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肠道肿瘤超选择血管置泵靶向化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蒲永东 《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6(10):1088-1090
胃肠道恶性肿瘤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临床治疗中常会遇到根治术后局部复发及肝转移,部分晚期患者局部广泛浸润难以切除,患者合并严重内科疾病无法耐受大手术,以及传统的全身化疗疗效不佳等难题.笔者建立的“术中超选择血管置泵,术后靶向化疗”综合治疗模式,可以明显降低肿瘤切除术后的局部复发率和肝...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治疗虽有较多进展 ,但就其 5年生存率却没有很大突破 ,原因就是就诊晚、根治性切除率低、治疗不规范。外科医生已逐渐认识到腹膜种植、肝转移、局部复发的治疗单靠外科手术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和综合治疗尤其是围手术期化疗的必要性。然而 ,有些化疗方案虽然有效 ,但其毒副作用大 ,病人难以耐受。为此 ,近几年通过研究发现局部或区域性给药 ,能明显提高肿瘤区域内药物浓度 ,增加药物对癌细胞直接的细胞毒作用 ,并能有效的降低化疗的全身毒副反应[1] 。药代动力学证明 ,多数抗癌药物的细胞杀伤作用成浓度依赖性 ,局部…  相似文献   

3.
直肠癌术后复发和转移制约着根治性切除后患者5年生存率的提高.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可提高进展期直肠癌的根治性切除率[1],术后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可抑制直肠癌根治性切除后盆腔局部复发和肝转移[2].笔者通过对术前辅助肠系膜下动脉及肝动脉灌注化疗、术后辅助双侧髂内动脉及肝动脉灌注化疗加常规静脉化疗的pT3-4N0-2M0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手术前后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直肠癌患者复发和远期生存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晚期卵巢癌盆腔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晚期卵巢癌盆腔动脉介入化疗栓塞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  2 2例中晚期卵巢癌 ,其中Ⅱ期 10例 ,Ⅲ期 8例 ,Ⅳ期 4例。术前盆腔动脉化疗栓塞 6次 ,术后 36次。观察评定远期疗效 (1个月~ 2年 )。结果 有效率70 % ,其中 2例Ⅳ期卵巢癌伴肝转移患者 ,经介入化疗 2~ 3次后 ,肿瘤明显缩小 ,行卵巢癌减灭术 ,术后病理淋巴结无转移。B超示肝转移灶缩小 ,术后继续行盆腔介入化疗 ,存活至今未复发。结论 盆腔动脉介入化疗是治疗中晚期卵巢癌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前介入化疗能使肿瘤等原发灶明显缩小。提高手术切除率。术后介入化疗 ,能有效控制肿瘤复发延长病人存活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对于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患者1例。男性,74岁,1995年因原发性肝癌行左肝外叶切除术,术后5年发现肝右后叶肿瘤复发,伴有肝内转移灶。入院后先行肝动脉插管,由于血管走行变异,插管效果不满意,于2001年1月手术探查,术中考虑到如果切除肿瘤,剩余肝脏体积过小,难以维持功能,即行肝右后叶肿瘤4点微波固化,右前叶肿瘤1点微波固化。同时于肝动脉及门静脉行双化疗泵植入。术后定期经肝动脉及门静脉化疗泵进行化疗及栓塞。并于术后10个月开始进行了4次B超引导下肿瘤内无水酒精注射。结果 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未出现全身及局部并发症。现状后10个月,患者饮食、活动如常。术后1个月时体重56.2kg,现在体重为59.6kg。甲胎蛋白于术后3个月降至正常,并维持5个月,近2个月又升高。计算机体层摄影片示碘油栓塞效果好,肿瘤明显缩小,甲胎蛋白升高后,目前肿瘤仍无增大。结论 该疗法对本例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患者有显著疗效,延长了患者生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今后应增加病例数量,以求对该疗法进行科学评估。  相似文献   

6.
胃及结肠癌术后的动脉介入和腹腔化疗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腹部动脉介入化疗和腹腔化疗的联合应用, 探讨预防胃及结肠癌术后腹腔内复发和腹腔内脏器转移的治疗方法。材料和方法:对22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及结肠癌进行了术后的胃肠道动脉化疗和腹腔化疗,并予跟踪随访。结果: 部分病人肝内转移灶缩小或消失; 部分伴腹部淋巴结转移者,CT 复检转移淋巴结减小或消失;病人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本法明显提高了肿瘤区域的化疗药物浓度,对肿瘤细胞的杀死率明显高于其它方法。尤其是对肝内的转移灶,通过对靶血管的栓塞,使肿瘤细胞缺血坏死。对于腹腔内游离癌细胞、腹膜面和切口区域的肿瘤细胞,可直接作用并杀死。联合治疗的安全性高、伤害小。能够有效防止腹腔内的复发和腹内脏器的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手术加腹腔化疗对胃癌的疗效。方法 对 86例胃癌病人实施姑息性胃癌切除术 (2 8例 )或胃癌根治术(5 8例 )并行腹腔化疗。结果 术后随访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83.7% ,5 3.5 % ,2 5 .6 %。结论 胃癌术后早期腹腔化疗 ,是预防术后局部复发及肝转移的关键 ,能延长病人生存期 ,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352例术后复发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系指起源于腹膜后潜在间隙内的肿瘤,其组织学类型繁多,部位深在,缺乏特异表现,肿瘤常较大,多累及周围脏器,因而其诊治比较困难。大多数腹膜后肿瘤对放疗、化疗及其他辅助治疗不敏感,而手术是治疗腹膜后肿瘤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手段。同时,腹膜后肿瘤多呈低度恶性,较少全身扩散转移,局部复发后再切除率高,预后好。本文对我院近20年来收治的腹膜后肿瘤352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影响该类肿瘤术后复发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晚期胃癌的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随着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发展,介入治疗与外科切除联合的综合治疗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介入术温热疗法后可使肿瘤内药物浓度区域曲线比单纯药物灌注提高约1.6倍,更加有效杀灭癌细胞。因此,胃癌行化疗泵留置热灌注化疗成为目前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TAI)是肿瘤介入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保证化疗在局部治疗中发挥最大抗癌效力的一个必要途径。TAI中药物选择既要遵循常规全身化疗基本原则,又要兼顾经导管区域性药物灌注特性。理论上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均能经动脉灌注,但需经人体转化后才能起效的药物不适用于TAI。TAI是在肿瘤供血动脉内直接灌注药物,能克服部分静脉化疗无法通过的生理屏障,起到药物"首过效应",从而显著提高肿瘤局部药物浓度,提高疗效。TAI后化疗药物同样会沿血液循环到全身,同时也起到全身化疗作用。TAI也会产生不良反应,相比全身化疗程度要轻微,对人体免疫功能损害亦较轻。TAI虽然适用于各种中晚期恶性肿瘤,但也必须严格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即在选择用药时应谨慎、合理,争取在获得最大有效作用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选择TAI药物时应根据以下用药原则:选择肿瘤敏感药物,选择原型起作用药物,首选浓度依赖型药物,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药物,尽量避免药物毒性作用相同或对同一脏器毒性累加的药物,不得应用相互拮抗或相互发生不良化学反应的药物及溶剂配伍,严格执行特殊药物使用说明,给予适当剂量的化疗药物,注意化疗药物应用先后顺序,重视非抗肿瘤药物与化疗药之间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稀释浓度与容量。  相似文献   

11.
为使骨肉瘤手术安全、局部无复发,作者在术前化疗同时予快中子照射。首先予全身化疗,可行动脉灌注,然后予快中子放疗;视其疗效行切除、截肢或保存患肢的手术,术后再作全身化疗。全部疗程18~24个月。快中子原则上行术前照射,其物理特性是使细胞内电离,生物效应为X线、γ线的3倍;且使乏氧、低氧细胞致死;受射线照射的细  相似文献   

12.
努力提高直肠癌外科治疗水平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我国直肠癌外科治疗发展现状及如何提高外科治疗水平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并对外科治疗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作者认为直肠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术后5年生存率的关键,强调对直肠癌高发区域进行普查,加大对高危人群的监测,及时发现早期癌。纤维结肠镜、钡灌肠造影、B超、CT等检查诊断率可达95%~100%,肛门指诊检查可发现约70%的中下段直肠癌。作者强调正确合理选择术式是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前提。选择保肛术式如Parks结肠肛管吻合术式、吻合器吻合保肛术式、腹腔镜保肛术式、保留盆腔自主神经保肛术式、LSY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保肛术式等,都必须遵循TME原则,既要保证癌肿切除的根治性和淋巴结清除的彻底性,又要保留正常肛门排便功能。因此,术式应根据直肠癌的部位、生物学特性、临床分期,进行个体化选择。保肛术式已占直肠癌手术的70%以上,其术后局部复发和5年生存率与Miles手术相似,但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已成为目前直肠癌治疗首选的术式。作者强调对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和转移的综合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重要环节。单一外科手术治疗直肠癌术后5年生存率目前尚无明显提高。应重视术后辅以化疗、放疗、免疫等综合治疗。强调术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复发和转移癌,原则是对局部复发癌灶和肝转移癌灶积极行再手术切除,对无法切除者先行放、化疗,肿块缩小后行再手术切除,其5年生存率可达40%,对肝转移癌灶手术切除困难者,如原发灶无局部复发且无淋巴结转移,肝移植是惟一选择。这些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并提高5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慢性骨髓炎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是临床常见的难治病,全身抗感染治疗效果差,复发率高;手术治疗创伤大,手术复杂,术后复发也不少见。根据导管药物灌注可提高局部药物浓度的原理,我们自1999年9月至2003年5月共收治22例慢性骨髓炎病例,用局部灌注药物治疗,获得良好的疗效,部分患者灌注后为手术治疗创造了条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治愈性手术切除率。方法: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加手术联合治疗胃癌。结果:术前介入后术中发现肿瘤病灶周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纤维化,浸润粘连少,局部组织疏松水肿,肿瘤易于剥离。结论:术前介入明显提高了胃癌的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15.
埋入式化疗导管主要用于肺癌、食管癌、肝癌、肝转移性肿瘤、胰腺癌、胃癌、肠癌、子宫癌、卵巢癌、膀胱癌和其他恶性实体肿瘤。将化疗药物经埋入药壶直接灌注入肿瘤组织,具有局部化疗药物浓度高、用量大、疗效好、全身副反应少等优点。灌注化疗可控性增强,并可根据不同部位肿瘤化疗的规律,设计最佳治疗方案,改变了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全身性化疗的方法和传统的单次介入性化疗灌注,还可经药壶将超液化碘油和化疗药物混合后注入,还可注入微球作栓塞,使病人的生存率大大提高。德国贝朗医疗有限公司生产的埋入式化疗  相似文献   

16.
传统放化疗对于不能手术的肝癌疗效有限,以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仍然是当前主要手段。然而反复的TACE可加重病人肝脏损伤,且栓塞治疗后局部缺血、缺氧,促进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活化,进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导致肿瘤复发,降低疗效。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尤其是多靶点索拉非尼的出现,开创了肿瘤治疗新领域,已成为当今肿瘤治疗的热点之一。TACE联合分子靶向药物具有独特优势,局部高浓度靶向药物导入及持续释放,不仅可提高抗肿瘤效果,还可弥补TACE术后复发等不足。两者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现就TACE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直肠癌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直肠癌患者(29例行手术切除)中,12例术前采用Seldinger技术行选择性灌注化疗并部分用明胶海绵栓塞,3~10d内行直肠癌手术,17例术后行灌注栓塞,3例已有肝转移者只行灌注栓塞。结果:灌注栓塞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术前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中,10例行根治性切除(10/12),且术中出血明显减少。结论:直肠癌的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安全有效,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及减少术中医源性扩散和术后的转移、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结肠癌术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区域灌注化疗对肝转移及总生存率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87例结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TACE联合区域灌注化疗组(A组,38例)和全身化疗组(B组,4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肝转移率及总生存率.结果 A组1、2、3年的肝转移率分别为2.63%,7.89%,10.52%,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10.20%,26.53%,36.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92.10%,71.05%,明显高于B组(分别为95.91%,75.51%,53.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区域灌注化疗能有效预防结肠癌术后肝转移,显著提高总体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TACE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放化疗对于不能手术的肝癌疗效有限,以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仍然是当前主要手段.然而反复的TACE可加重病人肝脏损伤,且栓塞治疗后局部缺血、缺氧,促进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活化,进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导致肿瘤复发,降低疗效.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尤其是多靶点索拉非尼的出现,开创了肿瘤治疗新领域,已成为当今肿瘤治疗的热点之一.TACE联合分子靶向药物具有独特优势,局部高浓度靶向药物导入及持续释放,不仅可提高抗肿瘤效果,还可弥补TACE术后复发等不足.两者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现就TACE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骨和软组织肿瘤的动脉内灌注化疗和和栓塞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和软组织恶性肿瘤容易血行播散,早期全身转移。术前动脉内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已成为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结合手术治疗及术后长期间断全身化疗,可使患的5年生存率从单纯手术治疗的10%-15%提高到60%以上。动脉化疗的副作用明显轻于全身静脉化疗,栓塞治疗要密切注意异位栓塞和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