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游弋  郝飞 《免疫学杂志》2005,21(6):54-56
T细胞受体/CD3复合体(TCR/CD3)与抗原呈递细胞(APC)表面的组织相容复合物(MHC)抗原肽发生交连是T细胞特征性识别抗原,活化细胞、传导信号并发生抗原特异免疫反应的重要起始途。系统性红斑狼疮T细胞TCR/CD3信号传导异常是T细胞免疫功能障碍的基础。本就系统性红斑狼疮T细胞TCR/CD3信号转导异常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CD3/CD8设门在FCM检测Th1/Th2亚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准确、灵敏检测Th1/Th2细胞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荧光mAbCD3和CD8设门 ,准确找到CD4 + T细胞群 ,然后进行Th1/Th2细胞分析 ,并与单用CD4设门进行比较。结果 以CD3/CD8设门较单用CD4设门 ,对靶细胞的定位较为准确 ,测量所获图形美观、清楚并有规律。结论 以CD3/CD8设门 ,可提高检测Th1/Th2细胞的准确性 ,同时也可应用于Tc1/Tc2细胞的检测分析 ,是检测基础和临床免疫样品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抗人CD3单链抗体(scFv)/p53四聚功能域融合基因,并进行真核表达及活性测定。方法:在已经构建抗人CD3 scFv和人IgG3上游铰链区/p53四聚功能域融合基因基础上,将抗人CD3 scFv克隆入载体pUC18/IgG3/p53中,构建抗人CD3 scFv/p53四聚功能域融合基因。经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证实后,将融合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2-B中,并转染Hela细胞进行表达。表达产物纯化后,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活性测定。结果:获得了抗人CD3 scFv/p53四聚功能域融合基因,基因全长为882 bp,可编码294个氨基酸,与已发表的抗人CD3 scFv、人IgG3上游铰链区和人p53四聚功能域基因cDNA序列相一致。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证实,为Mr约35000的特异蛋白条带。纯化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可特异性地结合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亲和力高于scFv。结论:获得了可与PBMc特异性结合的抗人CD3 scFv四聚体,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TCR/CD3介导T细胞活化的信号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淋巴细胞经特异抗原刺激后,由于TCR/CD3的介导作用,使细胞骨架蛋白及核内转录因子活化,并引起细胞形态改变、生长因子分泌、细胞黏附性改变等免疫应答,使细胞发生活化或激活诱导的细胞死亡(Activation—induced cell death,AICD)。T细胞活化需要两种信号,一种是TCR/CD3与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s)表面特异的MHC-抗原肽复合物结合产生的特异性抗原刺激信号;另一种是非特异性抗原刺激信号,如:CD2、CD28、CD80、LFA-1(Lymphocyte function associated antigen-1)和ICAM(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l)等与各自相应配体结合而产生的协同刺激信号。如果只有TCR/CD3复合物存在,没有协同刺激信号参与,则不能有效地激活T细胞,而可能导致T细胞产生不应性(Anergy),甚至细胞凋亡(Apoptosis)。T细胞特异性抗原或TCR/CD3的特异性抗体可引起T细胞跨膜受体以及膜附近的其它信号分子的活化或抑制,调节T细胞的增殖、分化或凋亡,这个过程涉及一系列下游信号传导和基因表达调控。近几年对TCR/CD3近膜区的信号复合体的形成、相关信号分子的磷酸化、细胞骨架重组、NF—κB活化、以及与多个信号通路密切相关的蛋白分子,如PI-3K和PKCθ等,在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本文就这方面的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证实SLE患者T细胞功能异常是否与其生物化学信号转导异常有关。方法:用CD3单抗与羊抗鼠二抗IgG相关联刺激T细胞并用Thapsigargin和EGTA干预后,分别用粘附细胞仪连续观察10min T细胞[Ca^2 ]i的变化,并评价[Ca^2 ]i反应与CD3分子和InsP3生成量的相关性。结果:正常人和SLE患者T细胞[Ca^2 ]i反应的基准上似(P=0.105);SLE患者T细胞的[Ca^2 ]i反应高峰值、平台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01,P<0.001);加入Thapsigargin后二者[Ca^2 ]i反应无显著差异,而加入EGTA后二者[Ca^2 ]i反应有显著差异;二者的T细胞CD3阳性率和InsP3生成量无差异(P=0.665,P=0.537)。结论:SLE患者T细胞TCR/CD3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存在异常;SLE患者T细胞功能异常可能是因细胞内生物化学信号途径异常所致。  相似文献   

6.
微型双功能抗体抗CD3/抗CD20的构建和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构建和表达抗CD3/抗CD20微型双功能抗体,并测定微型双功能抗体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PCR和overlap PCR方法构建抗CD3/抗CD20微型双功能抗体,并用双脱氧终止法测定DNA序列;采用亲和层析法纯化该产物,并用Western blot和分了排阻层析鉴定纯化产物;采用FACS法和玫瑰花环试验鉴定纯化产物与靶细胞的结合活性。结果: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抗CD3/抗CD20微型双功能抗体已构建成功,表达可溶性产物的产量达1mg/ml以上,纯化产物中二聚体的比例达90%,具有与Jurkat(CD3^ 0和Daudi细胞(CD20^ )结合的活性,且能同时与Jurkat和Daudi细胞结合形成玫瑰花环。结论:利用Diabody形式,首次成功地构建了抗CD3/抗CD20微型双功能抗体,并获得较高表达,表达产物具有与相应2个靶抗原结合的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驱铅治疗后铅中毒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受体信号转导分子CD3γ、CD3δ、CD3ε链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9例健康人及16例铅中毒患者临床上进行驱铅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γ、CD3δ、CD3ε链mRNA水平,以β2微球蛋白(β2M)基因为内参基因,根据相对定量公式2-△Ct×100%计算各基因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健康人和铅中毒患者驱铅治疗前后CD3γ、CD3δ、CD3ε链mRNA水平相关性。结果铅中毒患者驱铅治疗前后CD3γ链mRNA水平与健康人相比无明显差异;驱铅治疗前后CD3δ链mRNA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人,驱铅治疗后CD3δ链mRNA水平较治疗前更低;驱铅治疗前CD3ε链mRNA水平与健康人相比显著升高,驱铅治疗后CD3ε链mRNA水平有所恢复。健康人中CD3γ链与CD3δ链、CD3γ链与CD3ε链、CD3δ链与CD3ε链均无相关性;铅中毒患者驱铅治疗前CD3γ链与CD3δ链,CD3γ链与CD3ε链,CD3δ链与CD3ε链均呈显著正相关,驱铅治疗后仅CD3δ链与CD3ε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铅中毒患者CD3γ、CD3δ、CD3ε链mRNA水平呈不同趋势的改变,提示铅中毒后对机体免疫系统有一定影响并且在不同基因之间存在差异;驱铅治疗后体内铅负荷降低,CD3δ链表达水平仍然与健康人不同,说明驱铅治疗后机体的免疫功能仍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CD3/CD28抗体协同刺激活化原代CD4^+ T细胞,以复制具有抵抗和清除HIV-1能力的“Levine现象”,建立相关机理研究的实验模式,分析效应细胞的亚群特征。方法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选高纯度的CD4’T细胞,以PHA/IL-2为对照,经CD3/CD28抗体刺激培养后,以CD45RO、CD62L和CCR7进行单细胞流式分析,鉴定细胞亚群及CCR5、CXCR4表达水平,以实时荧光定量法测定培养上清中的病毒载量。结果CD3/CD28抗体刺激下CD4^+ T细胞明显增殖活化,原态细胞减少,明显转为记忆细胞表型,特别是M2亚群和TCM亚群细胞增多,未发现典型的TEMRA亚群。与PHA/IL-2相反,CD3/CD28抗体明显下调CCR5,并使早期感染者的病毒载量始终维持低于检出线水平(〈50IU/m1)。结论本研究以“Levine现象”为线索,验证和复制了诱导靶细胞抵抗和清除HIV-1感染的研究体系,为进一步探索新的防治HIV/AIDS的细胞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CD3A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分析抗CD3分子的单克隆抗体 (mAb)yCD3的免疫学特性和生物学活性, 观察其激活的免疫活性细胞CD3AK体外及动物体内的抑瘤作用。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yCD3的特异性, 以及CD3AK细胞的免疫表型和产生细胞因子的情况。用 3H -TdR法测定yCD3对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 乳酸脱氢酶法 (LDH)测定CD3AK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活性。建立荷瘤小鼠模型, 观察静脉注射CD3AK细胞后肿瘤生长的情况、转移灶数量和小鼠存活天数。结果: yCD3与T细胞呈特异性反应, 5μgyCD3可竞争抑制 70%的标准抗CD3抗体与细胞表面CD3分子的结合。yCD3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有效浓度为 8μg/L, 并与IL- 2、抗CD28抗体有协同作用。活化的CD3AK细胞中CD3 、CD8 和CD25 细胞增多; 产生IL- 2和IFN γ的CD3 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在抗CD28抗体协同刺激下分别增加 3. 29和 2. 47倍。当效靶细胞比为 80∶1时, CD3AK细胞对体外肿瘤细胞杀伤的百分率为 57. 54%。分组观察荷瘤动物, CD3AK细胞治疗组的抑瘤率为 33. 17%, 对小鼠肿瘤肺转移的抑制率为39. 70%, 与LAK细胞联合治疗的疗效更显著。结论: yCD3可活化T细胞, 诱导的CD3AK细胞在体外及动物体内显示抑制肿瘤的作用, 在临床抗肿瘤过继性免疫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9.1C3分子对CD2和CD3诱导的PBMC杀伤作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活化PBMC为效应细胞,采用重导向杀伤实验(redirected cytotoxicity assay,RCA),观察9.1C3对CD2、CD3介导效应细胞杀伤P815细胞作用的影响。以Jurka细胞为模型,用相应的抗体刺激细胞,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9.1C3对CD2、CD3诱导[Ca^2 ]i升高的影响。结果 9.1C3 mAb能显著抑制CD2 mAb介导活化PBMC对P815细胞的杀伤作用,但对CD3 mAb介导杀伤的抑制作用较弱。以Jurkat细胞为模型,发现CD2 mAb经羊抗鼠Ig(goat anti mouse Ig,GAM Ig)交联后能诱导[Ca^2 ]i的升高,当同时加入9.1C3 mAb时,[Ca^2 ]i的升高受到抑制;CD3 mAb在没有GAM Ig交联时即能引起[Ca^2 ]i的升高,而9.1C3 mAb对CD3 mAb诱导[Ca^2 ]i的升高有赖于GAM Ig的交联。结论 9.1C3分子对CD2和CD3介导的杀伤的抑制程度不同。抑制杀伤细胞脱颗粒依赖的[Ca^2 ]i升高可能是9.1C3分子抑制活化型受体CD2介导细胞毒作用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BsAb)是在单克隆抗体(mAb)基础上研制成的一种新型抗体,其特点是一个BsAb分子可同时识别两种不同的抗原决定簇。采用BsAb再导向效应细胞治疗肿瘤,是近年来较有希望的一种特异性免疫疗法〔1〕。另外,也可用于免疫学检测和基础研究,实用性强。BsAb的制备有杂交瘤细胞融合技术、化学交联法和基因工程技术。我们采用杂交瘤技术,成功地研制出2株分泌CD3/CD22BsAb的四源杂交瘤细胞,并对其进行了特异性鉴定及再导向生物学活性的测定。1材料和方法1.1材料杂交瘤细胞株HIT3a(CD3,IgG2a)和HIB…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SLE患者T细胞功能异常是否与TCR/CD3复合物介导的生物化学信号传导异常有关 ,以及这种信号转导异常与InsP3 生成量的相关性。方法 :用尼龙柱分离肝素化的静脉血得到T细胞并制备其悬液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3+细胞的阳性率。将抗CD3单抗与羊抗鼠IgG相交联刺激T细胞后 ,用粘附细胞仪连续观察 10min ,观察T细胞胞内游离Ca2 + 的变化。用流式细胞术 ,检测正常人和SLE患者T细胞上CD3+ 表达的阳性率是否有差异。用InsP3 放射受体试剂盒检测InsP3 的生成量。结果 :①用尼龙柱吸附除去B细胞得到T细胞悬液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 细胞的阳性率占90 %以上。②正常人和SLE患者T细胞的 [Ca2 + ]i反应的基准值相似 (P =0 .10 5 ) ,SLE患者T细胞的 [Ca2 + ]i反应的高峰值、平台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0 1)。③正常人和SLE患者T细胞上CD3+ 表达的阳性率没有差异 (P =0 .6 6 5 )。④二者InsP3 的生成量无差异 (P =0 .5 37)。结论 :SLE患者T细胞TCR/CD3介导的 [Ca2 + ]i反应存在异常 ,这种异常与InsP3 的生成量无关  相似文献   

13.
外周血CD3~+CD56~+T细胞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 CD3+ CD5 6 + T细胞与 CD3- CD5 6 + 、CD3+ CD5 6 - 的关系及其在参与恶性肿瘤患者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 10 0例恶性肿瘤患者 (5 5例实体瘤患者和 45例非实体瘤患者 )及 46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的 CD3+ CD5 6 +、CD3- CD5 6 +、CD3+ CD5 6 - 3类淋巴细胞进行标记分析。结果在实体瘤和非实体瘤患者组中 :CD3+ CD5 6 + T细胞均有高表达 ,2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CD3+ CD5 6 - T细胞在实体瘤组的表达都显著低于非实体瘤组和健康对照组 ,2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0 1) ;而 CD3- CD5 6 + NK细胞在 2患者组中的表达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CD3+ CD5 6 + T细胞在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高表达较 CD3- CD5 6 + NK细胞更明显 ,并且不受恶性肿瘤细胞类型的影响 ,提示高表达的 CD3+ CD5 6 + T细胞是参与抗肿瘤免疫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D45RA/CD45RO的研究现状从而有效的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CD45RA/CIM5RO的相关文献,对其最新研究进行总结。结果:作为跨膜酪氨酸磷酸蛋白酶,CIM5RA/CD45RO在哺乳动物淋巴细胞信号传导、增殖和活化中有重要作用,是区分初始和记忆T细胞的重要标志。结论:CD45RA/CD45RO的检测在人类自身免疫疾病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CD3、CD4、COX-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CD3、CD4及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7例NSCLC手术标本中CD3、CD4、COX-2的表达情况,用Spearman秩和检验分析它们与患者总生存(OS)间的关系。结果:NSCLC患者组织中CD3平均面密度、CD4平均光密度均与患者OS相关(P<0.05),CD3高表达者OS较长,CD4低表达者OS更长。COX-2表达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无关(P>0.05)。结论:CD3表达越强,患者术后OS时间越长;CD4表达越强,患者术后生存时间越短;COX-2的表达强度与患者生存时间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SLE T细胞是否存在TCR/CD3复合物介导的异常生物化学信号转导,及其异常与三磷酸肌醇( Inositol 1,4,5-triphosphate,InsP3)生成量的相关性.方法用尼龙柱分离肝素化的静脉血得到T细胞并制备其悬液,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悬液的CD3+细胞阳性率90%以上.将抗CD3单抗与羊抗鼠IgG相交联刺激T细胞后,用粘附细胞仪连续观察 10 min,观察T细胞胞内游离Ca2+的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人和SLE T细胞上CD3+表达的阳性率.用InsP3放射受体试剂盒检测InsP3的生成量.结果①正常人和SLE T细胞的[Ca2+]i反应的基准值相似(P=0.105),SLE T细胞的[Ca2+]i反应的高峰值、平台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 0.001,P<0.001).②正常人和SLE T细胞上CD3+表达的阳性率没有差异(P= 0.665). ③二者InsP3的生成量无差异(P= 0.537).结论 SLE T细胞TCR/CD3介导的[Ca2+]i反应存在异常,且与InsP3的生成量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D3^-CD161^+NK、CD3^+CD161^+NKT细胞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患者肝脏组织及外周血中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对31例肝细胞癌患者、59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组织及外周血、15例正常肝脏组织、48例正常人外周血中的CD3^-CD161^+NK和CD3^+CD161^+NKT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慢性肝炎/肝硬化组CD3^-CD161^+NK细胞[(13.4±1.3)%]和肝细胞癌癌周组CD3^-CD161^+NK细胞[(16.7±4.8)%]及远离肝癌组的肝脏组织CD3^-CD161^+NK细胞[(22.0±4.4)%]与正常肝脏组织CD3^+CD161^+NK细胞[(35.1±7.2)%]相比,肝细胞癌癌周肝脏组织内含量最低(t值分别为2.301、2.137、2.034,P〈0.05);外周血中肝细胞癌组CD3^-CD161^+NK细胞f(11.6±6.3%)]、CD3^+CD161^+NKT细胞[(14.7±6.2)%]与慢性肝炎/肝硬化组CD3^-CD161^+NK细胞[(10.8±1.7)%]、CD3^+CD161^+NKT细胞[(12.5±0.8)%]、正常对照组CD3^+CD161^+NK细胞[(7.5±0.8)%]、CD3^-CD161^+NKT细胞[(13.8±1.7)%]相比肝癌组CD3^-CD161^+NKT细胞含量最高(t值分别为2.134,2.099,P〈0.05),肝癌组CD3^+CD161^+NKT细胞含量最高(t值分别为2.125,2.154,P〈0.05)。结论由于NK细胞及NKT细胞数量减少或/和活性降低,使肿瘤细胞逃逸了免疫监视,可能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  相似文献   

18.
游弋  郝飞 《免疫学杂志》2005,21(Z1):54-56
T细胞受体/CD3复合体(TCR/CD3)与抗原呈递细胞(APC)表面的组织相容复合物(MHC)-抗原肽发生交连是T细胞特征性识别抗原,活化细胞、传导信号并发生抗原特异免疫反应的重要起始途.系统性红斑狼疮T细胞TCR/CD3信号传导异常是T细胞免疫功能障碍的基础.本文就系统性红斑狼疮T细胞TCR/CD3信号转导异常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肺癌患者CD4+CD25high 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格局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PBMC)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中CD4^+ CD25^high 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改变,探讨其在抗肿瘤免疫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分离肺癌患者PBMC及TIL,FACS分析CD4^+/CD8^+T细胞的比值及CD4^+ CD25^high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Real-time PCR检测Treg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基因在PBMC及TIL中的表达。结果:肺癌患者PBMC及TIL中CD4^+/CD8^+比值降低;而CD4^+ CD25^high T细胞在CD4^+T细胞中所占比例升高;Foxp3基因仅在TIL中高表达,而在PBMC中低或不表达,表明肿瘤局部的CD4^+ CD25^high T细胞主要是CD4^+ CD25^high Foxp3^+ Treg。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显示Treg在肺腺癌比例较高。结论:CD4^+ CD25^high Foxp3^+ Treg在肺癌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明显升高,可能与其通过细胞与细胞间接触抑制CD8^+T细胞的杀伤效应,最终发挥免疫抑制效应相关。  相似文献   

20.
王娟  高美华  张蓓 《免疫学杂志》2011,(11):959-962,978
目的用前期构建好的CD59pSUPER-RNAi质粒转染Jurkat细胞,探讨CD59特异性沉默前后CD59对CD3介导Jurkat细胞活化信号转导的相关作用。方法采用Lipofectamine2000转染Jurkat细胞,经G418筛选建立稳定转染细胞系,利用RT-PCR检测转染后CD59在基因水平的表达抑制效果。实验分为未转染的Jurkat细胞组(A组),转染空质粒pSUPER组(B组)和转染CD59pSUPER-RNAi质粒的Jurkat细胞组(C组),用噻唑蓝(MTT)比色法,Western blot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分别检测交联CD59单抗与固相化CD3单抗联合作用对3组Jurkat细胞的增殖效应,ZAP-70酪氨酸磷酸化的水平及细胞浆内钙离子的变化。结果重组载体转染后,经G418筛选得到稳定转染细胞系,RT-PCR结果表明转染CD59pSUPER-RNAi质粒的Jurkat细胞组CD59分子的表达受到抑制。转染干扰质粒Jurkat细胞组CD59与CD3联合作用后细胞增殖能力,ZAP-70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及钙离子浓度均明显低于未转染组和转染空质粒组(P<0.05);但未转染组和转染空质粒组之间无差异。结论 CD59对CD3介导T细胞活化信号转导有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