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鞠通治病特色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忠 《吉林中医药》2000,20(6):9-10
清代吴鞠通,19岁时因其父病年余不起,矢志于医。深造学业既师承于叶氏,又远追于仲景,是我国医学史上颇负盛名的温病大家。吴氏撰著《温病条辨》,斯书指点迷津如拨云见日,用药疗疾效若桴鼓,尤其临证治病更具特色。现就吴氏治病特色略述一二,舛谬差讹之处恭请同道赐教。l方药讲究煎服法 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冠,吴氏《温病条辨》[1]亦列为第一方,用于温病“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的适用范围相当广泛,既可解表,又能和里。此处吴氏用桂枝汤治疗内热外寒之证,取桂枝汤辛温解肌得微汗而解寒热之邪。欲达此疗效,吴氏强调“煎法…  相似文献   

2.
清代温病学家吴瑭在其著的《温病条辨》首方选用桂枝汤,曾引发中医学术界极大争议。笔通过对《温病条辨》中吴氏本人有关桂枝汤的论述进行全面研究,揭示吴氏首方运用桂枝汤的原意是微和表阳。  相似文献   

3.
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目前影响极大,近有人甚至推其为中医之经典。对他的用桂枝汤治温病,医界看法也不尽一致。故对这一问题,有必要作一实事求是的分析,才能利于辨清禾稗、去芜指迷。基此认识,现略述己见如次。一、鞠通用桂枝汤治温病的理论 1.温病初起用桂枝汤:吴氏认为:“温  相似文献   

4.
宋福印 《河北中医》1992,14(2):45-45
《温病条辨》曰:“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对于上述病证吴氏曾多用温热之品治之,而世人考究者甚少,今笔者摭拾其大概,略而论之。因地制宜吴氏云:“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注曰:“盖寒水之病,冬气也,非辛温春夏之气不足以解之,故仍旧用桂枝辛温解肌法,俾得微汗,而寒热之邪皆解矣。据此我们测知,吴氏所列桂枝汤是专为好发于冬春季节的温病而设,因该季节风寒之气当令,虽患温病亦每多  相似文献   

5.
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曾在《温病条辨》中提出风温、温热、温疫、冬温等温热病,“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由此引发中医界极大争议。本文通过《吴鞠通医案》的研究,证实吴氏临床见风温、温热、温疫、冬温等温热病初起恶风寒者,并非如《温病条辨》所论而用辛温解肌的桂枝汤治疗,而是以辛凉清解的银翘散加减或变通治之。故在今日温病临床上,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弃《温病条辨》中背离实际之空论,取《吴鞠通医案》中确实有效之法而行之。  相似文献   

6.
吴鞠通被尊为“清代温病四大家”之一,一部《温病条辨》标志着温病学走向成熟,其三焦辨证理论更使温病辨证更趋于完善、系统.然其学术成就非独外感,吴氏继承《内经》、仲景及后世诸家,精研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对内伤杂病诊治亦颇精妙,且在《温病条辨》一书中可见端倪.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创造性地将“哕”证分属上焦肺、中焦脾胃、...  相似文献   

7.
卢红蓉  宋乃光 《陕西中医》2004,25(12):1120-1121
清代吴鞠通(瑭)所著的《温病条辨》是一部温病学的重要文献,他在继承了前人特别是清代初期的温病学家叶天士的理论和经验上,再根据自己数十年的研究和实践而写成。此书丰富了祖国医学的内容,推动了温病学说的发展,对温病的辨证施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指导意义,因此被历代医家所推崇,至今仍被视为学习和研究温病学的重要参考书籍。但是,它毕竟成书年代久远,后世医家对书中的一些疑点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不同的解释,众说纷纭,仅就上焦篇桂枝汤的应用一例,争执甚多,莫衷一是。后世医家对其用桂枝汤的争议主要持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吴氏用桂枝汤是对的,温病初起可以配合辛温解表之法,另一种认为不应当用桂枝汤治温病,有悖常理。笔者赞同第二种说法。  相似文献   

8.
桂枝汤为群方之冠,具滋阴和阳,调和营卫之功,内伤外感皆可用,但温热类病多避之。吴氏在《温病条辨》中巧用桂枝类方及桂枝温扶阳气,独发深意,故略加小议窥其端。重辨证,随机应变,巧用桂枝方温病是由温热病邪引起疾病,初起多治以辛凉,但吴氏在《条辨》上焦篇4条提出:“初起恶寒者,桂枝汤主之  相似文献   

9.
吴瑭,字佩珩,号鞠通。清代著名医学家,温病四大家之一。吴氏少习儒学,后因父、侄身亡而发愤习医,专事方术,终至一代医学巨匠。吴氏的著作主要有《温病条辨》、《医医病书》、《吴鞠通医案》等。现就吴氏关于风温病的治疗经验浅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有关清代吴鞠通(瑭)所著的《温病条辨》上焦篇桂枝汤的应用,争论甚多。后世医家对其用桂枝汤的争议主要持以下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温病初起可以配合辛温解表法,可以用桂枝汤,另一种认为不应当用桂枝汤治温病。我们赞同第二种说法。  相似文献   

11.
对《温病条辨》第四条吴鞠通用桂枝汤治疗温病初起的条文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吴氏所指的是内外合邪的温病,强调了后续手段的重要性,并指出对于古人的经验应取审慎态度,不应轻易否定。  相似文献   

12.
吴鞠通加减复脉汤救阴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鞠通 (约公元 175 8年~ 1836年 ) ,是清代著名的温病大师。吴氏大作《温病条辨》将温病辨治分为上中下三个阶段 ,而以下焦病证最为凶险 ,并认定亡阴是下焦病之首寇。将张仲景炙甘草汤化裁为加减复脉汤及其类方 ,以救治下焦亡阴险证。吴氏还将该方用于伤阴所致妇科、儿科杂病 ,亦屡建奇功。今重温吴氏之论 ,对临证大有裨益。1 古方翻新 亡阴克星吴鞠通在《温病条辨·汗论》中说 :“伤寒一书 ,始终以救阳气为主…… ,本论始终以救阴精为主” ,由此可窥知吴氏治疗温病的总旨。温为阳邪 ,易伤津耗液。下焦的凶险病证多由两个途径而来 :一是…  相似文献   

13.
《温病条辨》系清代医家吴鞠通所作,为研究温病学的必读经典,其中论述温病致死的机理有五大纲领。吴氏五大死证救治散见书中各篇,古代医家或有补其未备之处。  相似文献   

14.
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在总结叶氏学术思想的基础上著成《温病条辨》,其中三仁汤就是他治疗湿温病的代表方剂之一。根据吴氏《温病条辨》原文,三仁汤适用于“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的湿温初起,湿热留恋气分之证。但在临床实践中,  相似文献   

15.
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继叶天士首创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之后,“历取诸贤精妙,考之《内经》参以心得”,著成《温病条辨》一书,此书是一部理、法、方、药具全的温病专著。吴氏所倡的温病三焦辨证与叶氏首创卫气营血辨证,对温病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意义,至今仍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本文仅就吴氏倡导的三焦辨证的治法即“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的辨证施治立法,略谈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16.
《温病条辨》妙用桂枝汤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第一方使用桂枝汤,被后世医家所质疑,认为温病的治疗,温者凉之是最起码的常识。而他却把第一方列为桂枝汤,明显违反了治疗原则,伤寒与温病是一对矛盾范畴,风温与中风病证不同,哪能在风温初起使用桂枝汤,伤寒与温病的辨证不能简单地以恶风寒与否作为辨证治疗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张斌  张思超 《中医杂志》2008,49(3):282-283
《温病条辨》中有“温病最忌辛温”的告诫,又在温病治疗中常常运用到辛温药物,甚至将辛温解肌的桂枝汤放在首位,提示辛温药物并非是温病的绝对禁忌。现就其运用辛温药的规律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8.
清代名医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是以三焦为经,卫气营血为纬,形成了比较系统、完整的温病辨证体系,并使温病的证治内容更加充实,使后学者有规矩可循,为一部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的温病专著.吴氏在书中有"温病忌汗、斑疹治禁、淡渗之禁、苦寒之禁、数下亡阴之戒"等告诫,笔者今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伏暑一证,倡自清代,始见于叶氏《临证指南》,吴氏汇入《温病条辨》。温病诸家,皆有论述,属伏气温病范畴。此病缘由,乃夏伤于暑,潜伏在内,至立秋之后,为新邪引动  相似文献   

20.
清代名医吴鞠通对温病学说贡献较大,对此已有不少文章作出正确评价,但对吴氏在杂病证治方面的心法经验,却较少为人论述,故本文以《吴鞠通医案》、《温病条辨》(以下简称《医案》、《条辨》)为本,就吴氏有关杂病心法,作一初步探讨。黄疸识阴阳转化痹证明寒热轻重黄疸病,吴氏曾将其附列于《条辨》“中焦篇·湿温”,析其本义,显然不属湿温之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