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全国“十五”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云南中医药事业现状和实际,在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云南省卫生厅制定了本省中医药事业“十五”计划,确定了今后五年云南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江苏中医药》2006,27(2):60
据健康报报道,当2006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代表们讨论“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时,回顾“十五”期间中医药事业发展.一组组数字展现了过去五年中医药事业取得的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3.
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日前谈学习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体会时表示,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系统总结了过去5年的成绩和体会,科学分析了当前形势,对今年政府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贯穿了党的十七大精神,是一份求真务实、催人奋进的报告。报告特别提出的“制定和实施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措施”,是我国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方针和要求的具体体现,充分表明了党和政府对发展包括民族医药、民间医药、中西医结合在内的中医药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4.
《北京中医药》2008,27(3):230-230
2008年2月20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洪虎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中医药发展论坛”上,以“关于扶植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思考”为题的报告中提出,中医药事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赋予其战略地位。扶持振兴中医事业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战略决策;不是少数人的愿望,而是亿万人民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现代中医药》2007,27(2):F0004
陕西海天制药有限公司是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陕西省诚信先进单位。2003、2004年连续两年上缴国家税金在咸阳市民营企业中排名第二。公司始终将“以人为本、以科技为先导,忠实服务于人类健康事业”作为企业宗旨,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稳步增长,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的源起与明末清初西医的传入有着直接的关联.随着西医影响的逐步显现,中医界越来越多地开始研究西医.由此产生了以方以智为最初代表的中西医汇通思想倡导者.开始了中西医结合思想的早期探索。19世纪中后叶.随着西医影响的迅速扩大,“中西医汇通派”出现,从中已能看出“中西医结合”的雏形。1958年10月11日,毛泽东同志发表“西学中”批示,正式式提出“中西医结合”概念,并由此流行开来。随后,中西医结合得到高度重视,由于当时的特殊背景.对于中西医结合采取了简单化、运动式的发展方式。1978年后,中西医结合发展趋于理性,开始步入科学化发展轨道,并取得显著成果。长三角地区中西医结合事业较为发达,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江浙沪应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推进学术一体化发展.充分彰显三地中西医结合领域联合优势和整体实力,从而更好地繁荣中西医结合事业。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的看法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我国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的看法和建议陈士奎1994年6月,中国科协召开了“学科发展与科技进步研讨会”,来自我国理、工、农、医和交叉学科各领域的著名科学家、科技工作者,认真而热烈地研讨了面向21世纪的学科发展与科技进步问题。联系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如何...  相似文献   

8.
《北京中医》2008,(3):230-230
2008年2月20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洪虎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中医药发展论坛”上,以“关于扶植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思考”为题的报告中提出,中医药事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赋予其战略地位。扶持振兴中医事业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战略决策;不是少数人的愿望,而是亿万人民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建设“气功之乡”中共四平市委书记李世学早在1985年,市委就提出了“提高全市人民健康水平,早日把我市建成“气功之乡”的奋斗目标。十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和积极支持气功事业,我市气功事业蓬勃发展:一是气功骨干队伍不断扩大,培养了一批...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事业经历了四十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笔者认为,其基本经验可总结如下。 一、方针政策的连续性,是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早在五十年代,中国政府明确规定“团结中西医”的工作方针。1956年8月,毛泽东主席指出“就医学来说,要以西方的近代科学来研究中国传统医学的规律,发展中国的新医学”;1958年,毛泽东又进一步提出了“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科学论  相似文献   

11.
为弘扬祖国医药学,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与学术交流,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挖掘民间传统医药宝藏,提高广大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的诊疗水平和科研素质,经研究,中华中医药学会拟定于2008年8月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全国第九届中医药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学术交流会议”。会  相似文献   

12.
建国50年来,中西医结合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出现,就是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中西医结合作为医学学科长期存在和发展,必须具有自己的基地,这个基地就是中西医结合医院。遵照国家卫生工作“中西医并重,中医药现代化,促进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方针,中西医结合作为一种医疗形式将继续存在和发展。中西医结合医院如何在新的医疗改革形势下发挥优势、有效发展,值得我们关注。 1 选好功能定位,确定医疗模式 在当前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施之际,医院面向市场,引入竞争机制,中西医结合医院也面临以下问题:第一,由于医…  相似文献   

13.
《现代中医药》2008,28(1):F0004-F0004
陕西海天制药有限公司是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陕西省诚信先进单位。2005、2006年连续两年上缴国家税金在咸阳市民营企业中排名第二。公司始终将“以人为本、以科技为先导,忠实服务于人类健康事业”作为企业宗旨,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稳步增长,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中医西化与异化,“泡沫中医”泛滥的严峻现实,中医大家邓铁涛先生提出了“铁杆中医”的命题,湖南中医药大学彭坚教授在《我是铁杆中医》(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版)中,对这一命题给出了精彩的答案。该书一扫过去理论脱离实际、坐而论道的浮泛陈言,从中医当代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与临床感悟,对中医的得失成败进行反思,揭秘中医的科学本质以及中医的成材规律,探索中医的前进方向。观点鲜明,见解独到,立意新颖,值得每一位关爱中医事业的学人一读。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属于中医“瘿瘤”、“心悸”等范畴。田文主任医师为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从事中西医结合事业40余载,治疗本病积累了丰富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通报》2008,7(3):5-5
5月21日下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发展讲坛第五讲在北京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著名中西医结合学家陈可冀教授,以“提倡多元模式,推进中西医结合,发展中医药事业”为题,系统阐述了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并从多种角度论述了中西医结合医学的远大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中国足健会于2009年11月在海口召开的“2009年中华反射学专家研修高峰论坛”大会上表彰了积极推广反射疗法事业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并授予“中华反射学事业突出贡献奖”。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欣闻你会于2011年岁末在京召开“全国中西医结合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会”,全面总结学会工作,研讨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的战略问题,表彰为中西医结合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甚慰。  相似文献   

19.
25年前本人编辑《中国植物志》,研究菊科艾蒿类植物,首次到李时珍家乡——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考察,当时应蕲春县科委要求,写了“考察李时珍家乡后的三则建议”(湖北日报1981.12.22)。建议成立“李时珍研究会”及有关研究机构,组织科、教、生产及多学科人才,共同研究、开发李时珍家乡的药材及其他土特产等。1986年本人陪同仰慕李时珍业绩的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Dr.Joseph Needham)及他的助手鲁桂珍博士(Dr.G.Z.Lu)考察了李时珍家乡。90年代初,在上级关怀下先后成立了“李时珍中医药研究所”及“李时珍研究会”。(即今“中国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学术研究会”)。25年后的今天,喜看李时珍事业有很大的发展。本人为李时珍事业“鼓”与“呼”,希望李时珍事业不断“创新”、更进一步发展。本人也一如既往地为该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有几则感想与建议如下: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射阳县中医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基层中医院。近年来,该院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扬自身优势,保持中医药特色,坚持中西医结合,推进基本现代化中医院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年门急诊18万余人次,住院6000余人次,在实现了住院零增长,门诊费用负增长的基础上,2006年业务收入3021余万元,近3年年均增长12.5%,2006年社会服务综合满意度98.8%,近3年年均增 长0.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