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患者中开展高压氧治疗(HBOT)的医院感染防控关键问题。方法通过对高压氧治疗环境的分析研究,提出高压氧舱及高压氧治疗医院感染防控关键问题,探讨相关医院感染防控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结果针对高压氧治疗环境的特殊性(治疗环境密闭、狭小、人员密集;手卫生难保证)、医用氧舱设备的局限性(呼吸舱内空气、吸氧治疗时呼出废气、紧急减压排出气体等的交叉感染风险和氧舱结构及内装修造成的分隔空间存在消毒难点)、高压氧舱内医疗操作的高风险性等医院感染防控关键问题,采取氧舱设备和呼吸装具改进,包括氧舱排气口、氧舱排氧管路、紧急排气口、舱内加装流动水洗手设备、患者呼吸装具、氧舱呼吸机管路的改进;优化治疗管理流程,包括患者转运、治疗过程管理、出舱后处置、终末消毒;加强安全性检测及严格适应证等系列措施。结论在严格防护基础上谨慎开展重症COVID-19患者的HBOT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高压氧舱氧气减压器、排氧管路和单人纯氧治疗舱减压管路以及外照明用节能灯滤波电容故障的维修心得。  相似文献   

3.
高压氧舱安全使用与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医用高压氧舱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高压氧舱安全使用和管理。本院于1996年引进高压氧治疗项目以来,针对疗养院的具体情况,在工作中摸索出一套高压氧舱安全使用与管理办法,力求达到人员专业化、设备规格化、工作制度化、操作规范化,有效防止了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了患者的安全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刘浩  姚茂军 《医疗装备》2010,23(8):72-73
随着高压氧医学的不断发展。高压氧舱这种特殊的医疗设备是高压氧治疗的必要设备。高压氧舱在使用过程中因多种原因常会发生一些故障。为了确保安全,高压氧舱在使用过程中和使用一定期限后必须进行维护和检验。因此,做好高压氧舱的保养维护与管理,对保证高压氧舱设备安全正常的运行,保障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重要意义。下面结合工作实践,对高压氧舱的维护、维修及检验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新型高压氧舱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医用高压氧舱源于 1956午荷兰Boerema首次报道 ,在 3ATA的氧舱下进行心脏直视手术获得成功。随后高压氧舱治疗法受到世界各国医学界的普遍重视 ,现在美国每年有 60多套高压氧舱建立。我国正式开始于 1980午 ,并成立了高压氧医学会。1998年底新型高压氧舱微机监控技术在烟台高压氧舱厂问世。设备的适应性、安全性、有效性、舒适性以及自动化程度都大为提高 ,使高压氧舱制造和应用技术产生一次飞跃性进步 ,技术状态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高压氧舱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单人舱 ,其优点是造价低 ,操作简便 ,缺点是不能对患者直接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及规范,对医用高压氧舱进行使用管理,以确保其使用安全。方法:从资质管理、使用管理、维护管理及定期检验管理4方面阐述保证医用高压氧舱的结构,分析其工作原理、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的原则。结果:严格落实资质管理、使用管理、维护管理及定期检验管理能够较大程度地确保高压氧舱的使用安全。结论:医用高压氧舱的使用管理,旨在预防性的确保高压氧舱的使用安全,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对患者进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应用高压氧舱治疗时对呼吸道感染的有效管理措施。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8月-201 5年8月接受高压氧舱治疗的患者1000例参与研究,治疗人次在20000以上,针对易导致呼吸道感染的环节以及高压氧舱的特殊环境进行管理,重点管理物品、气体以及人员。结果:空气和呼吸用具表面细菌菌落培养计数结果都显示为合格,没有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均被检出,没有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结论:加强高压氧舱治疗期间的管理,能够对医院内呼吸道感染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保高压氧治疗的有效性的同时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对高压氧科工作人员加强院感管理知识培训;做好高压氧舱内空气、物体表面及所用物品的消毒、监测工作;向患者及家属宣传高压氧治疗配合的重要性。结果减少了患者在高压氧舱治疗时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结论通过培训及职能部门的督导检查,工作人员的消毒隔离责任心及预防高压氧舱的医院感染意识明显增强;每月进行微生物学监测及采取有效的消毒方法,可确保高压氧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同时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压氧医学的不断发展对临床医学各种疾病的适用治疗也越来越广。高压氧舱则是高压氧治疗中的必要设备。因此对氧舱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如何维护好高压氧舱上的各种设备,更好的保障临床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满足患者和医务人员对设备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制定高压氧舱火灾事故预防控制策略,提高高压氧舱隐患预防能力和安全管理效率。方法:分析高压氧舱火灾事故发生原因,根据燃烧三要素(火三角)的性质,从严格禁止可燃物、严格控制助燃剂和严格消除火源3个方面,制定高压氧舱火灾事故预防控制策略,结合安全管理实践,制定"高压氧舱安全使用与管理制度"。结果:医院高压氧舱火灾预防控制制度实施后,高压氧舱正常开机率、违规操作率、违禁物品入舱率、未签知情同意书发生率和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相关指标明显改善,违规操作率、违禁物品入舱率和未签知情同意书发生率均降为0;高压氧舱的安全使用率由71%提升到100%,综合管理评价分值由72.25%提升到95.75%,达到了高压氧舱火灾事故的预防控制管理要求。结论:高压氧舱火灾事故预防控制策略可提升高压氧舱医疗安全,规范高压氧舱的业务流程管理和风险防控管理,提高设备安全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高雎氧舱使用的广泛性与高风险意味着在使用时必须做好质量管理工作,以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方法:结合质量管理与临床使用的要求,对高压氧舱进行定期检测,制定预防性维护和保养计划,做好气路、控制系统和操作部分的预防性维护保养。结果: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和临床使用人员相互配合,从定期检测、人员管理和预防性维护保养三个方面确保高压氧舱安全使用。结论:制定相关制度和应急预案,严格管理,加强医护人员的操作和使用培训,从而保障高压氧舱的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加强对医用高压氧舱设备的管理,确保高压氧舱安全正常运行的重要意义。从医用氧舱设备维护管理人员配置和相关制度制定与执行方面,提出了氧舱设备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重点介绍了在日常工作中如何进行氧舱设备的检查,怎样处理常见的氧舱设备故障;详细分析了氧舱设备定期维护以及定期检验的具体内容,为医用氧舱设备维护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在用医用高压氧舱存在的问题,对使用满20 a的医用高压氧舱在维修改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为确保维修改造后的氧舱消除安全隐患,在使用方面更加安全稳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高压氧舱应急系统进行改进,使其在高压氧治疗中突发火灾事故时,对舱内人员提供快速、安全的保障。方法:对现有的高压氧舱应急系统进行分析研究,查找问题所在。对供氧及空气吸入应急开关和消防灭火开关进行了改进,并进一步优化了系统配置。结果:改进后的应急系统设置更加合理,在突发火灾事故中的快速反应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达到了改进的目的。结论:改进后的系统可以减少事故造成的伤亡,使患者安全地接受高压氧治疗。  相似文献   

15.
吸氧阻力在高压氧治疗中或多或少普遍存在,给患者带来不适。本文主要阐述了高压氧舱肺式供氧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而分析了吸氧阻力的形成原因,并探讨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及时进行肺式供氧器的维护、保养和更换不但可以有效降低吸氧阻力,对降低舱内氧浓度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医用高压氧舱维护,并对医用高压氧舱改进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高压氧舱用电安全性,保障高压氧舱安全、稳定运行。方法:对高压氧舱的单相220V供电采用隔离电源方式。结果:隔离电源的使用能显著提高高压氧舱的用电安全性,保证整个供电系统的稳定性、连续性。结论:隔离电源的使用对于保证高压氧舱的安全运行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高压氧舱质量安全管理体系,避免或减少质量安全事故及差错的发生。方法学习有关高压氧舱质量安全的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高压氧舱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按照文件要求运行体系,并实施持续改进。结果自建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以来,高压氧舱运行状况良好,未发生质量安全事故或差错,为高压氧科氧舱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结论建立和运行比较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规范氧舱的管理工作,能够有效避免或减少高压氧科的质量安全事故或差错,保护人员健康和氧舱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