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关节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GCTTS)的MRI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CTTS的MRI表现,其中膝关节6例,踝关节2例,髋关节1例;局限型8例,弥漫性1例.结果 9例均表现为关节内或关节旁的单发的类圆形或椭圆形结节或肿块,病灶边界清晰,最大直径为1.5~5.0 cm,平均为3.2cm.病灶T1WI信号与肌肉信号类似,T2 WI信号不均匀,病灶内见不同数量的低信号含铁血黄素沉着.结论 大关节出现单发的边界清晰的结节或肿块,MR信号与肌肉信号接近,T2 WI显示病灶内有低信号,可提示GCTTS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列锐锋 《罕少疾病杂志》2020,27(2):67-69,封2
目的探讨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膝关节PVNS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PVNS中,弥漫型者22例,局限型者5例。所有弥漫型PVNS患者均表现为滑膜呈绒毛状或结节状增厚,T1WI呈低信号,T2WI及PDW呈不均匀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滑膜明显强化。膝关节周围脂肪垫区、髌上囊及腘窝可见大小不等软组织结节影。增厚滑膜及结节内见条片状或点状异常信号影,T1WI呈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无明显强化。9例伴有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破坏。前后交叉韧带受累1例。所有患者见不同程度关节积液。局限型者表现为关节腔内单发的软组织肿块,伴关节积液。结论膝关节PVNS具有较特征的MRI表现,MRI是诊断PVNS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林  李文峰  王成伟 《农垦医学》2011,33(2):157-159
目的:探讨下肢软组织粘液性脂肪肉瘤的MR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手术病理证实为下肢软组织粘液性或粘液性-圆细胞型脂肪肉瘤患者的MR表现,观察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结构及在T1WI、T2WI、T2脂肪抑制序列和静脉注射Gd-DTPA后信号特点。结果:肿块均位于下肢深部肌肉间隙内,形态多不规整,边界清楚。T1WI肿块与周围肌肉相比呈均匀或不均匀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像肿块信号强度无减低,增强扫描不同程度不均匀强化。结论:MR可对下肢粘液性脂肪肉瘤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的CT及MR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6例行MR平扫和增强。结果 CT平扫表现为肝内多发或单发的边界清楚的低密度病灶,单发肿块病灶2例含斑片状钙化影;增强扫描早期多发病灶呈结节状明显强化,延迟扫描可见肿瘤由周边向中心递进强化。单发巨大病灶边缘强化为著,中心坏死区始终未见强化,CT随访6例病灶均不同程度缩小;6例MR平扫表现为肝内的长T1长T2占位信号,边界清晰,2例病灶周围可见增粗血管。结论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表现为多发或单发,CT特征性表现为增强后呈结节状强化,巨大单发病灶中心坏死区强化不显著,MR病灶表现为稍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提示肝动脉供血;多发结节型激素治疗效果好,6个月随访提示病灶明显缩小或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特征表现,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外科切除后经病理证实的成人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MRI影像资料,评析MRI影像的特征表现及对应之病理基础。结果 40例患者病灶均为单发,MRI平扫的主要影像表现:子宫附件区边界清楚、包膜完整的囊实性、囊性或实性肿块。23例为多房蜂窝状囊实性肿块,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内有大小不等的囊变灶,囊内壁光滑,无明确壁结节;11例为囊性肿块,单房或多房性,直径多大于8cm,其囊内壁均较光滑,囊内T1WI呈均匀一致低信号,T2WI呈一致高信号;6例为实性肿块,大小约3-5cm,T1WI大致等同于同层肌肉信号、T2WI高于同层肌肉信号。增强扫描40例患者肿瘤实性部分及囊内分隔均明显强化,囊内部分无强化表现;27例有腹水的患者,其腹水含量与肿瘤大小无相关性(r=0.19,P=0.08)。结论成人型卵巢颗粒细胞瘤在MRI影像表现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特征影像表现为:(1)附件区呈蜂窝状囊实性肿块,房间隔纤细,囊内壁光滑,无壁结节最具有特征性;(2)囊性或实性肿块边界清晰,肿瘤信号均匀一致,多有假包膜。成人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影像表现与病理表现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星形胶质细胞瘤的MRI征象,以提高术前诊断水平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7例星形胶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MRI表现及病理结果,并进行分析与统计。结果27例均为颅内单发病灶,病灶最大直径2.3cm-6.8cm,平均(3.51±1.73)cm,病变部位为幕上16例、幕下11例;MRI平扫囊实性肿块边界较清晰,实性部分或实性壁结节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呈明显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实性部分或实性结节均明显强化;偏实性肿块边界清晰,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病变边界不清,异常信号或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扫描弥漫可见轻度斑片状强化或无明显强化。结论星形胶质细胞瘤的MRI影像学征象明显,以囊实性肿块、偏偏实性肿块为主,其MRI征象可为星形胶质细胞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和MR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7年2月重庆市新桥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28例的影像学资料,其中21例行CT平扫,2例行MR平扫,5例行MR平扫+增强扫描。结果 28例均为单发病灶,发生于额骨20例,顶骨8例;病灶呈圆形或类椭圆形,边界清晰,病变直径0.5~3.5 cm。CT表现为颅骨的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楚,无骨膜反应,部分病灶内可见残存的小骨片,病灶内并可见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形成,密度不均匀,边界清晰;MR表现为颅骨局限性的长T1、长T2信号影,信号不均匀,T2WI可见斑点状低信号影,增强扫描轻中度不均匀强化。结论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充分结合CT及MR检查有助于提高对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资料。观察指标:病灶数目、部位、形态、大小、边缘、密度或信号及强化程度。结果单发15例,其中额骨6例,顶骨5例,枕骨3例,眼眶1例;多发1例共3个病灶,分别位于额骨、枕骨及斜坡。额骨、顶骨及枕骨病灶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清晰;眼眶及斜坡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缘清晰伴有硬化缘。X线表现为溶骨性破坏,边界清楚,多边缘无硬化,仅眼眶及斜坡处病灶局部有硬化缘。CT主要表现为颅骨内外板类圆形骨质破坏,眼眶及斜坡病灶呈不规则侵蚀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楚,无骨膜反应;其中6例单发病灶及1例多发病灶均见骨质破坏内残留小点及细条骨片;软组织肿块部分呈均匀等密度,增强后软组织部分轻度强化。MRI均见骨质破坏区向颅骨内外形成软组织肿块,其中11例11个病灶T1WI呈低信号,4例6个病灶呈中等信号,1例1个病灶T1WI见斑点状高信号;T2WI及脂肪抑制序列均呈高信号,信号均匀;病灶软组织肿块均呈显著性强化。结论 X线结合MRI有助于诊断颅骨嗜酸性肉芽肿,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田野  陈利军 《吉林医学》2011,(21):4393-4394
目的:分析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分析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软骨母细胞瘤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总结其X线平片、CT和MRI表现。结果:X线表现:圆形或椭圆形骨质破坏区,偏心性生长,边界清晰,可见硬化边,可见病灶内有点状钙化。CT扫描显示:骨质破坏区边界锐利、硬化,病灶内斑点状或云絮状钙化。MR检查显示:T1WI病灶信号近似于肌肉信号,T2WI上病灶呈等高混杂信号或不均匀高信号,脂肪抑制T2WI示病灶周边见大片状骨髓水肿区;病变临近出现骨膜反应、临近软组织及关节囊肿胀。结论:软骨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较有特征性,结合X线平片、CT和MRI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CT及MRI表现。结果 15例患者中,12例行MRI平扫加增强,5例行CT平扫加增强,2例均行CT和MRI检查;12例为单发病灶,3例多发病灶。12例单发病灶中,6例为实性肿块型,6例为囊实性肿块型,实性成分CT平扫为等或稍高密度,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T2FLAIR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及T2FLAIR低信号、T2WI高信号,边界清晰,与脑实质分界清楚,瘤周水肿轻或无,瘤内可伴有不同程度囊变坏死、出血或钙化;增强扫描呈轻中度或明显均匀或不均匀两种强化,瘤内或瘤周可见强化血管影;3例多发病灶均表现为实性肿块型,密度及信号类似于单发病灶实性肿块型,增强扫描多发病灶强化不一致,颅内病灶明显均匀强化,颅外椎体或椎管内病灶轻中度均匀强化。结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影像学表现多样,但有一定特异性,确诊有赖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  相似文献   

11.
杨建松 《中国现代医生》2015,(4):99-100,161
目的分析膝关节腱鞘囊肿的临床及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关节镜或病理证实的9例膝关节腱鞘囊肿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有5例前交叉韧带囊肿,3例后交叉韧带囊肿,1例位于髌下脂肪垫,所有囊肿的形态均为椭圆形或分叶状,MRI表现为T1WI为低信号,T2WI及STIR为高信号。结论 MRI能准确诊断膝关节腱鞘囊肿,有助于关节镜手术计划的制定。  相似文献   

12.
毛新峰  王利民  陈杭美 《中国现代医生》2012,(28):72-73,77,F0003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软组织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CT和MR影像表现,提高该肿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确诊的软组织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影像学表现,观察病变的位置、大小、边缘、形态、密度/信号特点、强化类型。结果肿瘤位于腹壁6例,体积小,形态规则,与肌肉分界清;肿瘤位于腹壁外10例,体积大,形态不规则,与肌肉分界不清。所有病灶MRI均表现为肌肉内占位性病变,T1WI呈等信号、稍低或稍高信号,T2WI高于肌肉低于脂肪,T1WI、T2WI内见条带状低信号影。无论肿瘤发生在什么部位,病灶内都没有囊性坏死区。结论CT、MR可以较为精确地显示软组织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病灶部位、形态以及范围,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涎腺导管癌(SDC)的MRI表现,提高对该少见肿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DC初诊患者的MRI表现,16例均行MR平扫和增强检查。观察肿瘤部位、大小、形态、边缘、MR信号及强化特征。结果 16例患者肿瘤均为单发,3例位于浅叶,9例位于深叶,4例病灶跨深、浅叶。病灶最大径为1.4~7.0cm,平均(2.9±0.3)cm。病灶呈类圆形3例,椭圆形4例,不规则分叶状9例。病灶边界清晰6例,边界不清10例,其中6例病灶周围脂肪间隙模糊,侵犯腮腺皮肤、咽旁间隙各2例。信号均匀5例,不均匀11例;病灶MR T_1WI呈等信号7例,低信号9例;T_2WI呈稍高信号4例,低信号12例。增强扫描11例病灶呈明显强化,5例中度强化。10例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结论腮腺深叶或跨深、浅叶、边界不清、T_2WI低信号、明显强化及易坏死的占位灶可以提示SDC的诊断,MR检查可以准确显示肿瘤累及的范围,为临床制定治疗策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卵巢纤维瘤的MR表现特点,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纤维瘤的MR表现,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缘及信号特点。结果11例均单侧发病,左侧7例,右侧4例,其中6例合并少量盆腔枳液。肿瘤大小约为2.2cm×2.0cm×1.7cm-13.5cm×10.5cm×9.5cm,呈边界清晰的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肿块。根据MRI的信号特点分为2型:实性肿块型7例,MR平扫表现为T1WI、T2WI均匀低信号,增强扫描轻度强化或无强化:变性型4例,平扫表现为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轻度强化或无强化,变性部分无强化。结论卵巢纤维瘤的MR表现多样化,MR平扫卵巢纤维瘤整体或部分呈T2WI低信号,增强扫描轻度强化或无强化是其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PVNS)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影像学特征与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21例经手术病理或者关节镜证实为PVNS患者的MRI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分析PVNS MRI影像学特征与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 21例PVNS中,弥漫型者17例,局限型者4例,PVNS病理表现为关节滑膜出现不规则弥漫或者结节状增生,可见丰富血管及结节内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着,邻近半月板或(和)骨侵蚀以及关节腔积液等;MRI影像学表现:所有患者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关节内积液,其中弥漫型17例,关节滑膜呈现弥漫性结节样增厚,T2WI呈现稍高信号,T1WI呈现低信号,增生结节内可见小结节状或者点状T2WI呈现低信号,T1WI呈现等低信号;2例可见增生滑膜明显强化,可见结节内呈点片状无强化区;15例可见髌骨下脂肪垫受侵,髌下脂肪垫呈现不规则形态;8例可见膝关节关节面软骨破坏;局限型4例,可见滑膜及腱鞘与团状软组织信号关系密切,软组织信号可见T1WI、T2WI呈点片状低信号影。结论 MRI技术可特征性反映PVNS病理基础,在诊断PVNS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体膝关节髌下脂肪垫损伤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80例经临床综合诊断及临床随访、关节镜检查明确为髌下脂肪垫损伤患者的MRI影像表现,归纳其特征性的MRI表现.结果 MRI特征性表现为髌下脂肪垫的信号混杂,损伤区T1WI、T2WI序列呈条片状、斑片状低信号,以后1/2多见;T2WSPAIR序列呈条片状、斑片状高信号,边缘模糊.损伤程度重者可合并脂肪垫边缘撕裂,以后缘多见;损伤后期,部分病例合并大小不一的囊性变.结论 MRI能清楚显示髌下脂肪垫的形态、大小;能准确评估其损伤的部位及严重程度,可以给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并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CD)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3例CD的超声、CT及MRI表现,结合临床、手术病理资料及文献复习。结果 13例中位于颈部6例(左右各3例)、位于纵膈2例、左颌下、左锁骨上窝、左腋窝、腹膜后及左腹股沟区各1例,病灶直径2.5cm至8.4cm不等。颈部1例及左腹股沟区病灶多发,其余单发。7例超声检查表现为非均质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晰,血流丰富。4例CT平扫呈类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平扫1例密度均匀,2例可见斑点状、分支状钙化,1例可见低密度区;增强扫描病灶均强化明显,腹膜后肿块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均明显强化,纵膈及腹膜后病灶增强扫描可见斑片状低密度轻度强化或无强化区。2例MRI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与胸锁乳突肌信号比较),信号均匀,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结论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超声、CT及MRI表现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尤其CT及MRI表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 ,PVNS)的MRI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膝关节PVNS的MRI影像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4例中2例为局限型,12例为弥漫型。局限型主要表现为单发结节影,边缘光整;弥漫型表现为滑膜弥漫增生呈“海绵垫状”、“菜花状”,T1 WI呈中等或稍低信号影,T2 WI呈等或稍高信号影为主,其内见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结节影,T1 WI、T2 WI呈低信号影。3例增强后病灶呈不均匀强化。7例伴有软骨及软骨下侵蚀,周围见低信号硬化缘。6例见骨髓水肿,呈长T1长T2改变。关节腔积液11例,其中2例出现液-液平面。结论膝关节PVNS的MR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的MR特征及MR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肝细胞癌患者的MR资料,MR扫描包括横轴位T1WI、脂肪抑制T2WI平扫,横轴位三维动态增强T1WI以及脂肪抑制轴位及冠状位T1WI延迟扫描。结果:所有肝细胞癌T2WI均呈稍高或高信号,T1WI呈等、高或低信号;13例在T1WI上见假包膜,2例在T2WI上见假包膜,均呈低信号;增强扫描49例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3例动脉期无明显强化,但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均呈不均匀低信号,35例见假包膜强化。43例合并肝硬化结节MR表现为T1WI等或稍高信号,T2WI等低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在强化的肝实质对比下显示为低信号结节。结论:MR对肝细胞癌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陈波 《中外医疗》2011,30(36):81-81
目的 对21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MRI征象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鉴别诊断.方法 对21例FNH患者的MRI临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1例FNH共24个病灶,其中18例单发,3例各2个病灶.病灶位于肝左叶11个,肝右叶13个,均呈类圆形、椭圆形,病灶直径2.2~7.5cm,平均为4.7cm.平扫病灶边界欠清晰,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大多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下降;动脉期在明显强化的肝实质部分对比下显示中央低信号的星芒状形态,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逐渐接近肝实质.结论 FNH具有典型的MRI表现,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明显均匀强化,在门脉期和延迟期呈等或稍高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