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结膜下注射Avastin对实验性兔眼角膜新生血管(neovascularization,NV)的抑制作用,初步探讨作用机制。方法:应用5mm直径的加样器(末端附有棉片)吸入1mol/LNaOH接触新西兰兔右眼(20眼)中央角膜区烧灼30s,制作碱烧伤兔眼角膜NV模型。将实验兔随机分成2组,10眼(A组)碱烧伤后立即结膜下注射Avastin 2.5mg;其余10眼为对照组(B组),结膜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烧灼后次日每天裂隙灯观察角膜NV、角膜水肿情况,分别于3,7,14,21,28d裂隙灯照相并计算NV面积及NV抑制率。伤后7,28d各组随即处死5只实验兔,取角膜组织做石蜡切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VEGF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两组兔眼伤后第1d角膜缘血管网明显扩张充血,3d时血管开始侵入角膜,7~14d时NV达到高峰,14~21d后NV稳定并逐渐回退。两组角膜NV长度、NV面积及角膜水肿程度存在差异(P<0.05);A组各时间点角膜NV抑制率为44.2%~55%。A组角膜上皮及实质层水肿较轻,NV较少,后弹力层基本完整,VEGF表达明显弱于B组。结论:结膜下注射Avastin对碱烧伤诱导的兔眼角膜NV形成及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通过下调VEGF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bevacizumab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取鼠龄6~8周、体质量(180±10)g的雄性Wistar大鼠40只,建立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模型;将大鼠随杌分为3个不同剂量药物治疗组(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10只(20眼),大鼠角膜碱烧伤后分别给予结膜下注射不同剂量(0.5 mg、1.0 mg、2.0 mg)的bevacizumab,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然后进行角膜新生血管的各项数据观察,观察期为16 d,主要观察项目包括各组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计算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面积;碱烧伤后第7天和第16天后采集角膜,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测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第16天,计算平均OD值;评价药物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效果.结果 碱烧伤后第7天、第14天,实验组与对照组新生血管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组织病理学检测发现各实验组炎性细胞浸润、新生血管形成均明显轻于对照组.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染色明显增强,实验组的表达明显减弱.碱烧伤后第16天,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VEGF染色阳性细胞数和VEGF平均O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碱烧伤后第7天、第16天大鼠角膜CD34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及新生血管密度计数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结膜下注射一定浓度的bevacizumab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的新生血管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碱烧伤后不同时期角膜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瘦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FGF)的表达,探讨它们与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关系.方法 使用碱烧伤诱导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采用浸润1 mol·L-1 NaOH溶液、直径为3 mm的单片滤纸,准确置于大鼠右眼角膜中央30 s,制作CNV模型.25只SD大鼠右眼为实验眼,随机分成5组,每组5眼,左眼为正常对照眼.每天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新生血管,分别计算新生血管长度和面积.并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碱烧伤后4 d、7 d、14 d、21 d,实验组CNV面积分别为:(2.55±0.15)m2、(4.15±0.36)mm2、(10.21±0.45)mm2、(8.56±0.06)mm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角膜碱烧伤后1 d,实验组瘦素、VEGF的表达开始增高,碱烧伤后14 d达高峰,14 d后瘦素、VEGF的表达下降,21 d后显著下降;其表达部位主要分布在形成的新生血管区域和上皮层;正常对照组瘦素可微弱表达于角膜上皮层和基质层,VEGF没有表达或仅在上皮基底膜有微弱表达.实验组角膜瘦素、VEGF阳性表达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χ2=29.07,P=0.001;χ2=35.51,P=0.001),瘦素与VEGF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r=0.95,P=0.001).结论 瘦素和VEGF表达水平与角膜新生血管的生成具有相关性,瘦素可能成为治疗CNV的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vastin对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及角膜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3组,采用碱烧伤的方法制备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正常不烧伤组4只。烧伤后隔日球结膜下注射0.1mL生理盐水组32只,烧伤后隔日球结膜下注射Avastin0.1mL组32只,烧伤后隔日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0.1mL组32只。碱烧伤术后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角膜混浊度;宏观测量新生血管长度;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作微血管计数;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的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角膜VEGF的蛋白表达情况;CD34标记新生血管,显微镜下微血管计数方法研究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及抑制情况。结果:治疗组在3,7,10,14d较对照组角膜混浊程度轻(P<0.05);14d形成的新生血管数量较对照组少(P<0.05)。实验组新生血管微血管数量减少,VEGF蛋白表达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VEGF主要表达在角膜受损区的感染细胞胞质内,其出现时间与位置与角膜新生血管一致。Avastin和地塞米松均可有效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减少角膜内VEGF表达,两者无统计学差异,结膜下注射Avastin和地塞米松后,大鼠角膜超微结构无除烧伤后其它显著改变。结论:Avastin和地塞米松可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减少角膜内VEGF表达,对角膜的超微结构均无显著毒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不同时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角膜内的表达,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日本大耳白兔48只,碱烧伤法建立兔角膜碱烧伤动物模型,随机分成实验组(1组、2组、3组)和对照组,每个小组各12只.1、2、3组分别给予0.1 mL、0.3 mL、0.5 mL As2O3结膜下注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0.3 mL结膜下注射.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碱烧伤后第7天、第14天、第28天各组角膜内VEGF的表达.结果 兔角膜碱烧伤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组、2组、3组、对照组角膜新生血管中VEGF表达:第7天时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分别为(1.90±0.64)%、(1.30±0.54)%、(0.60 ±0.59)%、(5.80±0.90)%;第14天时分别为(3.60 ±0.86)%、(2.60 ±0.74)%、(1.60±0.75)%、(8.50±0.83)%;第28天时分别为(1.30±0.75)%、(1.00±0.38)%、(0.30 ±0.59)%、(3.20±0.65)%.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1组、2组、3组、对照组角膜新生血管中VEGF表达量:第7天时分别为(168.18 ±11.50)μg、(110.57±11.89)μg、(35.58 ±8.56)μg、(249.58±13.34)μg;第14天时分别为(195.42±11.58)μg、(145.58±12.36)μg、(59.52±5.28)μg、(329.48±11.69)μg;第28天时分别为(111.58±9.56)μg、(87.25±6.06)μg、(25.26±6.54)μg、(194.85±13.24)μg 2种检测结果显示:角膜新生血管中VEGF表达量初期逐渐增加,第14天时达高峰,以后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少,且随As2O3剂量的增加其表达量减少;实验组角膜组织中各时间点VEGF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VEGF是重要的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因子,As2O3对碱烧伤后兔VEGF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抑制VEGF的表达是As2O3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血管抑素对角膜新生血管和VEGF表达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抑素(angiostatin,AS)对鼠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作用,探讨 AS对CNV的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10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生理盐水组、地塞米松组、AS1组、AS2组(各25只),除正常组外,实验各组制作左眼碱烧伤CNV模型,分别予生理盐水、1g/L地塞米松液、10μg/mLAS液、20μg/mLAS液点眼,4次/d,于碱烧伤后1,3,7,14,21d运用裂隙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新生血管长度及面积、VEGF的表达。结果:AS治疗组碱烧伤后第3d起各时间点CNV面积均明显小于盐水组(P<0.05)。碱烧伤后各时间点AS治疗组VEGF表达量均明显少于盐水组(P<0.05)。结论:AS能显著抑制碱烧伤CNV,可能与其抑制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局部应用PEDF与Avastin对大鼠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CNV)的作用。方法:建立碱烧伤诱导大鼠CNV模型,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A组于烧伤当日开始给予10μg/mL PEDF点眼;B组于烧伤后第3d开始给予10μg/mL PEDF点眼;C组于烧伤当日开始给予5mg/mL Avastin点眼;D组于烧伤后第3d开始给予5mg/mL Avastin点眼;E组于烧伤当日开始使用生理盐水点眼,均每日4次,每次10μL。裂隙灯显微镜观察CNV情况并计算各组CNV的面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VEGF和CD31的表达。结果:第12d时,A组CNV面积小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与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5,0.058)。免疫组织化学检测VEGF及CD31示A组VEGF及CD31表达较弱,B,C,D组表达增多,E组表达显著增强。结论:局部应用Avastin及PEDF均能抑制大鼠角膜化学伤后的CNV。烧伤后早期使用PEDF效果优于Avastin。  相似文献   

8.
VEGF、NO在角膜碱烧伤新生血管形成中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刘晓坤  赵平 《眼科新进展》2006,26(2):107-11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对角膜碱烧伤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40只兔制作角膜新生血管模型,观察角膜碱烧伤后不同时期的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检测角膜VEGF的表达和NO的含量,与应用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NG-nitro-l-argininemethyl ester,L-NAME)组相比较。结果VEGF的表达及NO含量在伤后即迅速升高,至高峰后逐渐下降,L-NAME组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和VEGF表达及NO的含量在伤后同期均较碱烧伤组显著下降(P<0.01,P<0.05)。烧伤后第4d、7d、14d碱烧伤组和L-NAME组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分别为(20.93±0.65)mm2、(29.73±1.78)mm2、(48.72±2.62)mm2和(16.70±0.64)mm2、(21.87±0.97)mm2、(34.74±1.47)mm2;烧伤后第1d、4d、7d、14d2组VEGF面密度值分别为0·0812±0.0025、0.1029±0.0044、0.0764±0·0023、0.0172±0.0008和0.0516±0·0026、0.0823±0.0019、0.0363±0.0015、0·0169±0·0005;2组NO含量分别为(6.58±0.07)μmol·gprot-1、(6.90±0.03)μmol·gprot-1、(6·41±0.03)μmol·gprot-1、(6.04±0.05)μmol·gprot-1和(6.44±0.06)μmol·gprot-1、(6.61±0·05)μmol·gprot-1、(6.21±0.02)μmol·gprot-1、(5.95±0.03)μmol·gprot-1;且VEGF表达和NO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962,P<0.01)。结论VEGF和NO均可能参与了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L-NAME可通过抑制NO的产生而降低VEGF的表达,从而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lovastatin)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碱烧伤诱导的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动物模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10-5mol/L洛伐他汀溶液和生理盐水点眼,采用裂隙灯观察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及TGF-β1的表达,并在基因水平下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角膜VEG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各时间点角膜新生血管的面积,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治疗组VEGF及TGF-β1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在造模后4d角膜组织中VE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治疗组低于对照组(0.422±0.083vs0.786±0.126,P<0.05)。结论:洛伐他汀通过下调VEGF及TGF-β1的表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最终可有效抑制碱烧伤诱导的大鼠角膜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vastin对角膜新生血管(NV)的抑制作用。方法日本大耳白兔20只,以角膜缝线法制作角膜新生血管模型,观察4周。在角膜缝线1周后,实验组以浓度为4mg/mL的Avastin溶液滴眼,对照组以注射用水滴眼,均为每日2次,共28d。记录角膜新生血管出现的时间、生长的长度和数量。结果两组角膜新生血管的出现时间分别为(3.43±0.53)d和(3.14±0.69)d(P〉0.05);在缝线后14d、21d、28d,实验组角膜新生血管的面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角膜新生血管在用药后明显变细。两组角膜荧光素染色在观察期间均未发现明显着色。结论Avastin滴眼能够有效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已有的新生血管消退,且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