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养阴法在慢性肝病中的运用陈谭升(山东中医药大学1994年级硕士生250014)指导尹常健关键词慢性肝病养阴应用体会慢性肝病以正虚邪恋、虚实夹杂为主要病理特点,其正虚多为客邪留连日久或治疗失当所致,又以阴虚最为多见。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在慢性肝病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2.
慢性肝病患者胆结石48例临床对比分析邹桂舟,余鑫之,余洪铸,叶世进慢性肝病患者伴发胆结石愈来愈引起人们重视,国外学者发现肝硬化患者胆结石发病率升高[1,2]。为了探讨慢性肝病患者并发胆结石的临床特点,本文回顾性统计近8年来住院的慢性肝病并发胆结石48...  相似文献   

3.
十多年来,笔者在对慢性肝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体会到,能处理好以下几个证候,对慢性肝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腹胀 腹胀是慢性肝病患者常见的一个证候,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肝主疏泄的功能异常,影响了脾胃的运化,出现"肝病传脾"的病机转变,导致清阳不升则生腹胀,治疗上当疏肝健脾,临证时多选用郁金、木香、白术、茯苓、厚朴、枳壳等药;二是慢性肝病患者体内多存湿热之邪,临床上运用苦寒清热之剂时间过长或药量过大,损伤脾胃阳气所导致.  相似文献   

4.
赵涛 《中外健康文摘》2013,(10):375-376
目的研究肝病的发病机理与辨证分型,利用中医方法治疗慢性肝病.方法研究近年来几个有关慢性乙肝中医证型的实质,分析HBeAg阳性与肝病发病的原因.结果慢性肝炎大多数是肝部因受痰邪、湿热疫毒之邪所侵而引发的,发生病变的实质是本为虚,标为实.在治疗时有一定的针对性,治疗效果会更明显.结论中医治疗慢性肝病具有较强的疗效,对于肝病的治疗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成冬生主任认为慢性肝病,中医以为湿热疫毒致病,病机为虚实错杂,正虚邪实,病位肝病传脾,首当脾胃,治则辛开苦降,调整气机,而半夏泻心汤寒热并用,苦降辛开,补气和中,邪去正复,气得升降,肝病自愈。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关于中药使用过程中肝损害的临床报道屡见不鲜,而临床上在慢性肝病的治疗中,由于肝脏基础疾病的存在,其出现肝损害的报道则更多,以至于使临床肝病医生谈中药色变,而在其使用中药治疗过程中更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笔者使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病多年,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疗效的同时,并在如何预防中药药源性肝损害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就肝病治疗的中药药源性肝损害的预防作一阐述,以供广大临床一线肝病医生作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酒精性肝病合并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为临床医师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酒精性肝病合并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结果。结果 酒精性肝病合并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患者存在严重的肝、脑损伤及广泛的影像学改变。结论 酒精性肝病合并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是多病并存的临床综合症,在临床治疗上需要整体把握,灵活处之。  相似文献   

8.
慢性肝病腹泻的成因与治疗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正> 慢性肝病腹泻,是指在慢性肝病的病程中,并发的“腹泻”症候,临床简称为“肝性腹泻”。本文侧重探讨病毒性肝炎后所致肝硬化为主并发腹泻的成因及其治疗。 在慢性肝病病程中,腹泻是最常见的症候之一。据报道:腹泻在肝硬化代偿期约占10%;失代偿期约占20%。作者对临床明确诊断为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100例的统计  相似文献   

9.
肝与胆生理上相为表里,病理上相互影响。在肝病发病过程中,毒邪贯穿疾病始终。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肝脏发生病变时,其解毒功能和清除内毒素的能力下降,容易形成肠源性内毒素血症,通过泻下,能增强肠道蠕动,改善肠道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清除肠道内的细菌,排出毒素,控制感染,从而减少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等并发症。若肝病患者出现顽固性腹水。腹大坚满撑急者,又当急则治其标。清热解毒,通腑攻下,能使邪有出路。临床上,治肝病用通腑法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通肠腑以泻浊,通水腑以逐湿,通胆腑以清热,或单用或合用或辨证加减使用。  相似文献   

10.
血清T3、T4、TSH放射免疫测定(RIA)是诊断甲状腺疾病的重要指标,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发现,甲状腺激素的异常不仅见于甲状腺疾病,还可见于许多非甲状腺疾病。日前,血清甲状腺激素RIA测定在非甲状腺疾病的应用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解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笔者对76例各类慢性肝病患者进行了T3、T4、TSHRIA,旨在探讨其临床意义。1 对象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76例均系我院专科门诊和住院病人,其中男性45例,女性31例。年龄19~71岁,平均41-5岁。慢性乙型肝炎35例…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肝炎肝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运用中医辨病结合辨证施用攻补结合之法治疗本病,可达到调理气血,疏通经脉,祛除病邪的目的。另外紧密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才能更好发挥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AFP对HBsAg阳性或阴性患者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淮阴市传染病医院刘宗良,张尔康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甲胎蛋白;慢性肝病本文对我院1989年1月至1991年12月住院的原发性肝癌(PHC)和慢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研究在HB-sAg+和HB...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慢性肝病患者肝静脉多普勒超声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用上述方法对47例慢性肝病患者及40例正常人进行检测。结果 慢性肝病患者肝静脉多普勒波形改变具有相对恒定的特征变化。结论 肝静脉多普勒法是诊断慢性肝损害及肝纤维化程度较可靠的无创伤性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总结慢性肝病患者肢体感染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9例慢性肝病患者并发严重肢体感染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案。结果慢性肝病患者肢体感染尤其是弧菌性感染,病情重,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率高、早期诊断,早期抗菌药物治疗和尽早外科手术暴露并彻底清除坏死组织效果好。结论慢性肝病患者肢体感染应早期诊断和抗菌药物治疗,肢体肿胀坏死明显者尽早外科手术暴露并彻底清除坏死组织。  相似文献   

15.
张静怡  唐映梅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3):4281-4286
慢性肝病患者常伴随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甲状腺功能障碍,目前已知病毒性肝炎、代谢性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纤维化乃至肝硬化均以各自不同的机制促进了甲状腺功能障碍的发生,并使其在临床特点、诊断、治疗、预后上表现出不同特点。本文分别对不同慢性肝病患者合并的甲状腺功能障碍进行阐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慢性肝病患者甲状腺疾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血清透明质酸测定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张爱贞刘致民朱战群(内蒙古自治区医院)透明质酸(HA)是一种氢基多糖,90%位于肝内皮细胞内[1]。当肝功能受损时,HA水平升高,在慢性肝病特别是肝硬化时极度升高[2]。我们用放射免疫法检查171例肝病患者血中HA的...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肝病并发肝源性糖尿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旭红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162-163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并发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72例慢性肝病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于慢性肝病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辅以胰岛素控制血糖,疗效肯定。结论慢性肝病易发生糖代谢紊乱,最终发展为糖尿病,早期通过护肝、饮食控制、胰岛素降血糖等综合治疗疗效大多较好。早治疗、早发现可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王全楚 《肝博士》2006,(2):31-32
慢性转氨酶升高是临床上一个特殊的暂时性诊断,也是很多非病毒性肝炎性肝病患者惟一的临床表现。慢性转氨酶升高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性肝炎,其他原因包括酒精性、免疫性、遗传性或代谢性肝病等。多数  相似文献   

19.
肝源性糖尿病1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慢性肝病并发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14例慢性肝病并发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各种治疗措施对血糖的控制特点.结果 20.59%肝病患者出现肝源性糖尿病,其中14.94%患慢性乙型肝炎,40.14%患乙型肝炎肝硬化,9.4%患酒精性肝病,36.3%患慢性丙型肝炎,25%患血吸虫肝病.结论 基础治疗是控制肝源性糖尿病血糖主要措施,注重各种治疗措施对肝源性糖尿病的血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黄芪治疗慢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一丹 《医学综述》2013,19(12):2204-2206
慢性肝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中药在治疗慢性肝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抗炎、抗肝纤维化、保肝以及免疫调节方面显示出综合治疗优势。黄芪作为一味应用较广的中药,不仅有悠久的应用历史,而且现代药理也对其进行了较深的研究。该文就黄芪的有效成分、单味中药、复方治疗慢性肝病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为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