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2001年至2007年应用动脉插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46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肢肿胀疼痛明显缓解。经下肢动脉造影证实侧枝循环建立充分。无肺栓塞、出血等并发正发生。结论:动脉插管溶栓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一种新方法、新途径,经临床证实安全、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2.
袁江 《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4,(120):52-53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美国每年有近50万DVT病人,其中近10%发展成致命性肺栓塞(PE),而其余多数病例发展成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我国的发展率虽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也并非少见。DVT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至今缺少规范、系统的治疗方法,但抗凝治疗为目前公认的治疗DVT和防治PE的方法。具有改善侧支循环和促进血栓再通的作用,一般的溶栓疗法在周围静脉穿刺后滴入溶栓药,治疗效果往往不佳。随着血管腔内微创介入治疗技术的进步,近年来有较多作者主张采用静脉腔内导管直接溶栓等介入治疗。但下肢DVT往往是多处的,单从一根静脉穿刺置管往往遗漏其余部位病变取得的疗效往往不佳。作者近年来采用经股动脉穿刺置管注药治疗下肢DVT取得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2001年至2007年应用动脉插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4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肢肿胀疼痛明显缓解。经下肢动脉造影证实侧枝循环建立充分,无肺栓塞、出血等并发正发生。结论:动脉插管溶栓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一种新方法、新途径,经临床证实安全、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4.
重组链激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宏妍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5,19(11):830-831
目的:观察重组链激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重组链激酶治疗组和尿激酶治疗组,采用溶栓疗法,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一周后r-sk组和Uk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0%,两组疗效比较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重组链激酶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的疗效明显优于尿激酶,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12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6月~2004年12月间治疗12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病例均采用经患肢深静脉溶栓,结合抗凝、祛聚治疗,置入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23例。结果:全组126例有明确致病因素者占34.9%。随诊2个月~10年,平均6年;全组痊愈22例(17.5%),显效88例(69.8%),有效16例(12.7%),无效0例。23例下腔静脉滤器展开均良好,无移位。结论:绝大多数患者无明确病因;溶栓、抗凝、祛聚综合治疗安全有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能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6.
小剂量肝素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2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性深静脉炎,是临床常见疾患,肝素抗凝是该病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传统方法是中等剂量肝素(1~1.5mg/kg体重)静脉注射,用药前需检查凝血时间(白陶土凝血时间),以防凝血时间过长(超过正常值3倍)而致出血。近来小剂量肝素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机械血栓清除(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PM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下肢DVT 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常规抗凝治疗基础上行PMT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抗凝治疗基础上行置管溶栓(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 CDT)治疗。比较两组溶栓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尿激酶用量,治疗后3个月患肢周径缩小时间、患肢消肿率、静脉通畅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血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溶栓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尿激酶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肢周径缩小时间、患肢消肿率及静脉通畅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FIB、DD和血浆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血清FIB、DD和血浆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血清FIB、DD和血浆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DVT患者在常规抗凝治疗基础上行PMT治疗较行CDT治疗可缩短溶栓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尿激酶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患肢周径缩小时间、患肢消肿率及静脉通畅评分与行CDT治疗相当。 相似文献
8.
在临床上下肢深静脉血栓并不少见.以往多采用全身溶栓治疗,因其溶栓药物用量较大,且引起出血等并发症的机率较高,溶栓疗效欠佳.选择性插管至局部血栓形成的血管内持续灌注溶栓药物,已成为治疗血管栓塞性疾病的首选疗法.本科自1995年4月~2002年3月对1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行介入溶栓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上并非少见。作者自1994年3月~2001年12月共收治此类病人31例共35条静脉 ,经用尿激酶治疗 ,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17例 ,女性14例。年龄49~82岁。有18例为术后住院病人。病程1~7d ,平均3.2d。1.2治疗经过此组所有病人均经下肢静脉造影检查证实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中周围型15条 ,中央型20条。溶栓治疗前先检查病人凝血酶原时间(PT)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项指标 ,正常后 ,即予以尿激酶针剂15~20万单位溶于5%葡萄糖氯化钠… 相似文献
1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溶栓治疗3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尿激酶联合肝素治疗3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期间重点做好溶栓治疗的护理观察,及时发现出血并发症。结果34例病例中,基本治愈8例,有效26例,无无效病例。治疗期间有2例患者出现多个穿刺部位出血,经冰敷、局部加压包扎后出血停止。结论对溶栓治疗的病人,严密观察病情,做好溶栓治疗的护理,及时发现出血并发症,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1.
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溶栓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业仙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1,10(1):64-64
通过对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介入溶栓治疗,取得好疗效。总结术前术后护理要点,包括病人术前准备、术后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穿刺点情况及术后按医嘱用药,观察尿激酶溶栓及抗凝治疗的副作用,毒性反应及并发症,目的使病人早日恢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2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重点对溶栓治疗进行探讨。结果21例中基本治愈9例,明显好转7例,DVT后综合征5例;结论非手术治疗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下肢深静脉血栓双向溶栓治疗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用尿激酶双向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12例已确诊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经导管在血栓近端及经足背静脉同时注射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并应用肝素、阿司匹林、潘生丁等药物,观察临床症状及深静脉造影等指标了解溶栓效果.结果:本组12例病人痊愈4例(33.3%);显效7例(58.3%);无效1例(8.4%). 结论:采取血栓近侧及远侧同时注射尿激酶进行溶栓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凌云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2(4):65-6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较常见的四肢血管疾病。绝大多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于左下肢,栓子脱落可发生肺栓塞,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有效方法,并使尿激酶溶栓的安全性大大提高,现将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介入病房对16例接受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及介入性溶栓治疗前后患者的观察和护理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经动脉溶栓临床效果。方法21例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接受经胭动脉置管并保留导管,注入尿激酶溶栓治疗,5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结果21例患者均于24h内患肢疼痛、肿胀开始好转,14例患者1周内效果显著,行血管彩超显示血栓完全溶解,7例血栓部分溶解,1例于溶栓第3天突发小脑出血,紧急内科处理后未留后遗症。5例滤器均无变形、移位。结论经动脉置管保留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简单、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18.
介入性综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行介入及综合征治疗的疗效和护理要点。方法 对1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下腔静脉滤器置入 溶栓治疗的综合征治疗方法并对其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 11例患者阻塞段血管通畅,血液流动,4例患者还有部分栓塞,本组15例患者均无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综合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显著。同时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对腔静脉滤器置入及溶栓治疗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使用溶栓药物的前、后护理。方法随机抽查安阳市脉管炎医院住院患者120例,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进行对照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使用溶栓药物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使用溶栓药物后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