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Kodama法在乳腺癌Auchincloss术中清扫LEVELⅢ淋巴结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对68例女性初治可手术乳腺癌患者,在Auchincloss术基础上,加行Kodama法清扫LEVELⅢ淋巴结,并单独标记送病检,对该组淋巴结转移率及临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EVELⅢ淋巴结转移率为30.88%。与LEVELⅢ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和肿瘤数目(P>0.05);与LEVELⅢ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肿瘤的大小、患侧腋窝淋巴结状态、TNM分期和分子分型(P<0.05)。结论:对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乳腺癌患者行Auchincloss术时,加行Kodama法清扫腋窝LEVELⅢ淋巴结是必要且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3.
《河南医学研究》2020,(15)
目的分析经口入路辅助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对甲状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8例甲状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经胸乳入路甲状腺切除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经口入路辅助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口入路辅助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甲状腺癌能增加淋巴结清扫数目,降低复发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乳腺癌Auchincloss-madden术式下锁骨下淋巴结(Ⅲ组淋巴结)清扫的方法及意义.方法:收集34例采取Auchincloss-madden术式下行Ⅲ组淋巴结清扫治疗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清扫出82枚Ⅲ组淋巴结,有1例锁骨下淋巴脂肪组织内未找到淋巴结.33例中每例查见Ⅲ组淋巴结为1~5枚,平均为2.5枚.33例中13例既有Ⅰ、Ⅱ组淋巴结转移,又有Ⅲ组淋巴结转移;11例有Ⅰ、Ⅱ组淋巴结转移,而无Ⅲ组淋巴结转移;9例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未见有Ⅲ组淋巴结转移而无Ⅰ、Ⅱ组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结论:对于术前临床检查或术中发现Ⅲ组淋巴结肿大的病例清扫这组淋巴结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病情精确分期,经过胸大、小肌间隙有助于清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乳腺癌患者胸肌间淋巴结(IPN)转移率的差异,为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IPN 的处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以 interpectoral nodes、interpectoral lymph nodes、Rotter's nodes、胸肌间淋巴结、Rotter淋巴结等为关键词,检索PubMed、EMB... 相似文献
7.
腋窝淋巴结状态是影响乳腺病人预后的一项重要独立因素。乳腺癌手术治疗中,不管是乳腺癌根治术、改良根治术,还是保留乳头的改良根治术,乃至保留乳房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均是不可缺的重要内容。通常以胸小肌为标志,将腋区淋巴结分为三组。Ⅰ组即腋下组:在胸小肌外侧,包括乳腺外侧组、中央组、肩胛下组及腋静脉淋巴结,胸大、小肌间淋巴结也归本组;Ⅱ组即腋中组或胸小肌后组:是指胸小肌深面的腋静脉淋巴结;Ⅲ组即腋上组或称锁骨下组:是指胸小肌内侧锁骨下静脉淋巴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腔镜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方法、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乳腺癌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并与46例同期临床分期类似而行传统腋窝淋巴结清扫(传统组)资料比较。结果两组均为Ⅰ~Ⅱ期乳腺癌。腔镜组无中转开放手术,未发生大出血、皮下气肿、脂肪栓塞等并发症。腔镜组淋巴结数目(15.5枚)、平均手术时间(80min)与传统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缩短了引流时间(3~5d)、减少了出血量(380ml)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1例)。结论在选择性乳腺癌患者行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能够达到传统腋窝淋巴清扫治疗效果,可在保证腋窝淋巴结清扫质量的同时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达到了生理、心理的微创化,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河南医学研究》2017,(10)
目的探讨内镜经鼻蝶手术入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垂体瘤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经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内镜经鼻蝶手术入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肿瘤体积缩小程度及内分泌激素下降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肿瘤切除率77.1%(28/35),观察组肿瘤切除率94.4%(34/36),观察组肿瘤切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经鼻蝶手术入路治疗垂体瘤效果更为突出,具有操作安全、手术时间短且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学创新》2016,(10)
目的:探讨经胸乳入路腹腔镜下改良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甲状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1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6例和开放组25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少于开放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引流管引流量少于开放组,住院时间短于开放组,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甲状腺癌改良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安全可行,同开放手术方式相比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腹腔镜手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微、切口美观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中行胸肌间淋巴结(IPNs)清扫对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长期随访我院2000年3月至2005年6月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127例患者,其中61例术中行IPNs清扫,66例未行IPNs清扫,所有患者均随访至2016年6月,比较近期和远期预后。结果清扫组患者切缘阴性率为96.72%,未清扫组为98.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扫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9.51%,未清扫组为24.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扫组3年、5年、10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8.52%、72.77%、63.93%,未清扫组分别为77.27%、62.12%、53.03%,清扫组患者3年、5年、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08%、81.97%、72.13%,未清扫组分别为83.33%、69.70%、59.09%,清扫组均高于未清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扫组患者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分别为9.84%、26.23%,均低于未清扫组的19.70%、36.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中行IPNs清扫可提高患者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提示应重视IPNs,并建议术中常规清扫IPNs,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1997年1月至1998年7月收治的可手术乳腺癌患者28例全部采用横切口Auchincloss改良根治术,并接受辅助治疗。其中TNM分期Ⅰ期6例、Ⅱ期15例、Ⅲ期6例、隐匿性乳腺癌1例。术后观察4-22个月,手术并发症少、胸部瘢痕小、上肢功能良好、胸部外观满意、近期疗效确切。手术的关健在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如何良好地显露腋窝及保护好重要神经血管束。合理的辅助治疗对乳床癌患者也很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13.
经锁骨下切口甲状腺手术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锁骨下小切口人路甲状腺部分切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实验组40例单侧甲状腺良性结节,单侧锁骨下切口(Subclavicular incision,SI)3—5cm,经胸锁乳突肌颈前肌间隙人路,行甲状腺部分切除。对照组,40例同期单侧甲状腺良性结节,颈前低领弧形小切口(Low-collar incision,LI)2.5—4cm,常规手术入路,行甲状腺部分切除。结果SI和LI两组共80例患者均成功接受手术,无手术并发症,术后3—4d出院,随访1—22个月,平均9.5个月,B超检查无复发。两组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安全性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SI组在美容满意度(P=0.003andP=0.01)、患者术后疼痛(P=0.003)及吞咽不适感(P=0.01)等方面优于LI组。结论直视下锁骨下单切口甲状腺手术在处理单侧甲状腺结节时,与颈前低领小切口手术相比,同样安全可行,且其美容程度、患者术后疼痛及吞咽不适感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4.
15.
患者男 ,4 8岁 ,病理证实为喉癌。于 2 0 0 1年 8月 15日在我院行全喉切除术 ,术后 13个月发现右颈部肿块 ,因患者对再次手术有顾虑 ,拖延 3个月后肿块明显增大 ,CT示 :右侧胸锁乳突肌内侧见一大小为 4cm× 4cm× 7cm肿块 ,密度不均 ,部分有液化坏死 ,上达舌骨下水平 ,下达锁骨上水平 ,右颈内静脉受累及 ,邻近甲状腺及血管受压向内前方移位。 12月 9日于全麻下行右颈淋巴结清扫术 ,术中于锁骨上切断胸锁乳突肌两端 ,见其深部为肿瘤组织 ,因无法寻及和结扎颈内静脉下端 ,故沿肿瘤前缘自下而上打开颈动脉鞘 ,分离与颈动脉粘连的肿瘤至分叉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胸肌间淋巴结清扫的意义和手术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4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 673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胸肌间淋巴结检出和转移情况,并对胸肌间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以及腋窝淋巴结等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 673例患者中,共检出胸肌间淋巴结224例,其中72例出现转移.经单因素分析,患者TNM分期以及腋窝阳性淋巴结个数是胸肌间淋巴结转移率的影响因素(均P<0.05);经多因素分析,腋窝阳性淋巴结个数是影响胸肌间淋巴结转移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TNM分期较晚、局部晚期、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较大的乳腺癌患者较易出现胸肌间淋巴结转移,这些指征可能意味着需要进行常规胸肌间淋巴结手术清扫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将165例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9例和对照组86例,治疗组行改良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行常规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观察两组上臂内侧感觉功能及皮下积液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上臂感觉障碍发生率分别为46例(58%)、32例(40%)和23例(29%),对照组分别为62例(72%)、52例(60%)、46例(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可明显减少上臂内侧的感觉异常及皮下积液率,而不增加手术时间及清扫淋巴结范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淋巴结清扫新术式的临床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设计并临床验证乳腺癌腋窝及锁骨下逆行淋巴结清扫法的临床可行性;同时探索保乳手术的实施策略。方法对78例女性乳腺癌住院患者(42例施行保乳手术,36例施行改良根治术)采用逆行腋窝及锁骨下淋巴结清扫法进行引流区域的淋巴结清扫。结果78例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恢复顺利;随访3~29个月,未见1例复发和转移,也未发现上肢疼痛、肿胀等并发症。结论逆行腋淋巴结清扫法,对各组淋巴结显露清晰,能全面掌握区域淋巴结状况,操作简便易行,适用于各种保留胸肌或保乳的乳腺癌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川例垂体瘤卒中的临床特点及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收治垂体瘤卒中患者30例,均采取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将肿瘤切除。结果:本组30例患者中,28例肿瘤全切除,全切率93.33%:2例次全切除。22例急剧视野改变、视力下降者中,20例术后明显改善。22例内分泌异常者中,21例术后症状得到改善。无死亡病例出现。结论:垂体瘤卒中患者尽早采取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具有肿瘤全切率高、侵袭性小、内分泌紊乱及视力改善明显等优势,较好地保护了垂体功能,是治疗垂体瘤卒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