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方法 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10个小班38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自编的因特网使用动机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比较网络成瘾者与未网络成瘾者使用因特网的动机.结果 32名同学被诊断为网络成瘾,350名同学未网络成瘾.未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依次是交际上网、学习上网、从众上网、逃避现实上网、娱乐上网和交易上网,而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依次是逃避现实上网、从众上网、娱乐上网、交际上网、学习上网和交易上网.网络成瘾组逃避现实上网、从众上网、娱乐上网和交易上网的量化值[分别为(2.19±1.09)分,(1.99±1.07)分,(1.85±0.80)分,(0.78±1.11)分]较未网络成瘾组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具体原因位于前五位的依次是"没头绪上网"、"同学拉我上网"、"玩网络游戏"、"心情不好上网"、"烦躁上网".结论 网络成瘾大学生与未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不完全相同,逃避社会现实与从众是网络成瘾者使用因特网的主要动机.  相似文献   

2.
目的 尝试根据网络成瘾的认知行为模型,针对中学生进行预防性干预,为网络成瘾高危人群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自尊、自信与人际关系"、"中学生压力应对"、"健康的使用电脑和网络"为主题,对某中学初一学生47人进行干预,并取该中学初一学生48人作为对照,使用自编问卷、自尊量表、网络成瘾量表进行前后测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网络成瘾、网络使用相关知识、自编问卷的得分有显著性改善从(14.09±1.58)分提高至(15.54±3.15)分(t=0.923,P<0.01),其趋向网络成瘾的不适当行为也有所减少.结论 在中学生这一网络成瘾高危人群中进行预防性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中学生对网络成瘾这一问题的认识和了解,促进其对网络的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对中学生的危害.方法系统分层随机抽取合肥市6所中学36个班级2010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网络成瘾测验"、"自尊量表"和自行设计的"背景调查表"为工具,对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和危害等进行调查.结果可能有网络成瘾的中学生平均每周上网(8.94±2.43)次,平均每次上网(2.50±0.15)h,平均1次上网最长(12.30±1.21)h;上网主要地点是网吧,主要目的是玩游戏;绝大多数因上网导致成绩下降,并有较多逃学、离家出走现象;常导致父母吵架和自身受体罚;正常上网组的学生自尊水平高于网络可能成瘾组和无上网经历组.结论网络成瘾对中学生有诸多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贺祖辉  张程赪  刘碧秀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1):1312-1312,1314
目的:尝试根据网络成瘾的认知行为模型,针对中学生进行预防性干预,为网络成瘾高危人群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自尊、自信与人际关系"、"中学生压力应对"、"健康的使用电脑和网络"为主题,对广东省乐昌市第一中学初一两个班的学生47人进行干预,并取该中学初一学生48人作为对照,使用自编问卷、自尊量表、网络成瘾表进行前后测量对照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网络成瘾、网络使用相关知识、自编问卷的得分有显著性改善,从(14.09±1.58)分提高至(15.54±3.15)分(t=0.923,P<0.01),其趋向网络成瘾的不适当行为也有所减少.结论:在中学生这一网络成瘾高危人群中进行预防性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中学生对网络成瘾这一问题的认识和了解,促进其对网络的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5.
医科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网络成瘾倾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科大学生的学习适应状况与网络成癌倾向的关系.方法采用修订的"大学生学习适应问卷"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对6所医科院校的900名医科大学生进行测试,对医科大学生的学习适应状况与网络成瘾倾向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医科大学生在专业兴趣、求助行为、压力应对和信息利用等方面存在适应性不良,各方面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其网络成瘾倾向群体的检出率为9.18%.医科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网络成瘾倾向差异非常显著(P<0.001),网络成瘾倾向群体学习适应性各成分与网络成瘾倾向之间有相关性(P<0.01).结论医科大学生的学习适应状况与网络成癌倾向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10个小班38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自编的因特网使用动机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比较网络成瘾者与未网络成瘾者使用因特网的动机。结果32名同学被诊断为网络成瘾,350名同学未网络成瘾。未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依次是交际上网、学习上网、从众上网、逃避现实上网、娱乐上网和交易上网,而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依次是逃避现实上网、从众上网、娱乐上网、交际上网、学习上网和交易上网。网络成瘾组逃避现实上网、从众上网、娱乐上网和交易上网的量化值[分别为(2.19±1.09)分,(1.99±1.07)分,(1.85±0.80)分,(0.78±1.11)分]较未网络成瘾组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具体原因位于前五位的依次是"没头绪上网"、"同学拉我上网"、"玩网络游戏"、"心情不好上网"、"烦躁上网"。结论网络成瘾大学生与未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不完全相同,逃避社会现实与从众是网络成瘾者使用因特网的主要动机。  相似文献   

7.
自从网络走入现代生活,它犹如一把"双刃剑",除了带来了世界各地最新、最快的信息外,还带来了一种让人无法"割舍"的隐痛--网络成瘾.它对青少年的人格成长、身体发育、心理健康、社交行为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当代身处高校的大学生,面对着网络的吸引,无法去克服、摆脱里面虚拟世界、不健康图影的引诱,一步步走入网络的深渊,无法自拔.而对于医学院校的大学生来讲,网络成瘾的最终导致学业下滑、观念的堕落、医学技术的残缺等等.其产生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我根据同网络成瘾学生谈心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一起分享,共同帮助那些网络成瘾的学生,尤其是将来要治病救人的医学院校的同学早日走出这种阴霾.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医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生活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网络成瘾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150名在校护理专业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网络成瘾量表总分大于58分为成瘾组(12名),低于58分为非成瘾组(129名),量表均以分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重度网络成瘾者占2.1%,轻度网络成瘾者占6.4%,网络成瘾组的生活事件量表得分显著高于未成瘾组(P<0.05),进一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受惩罚因子"、"人际关系因子"均进入回归方程,生活事件能预测网络成瘾68.1%。结论:生活事件作为一种心理社会应激源,对护理专业医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对网络成瘾倾向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大庆市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并探讨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为网络成瘾的预防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大庆市4所高校78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成瘾量表等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评.结果 大庆市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为10.80%,男性、对所学专业不满意者是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网络成瘾与生活事件、交往焦虑、抑郁和消极应对呈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这四个变量是网络成瘾有效预测因素.结论 应根据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与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曹建琴  周郁秋  张慧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2):2477-2479
网络成瘾的机制研究是解决网络成瘾问题的关键,为网络成瘾行为的有效干预提供依据.国内外研究者已从不同角度对网络成瘾的机制进行了研究.本文对各心理学流派对网络成瘾的解释、不同研究者提出的理论模型进行了综述,并阐述了后续研究中应予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并通过临床随访,选取64名网络成瘾者,另选择64名非网络成瘾青少年作对照,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进行测量,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父母养育方式中,除父亲因子Ⅵ(过度保护因子),其余10因子网络成瘾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发现"父亲因子Ⅰ"、"母亲因子Ⅱ"和"父亲因子Ⅴ"进入回归方程。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有一定影响,父亲的拒绝、否认、母亲的过干涉、过保护对孩子网络成瘾的发生有促进作用,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对孩子的网络成瘾发生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2.
网络成瘾有人戏称为"电子海洛因",近10余年我国期刊发表的有关网络成瘾的文献初步统计达900篇以上.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网络成瘾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网络用户中大学生的比例一直高居榜首,他们将是网络成瘾最大的潜在人群.大学生网络成瘾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在此我们对网络成瘾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以便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睡眠质量的现状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Young的网络成瘾鉴别问卷,调查莆田学院471名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和网络成瘾现状及其网络成瘾对睡眠质量的影响.结果 大学生 PSQI 总分(5.43±2.79)分,睡眠障碍的大学生占20.9%.网络成瘾占5.7%,网络成瘾倾向占56.8%.不同网络成瘾组学生的PSQI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66,P=0.004),网络成瘾的程度与睡眠质量等级有关(χ2=8.334,P=0.015).结论 大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睡眠质量问题,网络成瘾问题也颇为严重.网络成瘾越严重睡眠质量越差.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成瘾症"或"网络成瘾障碍"是指由重复的对于网络的使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还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1]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成瘾"已经成为一个严重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严重问题.本文对本市的大学生群体进行网络成瘾现象的调查研究,以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网络有害使用影响因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对中学生的网络成瘾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采取系统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合肥市不同类型6所中学的2 01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有效问卷为1 949份,占总样本的0.969 7.以<网络成瘾测验>自评量表、自行设计的"背景调查表"为工具.结果网络可能成瘾者68人,占所有受试者的0.03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男生、与父亲或母亲关系欠融洽、家中有电脑、借读生、主观感到学校生活单调等因素对网络可能成瘾有较强的预测作用.结论导致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因素来自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环境等多方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大庆市高中生网络成瘾预测因素的相对贡献,为网络成瘾的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大庆市3所高中51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分层回归分析和优势分析的方法探讨生活事件等预测因素对网络成瘾的相对贡献.结果 生活事件、支持利用度、消极应对是网络成瘾的有效预测指标,其中生活事件对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最强.结论 应根据不同预测指标的特点,结合网络成瘾的具体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因素,为网络成瘾的识别和矫正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孝义市初一至高三年级18个班的中学生1 156名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网络使用情况问卷和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 不同年级和性别的青少年网络成瘾人数和比例不同;上网时间和网络成瘾成正比;在网吧上网的成瘾率最高,不同网上行为中网络游戏成瘾率最高;青少年所处的家庭内外环境和网络成瘾有关. 结论 性别、上网时间、地点、上网行为及家庭、学校因素对青少年的网络成瘾有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以改善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现状.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在生活中的普及,网络成瘾患者将越来越多,网络成瘾现象变得越来越严重,已逐步演变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医学问题,深入研究网络成瘾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本文就网络成瘾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孙国仁 《中外医疗》2007,26(20):12-13
本文总结了近些年关于网络成瘾现象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网络成瘾现象的研究成果,并系统归纳为几个方面:(1)网络成瘾的界定和判断标准;(2)、网络成瘾的现实表现;(3)网络成瘾的临床症状;(4)网络成瘾带来的社会心理问题;(5)网络成瘾形成的影响因素;(6)网络成瘾问题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