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陈书盈 《现代护理》2007,13(30):2937-2938
目的总结循证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通过运用循证护理理论,寻找我科于2002年1月-2005年6月在98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治疗在临床实践中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规范护理程序,寻找最佳的抗凝治疗措施,系统地对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结果98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无出现抗凝并发症。结论循证护理作为一种理想的实践活动,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月310例在我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的病患,按照随机编号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5例,实验组患者制定综合护理干预机制,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对心脏康复知识的认知度、术后抗凝药物依从性以及对药物的不适表现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接受一定护理干预后在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以及术后康复知识的认知度较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意义;研究组心脏疾病患者对术后抗凝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对患者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增加病患对心脏疾病治疗及康复知识的学习和深度认知,有效的减少或者避免术后抗凝治疗中出血情况的发生,帮助病患在抗凝治疗中培养更好的依从性,因此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依从性具有良性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瓣膜置换同期行改良CoxⅢ迷宫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房颤的护理效果和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4月-2008年7月收治的58例瓣膜置换同期行coxⅢ迷宫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房颤患者的护理措施. 结果 本组病例中围手术期因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低心排死亡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死亡1例,死亡率5.2%,其余均康复出院.在术后住院期间及术后短期随访中存活患者均为窦性心律.在完成术后6个月随访的43例患者中,有3例(7.0%)出现房颤心律,其余均保持窦性心律. 结论 对于瓣膜置换同期行迷宫手术的患者,护理上要注意术前的心理护理及呼吸道准备,术后加强对患者心功能的监护,注意抗凝治疗的护理.  相似文献   

4.
近年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工瓣膜制造技术的成熟,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已经成为心脏外科的常规手术.然而瓣膜置换手术并不是心脏瓣膜病治疗的完全结束,而是心脏功能维护过程的开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终生抗凝,以防血栓形成和体循环栓塞.与抗凝治疗有关的出血和栓塞,是换瓣术常见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因[1].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常见于女性的髋部骨折,我科2010年8月27日为1例二尖瓣膜置换术后接受抗凝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女性患者在全麻插管下实施了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治疗术,护理人员采用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本文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17例换瓣患者术前加强健康教育指导,做好充分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循环、呼吸、心功能监护,抗凝治疗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结果: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2例,实发室颤而死亡1例,其余均康复出院。随访6个月~1年,心功能均达Ⅱ级以上。结论:术前加强健康教育指导,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各系统功能监护及抗凝治疗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计划行为理论促进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行为的效果。方法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框架调查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制定个体化干预措施;将46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术后抗凝知识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个体化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抗凝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抗凝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的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可影响其抗凝行为,其中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图的影响最大;干预组患者抗凝知识掌握得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后抗凝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划行为理论能有效地影响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行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抗凝知识的掌握、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瓣膜置换同期行改良CoxⅢ迷宫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房颇的护理效果和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4月-2008年7月收治的58例瓣膜置换同期行CoxⅢ迷宫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房颤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病例中围手术期因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低心排死亡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死亡1例,死亡率5.2%,其余均康复出院。在术后住院期间及术后短期随访中存活患者均为窦性心律。在完成术后6个月随访的43例患者中,有3例(7.0%)出现房颤心律,其余均保持窦性心律。结论对于瓣膜置换同期行迷宫手术的患者,护理上要注意术前的心理护理及呼吸道准备,术后加强对患者心功能的监护,注意抗凝治疗的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直视射频消融术患者的围术期监测护理要点。 方法:对42例瓣膜置换同期行直视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在ICU监护期间进行严密监测和病情处理并提供专科的护理措施,并对心律失常、低心排综合征、水电解质紊乱、抗凝不当、呼吸功能障碍、感染等并发症进行分析。 结果:42例患者心脏复跳后都转为窦性心律,其中1例在术后第6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41例治愈出院。 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直视射频消融术病例提供术后ICU监测及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总结578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患者术后联合抗凝治疗的分期护理。重症监护期注重循环系统监护和早期栓塞、出血、心包填塞的观察及预防;病房稳定期注重抗凝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加强出血、栓塞的观察及护理;出院随访期注重抗凝治疗依从性宣教和术后远期资料收集。经积极治疗及分期护理,576例顺利出院,2例因脑动脉栓塞死亡。  相似文献   

10.
心脏瓣膜置换机械瓣膜术后需终生抗凝治疗.我院以口服"华法林"药物抗凝治疗,防止血栓形成.抗凝强度过高和波动性增大是导致出血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1],出血和血栓栓塞是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远期的主要并发症,也是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临床护士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让他们明白抗凝的重要性和相关措施,正确地抗凝,以降低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与出院后患者的健康息息相关,笔者总结患者出院前抗凝的护理指导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2003年12月~2006年12月,我们对39例心脏外科术后出现急性肾衰竭患者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9例,男23例,女16例,48~79岁,平均63岁。冠心病冠脉搭桥术后患者3例,单一瓣膜(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患者5例,联合瓣膜置换(DVR)术后患者9例,多瓣膜置换(MVR AVR TVR)术后患者6例,搭桥合并瓣膜置换(单一瓣膜置换/联合瓣膜置换)术后患者8例,大血管病变及其它心脏手术术后患者8例。所有患者术后均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血管活性药物、血液制品容量支持、抗生素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心脏瓣膜术后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且术后采用华法林抗凝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心脏瓣膜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完全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Z=-2.568,P=0.010)。出血以及血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5.473,P=0.019; χ2=4.332,P=0.037)。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6.061,P=0.014)。 结论 综合护理应用于心脏瓣膜术后华法林抗凝中,可显著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同期直视射频消融术后重症监护病房(ICU)监护护理要点.[方法]对32例置换同期直视射频消融术后病人在ICU监护期间进行严密监测和病情处理并提供专科的护理措施,并对心律失常、低心排综合征、水电解质紊乱、抗凝不当、呼吸功能障碍、感染等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32例病人中,心脏复跳后都转为窦性心律,3例在术后第1天转为结性心律,无一例发生心包填塞、低心排综合征、水电解质紊乱、呼吸障碍等并发症带来严重后果.2例死亡,30例治愈出院.[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同期直视射频消融术病例提供术后ICU监护及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心脏术后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运用循证护理,寻找兰州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2009-06-2010-06心脏术后489例在临床实践中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文献查询,结合临床实践,对其有效性、实用性进行评估,并与常规方法相结合,得出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489例患者术后无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 循证护理是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对心脏术后患者实施最佳护理,可提高心脏术后患者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强化抗凝教育评价环节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抗凝治疗的自我管理效果。方法2007-2010年在我科实行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和实验组100例分两组,两组患者均按健康教育计划实施健康教育,实验组建立评价小组,制定评价计划于在院期和出院后的效果评价与强化。通过发放问卷调查患者抗凝治疗的遵医行为。结果实验组患者抗凝治疗遵医行为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按时按量用药占99%,对照组为8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6.81,P〈0.01)。实验组治疗期间发生出血2例,对照组发生出血19例,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5.38,P〈0.01)。结论通过强化评价环节干预,提高了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抗凝自我管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郝占平  丁敏 《家庭护士》2009,7(5):458-459
为预防人造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血栓栓塞的发生,不论是置换机械瓣膜还是生物瓣膜,术后均需抗凝治疗,机械瓣需要终生抗凝,生物瓣一般抗凝6个月左右[1].  相似文献   

17.
李春梅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4):2524-2525
2005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对6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过程中实施针对性健康指导,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4例,其中二尖瓣置换40例,男12例,平均46岁,女28例,平均43岁;主动脉瓣置换9例,男6例,平均43岁,女3例,平均54岁;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15例,男6例,平均55岁,女9例,平均45岁。术中予肝素3mg/kg抗凝,术后1~2d开始予华法令口服抗凝。置换瓣膜均为机械瓣膜。2健康教育内容2.1抗凝治疗方法抗凝治疗以香豆素药(华法令)为主,其安全范围窄,抗凝不足易出现栓塞,抗凝过量则会导致出血,两者均可危及生命。因此为防止抗凝药物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总结有关心脏瓣膜病行“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后早期抗凝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结果:有利于病人术后早期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日数,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术后护理体会。方法对87例患者术后进行心电监护、血流动力学监测、呼吸功能、肾功能的监测等处理措施,同时进行抗凝处理及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结果早期生存79例,死亡8例,其中5例为顽固心室颤动致死,3例为术后持续低心排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并发症72例,其中心律失常51例,低心排综合征11例,急性心包堵塞6例;脑栓塞并发症4例。结论术后加强循环、呼吸、心功能等监护及抗凝治疗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48例患者在瓣膜置换同期行迷宫Ⅲ术治疗瓣膜病变合并房颤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瓣膜置换同期行迷宫Ⅲ术治疗瓣膜病变合并房颤围术期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健康教育、术前准备,术后心功能的维护、加强心律及心率的监测,引流管、呼吸道、抗凝治疗的护理,维持电解质平衡。 结果 所有病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死亡。术后早期窦性心动过缓14例,房颤4例,出院时44例为窦性心律,3例为房扑心律,1例因循环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随访3~12个月,45例为窦性心律(总有效率93.8%),1例房颤,1例房扑。结论 瓣膜置换同期行迷宫Ⅲ术是治疗瓣膜病变合并房颤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做好围术期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