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开江县1960至2003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及监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开江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疫情变化动态及流行趋势,为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搜集开江县1960~2003年乙脑疫情资料,2002~2003年开展乙脑常规监测,血清学检测采用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RPHI)。结果1960~2003年乙脑年均发病率为8.16/10万,病死率为5.68%,流行高峰在8月份,浅丘、平坝发病率为8.82/10万,显著高于深丘、山区的6.86/10万(χ^2=20.43,P〈0.005),10岁以下儿童病例数占发病总数的94.51%。健康儿童乙脑抗体阳性率为51.97%,2~4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为31.03%,显著低于5—14岁年龄组的64.89%(χ^2=16.86,P〈0.005)。猪乙脑抗体阳性率高峰在7月份,6~7月各旬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68,P〈0.005)。临床病例血清学确诊率为61.54%。结论各年度发病率相差显著,原因可能与当年气温、雨量、蚊媒数量及免疫水平有关,加强10岁以下儿童乙脑疫苗预防接种和免疫覆盖率是防制乙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控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医院临床诊断乙脑或疑似乙脑病例标本,用捕获ELISA法检测乙脑IgM抗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09年送检病例乙脑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6.61%、34.35%、39.30%、25.86%、17.12%。全区14个地市均有阳性病例分布,其中南宁、河池、玉林、贵港、崇左、梧州、钦州、百色8个市所辖县送检病例较多;乙脑IgM抗体阳性病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28岁,主要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占89.88%;每年5~8月送检病例标本多且检测阳性率高,6~7月形成高峰;乙脑IgM抗体阳性病例中99.13%为无接种史和疫苗接种史不详。结论乙脑病例分布广,多见于低年龄组,主要为散发,有明显的季节性。乙脑IgM抗体阳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高危因素与预防接种有关。  相似文献   

3.
2006年开江县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006年开江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疫情动态及发病趋势,为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年发生的31例乙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及乙脑疫苗接种率抽样调查,采集病人早期血清,5月抽取9岁以下健康儿童血清,6-7月各旬分别抽取猪血清。血清检测方法采用ELISA。结果全年发生乙脑病例31例,发病率为5.49/10万。平坝浅丘地区发病率6.98/10万,显著高于山区深丘地区的2.61/10万(χ2=4.41,P<0.05),病例呈高度散发点状分布。7月下旬和8月上旬发病最多,分别占54.84%和29.03%;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88∶1;3岁以下儿童发病数占70.97%。居住环境卫生差和极差的占60.00%,蚊帐使用率为86.67%,患儿监护人乙脑防治知识知晓率为13.33%,31例患者中有乙脑疫苗接种史的占6.45%,后遗症发生率为19.35%(6/31),平均每例门诊和住院医药费等直接经济损失4783.74元,1~7岁儿童乙脑疫苗接种率为46.74%(79/169),临床上以轻型和普通型为主,分别占41.94%及38.71%。2~9岁健康儿童抗体阳性率为63.77%(88/138),2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为33.33%,低于其他各年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4,P>0.05)。猪乙脑抗体阳性率高峰在6月中旬,6-7月各旬抗体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30,P>0.05)。临床病例血清学确诊率为80.64%(25/31)。结论加强农村地区乙脑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7岁以下儿童乙脑疫苗接种率和覆盖率,做好防蚊、灭蚊,是开江县控制乙脑发生和流行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区6周岁以下儿童麻疹、脊灰及乙脑疫苗中和抗体水平,为2013年继续消除麻疹、维持无脊灰状态、降低乙脑发病率提供坚实的保障。方法采集儿童末梢血20微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抗体。结果400名儿童麻疹、脊灰、乙脑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95.25%、94.25%。结论目前国家免疫规划使用的麻疹、脊灰、乙脑减毒活疫苗免疫成功率较高,加强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可使健康人群形成稳固的免疫保障。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2005年病毒性脑炎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陕西省安康、宝鸡、渭南3个地区病毒性脑炎的监测,了解病毒性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发病情况。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乙脑IgM;由监测医院报告病例,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个案调查。结果398例病例中,乙脑IgM阳性病例76例,占19.10%。在发病7 d内、7 d后采集的血标本、脑脊液标本阳性率分别为26.24%,18.18%和20.59%,其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7 d内与7 d后采集的血标本与脑脊液检测结果一致率分别为86.67%和80.00%。病毒性脑炎发病6~9月较高,与乙脑IgM阳性病例时间分布基本一致,11月病毒性脑炎病例出现一个小高峰;病毒性脑炎病例中15岁以下占73.62%,乙脑IgM阳性病例中0~5岁最高占36.84%,其他病毒性脑炎5~10岁组最高占40.68%;乙脑IgM阳性病例中散居儿童和农民占比例较高为71.05%,其他病毒性脑炎学生占比例较高为56.83%;未接种及接种史不详在乙脑IgM阳性病例中占76.31%;出院时转归,乙脑IgM阳性病例和其他病脑治愈比例分别为67.11%,83.23%,病死率分别为9.21%,3.11%。结论乙脑病例在发病7 d内和7 d后采血进行IgM检测对乙脑诊断均有意义。应提高乙脑疫苗接种率,在作好儿童乙脑防治的同时,加强对成人乙脑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玉林市2008-2010年乙型脑炎疑似病例检测资料,为今后防控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IgM-捕获ELISA法检测2008-2010年送检疑似乙脑病例IgM抗体,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 2008-2010年共检测血清、脑脊液142份,乙脑IgM抗体阳性43份,阳性率30.28%,其中血清标本阳性率25.38%(33/130),脑脊液标本阳性率83.33%(10/12),确诊病例36人;连续3年乙脑IgM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是33.33%、22.72%和41.17%,各年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8,P>0.05),6月形成高峰86.04%(37/43),每年12月至次年5月均无阳性病例的检出;送检病例均为14岁以下儿童,最小6月龄,最大12岁,检出36例病例,不同年龄段乙脑病例构成比以3~6岁最高,占52.78%(19/36),7~10岁居次22.22%(8/36),0~2岁居第3位19.44%(7/36),11~14岁最低5.56%(2/36),10岁以下儿童乙脑病例占94.44%(34/36);男性病例24例,女性病例12例,男、女比为2∶1,3~6岁年龄段男女比例基本相等,但在其他年龄段男性高于女性;确诊病例多以辖区内和周边地市及流动的农村散居儿童为主。结论玉林市2008-2010年乙脑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夏季为主,病例均为儿童,3~6岁病例数最高,应加强疫苗接种和防蚊灭蚊工作是乙脑防控关键。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1~10岁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免疫水平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监测福建省1~10岁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免疫水平为今后制定免疫方案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在全省部分县(市、区),每县随机抽取2个乡(镇),每乡(镇)将1~10岁儿童分成10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随机抽取5名儿童共1608名,调查乙脑疫苗免疫史,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乙脑抗体。[结果]乙脑抗体总阳性率为57.9%(929/1608),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33.01,不同年龄组乙脑HI抗体GMT和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有免疫史儿童的抗体阳性率(64.5%)高于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的(40.3%),不同县(市、区)儿童之间乙脑抗体阳性率(36.7%~83.5%)有差异。[结论]要继续抓好乙脑疫苗免疫接种工作,提高疫苗接种率和接种质量,及时进行加强接种。进一步提高儿童乙脑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用ELISA法检测郑州郊县214名正常人群乙脑抗体,其结果为:流行期前正常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为28.50%,流行期后抗体阳性率为41.59%。各年龄组之间抗体阳性率经x~2检验,差异有高度显著性,(x~2=50.34,P<0.01),以0—9岁组抗体阳性率最底,以40—49岁组最高。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的高低与该地区乙脑病例的年龄构成比呈反比。本文还进一步证明了ELISA法不但敏感,特异,而且操作简便,适用于乙脑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9.
王信东 《卫生软科学》2013,(11):709-711
[目的]了解邹城市16个镇街1~6岁儿童脊灰、麻疹、乙脑疫苗免疫效果,为科学合理地评价预防接种工作及质量,有针对性地开展免疫工作提供依据,并将其作为考核基层预防接种工作的标准之一。[方法]采取个人自愿原则,采集末梢血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邹城市16个镇街20939名1~6岁健康儿童脊灰、麻疹、乙脑IgG抗体,统计阳性人数,用SPSSII.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监测儿童的脊灰、麻疹、乙脑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98.50%、98.65%。不同镇街、年龄、免疫史儿童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邹城市1~6岁儿童脊灰、麻疹、乙脑抗体水平较高,免疫效果良好,已形成保护屏障。建议扩大监测范围和监测疫苗种类,更加规范预防接种工作,必要时开展常规疫苗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进一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盐城市盐都区健康儿童麻疹、乙脑、流脑、脊髓灰质炎IgG抗体水平,评价儿童预防接种效果,为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8~9月,在盐都区马沟镇对完成麻疹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的2~13岁儿童2 017名,采集手指末梢全血,采用酶联免疫试验试剂盒检测麻疹、乙脑、流脑、脊髓灰质炎IgG抗体。[结果]检测2 017名儿童,脊髓灰质炎IgG抗体阳性率为76.15%,2岁最低(56.00%),7岁最高(97.28%);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78.73%,9岁最低(61.90%),4岁最高(97.45%);乙脑IgG抗体阳性率为88.55%,8岁最低(80.70%),10岁最高(94.03%);流脑IgG抗体阳性率为62.72%,6岁最低(29.34%),8岁最高(98.25%)。[结论]盐都区马沟镇2~13岁儿童麻疹、乙脑、流脑、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1.
开江县乙脑疫苗接种及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开江县乙脑疫苗接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乙脑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6年发生的31名乙脑病例分布地区作为调查点,每个点抽取1~7岁儿童7名进行乙脑疫苗接种情况及其未接种原因调查。结果共抽查26个点1~7岁儿童169名,有预防接种证的107名,有证率为63.31%,有乙脑疫苗接种的79名,接种率为46.75%。90名儿童未接种乙脑疫苗的原因:不知道要接种占10.00%,怕接种反应占5.56%,对接种缺乏科学信任占6.67%,不知道接种地点、时间占10.00%,儿童患病未去接种占3.33%,疫苗收费太贵占37.78%,计划外生育占15.56%,随父母外地流动占11.11%。结论开江县发生的乙脑病例,可能与当地乙脑疫苗接种率低(46.75%),难以达到保护易感儿童的作用有关,疫苗收费太贵、计划外生育儿童、流动儿童等是导致未接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00-2011年天峨县流行性乙型脑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当地乙脑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该县2000-2011年报告的乙脑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乙脑早期采用酶标检查法。结果 2000-2011年该县发现乙脑患者共40例,死亡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12/10万,发病人数最多的2005年,发病率为5.08/10万。总病例中12岁以下儿童占92.50%(37/40),7岁以下儿童占82.50%(33/40),散居儿童占60.00%,患者无免疫史占92.50%(37/40)。患者经治疗全部恢复正常。结论该县9个乡镇人群乙脑年平均发病率均高于全省同期的平均发病率,乙脑防治任务仍然严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福建省2005-2009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福建省乙脑监测及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福建省乙脑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福建省2005-2009年共报告174例乙脑病例,年均发病率0.0980/10万。历年发病率均低于全国同期水平。174例病例发生在除厦门市外的8个地市、57个县。7月份为发病高峰,占总病例的64.94%,其次为6月和8月。83.33%的病例集中在15岁以下儿童,在131例有调查资料的病例中,50.38%无免疫史。结论福建省自2004年将乙脑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乙脑发病率处于低发水平,控制效果较为显著。在乙脑高发地区必须进一步制定强有力的措施提高乙脑疫苗接种的及时率和全程接种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综合分析桑植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监测资料,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SPSS 12.0软件统计分析桑植县2007-2009年乙脑疫情、媒介蚊虫和宿主动物的监测资料;用ELISA法检测宿主血清乙脑IgG抗体。结果 2007-2009年桑植县乙脑发病呈下降趋势,病例集中在7-8月,以0~14岁儿童为主,77.78%的病例无接种史或接种史不详;三带喙库蚊是桑植县的优势蚊种,其密度高低与宿主动物(猪)乙脑病毒感染率呈正相关关系,猪乙脑抗体50%阳转率出现时间比人群发病高峰提前1个月。结论桑植县存在乙脑传播的自然环境。加强乙脑病例、宿主动物和媒介蚊虫的监测,提高乙脑疫苗接种率,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虫滋生环境是控制桑植县乙脑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吴登科  吴戈 《职业与健康》2010,26(4):421-423
目的了解湖南省湘西州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动态变化趋势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湖南省湘西州1950—2008年间的乙脑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乙脑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湖南省湘西州1950—2008年发病率为0~30.2/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6.05/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68/10万,平均病死率为11.21%。散居儿童发病1290例,占78.13%;5岁儿童发病占68.32%,5~9岁儿童占26.53%;7—8月发病占全年病占全年病例数的84.82%。2005年以来,78.05%病例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发病人数以散居儿童为主,以乙脑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降低了乙脑的发病率,预防控制乙脑要重点抓好农村边远山区散居儿童的乙脑疫苗常规接种工作,落实防蚊灭蚊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开江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蚊媒种群动态变化和分布特征,为乙脑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年5-9月在开江县乙脑流行区选择稻田、畜圈、人房各3个点,每半月监测1次,每次每个点各捕蚊15min,将捕获蚊虫进行种类鉴定。结果 5-9月共捕获蚊虫4734只,平均密度为210.4只/人工小时,其中稻田、畜圈、人房分别为247.3、267.7和114.3只/人工小时。稻田捕蚊1855只,其中三带喙库蚊占93.21%,致倦库蚊占5.55%;畜圈捕蚊2023只,其中三带喙库蚊占44.04%,致倦库蚊和中华按蚊分别占33.81%和22.15%;人房捕蚊856只,其中致倦库蚊占72.20%,三带喙库蚊占22.08%。稻田三带喙库蚊密度高峰出现在6月上旬和下旬(570.7和583.3只/人工小时),畜圈高峰出现在7月下旬(265.3只/人工小时)和9月下旬(533.3只/人工小时),人房高峰出现在8月上旬(70.7只/人工小时)。结论开江县稻田和畜圈以三带喙库蚊为主,人房以致倦库蚊为主,乙脑发病高峰季节与稻田和畜圈三带喙库蚊密度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浦北县2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流行特征,为当地乙脑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该县1990--2011年报告的乙脑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乙脑病例早期诊断采用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IgM。结果1990--2011年该县共报告乙脑病例136例,死亡24例,留有后遗症患者5例。在过去的22年中有5年无病例报告,有病例报告的17年中人群年均发病率为1.02/10万,人群年均死亡率为0.18/10万;但1999和2002年人群年发病率分别到达10.09/10万和2.31/10万,人群年死亡率分别为2.42/10万和0.51/10万。0—6岁幼儿病例占总病例数的89.71%。全县16个镇除1个镇无病例报告外均有病例报告。结论该县属于广西乙脑流行非常不稳定的县份之一,每年应加强并提高乙脑疫苗应接种人群的接种率,继续保持乙脑病例的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08-2017年江苏省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流行特征,为JE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7年江苏省JE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JE IgM抗体的检测。结果 江苏省2008-2017年共报告269例JE病例,年均发病率为0.034/10万,JE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χ趋势2=104.47,P<0.001);病例主要发生在7~9月份,8月为发病高峰;病例主要分布于宿迁市、连云港市、苏州市、淮安市和徐州市5市(占72.86%);男女发病比为1:0.72,发病年龄集中在﹤10岁(占80.67%),职业为散居儿童。JE患者血清/脑脊液标本有462份,阳性率为78.35%(362/462);病例以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为主,有接种史的病例占42.75%。经过一系列的防治措施,近几年JE发病数下降明显。结论 江苏省JE发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本省JE疫苗的接种人群效果显著,今后应继续做好JE的防控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同时做好防蚊灭蚊等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广西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流行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广西1986~2005年20年间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的动态变化趋势和流行特征,为今后有效防控乙脑提供依据。方法对1986~2005年全区乙脑传染病疫情报告和2004、2005年实验室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86年以来,我区乙脑每年都呈现一定的发病率水平,1986~2005年共发生乙脑病例10 263例,死亡961例,发病率为0.43/10万~2.46/10万,死亡率为0.03/10万~0.26/10万,病死率为4.74%~17.51%。全区14个市中,乙脑疫情以河池、玉林、百色、贵港、钦州5市为重,5市乙脑发病占发病总数的58.48%。每年5月乙脑疫情开始上升,5~8月为流行季节,6~7月为发病高峰期,10岁以下儿童占总发病数的87.73%,散居儿童占67.00%。结论广西是全国乙脑发病高危地区之一,学龄前农村散居儿童发病死亡较多;季节性突击接种乙脑疫苗不能有效控制乙脑流行,农村学龄前散居儿童是乙脑疫苗接种的盲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乙脑宿主猪乙脑病毒感染强度、感染时间分布和人群发病的关系,为乙脑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国家级乙脑监测点桂平市、北流市和靖西县各选择10~12头2~3月龄的仔猪作为观察对象,编号标记,持续追踪观察5个月,每月上、中、下旬采集一次猪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乙脑抗体IgG检测,阳性计为感染猪。结果 5月上旬开始出现阳性感染猪,阳性率为18.75%,随着乙脑流行季节的到来,猪的感染率逐渐增高,7月下旬达76.67%。人群的发病强度与宿主猪的感染分布一致,桂平市猪感染的时间出现早,阳性率高,病例出现的时间也早,病例数多,靖西县和北流市猪感染率低,病例数少。4~6月份人群发病曲线随着宿主感染率的上升而上升,7月份后人群发病与猪感染率呈反向分布,猪的自然感染出现时间比人间感染出现时间早3~4周。结论乙脑的发病与当地宿主猪感染情况密切相关,开展宿主猪监测可以预测人间乙脑流行强度和发病高峰时间,早期做好防控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