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胃肠病学》2008,13(2):86-86
池肇春等教授主编的消化系统疾病症状鉴别丛书《腹水的鉴别诊断与治疗》一书已由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由国内消化内科和相关学科的知名专家、学者、教授执笔编写,全书共分五篇。第一篇和第二篇分别介绍腹膜临床解剖学、腹水病理生理学和正常人体体液分布和调节;第三篇为总论,分别介绍腹水的发生因素、  相似文献   

2.
书讯     
《胃肠病学》2011,(12):754
由池肇春教授任总主编的《消化系统疾病症状鉴别诊断丛书》共分六册,包括《黄疸的鉴别诊断与治疗》、《腹水的鉴别诊断与治疗》、《腹痛的鉴别诊断与治疗》、《昏迷的鉴别诊断与治疗》、《消化道出血的鉴别诊断与治疗》、《排便异常的鉴别诊断与治疗》,共计300余万字。《排便异常的鉴别诊断与治疗》是本丛书的最后一部,现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本分册50余万  相似文献   

3.
书讯     
本刊讯由池肇春教授主编的《腹痛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腹痛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引起腹痛的疾病很多,容易发生误诊或漏诊,以致患者得不到及时的诊治.本书由全国著名消化内科及相关学科专业学者共同执笔,为近年在腹痛诊疗方面的最新代表作.精装,图文并茂,内容新颖实用,全书2014千字,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包括腹痛的病理生理学、腹痛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腹痛的临床诊断、腹痛的内镜与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腹痛的实验室诊断、腹痛的治疗等11章.  相似文献   

4.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6):613-613
《昏迷的鉴别诊断与治疗》是消化系统疾病症状鉴别丛书之一,由池肇春任总主编,耿长新等任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6篇33章,以昏迷症状鉴别诊断为中心,系统的地介绍了各种疾病所致昏迷的鉴别诊断与治疗。全书3577余字,内容新颖、实用,可供消化内科、神经内科、感染科和其他相关的临床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5.
书讯     
莫丹霞 《心电学杂志》2005,24(3):146-146
《实用临床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指南》由鲁端、黄元铸教授主编。全书约82余万字,首次用1000余道问答解析了日常临床工作中有关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的实际问题,充分反映了国内外在心律失常领域中的新理论、新方法与新进展,是一本内容新颖、说理清楚和查阅方便的案头参考书。每本定价62元(免收邮资)。欲购者请汇款至310016杭州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蒋峻同志收,款到寄书。  相似文献   

6.
书讯二则     
《胃肠病学》2011,(5):289
《消化道出血的鉴别诊断与治疗》是消化系统疾病症状鉴别丛书之一,由池肇春任总主编,周长宏任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分6篇,以消化道出血的鉴别为中心,坚持治疗并举的原则,系统地介绍了消化系统疾病和其他系统疾病引起消化道出血的鉴别诊断与治疗全书50余万字,内容新颖、实用,可供消化科、肝胆外科、普外科、儿科和其他相关科室的临床医师参考使用。每册定价65.00元。  相似文献   

7.
书讯     
本刊讯由池肇春教授主编的《腹痛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腹痛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引起腹痛的疾病很多,容易发生误诊或漏诊,以致患者得不到及时的诊治.本书由全国著名消化内科及相关学科专业学者共同执笔,为近年在腹痛诊疗方面的最新代表作.精装,图文并茂,内容新颖实用,全书2014千字,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包括腹痛的病理生理学、腹痛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腹痛的临床诊断、腹痛的内镜与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腹痛的实验室诊断、腹痛的治疗等11章.下篇为各论,分别介绍腹痛疾病的鉴别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8.
多学科联合促进消化专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由于临床医学过分专业化 ,各专科之间缺乏有机的配合、协作 ,病人往返奔波于多个科室甚至多个医院之间 ,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很大的不便 ,而且也不利于及时正确地做出诊断 ,使病人难以得到最合理和系统的治疗。这既不符合“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医疗服务理念 ,也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希望医疗服务不仅质量高而且方便快捷的愿望 ,同时也不利于专业的全面发展和专业医师的系统和规范培养。消化系统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 ,近年来很多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 ,急、危、重症增多 ,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  相似文献   

9.
内镜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七十年代初我国应用光纤内镜以来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更新 ,这一诊治手段已成为消化领域中最活跃和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其诊治方法日新月异 ,不仅与国际上此领域的发展相接轨 ,且国人亦有创新之举措。为此 ,内镜发展的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一、内镜与胃食管疾病1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 (EVL)治疗 该法设备简单 ,操作方便、效果确切可靠、安全 ,且创伤性小。据统计近期 10 0 %止血 ,术后再出血率为 14 3%。为减少术后高复发率 ,现多建议此法与静脉曲张硬化剂或栓塞治疗相结合 ,尤其对胃底静脉曲张者效果更好。2 内镜下注射硬化剂 …  相似文献   

10.
11.
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张可医生编著的《艾滋病临床诊断和治疗》(2006年版)一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收集并整理了截止到2006年10月全球关于艾滋病诊疗指南的最新资料,是目前从事相关工作临床医生的重要参考书,欢迎来函订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第四届国际消化治疗内镜及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重视临床经济评价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医疗卫生领域的经济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高科技医疗技术的发展,新药不断涌现以及病人对医疗保健的期望要求提高,造成卫生总费用的不断上升,致使医疗保健的预算远远跟不上医疗费用上涨的速度,在医疗卫生的经济需要和提供资源之间出现矛盾。为了合理分配和使用有限的经费和设施,提高医疗卫生的效率,做到有限资源的最优分配,在做决策时需要一定的证据和信息。也就是对要想采用的每一项医疗措施在比较其成本和获利后,从对社会和病人是否有利的角度做出经济分析,提出经济学上的依据,人们才能决定采用与否,做出正…  相似文献   

14.
腹部血管疾病临床表现复杂 ,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 ,容易被误诊。现将 4 8例腹部血管疾病的诊断过程进行分析如下 ,以引起临床医生重视。一、临床资料 :我科 1995年~ 2 0 0 1年共收治腹部血管疾病 4 8例 ,男 2 9例 ,女 19例 ,年龄 14岁~ 78岁 ,平均年龄4 2 6 2岁± 18 5 6岁。 4 8例病人中主诉分别为 :腹痛 4 2例 ,恶心、呕吐、呕血 8例 ,便血、黑便 16例 ,腹胀 6例 ,食欲不振 4例 ,其他 2例 ,部分病人同时出现 2个或 2个以上症状。门诊诊断分别为 :急性胃炎 2 2例 ,消化性溃疡 18例 ,消化道出血 9例 ,急性胰腺炎 8例 ,急性胆囊炎 5例 ,…  相似文献   

15.
胰腺炎影像表现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其对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提高,在腹部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病情的评估和预后判断、治疗方案的制定及疗效的评价等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CT尤其是螺旋CT(Spiral CT,SCT)及多 层螺旋CT(Multislices Spiral CT,MSCT)因其扫描速度快,不受胃肠道气体影响,可避免呼吸运动伪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的研究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相似文献   

17.
腹部闭合性损伤,特别是肝、脾等实质性腹腔脏器破裂发生膈疝时,由于只注重腹腔脏器破裂,常会忽视膈疝的存在而漏诊,或由于对膈疝或膈膨升鉴别认识不足,又会出现误诊。我们自1988~1998年共收治腹部闭合性损伤并膈疝8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王晶桐  刘玉兰 《胃肠病学》2010,15(9):513-51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习惯的改变,免疫介导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其临床表现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多变性,个体差异大,常可累及多个器官,并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已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我们在充分认识免疫介导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现状的同时,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努力,提高其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的优势,已成为外科医师的有力工具。随着腹腔镜器械不断改善、操作技巧的积累,以及对内镜操作技术的娴熟,消化内科医师已尝试将腹腔镜运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中,尤其双镜结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本文就腹腔镜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基因芯片技术是一项则兴起不久的前沿生物技术,在生命科学诸多领域已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和诱人的前景。基因芯片技术有助于消化系统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等的研究,尤其是将使胰腺 癌、肝癌及其他胃肠道恶性肿瘤基因变化的研究工作向前推进一大步。本就基因芯片及其在消化系统疾病研究中的作用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