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观察糖耐量异常(IGT)患者,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的改善作用。方法:从体检中筛选出IGT患者50例,利用高频超声血管技术检测阿托伐他汀对IGT患者治疗前后肱动脉EDD的疗效。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EDD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改善EDD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单用阿托伐他汀或者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A2(TXA2)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了解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调脂、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及减轻炎性反应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1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和联合药物治疗(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和依折麦布10 mg)。观察服药前及服药12周后的TC、TG、LDLC、HDLC、PGI2、TXA2及CRP的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TC、TG、LDLC、HDLC、PGI2、TXA2及CRP的水平无明显差别。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TC、TG、LDLC、TXA2明显降低,HDLC及PGI2明显升高;而联合治疗较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TC、TG、LDLC、TXA2降低更明显HDLC及PGI2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毒副作用。结论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够更加有效的发挥调脂、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及减轻炎性反应的作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降脂治疗方案对糖耐量异常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68例糖耐量异常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即血脂康组,辛伐他汀组和生活方式干预组(对照组),治疗8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血脂康组及辛伐他汀组治疗8个月后TC、TG、LDL-C水平与治疗前对比有显著性降低,HDL-C显著升高(P<0.01),而对照组Tch、TG、LDL-C治疗后水平仅有轻度降低,HDL-C轻度升高(P>0.05)。血脂康组FBS、2hPG及HbAIc与治疗前相比也有明显降低(P<0.05);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FBS、2hPG及HbAIc与治疗前相比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血脂康更适合糖耐量异常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能有效降低高脂血症及改善糖耐量异常,且安全性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氟伐他汀治疗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CRP、PAI-1、Fib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口服氟伐他汀后血脂和CRP、PAI-1、Fib的变化,探讨氟伐他汀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不稳定心绞痛患者46例,常规治疗20例,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口服氟伐他汀26例。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抽血查血脂、CRP、PAI-1、Fib,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脂情况改善,同时,治疗组治疗后CRP、PAI-1、Fib较治疗前得到改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应用氟伐他汀即影响CRP、PAI-1、Fib,建议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尽量早期口服氟伐他汀治疗。  相似文献   

5.
潘巧娟 《中外医疗》2016,(17):119-120
目的:探析不同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5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两组。 A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B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对比两组对血糖水平的影响。结果两组FPG、2hPG与HbA1c较治疗前均发生明显改变,优于治疗前。经12周治疗后,B组FPG、2hPG与HbA1c分别为(5.38±0.57)mmol/L、(8.30±0.42)mmol/L与(6.01±0.62)%,优于A组的(5.53±0.42)mmol/L、(8.89±0.52)mmol/L与(6.44±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会引起血糖水平升高,增加糖尿病发生的风险;瑞舒伐他汀相比于阿托伐他汀,影响更小,若患者有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优先考虑使用瑞舒伐他汀。  相似文献   

6.
王琛  张萍 《医学文选》2006,25(3):432-434
目的研究调脂治疗对老年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及相关参数影响。方法将56例老年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降压组和降压调脂组,两组均给非洛地平缓释片,后者加用氟伐他汀,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同血糖、血胰岛素、血脂、血压及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变化。结果降压调脂组餐后2h血糖下降显著,与单纯降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用药前后胰岛素敏感指数均有一定升高,以降压调脂组为著(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降压调脂组治疗后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显著降低(P〈0.05)。结论调脂治疗都能够改善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并能降低血脂,可作为老年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的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7.
氟伐他汀为人工合成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有明显的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和血清甘油三脂(TG)的作用,现已被广泛应用.笔者对2种剂量的氟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调糖灵对葡萄糖耐量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萄萄糖耐量异常病人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取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每次250mg,每天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方剂调糖灵.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结束后测量两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75gOGTT实验各时限血糖,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调糖灵对葡萄糖耐量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葡萄糖耐量异常病人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服用二甲双胍,每次250mg,每天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方剂调糖灵,共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胆固醇值、三酰甘油值、OGTT实验各时限血糖降低,且其治疗后的症状积分、OGTT实验2h血糖较对照组为低,转化为正常糖耐量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复方"调糖灵"具有防治IGT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存在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硬化的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阿托伐他汀40mg/d组及阿托伐他汀20mg/d组,疗程16周.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以及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 阿托伐他汀20mg及40mg组均能明显减轻颈动脉硬化(P<0.05),且阿托伐他汀40mg组降低丁C及LDL更明显(P<0.01),但两组减轻颈动脉硬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40mg组更有效降低TC及LDL水平,但没有更有效的减轻颈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胰岛素干预治疗对脑梗死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87例脑梗死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分别给予胰岛素干预治疗和常规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4d和治疗后28d,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定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用Barthel生活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积分相近,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14d和28d),治疗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1.9%.结论 胰岛素对于脑梗死合并糖耐量异常的缺血性脑损害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胰岛素干预治疗对脑梗死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7例脑梗死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分别给予胰岛素干预治疗和常规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4d和治疗后28d,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定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用Barthel生活指数(Barthelindex,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积分相近,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14d和28d),治疗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1.9%。结论胰岛素对于脑梗死合并糖耐量异常的缺血性脑损害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影响情况。方法:将符合人选标准的100例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的住院患者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d,1次/d,对照组给予氟伐他汀胶囊20mg/d,1次/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4周后的血脂水平都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8周后的血脂水平都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的血脂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伴高脂血症降脂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依折麦布联合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的调脂及抗炎效果。方法:选取133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设对照组(61例)与研究组(7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行氟伐他汀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行依折麦布联合氟伐他汀治疗。治疗前后,比对两组患者的各项血脂指标及炎症指标的改善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血脂指标、炎症指标的改善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血脂指标及炎症指标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折麦布联合氟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调脂及抗炎效果优于氟伐他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糖耐量异常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糖耐量异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教育,2组连续观察2年后的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糖尿病2例,对照组发生糖尿病19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糖耐量异常患者的转归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小剂量血脂康和氟伐他汀对老年高脂血症的调脂作用。方法将入选的老年高脂血症病人155例分为血脂康组(每晚睡前口服血脂康2粒,每粒含他汀类物质6mg),氟伐他汀组(每晚服氟伐他汀20mg)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及两组间差异,用t检验。结果血脂康与氟伐他汀治疗8周时,1℃下降分别为20%,8%,TG下降分别为10%,8.6%,LDL-C下降分别为18%,23%,HDL-C在血脂康组上升7%,氟伐他汀组上升15%。结论两组治疗8周后的调脂作用的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药物均能有效地降低TC,LDL-C升高HDL-C,但血脂康更经济,更容易被国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老年人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应用氟伐他汀联合泛硫乙胺调脂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年龄在60岁到70岁的老年患者,诊断为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随即分为两组,每组64例。年龄、性别、血脂水平均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患者均除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药物等继发性血脂异常,均采用口服5一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30mg,1次/日,倍它乐克12.5~50mg,2次/日,阿司匹林100mg,1次/日,氟伐他汀40mg,1次/日。治疗组加服泛硫乙胺0.2g,3次/日,连服4周。结果氟伐他汀联合泛硫乙胺可明显降低LDL—C,TC,TG,升高HDL-C(P〈0.05),差异明显,无明显药物反应;结论氟伐他汀联合泛硫乙胺有良好的调脂作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强化健康教育对糖耐量异常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将体检中心检出的116例糖耐量异常患者分为强化教育(IE)组和一般教育(GE)组,每组患者于人组时以及随访1年时检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OGTT2h血糖(OGTT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指标,进行组内前后及同期组间比较,统计转变为糖耐量正常、糖尿病的例数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IE组BMI、FPG、OGTT2hPG、HbAIc指标明显优于GE组(P〈0.05)。糖耐量正常转化率有显著性增高(P〈0.05),糖尿病转化率有显著性降低(P〈0.01)。结论强化教育可以增加糖耐量异常患者糖耐量正常转化率,可以降低糖耐量异常患者糖尿病转化率。  相似文献   

19.
刘怀昌  严俊儒  徐宁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4):2205-2207,2209
目的 观察比较阿托伐他汀20mg/d与氟伐他汀80mg/d对老年高脂血症病人的降脂疗效及安全性影响。方法 120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两组。A组:阿托伐他汀20mg/d;B组:氟伐他汀80mg/d。治疗前、治疗后2、4和8周检查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肌酸磷酸激酶(CK)。结果 A,B两组均能显著降低TC(P〈0.01)、LDL-C(P〈0.01)、TG(P〈0.01),A组作用强于B组(P〈0.05);同样A,B两组均能升高HDL-C,终点时比较A组仍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 阿托伐他汀20mg/d与氟伐他汀80mg/d均能显著降低TC、LDL-C和TG水平,升高HDL-C水平;阿托伐他汀20mg/d作用明显优于氟伐他汀80mg/d,两者均有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糖耐量异常的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有效地减少或防止糖耐量异常的患者发展为糖尿病.方法 选择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6.1 mmol/L,餐后2 h血糖在7.8 mmol/L~11.1 mmol/L之间的患者200例,进行早期干预治疗,记录患者干预治疗前后血糖(空腹和餐后2小时)、糖化血红蛋白,每三个月检查一次,观察期限1年.结果 显效136例;有效5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7.5%.结论 通过早期干预治疗,能有效减少和控制糖耐量异常的患者发展为糖尿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