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Wingspan支架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治疗情况,评价其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应用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36例,观察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随访情况,观察支架置入的手术成功率、狭窄率的改变、围手术期并发症、临床随访及影像学随访结果。结果:本组36例手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术后30d)并发症发生率为5.6%(2例)。28例患者接受了影像学(DSA或CTA)随访,在12个月随访期间,2例患者出现无症状性支架内再狭窄,1例患者出现症状性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率为10.7%,1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结论:对药物难治性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行Wingspan支架成形术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APOLLO支架置入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包头市中心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经全脑血管造影术检查狭窄程度>60%的颅内动脉狭窄接受APOLLO支架置入治疗的住院患者52例。临床随访采用NIHSS评分。影像学随访主要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及颈部血管超声。结果 50例患者成功进行了支架置入术,手术成功率为94.55%(52/55)。术中、术后即刻总的血管事件发生率为9.62%(5/52)。术后30 d内总的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1.76%(6/51)。随访(21.84±13.64)个月,考虑症状性支架内再狭窄2例,再狭窄率为3.92%(2/51)。结论 APOLLO支架置入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中远期随访症状性再狭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pollo支架在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Apollo支架植入术对我院30例(33支)症状性颅内狭窄动脉血管患者进行治疗,包括:颈内动脉末段狭窄7处,大脑中动脉狭窄6处,椎动脉颅内段狭窄12处,基底动脉狭窄8处。观察治疗患者的手术成功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围手术期并发症、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概率、再发脑卒中概率及其病死率。结果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经Apollo支架植入术治疗,其成功率为96.97%(32/33),狭窄程度术前为76%~98%,Apollo支架植入术后狭窄程度明显下降(2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Apollo支架植入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临床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Apollo球囊扩张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重度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脑血管病中心2011年11月~2012年5月收治的42例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70%)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应用Apollo球囊扩张支架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其中狭窄位于基底动脉17例,颅内椎动脉25例。结果本组41例成功置入支架,1例因支架无法到位而未能完成手术,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7.6%(41/42)。术后30 d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9%(2/41),其中,卒中率为2.4%(1/4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为2.4%(1/41),无死亡病例。对41例手术成功患者临床随访2~8个月,效果良好,无新发卒中及TIA发作病例。结论应用Apollo球囊扩张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重度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采用血管内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短中期疗效以及手术并发症防治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9月至2007年3月采用支架辅助血管内成形术治疗的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率>50%),评估术后即刻治疗效果,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死亡率.术后每3个月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1次,评估卒中发生、症状改变情况及再狭窄情况.结果 ①114处成功置入支架,2处因椎动脉颅内段极度迂曲,支架无法到位,采用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技术成功率为98.3%;血管狭窄率由术前的(84±8)%,下降至术后的(8±7)%.②术后1周6例(5.2%)患者出现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2例死亡(1.72%).③64例患者获得3~54个月的随访,平均(18±11)个月.其中2例(3.1%)死亡;8例(12.5%)发生再狭窄.结论 采用血管内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但支架术后短中期并发症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关键, 应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从进行治疗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均进行Winspan支架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的狭窄率以及术后日常生活量表评分(ADL评分)情况。结果:进行支架治疗的所有患者均无意外发生,手术成功率为100.00%;术后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死亡率为0.00%。术后两周患者的平均ADL评分为(50±12)分,明显高于术前的(35±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可以有效地降低动脉的狭窄率,并且术后的并发症较少,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Solitaire支架治疗复杂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0年11月至2012年6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18例以Solitaire支架治疗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狭窄形态学、病变血管径路条件、手术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率,总结近期临床及影像随访结果。结果患者男8例、女10例;平均(66.55±9.84)岁。狭窄病变的Mori分型:A型5例,B型8例,C型5例;血管径路依据LMA分型:良好2例,适度迂曲12例,严重迂曲4例。所有患者均成功行Solitaire支架成形术,术前狭窄程度为(74±12.5)%,术后残余狭窄程度为(10±5.5)%。1例患者术后发生手术血管供血区新发脑梗死,手术并发症率为5.6%。术后临床平均随访(6.2±1.4)个月,无治疗血管相关脑缺血事件发生。血管影像随访15例(CTA或DSA),平均随访(7.8±2.6)个月。随访期间3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率20%,其中1例有短暂性缺血发作,另2例无临床症状。结论 Solitaire支架治疗复杂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可行、安全,近期随访疗效确切,但相关结论仍有待进一步的大样本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8.
Ma MM  Yin Q  Xu GL  Zhang RL  Zhu SG  Fan XY  Zhu WS  Liu XF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9):1303-1307
目的 分析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Wingspan支架置人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 在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成功置入Wingspan支架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42例,并进行随访观察和分析.根据影像学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无再狭窄组和再狭窄组.再狭窄定义为支架内或支架两侧5 mm范围内狭窄程度>50%或血管直径较支架置人时减少>20%.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 影像学随访中位数时间为7(4~23)个月.42例患者(43个病变)中,有15例(35.7%)患者(16个病变,37.2%)发生再狭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风险比(HR)=0.281,95%可信区间(CI)=0.088~0.898,P=0.032]和支架直径(HR=0.213,95%CI=0.049~0.918,P=0.038)与Wingspan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相关.结论 糖尿病和支架直径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Wingspan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独立风险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redictors of Wingspan in-stent restenosis(ISR)for the treatment of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Methods Between January 2007 and November 2009,42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 registered in Nanjing stroke registry program (NSRP)were treated with Wingspan stent system.Clinical and follow-up resul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non-restenosis and restenosis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follow-up imaging data.ISR was defined as>50% stenosis within 5 mm or adjacent to stent or an absolute luminal loss>20% The analysis of stepwise multivariate Cox regression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independent predictive flactors.Results ISR was found in 15 patients(15/42,35.7%) with 16 lesions(16/43,37.2%)at a median follow-up period of 7 months(range:4-23).Diabetes(HR=0.281;95% CI=0.088-0.898;P=0.032)and stent diameter(HR=0.213;95% CI=0.049-0.918;P=0.038)were two independent Dredictors for ISR.Conclusion Diabetes and stent diameter may be two independent predictors for ISR after a treatment of Wingspan system.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2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治疗,并进行随访及评估,观察其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共置入22枚Wingspan支架,手术成功率为100%.支架置入后即可造影显示,血管狭窄率由(86.5±12.3)%下降至(23.2±8.5)%;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5%;术后随访,8例复查脑血管造影,无再狭窄情况发生,2例发生短暂性脑缺血,1例因停用抗血小板药物而死亡.结论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采用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治疗可显著改善血管狭窄情况,手术成功率高,安全性好,但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陈渊  钟维章  罗永坚  肖继东  陈志 《广西医学》2011,33(12):1595-1597
目的 观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35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分析患者临床表现(包括NIHSS、mRS评分)、手术安全性及随访期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卒中发生率、病死率.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94.3%(33/35),术前动脉狭窄(74.1±9.8)...  相似文献   

11.
肝素化支架在头颈部动脉狭窄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肝素化血管内支架在头颈部动脉狭窄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9例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动脉狭窄程度在50%以上且药物治疗无效的头颈部动脉狭窄患,均采用直接肝素化BX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术后未予肝素化治疗。结果:本组39例患均成功地植入支架,无手术相关并发症。25例患狭窄血管恢复正常直径,10例狭窄程度减少90%以上,4例残余狭窄10%-25%。临床随访3-18个月,33例症状完全缓解,5例明显好转,1例症状无改善。19例DSA随访6-12个月,无1例发生支架内血栓或再狭窄。结论:肝素化支架在头颈部动脉狭窄的治疗中是安全的,可有效降低血栓和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Neuroform EZ支架治疗复杂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介入血管外科选用经微导管释放的Neuroform EZ支架治疗的18例复杂症状性ICAS(手术路径严重迂曲、病变>10 mm或闭塞、病变接近分叉、狭窄附近合并动脉瘤等)的患者资料。主要终点事件定义为术后30 d内任何脑卒中事件(含缺血性和出血性)或任何原因引起的死亡,次要终点事件为支架治疗成功以及随访期间支架内再狭窄(狭窄率>50%)。结果:18例均获得技术成功,血管狭窄率从85%±7%降为18%±6%,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5.6%(1/18),为左椎动脉串联病变患者术后出现基底节区梗塞。无出血性脑卒中及死亡并发症,1例合并狭窄附近动脉瘤患者予二期栓塞治疗。12例获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随访,随访 8~2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6±8)个月,有2例患者(2/12,16.7%)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其中1例为症状性再狭窄,予支架内球囊扩张治疗。结论:Neuroform EZ支架治疗经严格选择的复杂症状性重度ICAS是安全有效的,较传统支架有其优势。  相似文献   

13.
李绍发  梁柯  黄志志 《广西医学》2014,(4):462-464,467
目的观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椎动脉开口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5例症状性椎动脉开口狭窄患者行椎动脉开口支架成形术,观察其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 105例患者椎动脉开口共成功植入105枚球扩式支架,术后即刻造影残余狭窄率为(9.1±3.0)%,成功率达100.00%。围术期未发生动脉夹层、支架内血栓形成、颅内出血等并发症。术后第2-7天和1个月复查椎动脉颅多普勒超声提示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未发现再狭窄。术后1个月总有效率94.29%。术后随访1-36(21±6)个月,支架内再狭窄率24.76%(26/105),未发现与责任血管相关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狭窄能解除血管狭窄,明显改善狭窄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并发症少,临床疗效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应用自膨式支架成形术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50%,无症状性狭窄〉75%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根据血管狭窄情况,选择合适球囊预扩后满意后,将自膨式支架送至预想的位置释放,覆盖狭窄部位。结果78例患者共治疗80支血管,置入81枚支架,配合使用56枚保护伞,支架置入技术成功率为100%。狭窄程度均明显改善,狭窄程度由原来的(87±10)%下降至(13±6)%,狭窄血管最大血流速度从(190±14)cm/s下降至(84±6)cm/s。21例发生短暂性血压及心率下降,29例发生持续性低血压及心率下降,1例(未使用保护伞)术中出现同侧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事件,紧急溶栓、碎栓后血管开通,其余77例术中无中风并发症。13例围术期出现过度灌注表现,无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随访6~32个月,颈动脉超声检查77例支架内无再狭窄,1例出现再狭窄(〈50%),但患者无症状,继续随访观察。结论应用自膨式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颅外段狭窄临床效果好,只要正确选择适应证,围术期处理得当,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Zhang L  Huang QH  Zhang YW  Liu JM  Hong B  Xu Y  Zhao WY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7):3323-3326
目的 分析wingspan支架治疗颅内小血管(直径≤2.5 mm)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性及长期预后.方法 共有39例狭窄>50%的症状性颅内小血管狭窄的患者接受了wingspan支架治疗.评估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对手术安全性及随访结果的影响.结果 手术技术成功率为97.4%.1例患者术后出现了过度灌注损伤,其余患者术后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24例患者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随访,8例患者出现了支架内再狭窄(ISR),其中3例为症状性再狭窄(33.3%).血管长度>15.3 mm的病变ISR的发生率高于血管长度<15.3 mm的病变(67%,13%).参照血管直径/支架直径比值<0.78的病变ISR的发生率高于比值>0.78的病变(60%,14%).结论 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治疗颅内小血管症状性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安全的.虽然其ISR的发生率较高,但多无相关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贾永胜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0):139-139,142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MSCT)评价冠状动脉支架通畅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MSCT对52例患者的76个支架进行评价,并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进行对照。结果:使用MSCT时,平均只有40%的支架内腔能被显示,另有4个支架内腔不能用于狭窄评价。MSCT显示,57个支架通畅,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相符合者55个;14支架再狭窄和1个支架闭塞,均得到常规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结论:虽然MSCT只能显示部分支架管腔,但在评价支架通畅性方面能提供有用信息,可用于支架术后患者的随访。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肝素膜支架对防止急性/ 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及其对远期再狭窄的影响,对28 例病人的32 个靶病变置入肝素膜支架。结果手术成功率100 % ,术后无1 例急性/ 亚急性血栓形成,术后随访6 ~24 月,5 例复发心绞痛(17 .9 % ) ,3 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再狭窄,无死亡病例。结果提示:肝素膜支架对于防止急性/ 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是有效的,但不能降低远期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支架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观察及1年随访研究。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9年7月至2011年2月应用球囊扩张支架治疗经抗血小板治疗无效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68例,共77处病变,狭窄程度≥50%,研究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1年随访。结果 68例患者置入支架73枚,12例重度狭窄者使用2 mm冠脉球囊预扩,手术成功率为94.1%,术后造影即刻狭窄程度为(5.9±7.8)%,与术前(74.4±8.4)%明显改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4.7%,术后同侧血管年卒中率3.1%,无死亡事件发生。1年随访再狭窄率为7.8%,其中2例系症状性狭窄。结论球囊扩张支架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长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建立长期的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