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烧伤情况下骨髓造血基质细胞支持粒单系造血的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体外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融合培养和粒单系祖细胞集落(CFU-GM)培养的方法,动态观察15%Ⅲ度烧伤时骨髓基质细胞对粒单系祖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当在烧伤组基质细胞层上培养正常骨髓细胞的CFU-GM时,其集落生成能力在伤后1,3,5,7,10天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同时培养的烧伤小鼠骨髓细胞CFU-GM时,其集落生成能力在伤后1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外周血干细胞联合骨髓基质细胞输注对急性放射病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8.5Gyγ射线照射的BALB/c小鼠,分别输入红细胞(对照组),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PBSCT组),外周血干细胞联合扩增的骨髓基质细胞(实验组),观察受体鼠4周的生存率,骨髓有核细胞(BMNC),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生存率,BMNC、GFU-GM,CFU-F较对照组和PBSCT组显著升高,P<0.05,WBC的最低值较其他两组高(P<0.01),WBC恢复较PBSCT组愉(P<0.01),结论:外周血干细胞联合骨髓基质细胞 输注有促进急性放射病造血重建的作用,其作用优于单纯的外周血干细胞输注(移植)。  相似文献   

3.
骨髓基质细胞输注对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造血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观察骨髓基质细胞输注对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后造血恢复的影响,经放、化疗预处理的BALB/c小鼠,分别输入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PBSCT组)、外周血干细胞联合扩增的骨髓基质细胞(实验组),观察受体鼠4周的生存率、骨髓有核细胞(BMNC),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等指标。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生态率,BMNC、CFU-GM、CFU-F较PBSCT组显著升高(P<0.005);白细胞的最低值较PBSCT组高(P<0.01),白细胞恢复较PBSCT组块(P<0.01)。提示骨髓基质细胞输注有促进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造血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牛膝精(AbE)对血细胞的效应。方法:用CFU-GM、CFU-Mix体外培养,T、B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粒细胞NBT,吞噬试验等手段在体外观察AbE对骨髓造血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的生物效应。结果:(1)AbE可促进CFU-GM、CFU-Mix的增殖分化。(2)AbE可提高T、B淋巴细胞转化率。(3)AbE可增强粒细胞NBT阳性率,吴噬阳性率与指数。结论:AbE有可能成为一种能改善造血与免疫功能的生物反应调节剂。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23例异基因骨髓移植病人,所输入骨髓的造血干细胞(CFU—MIX)及红,粒系祖细胞(BFU一E、CFU—GM)的总量与移植后病人血粒细胞恢复的关系。发现移植后血粒细胞恢复的速度与接受CFU—MIX和CFU一GM的总量密切相关、而与输入的骨髓有核细胞、BFU—E总数无关。提示输入的CFU—MIX和CFU一GM在造血重建中起重要作用,测定其含量可预测移植后造血重建的速度及体外去除与移植无关细胞操作的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IL-6和SCF双基因共转染骨髓基质细胞对辐射小鼠造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动物实验观察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含IL-6和SCF双基因共转染的骨髓基质细胞对辐射小鼠外周血,骨髓有核细胞数,骨髓细胞CFU-GM培养,脾脏淋巴细胞ITT,CD4/CD8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转IL-6和SCF基因的骨髓基质细胞可以促进辐射小鼠造血和免疫功能的恢复,结论:IL-6与SCF基因在骨髓基质细胞中获得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转基因骨髓基质细胞对造血调控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TNF-α对放射所致造血损伤的保护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TNF-α对放射所致造血损伤的保护效应及其机理。方法采用骨髓粒-单系祖细胞体外琼脂培养技术,研究TNF-α对致死剂量60Coγ射线全身照射小鼠的防护效果;对亚致死剂量照射后小鼠造血重建的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TNF-α对小鼠骨髓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结果TNF-α照射前给药能提高受致死剂量照射小鼠30天存活率至46.67%,照射后13~19天外周血白细胞、第3天骨髓有核细胞、造血干细胞以及第3,5天粒-单系祖细胞均显著高于照射对照组(P<0.01),同时发现TNF-α能阻止静止期骨髓细胞进入增殖周期。结论肿瘤坏死因子促进照射后小鼠骨髓造血的恢复,可能是TNF-α抗放作用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8.
肿瘤坏死因子α对放烧复合伤小鼠粒-单系造血的调控作用蒋伟罗成基作者单位:630038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放射医学研究室(蒋伟现单位:630042,中华创伤杂志编辑部)本文采用骨髓粒-单系祖细胞(CFU-GM)体外琼脂培养技术研究了TNFα在体内、外对放...  相似文献   

9.
梁金菇多糖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梁金菇多糖(LJPS)对造血功能辐射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理。方法:用造血祖细胞克隆法,内源性脾结节形成法,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及脾脏指数等方面观察了LIPS对60^Coγ射线照射5.5Gy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辐射骨髓及脾脏细胞的 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LJPS辐射后第7天骨髓CFU-GM,CFU-E,CFU-F数量增加,辐射第14天的骨髓有核细胞数,脾脏指数,CFU-S明显增多,辐射第3,7,14天骨髓,脾脏bcl-2蛋白表达上升。结论:LJPS对小鼠造血功能辐射损伤具有治疗作用,其机理与调节骨髓,脾脏bcl-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胚胎期受辐射对子鼠造血基质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胚胎期 2 0Gy137Csγ射线照射后对子鼠造血基质细胞的远期影响。方法 建立胚胎期受辐射小鼠模型 ;以细胞计数检测股骨骨髓有核细胞 (BMNCs)数 ;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基质细胞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和干细胞因子 (SCF)的表达 ;用体外小鼠骨髓细胞培养法以粒单细胞系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GM )为指标观察基质细胞对正常骨髓造血的支持功能。结果 胚胎期受辐射小鼠BMNCs数明显低于正常小鼠 (P <0 0 1) ,其骨髓基质细胞生长因子GM CSF和SCF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小鼠 (P <0 0 5 ) ,同时 ,胚胎期受辐射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对正常骨髓造血的支持能力也高于正常小鼠 (P <0 0 5 )。结论  2 0Gy137Csγ射线对发育中的小鼠胚胎的造血基质细胞产生了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后鼻孔、鼻腔填塞治疗前颅窝底骨折鼻大出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总结22例经前、后鼻孔填塞治疗的外伤性前颅窝底骨折致鼻大出血病例资料,明确该方法对本症的适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2001年3月我科收治的22科外伤性前颅窝底骨折鼻大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22例均经填塞治疗(A组),另17例经非填塞治疗(B组)。结果 A组病例出血很快停止,未并发颅内感染、鼻腔感染及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B组病例疗效较差。结论 对于颅底骨折所致的鼻大出血,估计一时不能止血者,采用后鼻孔、鼻腔填塞是一种有效的止血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对脑创伤后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以Mmarmarou's方法制作大鼠重型弥漫性脑创伤模型;利用HE染色,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及Morris水迷宫技术,对大鼠伤后海马区神经细胞的病理改变及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结果:伤后给予外源性bFGF可明显抑制大鼠海马CA2-3区神经细胞的坏死,凋亡过程,治疗组Morris水迷宫测试潜伏期于伤后第8天及第10天较创伤组明显缩短。结论:海马是学习记忆形成的重要脑功能结构。外源性bFGF通过抑制伤后海马神经细胞缺失,可使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功能障碍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16例颈椎骨折脱位及失稳患者应用一体化左面椎前路钢板和支架系统(PCB)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方法:切除椎间盘,使骨折复侠后,再行一体化钢板固定。结果:11例病人接受1个节段的固定,5例双节段固定。无术中并发症及镙钉脱出或固定失败。14例病人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2例无效,总优良率81.25%。结论:PCB椎间固定稳固,有助于恢复和保持颈椎生理曲率,供骨和植骨部位并发症少。术后不需戴颈托。  相似文献   

14.
四肢血管创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四肢血管创伤的诊断和治疗尚存在几个难题。四肢血管伤治疗的发展趋势是深入研究临床表现对治疗的提示意义,使用迅速、低廉、侵入性低的诊断方法,尽快修复严重的血管损伤,积极使用相关技术(如筋膜切开术等)。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眼的化学伤病理过程复杂、损伤重、治疗难、预后差。本文对眼化学伤后促上皮再生,减少炎平因子释放,降低胶原酶活性的药物及重建眼表面手术的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低温海水浸泡对腹腔开放伤大鼠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察海水温度变化对腹腔海水浸泡伤大鼠存活的影响。方法 SD大鼠 2 4只 ,随机均分为 32℃海水浸泡组 (A组 )、2 2℃海水浸泡组 (B组 )及 1 2℃海水浸泡组 (C组 ) ,观察每一组腹腔海水浸泡前后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乳酸 (LA)、乳酸脱氢酶 (LDH)、谷丙转氨酶 (ALT)、血淀粉酶 (AMY)、尿素氮(BUN)及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的变化。另取大鼠 30只 ,随机均分为 32℃海水浸泡组 (D组 )、2 2℃海水浸泡组 (E组 )及 1 2℃海水浸泡组 (F组 ) ,用以观察大鼠持续腹腔海水浸泡后的存活时间。结果  (1 )F组平均存活时间仅为 6 5分钟 ,显著少于D组 (4 81分钟 )及E组 (2 1 7分钟 ) (P <0 .0 1 ) ;(2 )浸泡 30分钟及浸泡 3小时后B、C组MAP、HR与浸泡前及与A组比较均发生显著下降 (P <0 .0 5 ) ,而C组MAP、HR显著低于B组 (P<0 .0 5 ) ;(3)浸泡后 3小时 ,C组血浆LA、LDH、ALT、AMY、BUN及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A、B组(P <0 .0 1 )。结论 低温海水浸泡大鼠腹腔开放伤可引起大鼠机体血流动力学迅速发生严重紊乱、代谢恶化及内脏功能损伤 ,导致大鼠快速死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培养肝细胞牵张损伤模型,探讨肝细胞损伤、细胞骨架和粘弹性的改变及其发生机制。方法:用BioFlex培养皿培养原代肝细胞贴壁生长后,通过小型生物撞击机分别以驱动压力150kPa、250kPa牵张损伤细胞。然后对正常肝细胞及牵张损伤后肝细胞骨架Factin微丝排列及分布变化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同时测定肝细胞的粘弹性。结果 牵张损伤后肝细胞微丝大部分断裂,网状结构消失,收缩呈絮状,或遗留粗大的微丝束,粘弹性显著降低。结论 肝细胞粘弹性显著降低与细胞骨架的损伤断裂,可能是细胞损伤力学特性变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严重肱骨髁上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早期积极切开复位、神经探查整复的必要性及术后肘关节功能、神经功能康复。方法:本组48例均早期切开复位,同时行神经探查整复术,术后施行早期功能锻炼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一系列非手术治疗。结果:随访36例,其肘关节功能及神经功能术后恢复:优29例,良5例,差2例。结论:对小儿严重肱骨髁上骨折合并神经损伤宜早期切开复位并行神经探查整复,术后早期积极地功能康复训练对骨折愈合肘关节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破坏载荷下椎间盘对胸腰段脊柱应力分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对比正常与退变椎间盘在破坏载荷下对胸腰段脊柱应力分布的影响,探讨其生物力学背景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三维有限元法建立正常及退变椎间盘的胸腰段脊柱活动节段的力学模型,并对其在垂直压缩,屈曲压缩,屈曲分离三种外加载荷下的应力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垂直压缩及屈曲压缩载荷下,正常的椎间盘的胸腰段脊柱活动节段显示椎体上,上终板的中央及松质骨邻近终板的中央部位应力值最高,椎间盘纤维环的后外侧应力集中;退变椎间盘的胸腰段脊柱显示椎体松质骨的应力分布相对平均,邻近终板的中央部分应力水平减低,周边部分水平相应上升,椎间盘纤维环的后侧应力集中;屈曲分离载荷下,退变椎间盘的胸腰段脊柱与正常相比,椎体皮质骨,松质骨,终板及纤维环应力水平有所降低,后部结构的应力水平相应上升。结论:正常与退变椎间盘对破坏载荷下胸腰段脊柱应力分布的影响明显不同,椎间盘退变后载荷的传递方式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20.
创伤性后颅窝血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总结创伤性后颅窝血肿(THPF)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科1999年3月-2001年10月间收治并接受手术治疗的9例THPF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均有枕部着力的致伤机制,其中跌倒和低高度坠落伤7例;硬膜外血肿8例,小脑挫裂伤伴小脑血肿1例;(2)就诊时GCS13-15分6例,7例头部外伤后有短暂的昏迷史或创伤后遗忘,4例有头痛或呕吐主诉;(3)8例接受硬膜外血肿清除后颅减压术,1例行小脑血肿清除后颅减压加侧脑室外引流术;其中7例恢复良好,1例中残,1例死亡。结论:THPF有着不同于幕上创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时准确地诊断和积极地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