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肉豆蔻来源为肉豆蔻科植物 Myristica fragrans Houtt.的干燥种仁 ,具有遇中行气 ,适肠止泻之功效。在我院购进的多批肉豆蔻中 ,混有较多量的槟榔。槟榔为棕榈科植物槟榔 Areca catechuL .的干燥成熟种子 ,功能驱虫 ,泻下导滞 ,行气利水。由于两者的外观形状较为相似 ,不易鉴别 ,且功效不同 ,不能混同。为此 ,特将两者的外观性状和显微特征作一比较。1 药材性状1.1 肉豆蔻 :呈卵圆形或椭圆形 ,长 2~ 3cm,直径 1.5~ 2 .5 cm,表面灰棕色或灰黄色 ,或被有白色石灰粉 ,全体有浅色纵行沟纹及不规则网状沟纹 ,种脐位于宽端 ,呈浅色圆形突起 …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稀莶草药材的3种来源进行鉴定,以了解3种旆莶草的区别.方法:利用中药微性状鉴定法对3种稀莶草进行鉴别.结果:稀莶Siegesbeckia orientalis、腺梗稀莶S.Pubescens和毛梗豨莶S.glabrescens有明显的区别.结论:首次采用中药微性状鉴定法观察拍摄3种豨莶草商品药材的显微图片,真实、直观地反映了3种来源药材的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3.
<正>百合为常用中药,药用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其味甘、微苦,微寒,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功效[1]。主产于湖南、甘肃、河南。《中国药典》2015版收载了3个来源,即卷丹、百合或细叶百合(又名山丹、线叶百合)的干燥肉质鳞叶。1正品性状鉴别百合。鳞叶呈长椭圆形,顶端尖,基部较宽,微波状,向内卷曲,长1.5~3cm,宽0.5~1cm,厚约4mm,有脉纹3~5条,  相似文献   

4.
姜黄等4种药材的鉴别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新文  李丽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I0001-I0001
姜黄、莪术、片姜黄、郁金4种药材均为来源于姜科植物的较常用中药,它们在原植物上很多互相关联之处,但亦有所区别。为了便于正确使用。特鉴别如下。1姜黄1.1来源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nma longL.的干燥根茎。1.2性状鉴别呈不规则卵圆形,圆柱形或纺锤形,有的具短叉状分枝,长2~5 cm  相似文献   

5.
最近 ,在我们抽检的几批香加皮检品中 ,发现有的检品其药材外观性状与《中国药典》所收载的香加皮特征极其相似 ,显微特征和紫外吸收光谱也近乎相同 ,但较大的差异是未见其特异的香气 ,故对其是否为香加皮提出了疑问 ,但该商品的产地、植物来源目前尚无法追查清楚。因此 ,本文仅对不具有特异香气的“香加皮”检品的外观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和紫外吸收等进行比较。1 性状特征本品呈单卷筒状或槽状 ,部分呈不规则的块片状 ,直径 0 .5~ 1 .5cm,厚 0 .1~ 0 .3cm,外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 ,栓皮易脱落 ,内表面淡黄棕色或紫褐色 ,较平滑 ,有…  相似文献   

6.
甘草药材等级标准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对甘草药材的性状与主要化学成分指标进行分析,探索甘草药材性状与成分指标间的关联性,构建甘草药材的等级评价标准,为甘草药材的品质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将甘草药材外观性状指标与内在指标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合理划分甘草药材等级并构建等级评价标准。结果:一等甘草药材:粗端直径 1. 60 cm,中部围度 3. 76 cm,内芯色度b* 13. 88,外皮色度a* 37. 61,甘草苷质量分数 1. 13%,无虫蛀腐烂和杂质。二等甘草药材:粗端直径为1. 39~1. 60 cm,中部围度为3. 09~3. 76 cm,内芯色度b*为10. 22~13. 88,外皮色度a*为35. 57~37. 61,甘草苷质量分数0. 69%~1. 13%,无虫蛀腐烂和杂质。三等甘草药材:粗端直径为1. 08~1. 39 cm,中部围度2. 41~3. 09 cm,内芯色度b*为5. 16~10. 22,外皮色度a*为29. 19~35. 57,甘草苷质量分数为0. 55%~0. 69%,无虫蛀,无腐烂。等外甘草药材:粗端直径1. 08 cm,中部围度2. 41 cm,内芯色度b*5. 16,外皮色度a*29. 19,甘草苷质量分数0. 55%。结论:该文建立的等级评价标准综合运用了外观、内在等多项指标,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实用性等特点,可用于甘草药材的等级评价。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0,(7)
目的:比较鉴别常用商品麦冬类药材。方法:采用性状、显微、紫外、薄层等方法对不同来源商品麦冬类药材进行比较鉴别。结果:不同来源商品麦冬类药材在性状、显微、紫外及薄层色谱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该结果可用于不同来源商品麦冬类药材的快速鉴别。  相似文献   

8.
潘鲁敏  焦福贵  姚强  杨晓君 《中草药》2001,32(7):652-653
党参系桔梗科 Campanulaceae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 Nannf.的干燥根。笔者发现一种家种防风伪充党参出售。药材经安徽中医学院中药鉴定教研室鉴定 ,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的干燥根。本文就两者的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报道如下 :1 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别 (见表 1 )。2 药材理化鉴别表 1 党参与伪品家种防风的性状、显微鉴别党参家种防风性形状  药材长圆柱形 ,稍弯曲 ,长 10~ 35 cm,直径 0 .4~ 2 cm长圆柱形 ,稍弯曲 ,长 15~ 2 7cm,直径 0 .6~ 1.4cm状鉴别表面特征表面黄白色至灰棕色。根头部…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百合药材王百合苷B含量测定方法及UPLC特征图谱测定方法,考察不同初加工方法对百合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直接烘干法、冷水浸泡法、烫制法及蒸制法对百合鲜品进行初加工,以性状、水分、浸出物、王百合苷B含量及特征图谱为质量评价指标,优选初加工方法。结果:不同初加工方法对百合药材的质量影响较大,烫制、蒸制百合样品的王百合苷B含量显著高于直接烘干及冷水浸泡百合样品的王百合苷B含量;18批百合药材的特征图谱均呈现7个特征峰,直接烘干及冷水浸泡百合样品的峰4均丢失,烫制及蒸制百合样品无特征峰丢失;直接烘干、冷水浸泡、烫12、16min及蒸16min百合样品的外观不符合要求,其他样品外观符合要求;4种初加工方法百合样品的水分与浸出物无明显差异。结论:建立的王百合苷B含量测定方法与UPLC特征图谱测定方法可用于百合药材的质量评价,百合适宜的初加工方法为沸水烫制4~8min或蒸制4~12min。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新疆阿勒泰产新疆党参、新疆野百合、西北百合的质量情况。方法:用党参对照药材、商品百合为对照,对新疆党参TLC通过实验摸索了可行的试验条件,对新疆野百合、西北百合依《药典》方法进行薄层层析(TLC);浸出物测定依《药典》规定的方法进行。结果:TLC分析新疆党参比党参对照药材除多出一个Rf=0.19的斑点外,余均大致相同;新疆野百合和西北百合与商品百合成分差异不明显;新疆党参、新疆野百合、西北百合的浸出物分别为63%~79%、47.79%、36.80%。结论:TLC分析新疆党参比党参对照药材多出一个Pd=0.19的班点,其还有待深入进行研究;新疆野百合和西北百合与商品百合质量相当;3种药材的浸出物均符合《药典》规定。  相似文献   

11.
人参药材等级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人参药材的性状与主要化学成分指标进行分析,探索人参药材性状与成分指标间的关联性,建立新的人参等级评价标准,为人参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更加全面而科学的依据。方法:对48批人参样品的外观性状特征进行量化测量,测定9种人参皂苷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将内外指标测定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合理划分人参药材等级并构建等级评价标准。结果:一等人参药材:主根直径1.72 cm,芦头长度2.61 cm,单支参重14.15 g,人参皂苷Rb_1质量分数0.612 1%,人参皂苷Re质量分数0.385 8%,人参皂苷Rg_1质量分数0.320 8%,无破疤、杂质、虫蛀、霉变。二等人参药材:主根直径为1.55~1.72 cm,芦头长度1.74~2.61 cm,单支参重10.24~14.15 g,人参皂苷Rb_1质量分数0.496 8%~0.612 1%,人参皂苷Re质量分数0.323 3%~0.385 8%,人参皂苷Rg_1质量分数0.263 6%~0.320 8%,无破疤、杂质、虫蛀、霉变。三等人参药材:主根直径为1.29~1.55 cm,芦头长度1.34~1.74 cm,单支参重6.90~10.24 g,人参皂苷Rb_1质量分数0.389 5%~0.496 8%,人参皂苷Re质量分数0.235 2%~0.323 3%,人参皂苷Rg_1质量分数0.217 1%~0.263 6%,无杂质、虫蛀、霉变。四等人参药材:主根直径为1.29 cm,芦头长度1.34 cm,单支参重6.90 g,人参皂苷Rb_1质量分数0.389 5%,人参皂苷Re质量分数0.235 2%,人参皂苷Rg_1质量分数0.217 1%,无杂质、虫蛀、霉变。结论:以主根直径、芦头长度、单支参重为人参药材等级标准划分的外观指标,以人参皂苷Rg,Re,Rb_1的含量作为药材内在质量评价指标。制定人参商品规格分为4级,综合了外观和内在指标,具有科学性、全面性的特点,可作为人参药材等级标准的划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熊丽  谢诲  肖英华 《时珍国医国药》2002,13(11):667-668
地骨皮为茄科植物枸杞 L ycium chinense Mill.或宁夏枸杞L ycium barbarum L .的干燥根皮 ,具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的功效。最近 ,笔者在检验过程中发现一种混伪品 ,与正品相似。由于其产地、来源不详 ,无法定种。本文从性状、显微、理化等方面作了比较鉴别。1 性状鉴别地骨皮及其伪品的主要特征比较见表 1。表 1 地骨皮及其伪品的主要性状特征比较特征项正  品伪  品形状呈筒状或槽状 ,长 3~ 1 0cm,宽 0 .5~ 1 .5 cm,厚 0 .1~ 0 .3 cm呈筒状或槽状 ,长 3~ 1 0cm,宽 0 .5~ 1 .5 cm,厚 0 .3cm表面外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 ,粗糙 ,有…  相似文献   

13.
卫生部和国家医药局联合发出的《查处第二批十七种中药材伪劣品的通知》中指出藤三七是伪品。现将两者的科属、性状及功能介绍如下: 三七属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学名: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药材性状,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长1~6cm,直径1~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及支根痕。顶端有茎  相似文献   

14.
近年在吉首地区 ,民众误把落葵科植物藤三七Boussingaultia gracilis Miers var.pseudobaselloidesBailey的珠芽 ,异名藤子三七 ,当作三七应用 ,而且大有推广之势。为避免误用、滥用 ,现将有别于三七的藤三七的生药特征描述如下 ,以便于广大群众能正确使用。原植物形态 :为肉质小藤本 ,叶互生 ,肉质 ,卵圆形 ,长 4~ 6cm,宽 4~ 5 cm,光滑无毛 ;叶柄短。叶腋生瘤状球芽 ,表面呈瘤状 ,绿色 ,直径约 3~ 4cm。长穗状花序腋生 ,长达 2 0 cm,下垂花小 ,绿色 ,花冠 5瓣 ,多为栽培。性状鉴别 :球芽呈不规则纺缍形或圆柱形 ,有的稍扁 ,长 1~ 8cm…  相似文献   

15.
百合又名重箱、百合蒜。为百合科植物百合LiliumbrowniiF.E.Brownvat.viridulumBaker的干燥肉质鳞叶。其来源有卷丹、百合、细叶百合。本品呈长椭圆形,长2.5cm,宽1~2cm,中部厚0.13~0.4cm。表面类白色、淡棕黄色或微带紫色,有数条纵直平行的白色锥管束。  相似文献   

16.
黄药子为薯蓣科植物黄独 Dioscorea bulbiferaL.的干燥块茎。始载于《本草原始》。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凉血、止血。但在商品药材中 ,常混有蓼科植物毛脉蓼的干燥块根 (红药子 )及虎耳草科植物鬼灯檠的干燥根茎。前者具有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 ;后者具有消炎解毒 ,收敛止血。三种植物相似 ,但功效不同 ,应注意鉴别。1 性状鉴别1 .1 黄独块茎横切片呈类圆形 ,长径 4~ 7cm,短径 2 .5~ 6cm,厚 0 .3~ 1 .5 cm。外皮棕黑色或灰黑色 ,密布短小细根及黄白色微突起的根痕 ,有的可见残留的细小硬须根 ,直径约 2 mm。切面淡黄色至棕黄色 ,密布橙…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准确使用穿山甲提供鉴别依据。方法:收集并鉴定商品穿山甲药材,并结合研究文献和实物标本,通过性状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鉴定了6种穿山甲商品药材,结果显示穿山甲药材的来源异常复杂,马来穿山甲是当前穿山甲商品药材的主流。结论:马来穿山甲等品种已成为商品穿山甲的主流品种及事实上的穿山甲代用品,建议加快对穿山甲相关品种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通草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 Tetrapanax papyriferus(Hook.)K.Koch的干燥茎髓。近来在打假治劣的监督检查和检验中 ,曾多次发现以绣球科植物西南绣球 H ydrangea davidii Franch的干燥茎髓充通草入药。现将上述 2种药材的性状、显微鉴别介绍如下 :1 性状鉴别1.1 通脱木[1 ] 茎髓呈圆柱形 ,长 2 0~ 4 0 cm,直径 1~ 2 .5 cm。表面白色或淡黄色 ,有浅纵沟纹。体轻 ,质松软 ,稍有弹性 ,易折断 ,断面平坦 ,显银白色光泽 ,中部有直径 0 .3~ 1.5 cm的空心或半透明的横隔膜 ,纵剖面呈梯状排列 ,实心者少见。无臭 ,无味。1.2 西南绣球 [2 ]茎髓…  相似文献   

19.
栀子     
正药材鉴别要点栀子药材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长1.5~3.5 cm,直径1~1.5 cm。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具6条翅状纵棱,棱间常有1条明显的纵脉纹,并有分枝。顶端残存萼片,基部稍尖,有残留果梗。果皮薄而胞,略有光泽;内表面色较浅,有光泽,具2~3条隆起的假隔膜。种子多数,扁卵圆形,集结成团,深红色或红黄色,表而密具细小疣状突起。气微,味微酸而苦。  相似文献   

20.
“百脉一宗”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脉一宗”出自《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第三》首条:“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这是仲景论述百合病的眼目,但从古至今对其理解颇有分歧。一种观点认为“百脉一宗”的“一宗”是指肺,如徐彬说:“岂非谓百脉之病……一宗于肺而为病乎?”〔1〕他如谢观、〔2〕谭日强〔3〕等,皆持这种观点。他们多以百合色白象肺,能治肺病的类比法,根据《内经》“肺期百脉”的理论,加以论证。另一种观点认为“一宗”当指心为是,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