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拟行上肢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n=40),实验组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20 ml,对照组0.375%盐酸罗哌卡因20 ml,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记录患者生命体征、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有效时间、不良反应、麻醉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生命体征、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有效时间、麻醉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375%盐酸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具有相似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同等浓度罗哌卡因(Ropivacaine)与布比卡因(Bupivacaine)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髓核摘除术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将50例随机分为布比卡因组(n=25)和罗哌卡因组(n=25);硬膜外隙注入试验量1.33%利多卡因3ml后,分别再小剂量(3ml)分次注入0.5%布比卡因或0.5%罗哌卡因至要求麻醉平面。分别观察感觉阻滞平面及下肢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以及镇痛效果、手术时间、用药总剂量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局麻药总量和疼痛评分均差异不显著,罗哌卡因较布比卡因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快,运动神经阻滞则起效缓慢、维持时间短及下肢运动阻滞强度弱,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罗哌卡因麻醉应用于髓核摘除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上肢手术60例,随机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每组30例。分别用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完全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恢复时间、麻醉效果和药物安全性指标,观察用药后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左旋布比卡因组阻滞恢复时间长于布比卡因组(P<0.05)。两组麻醉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均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左旋布比卡因相对作用时间较长,毒性较小,更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两种浓度布比卡因等比重液腰麻的效果.方法选择下腹部、会阴部及下肢手术患者4018例,5~82岁,ASAI~Ⅱ级.采用7号腰穿针于L2~5椎间隙穿刺,以0.1ml*s-1的速度蛛网膜下腔注入0.5%(I组)或0.75%(Ⅱ组)布比卡因1~3ml,用针刺法测得阻滞平面并监测ECG、MAP、HR、RR和SpO2变化.所有病例麻醉前或同时输入乳酸林格氏液500~1000ml或羟乙基淀粉氯化钠500ml.结果两种溶液的起效与持续时间、阻滞平面差异无显著性,麻醉成功率为99.1%~99.3%.其中Ⅱ组布比卡因平均用量(1.98±0.12)ml少于Ⅰ组(2.23±0.30)ml,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阻滞前比较,注药后30min两组MAP下降均较明显(P<0.05),部分病例术中使用了升压药物.结论0.5%或0.75%布比卡因等比重液用于腰麻是安全的,操作方法简便、用药单一、起效迅速、作用时间长、麻醉效果完善、麻醉平面易于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ASAⅠ~Ⅱ级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患者60例,术后给予硬膜外自控镇痛,根据舒芬太尼浓度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舒芬太尼0.5μg/ml+0.125%布比卡因,总量100ml;Ⅱ组:舒芬太尼0.75μg/ml+0.125%布比卡因,总量100ml。预充混合液5ml,背景输注量3ml/h,PCEA量2ml,锁定时间20min。分别记录术后镇痛效果(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情况(Ramsay镇静评分)、下肢运动情况(改良Bromage分级)及不良反应。结果Ⅱ组VAS评分明显低于Ⅰ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Ramsay镇静评分、下肢运动情况及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0.75μg/ml复合0.125%布比卡因适用于产科术后镇痛,镇痛效果满意,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0.5%罗哌卡因和0.5%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0例择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汽化电切术高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30),用0.5%罗哌卡因2 ml;Ⅱ组(n=30),用0.5%布比卡因2 ml。观察痛觉减退平面、痛觉消失平面、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达最大运动阻滞时间、最大阻滞节段、运动阻滞的持续时间、麻醉效果评定、低血压和心动过缓例数。结果Ⅰ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慢于Ⅱ组,痛觉阻滞持续时间明显小于Ⅱ组(P<0.01);两组最大感觉阻滞平面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慢于Ⅱ组,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0.01);两组麻醉效果评定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例数明显小于Ⅱ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较之布比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更加安全有效,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时三种等效剂量麻醉性镇痛药 (吗啡、芬太尼、哌替定 )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在硬膜外麻醉下完成腹部或腰椎间盘摘除手术的成年患者 90例 ,术后用硬膜外自控药镇痛泵治疗。按镇痛药将患者随机分成 3组 ,每组 30例 ,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用药配制 ,Ⅰ组 :0 .12 5 %布比卡因 80ml+芬太尼 0 .1mg ,Ⅱ组 :0 .12 5 %布比卡因 80ml+吗啡 10mg ,Ⅲ组 :0 12 5 %布比卡因 80ml+哌替啶 10 0mg ,患者感到手术创口疼痛时自行揿压PCEA泵的自控按钮 ,每次向硬膜外腔注入镇痛药液最大限量 2ml,锁定时间 2 0min。结果 显示 48h镇痛药液累积用量Ⅰ组、Ⅲ组是Ⅱ组的 3倍 ,Ⅱ组镇痛效果达优者比Ⅲ组多。镇痛治疗期间三组患者平均动脉压、脉率和呼吸频率与麻醉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 )都保持在 95 %以上 ,Ⅱ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其它两组 ,只有Ⅱ组出现皮肤搔痒 ;Ⅰ、Ⅱ、Ⅲ组尿潴留发生率分别为 40 % ,5 0 6 % ,40 3%。结论 用低浓度布比卡因和麻醉性镇痛药复合液行PCEA ,能获得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对呼吸循环功能无明显影响 ,吗啡镇痛复合液镇痛效果最好 ,用量最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择期行剖宫产术的孕产妇,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分别在蛛网膜下腔注入0.5%罗哌卡因(75 mg罗哌卡因+0.9%生理盐水15 ml)2.0 ml(A组)、1.8 ml(B组)和1.6 ml+硬膜外2%盐酸利多卡因3 ml(C组)。记录各组麻醉至手术开始的时间和手术的时间;观察各组麻醉阻滞效果、麻黄碱用量和硬膜外追加2%利多卡因情况;记录各组产妇在麻醉前、麻醉后仰卧、麻醉后5 min、麻醉后10 min、娩婴各时间点心率、血压的变化情况;记录产妇恶心、呕吐、低血压等情况。结果麻醉后5 min及10 min收缩压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娩婴时收缩压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10 min舒张压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黄碱用量C组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发生率A、B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蛛网膜下腔给予罗哌卡因小剂量腰麻1.6 ml(8 mg)复合硬膜外追加2%盐酸利多卡因3 ml,对剖宫产产妇循环功能影响最小,副作用发生率最低。  相似文献   

9.
等比重盐酸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等比重盐酸罗哌卡因腰麻用于择期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200例ASAⅠ~Ⅱ级拟行择期剖宫产足月妊娠产妇,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与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100例.均于L3~4间隙穿刺,腰麻给药量分别为:R组0.5%等比重盐酸罗哌卡因2.5 ml(12.5 mg),B组用等效剂量0.5%布比卡因 1.6 ml (8mg),观察胎儿娩出后评分、产妇血压、心率改变及运动神经阻滞时间.结果 两组胎儿娩出评分正常,R组仰卧位低血压及心率减慢发生率显著降低,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无差异,R组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等比重罗哌卡因腰麻对剖宫产产妇术中生理功能干扰小,运动神经阻滞时间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率低,可减少麻醉并发症发生机会,提高剖宫产手术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0.5%盐酸罗哌卡因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对剖宫产产妇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急诊行剖宫产术的孕产妇,随机分为2组,于L2~3间隙行蛛网膜下腔穿刺,分别注入0.5%盐酸罗哌卡因3ml(A组)或0.5%盐酸布比卡因3ml(B组)。记录2组患者最高阻滞平面及到达最高阻滞平面所用时间,术中输液量和手术时间,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min、麻醉后10min、麻醉后20min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最高阻滞平面均在T7,最高阻滞平面达到时间、术中输液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MAP在麻醉前后变化不明显;B组MAP在麻醉后5min、麻醉后10min、麻醉后20min下降明显,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R麻醉后变化不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0.5%的盐酸罗哌卡因腰麻对血压的影响要显著小于同浓度的盐酸布比卡因,对患者循环功能影响小,安全性高于盐酸布比卡因,适用于急诊剖宫产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观察碳酸利多卡因与地卡因混合液不同浓度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腹部手术病人90例,随机分成三组,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注药。A组:1.73%碳酸利多卡因20ml(PH733):B组:1.73%碳酸利多卡因10ml 1%地卡因5ml 生理盐水5ml(PH7.27):C组:1.73%碳酸利多卡因15ml 1%地卡因5ml(PH7.29)。观察①麻醉前、麻醉后5min、10min、15min的血压、心率改变;②各组麻醉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果麻醉前与麻醉后5min、10min各组血压、心事无明显改变(P>0.05),麻醉后15minB组血压下降.C组血压、心事同时下降(P<0.05),麻醉效果。结论碳酸刺多卡因和地卡因混合液PH的变化不大,C组镇痛完善、肌松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国产0.75%罗哌卡因(康博宁)与0.5%布比卡因在下肢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单侧下肢骨或关节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二组:Ⅰ组:国产0.75%罗哌卡因组(康博宁)(n=20);Ⅱ组:0.5%布比卡因组(n=20)。记录2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范围、用药总量;进行运动阻滞评定和VAS患者疼痛评分:记录入室时、给药时、给药后15、30、45、60、75、90分钟时的血压(BP)、心率(HR)。结果:2组患者在用药总量、感觉阻滞范围、起效时间及达T8平面的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运动阻滞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运动阻滞时间明显长于Ⅰ组。Ⅰ组VAS疼痛评分优于Ⅱ组(P<0.05)。Ⅰ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较用药前无显著改变,Ⅱ组患者在给药后30、60、90分钟舒张压有明显下降(P<0.05),而收缩压和心率较用药前无明显改变。结论:国产0.75%罗哌卡因(康博宁)与0.5%布比卡因相比,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程度相似,但运动恢复时间要短于0.5%布比卡因且对循环影响小。  相似文献   

13.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敏 《西南军医》2010,12(6):1130-1131
目的 评价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可行走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100例ASAI~Ⅱ级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R组n=50):局麻药为0.08%罗哌卡因内含舒芬太尼0.4 ug·ml-1,布比卡因组(B n=50:局麻药为0.0625%布比卡因内含芬太尼1.6ug·ml-1.均在宫口开至3cm时,于L2-3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向上置管4cm.两组均给予首次计量10 ml+5 ml(R组首剂浓度为0.1%罗哌卡因内含舒芬太尼0.5 ug·ml-1,B组首剂浓度为0.075%布比卡因内含芬太尼2ug·ml-1)后,记录麻醉阻滞平面,30分钟后接电子微量自控镇痛泵(PCA)以3 ml·h-1的速度泵入硬膜外腔.当病人自觉疼痛明显时,以PCA5 ml量追加给药.产妇用VPS法自评镇痛效果,用改良Bromage法测定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助产士观察分娩进展并记录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麻醉阻滞平面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用药总量R组26.5±11.34ml,B组40.9±15.64 ml,两组差异显著(P〈0.01).产妇自评镇痛效果中,R组达到满意评分者占98%,B组占80%(P〈0.01).运动神经阻滞测定中,R组0级(无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者)占98%,B组占60%(P〈0.01).新生儿Apgar评分10分者R组占98%,B组占84%(0.01〈P〈0.05).镇痛后催产素加量者R组占4%,B组占26%(P〈0.01),两组不良反应尿潴留,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0.08%罗哌卡因复合微量舒芬太尼较0.0625%布比卡因复合微量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产科分娩镇痛是自然分娩更好的镇痛方式.它具有镇痛效果确切,用药量少,产妇可下床行走,不良反应少,对母婴影响小,安全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硬膜外吗啡超前镇痛与静脉自控镇痛联合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择期行剖宫产术后镇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即吗啡超前镇痛与静脉自控镇痛联合组(Ⅰ组)、静脉自控镇痛组(Ⅱ组)、硬膜外自控镇痛组(Ⅲ组).Ⅰ组、Ⅱ组静脉镇痛配方均为舒芬太尼100 μg,甲氧氯普胺30 mg及地塞米松10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静脉泵入;Ⅲ组为吗啡2 mg,0.894%罗哌卡因20 ml,甲氧氯普胺30 mg及地塞米松10 mg加生理盐水至总量100 ml,持续2 ml/h,PCA单次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镇痛时间48 h,观察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Ⅰ组、Ⅲ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Ⅱ组(P<0.05),Ⅰ组、Ⅲ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镇痛优良率及轻、中度镇痛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Ⅰ组、Ⅱ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Ⅲ组(P<0.01).结论 硬膜外吗啡超前镇痛与静脉自控镇痛联合,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均可获得安全和理想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5.
双侧颈深浅丛同时阻滞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0.25%左旋布比卡因在双侧颈深浅丛同时阻滞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麻醉穿刺方法同传统的改良一点深颈丛阻滞法,双侧颈深浅同时阻滞组(S组)应用0.25%的左旋布比卡因,两侧深丛各注药4 ml,浅丛向头、足、对侧各注药3 ml,胸锁乳突肌中点处注药2 ml,共计30 ml;单侧深丛阻滞组(D组)应用0.375%左旋布比卡因,包块较大一侧行颈深+颈浅丛阻滞,深丛注药6 ml,浅丛注药9 ml;包块较小一侧仅行颈浅丛阻滞,注药9 ml,共计24 ml。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对麻醉前,麻醉后5、10 min,切皮时,术中探查时和手术后的6个时间点进行麻醉效果评估。观察并记录患者并发症。结果 S组在阻滞后10 min、切皮时、术中探查时和手术后麻醉效果优于D组(P〈0.05),并发症少。结论采用0.25%左旋布比卡因应用于双侧颈深浅同时阻滞,较传统的单侧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好,并发症少,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孕妇血清及初乳中催乳素(PRL)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68例择期行剖宫产术孕妇,随机分成自控镇痛组(n=35)和对照组(n=33)。自控镇痛组在剖宫产术后采用0.15%罗哌卡因行PCEA,持续剂量2 ml/h,首次输注bolus量为5 ml,PCEA剂量为2 ml,间隔时间30 min;对照组术后疼痛时肌注哌替啶。观察初乳时间,并以放射免疫法测定术前和术后24 h时血清PRL的水平及分娩后3~7 d的初乳中PRL水平。结果:(1)自控镇痛组初乳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2)两组产妇在术后24 h时血清PRL浓度均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1),且自控镇痛组的术后24 h血清PRL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自控镇痛组产后2~3 d初乳中PRL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采用罗哌卡因行PCEA镇痛使产妇血清和初乳PRL水平增高,初乳时间提前,有利于哺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剂量低浓度左旋布比卡因在心功能不全患者剖宫产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30例心功能不全剖腹产患者随机分为0.25%左旋布比卡因注入蛛网膜下腔组(A组)和0.75%左旋布比卡因注入蛛网膜下腔组(B组),每组15例。观察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程度及恢复时间、腹肌松弛程度、新生儿Apgar评分、麻醉时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血压和心率变化等指标。结果 A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对血流动力学影响A组明显小于B组。结论小剂量低浓度左旋布比卡因在心功能不全患者剖宫产术使用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左旋布比卡因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作用.方法 选择需拔除双侧下颌阻生智齿34例,采用交叉试验方法,分别使用0.5%左旋布比卡因及2%利多卡因进行下齿槽神经麻醉,观察麻醉药起效时间.采用VAS评分法对两组麻醉效果进行评定,并对术后患者服用镇痛药(芬必得胶囊)情况进行记录.结果 0.5%左旋布比卡因及2%利多卡因麻醉药起效时间分别为(6.59±2.20)min和(4.40±1.43)min,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布比卡因组术中VAS评分低于利多卡因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布比卡因组术后服用镇痛药人数为3人,明显少于利多卡因组16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左旋布比卡因行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拔除下颌阻生智齿,术中麻醉有效,术后镇痛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19.
单次与分次硬膜外隙小剂量吗啡在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剖宫产术后镇痛方法众多,但各有优缺点.本研究旨在观察单次与分两次将2 mg 吗啡复合布比卡因、托烷司琼注入硬膜外隙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有剖宫产指征且无严重并发症孕妇10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25~35岁,体重50~100 kg.于L2~3间隙行蛛网膜下隙、硬膜外隙联合穿刺,蛛网膜下腔给药:0.75%布比卡因2 ml+10%葡萄糖1 ml,给药量2~3 ml.针斜面向头侧,硬膜外隙置管4 cm,留做术后镇痛用.手术历时30~90 min,所有病例硬膜外隙均未追加局麻药,术后常规留置导尿管24 h.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3种局麻药用于下腹部手术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将在硬膜外阻滞下行下腹部手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后,先给试验量含1:200000的肾上腺素的2%利多卡因3ml,再分别给予浓度均为0.5%的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中的一种,分次给药。记录各组的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均有较好的麻醉镇痛,但有一些肌松不满意的病例。罗哌卡因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效较其他两组长,但尚无统计学差异;其运动阻滞起效与时效和运动阻滞程度均不及其他两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硬膜外0.5%的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应用下腹部手术均有较好的麻醉镇痛效果,但罗哌卡因的阻滞起效与时效和运动阻滞程度均不及其他两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