13.63%,采用其他避孕方式9.09%,没想到、忘记使用和信任对方13.63%。IDU最近一次吸毒与他人未共用针具比例达92.10%,最近1个月从未与他人共用针具的比例为83.7%。[结论]通过新一轮项目实施,各项工作均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干预力度不够、宣传还不广泛、深入;VCT网络体系建设不完善、管理不健全;VCT资源整合不够、不配套等问题。必须加大对高危人群的干预工作力度,加强自愿咨询检测工作,最大限度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并适时进行必要的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我国吸毒人群艾滋病预防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综合评价我国吸毒人群艾滋病预防干预效果,为在吸毒人群中进行艾滋病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PubMe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等,收集1999~2008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我国吸毒人群艾滋病预防干预研究的文献并使用RevMan4.2软件对检索并入选的国内16篇文献进行综合定量的Meta分析.结果 经干预后,吸毒人群对"是否知晓共用注射器可以传播艾滋病"(知识点1)、"是否知晓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知识点2)的知晓率分别提高了23%(0.16~0.30)和13%(0.09~0.17)."最近一个月与别人共用注射器的比例"(共针率)降低了24%(0.18~0.30).结论 我国对吸毒人群开展的艾滋病预防干预措施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安徽省居民及高危人群艾滋病(AIDS)预防知识知晓情况,为今后艾滋病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等容量分层、整群、单纯和机械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法,分别抽取1201名居民和121名高危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城镇、农村居民和高危人群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7.8%、70.6%和81.8%,。居民知晓率(74.2%)低于高危人群,高危人群对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接受度相近(分别为19.4%和16.1%)。娱乐场所性工作者和静脉注射吸毒人员安全套使用率较低,而后者共用注射器比例较高。[结论]应努力寻找适合不同人群的艾滋病教育方式,加强社区宣传和行为干预,消除人们对艾滋病过于恐惧歧视的心理。  相似文献   

17.
杨庆伟  景正朝 《卫生软科学》2011,25(12):832-834,837
[目的]了解接受针具交换的静脉注射吸毒者新发现HIV阳性者高危行为,为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2010年中澳项目综合监测44例新发现HIV阳性者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高危注射吸毒情况、高危性行为、接受干预服务情况等。[结果]调查对象对HIV有经血液、性、母婴传播等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在95.9%以上,“蚊虫叮咬”、“—起吃饭”正确知晓率分别为90.9%和93.2%;调查对象共用注射器、重复使用自己的针具、与非固定性伴不使用安全套等危险行为分别占27.3%、63.6%和54.5%;接受过咨询检测、美沙酮维持治疗、免费安全套等服务分别占63.6%、11.4%和36.4%。[结论]调查对象共用针具和高危性行为时有发生,咨询检测比例低,需要有针对性的对静脉注射吸毒HIV阳性者开展强化宣传、推广安全套、提供足量针具、主动咨询检测等措施,降低=代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农村贫困地区HIV/AIDS综合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少数民族农村人群提供稳定的社会、经济及卫生支持,改变贫困和缺乏知识导致的HIV高危行为,从根本上遏止 HIV/AIDS在该特征地区一般人群中的流行。方法 运用社区干预实验的方法,随机选取2个彝族聚居的行政村作为综合干预试点村,给予与扶贫相结合的形式多样的健康促进综合干预,对照村不进行干预。结果 干预后2试点村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率大幅提高;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的频率下降,重复使用的注射器清洗行为显著增加,但干预后不使用安全套者仍在70%以上。结论 贫困是制约 HIV/AIDS防治的一大因素,贫困地区 HIV/AIDS防治应采取结合扶贫的综合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开远市美沙酮维持治疗基线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受治者美沙酮维持治疗前的高危行为、违法犯罪行为及家庭社会功能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为阶段治疗后评估随访提供基础分析数据。[方法]对本地新入组的166例受治者用《社区药物维持治疗评估基线调查表))进行一对一的调查。[结果]在166例受治者中HIV感染的共86例,占51.81%;近半年以注射和其它方式混用吸毒的有116例,其中HIV感染69例,占59.48%;过去一个月共用针具吸毒8例,最多共用人数6人。在有性行为的77例HIV感染者中,最近一次与性伴发生性关系时使用安全套的仅37例,安全套使用率48.05%。[结论]注射吸毒者中共用针具现象仍存在,安全套使用率低,存在HIV传播的危险,在今后工作中要加大对受治者的管理,以及性病艾滋病的宣传教育,降低高危行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缅甸籍吸毒人员HIV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下一步制定干预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云南陇川、盈江2个边境县缅甸籍吸毒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项目设计并经预实验修正后的问卷,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高危性行为、吸毒行为等高危影响因素,HIV阳性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251名缅甸籍静脉吸毒人员,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31.08%。调查人员中,96.81%为男性,未婚占48.20%,79.28%为初中以下学历。上个月注射时与他人共用过注射液或容器占14.70%;上个月与别人共用过针具的占12.75%;最近一次性行为没有使用安全套的占59.76%;最近一次付费性交易中没有使用安全套的占31.87%;共用过针具、没有使用安全套及没有做过HIV检测者HIV感染率高。结论缅甸吸毒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但共用吸毒针具及高危性行为普遍。将针具交换、安全套发放、美沙酮服务及咨询检测等措施综合应用,才能遏制边境地区缅甸籍吸毒人员艾滋病的传播与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