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小板指标在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对照组30例、SAP组28例、UAP组19例、AMI组21例,共98例病人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统计结果由SAS软件分析。结果:UAP组和AMI组患者的PLT分别为161.84±35.67(×109/L)和137.55±28.19(×109/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AP组、UAP组和AMI组患者的MPV分别为8.79±1.86(fl)、9.81±1.47(fl)、10.94±1.73(fl)均不同程度的高于对照组。其中UAP组和AMI组增人更显著(P<0.01)。结论:血小板指标检测对判断SAP、UAP和AMI的发生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UAP、AMI的PLT和MPV变化与其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小板功能和活性改变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血小板分析仪对102名健康人、67例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进行血小板参数的测定.结果AMI组的平均血小板体积(10.16±2.07fl)明显低于稳定性心绞痛(SAP)组[(11.87±2.94)fl,P<0.05],高于健康对照组[(9.26±1.46)fl,P<0.05];血小板计数(172.8×109/L±61.5×109/L)明显高于SAP组(118.1×109/L±42.3×109/L)和健康对照组(151.4×109/L±50.8×109/L,均P<0.05);血小板压积(0.17%±0.07%)明显高于SAP组(0.13%±0.04%)和健康对照组(0.14%±0.07%,均P<0.05).结论AMI患者血小板聚集与释放反应明显增强.血小板功能异常是导致AMI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115例术后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和46例术后非化疗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大血小板比值(P-LCR)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MPV(8.37±0.77)fl对(8.70±0.67)fl,P<0.05;PDW(9.622±1.47)fl对(10.27±1.29)fl,P<0.01;P-LCR(0.157±0.05)对(0.176±0.04),P<0.05],血小板(Pl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49.86±92.23)×109/L对(219.95.00±52.62)×109/L,P<0.05,与非化疗患者比较明显降低(P<0.05),血小板无差异(P>0.05);非化疗患者MPV、PDW和P-LCR较正常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l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小板数>300×109/L的化疗患者的MPV、PDW和P-LCR与血小板数<300×109/L的化疗患者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对观察其骨髓抑制状况和病情估计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与脑梗死、下肢静脉血栓的相关性。方法:测定脑梗死组40例、下肢静脉血栓组28例及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40例的PLT、PCT、MPV、PDW及P-LCR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脑梗死组MPV、PDW、P-LCR检测结果分别为:11.3±1.1fl、15.1±2.8fl、(34.9±7.9)%,对照组分别为:10.3±0.8fl、12.6±1.6 fl、(27.8±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下肢静脉血栓组MPV、PDW、P-LCR检测结果分别为11.0±1.1fl、14.6±3.3fl、(33.5±8.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V、PDW、P-LCR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危险因子,也可以作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指数变化在小儿川崎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分析川崎病患儿血小板数 (PLT)、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 )的变化。方法 取疾病组 30例及对照组 30例静脉血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指数。结果 疾病组PLT为 (42 1.4± 15 2 .7)×10 9/L ,明显高于对照组 (2 39.0± 119.3)× 10 9/L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MPV为 (9.15± 1.99)fl明显高于对照组(8.17± 0 .6 3)f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PDW为 (15 .8± 2 .5 )fl明显高于对照组 (11.5± 1.1)fl,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 <0 .0 1)。结论 血小板指数对川崎病高凝状态的诊断、抗凝药物治疗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均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115例术后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和46例术后非化疗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大血小板比值P-LCR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MPV:8.37±0.77fl对8.70±0.67fl,P<0.05;PDW:9.622±1.47fl对10.27±1.29fl,P<0.01;P-LCR:0.157±0.05对0.176±0.04,P<0.05,血小板(Pl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49.86±92.23×109/L对219.95.00±52.62×109/L,P<0.05,与非化疗患者比较明显降低(P<0.05),血小板无差异(P>0.05);非化疗患者MPV、PDW和P-LCR较正常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l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小板数>300×109/L的化疗患者的MPV、PDW和P-LCR与血小板数<300×109/L的化疗患者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对观察其骨髓抑制状况和病情估计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频次单采血小板捐献后对献血者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比较间隔期为2周、4周、3个月的单采献血者捐献2年后血小板参数与自身首次捐献时血小板参数的差别,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近期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观察1组PLT(256.1±49.9)×109/L,MPV(9.18±0.69)fl,PDW(10.57±1.59)%,P-LCR(20.47±3.75)%;观察2组PLT(219.3±46.7)×109/L,MPV(9.31±0.87)fl,PDW(11.39±1.72)%,P-LCR(20.56±5.67)%;观察3组PLT(220.8±43.3)×109/L,MPV(9.05±0.62)fl,PDW(10.84±1.19)%,P-LCR(19.04±4.20)%。间隔期2周的单采献血者近期外周血PLT、PDW、P-LCR较自身首次升高,MPV变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间隔期4周及3个月的单采献血者外周血PLT、MPV、P-LCR测定值较自身首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隔期2周的频采献血者血小板参数测定值较首次采前升高,但仍在正常范围内波动,但对献血者血小板参数的影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临床意义。方法:选取ITP合并AMI的患者11例(ITP&AMI组);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AMI,排除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30例(AMI组);临床诊断为ITP的患者30例(ITP组);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全自动血细胞五分类分析仪检测上述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血小板的5项参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大血小板比率(platelet-large cell ratio,P-LCR)、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及未成熟血小板比率(immature platelet fraction,IPF)],对比研究各组间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变化。结果:治疗前,ITP&AMI组与AMI组比较,MPV、PDW、P-LCR、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P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AMI组与ITP组比较,PDW、IPF、P-L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MPV无统计学差异;AMI组与ITP组比较,MPV、PDW、P-LCR、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PF差异不明显;ITP&AMI组及ITP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PV、PDW、P-LCR、PLT、IPF差异明显;AMI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PV、PDW、PLT、I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L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TP&AMI组治疗后PDW、P-LCR、PLT、IP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MP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AMI组治疗前后PDW、P-LCR、PLT、I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TP组及AMI组治疗前后MPV、PDW、P-LCR、PLT、I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参数有助于ITP合并AMI患者的病情诊断、疗效观察及对预后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变化。方法采用日本光电MEK-7222K型血细胞分析仪测定68例(AMI)患者,10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比容(PCT)。结果AMI患者的MPV、PDW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LT、PC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监测AMI患者的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变化对(AMI)的诊治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单纯AMI患者与正常健康者血小板的计数和体积之间的差异,以探讨血小板计数和体积的变化与AMI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对2007年3月-2010年11月收治的T2DM合并AMI患者72例(T2DM合并AMI组)、AMI患者80例(AMI组),以及健康查体82例(健康对照组)应用美国库尔特公司TT-R1型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T2DM合并AMI组与AMI组PLT较对照组降低(P<0.05);MPV、PDW较对照组升高(P<0.05);而AMI组与2DM合并AM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T、MPV变化与AMI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HBsAg阳性肝硬化患者血小板数及其他参数与肝组织纤维增生的关系。方法分别选择乙肝组58例,、肝硬化组109例,以及对照组60例。采用全自动血常规分析仪Sysmex XE-2100检测血小板计数(PLT)以及其他参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肝硬化组PLT数([89.9±43.5)×109/L]明显低于乙肝组([115±59)×109/L]和健康对照组([176±55)×109/L(]P0.01)。在肝硬化组内,PLT数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增加呈明显下降,S1-S4期分别为:(166.2±31.9)×109/L,(147.4±34.0)×109/L,(113.8±30.4)×109/L,(89.9±19.0)×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V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增加呈明显增大,S1-S4期分别为(9.1±1.3),(9.4±0.8),(9.8±0.9),(10.1±0.8)(,P0.05),PDW只有S4与S3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T计数及其参数MPV、PDW值对评估HBsAg阳性肝硬化的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可为乙肝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的临床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张向峰  刘双  宋扬  周玉杰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3):1472-1474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中的变化及其在诊断和病情评估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1年3月期间确诊为急性PTE的患者48例为研究组,对照组为50例同期来我院查体的健康者,其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等因素与研究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急性PTE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右心室内径、栓塞面积、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同时分别检测两组对象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容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比较两者血小板计数、MPV、PDW的差别,并与其他观察指标做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急性PTE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后者[(183.5±34.8)g/L vs.(245.8±55.4)g/L,t=-3.104,P=0.003],MPV则明显高于对照组[(11.0±0.8)flvs.(9.9±0.8)fl,t=5.195,P<0.001];简单相关分析发现急性PTE组血小板计数与右心室内径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382,P=0.027),MPV与右心室内径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759,P=0.004);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急性PTE患者MPV与右心室内径独立相关(β=0.629,P=0.021)。结论急性PTE发生后患者血液中血小板计数减低,而MPV明显升高,且与右室内径明显相关,测定血小板参数对急性PTE的诊断和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徐茂茂 《当代医学》2011,17(36):48-49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6月住院的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比积(PCT)。结果观察组MPV、PDW为(13.76±1.43)、(16.73±1.73)明显高于对照组(10.63±0.57)、(13.74±0.61),而PLT为(151.37±63.47)明显低于对照组(195.13±51.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有明显异常,检测血小板参数有助于预防和诊断急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PLT、MPV、PDW)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Sysmex xs-800i对62例糖尿病患者及38例体检健康者进行PLT、MPV、PDW检测,同时在全自动生化分仪BECKMANLX-20上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HbA1c检测。结果:发现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为(154.1±51.2)×109/L(P<0.05),MPV为(12.71±2.32)fL(P<0.01),PDW为(16.71±1.39)L(P<0.01),HbA1c为(9.29±2.04)%(P<0.01)。结论:检测结果表明血小板参数的不同变化与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有关,而HbA1c变化与其病损程度和预后相关,两者具有互补作用,既可早期发现微血管病变的存在,又可提示病损程度,在监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及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黄月琴 《河北医学》2010,16(3):290-292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意义。方法:对ITP组、非ITP组、健康对照组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相关参数,即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及ITP治疗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结果:与非ITP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ITP组2(PLT〉10×109/L)MPV、PDW明显增加(P〈0.01),ITP组1(PLT〈10×109/L)MPV、PDW明显减低(P〈0.01),在ITP的治疗过程中,MPV比PLT更早出现明显升高。结论:血小板参数对血小板减少症有鉴别意义,动态观察血小板参数对疗效观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测定血小板相关参数即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D-二聚体(D-D)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探讨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测定64例脑梗死患者和62例健康体检者PLT、MPV、PDW、D-D和Hs-CRP的水平。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MPV、PDW、D-D、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LT明显降低(P<0.01),差异有显著性且MPV、PDW、DD、Hs-CRP的浓度变化随脑梗死面积增加而增加,PLT则降低。结论 PLT、MPV、PDW、D-D和Hs-CRP的水平变化与脑梗死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动态监测PLT、MPV、PDW、D-D和Hs-CRP的水平变化在脑梗死患者的诊疗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