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抗洪抢险中大规模应用吡喹酮防治急性因吸虫病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1995年夏季江苏省长江沿线遭受洪水侵袭,50余万军民参加抗洪抢险。两长江两岸江滩布钉螺,其中四分之一为阳性螺滩,钉螺阳性率为0.1% ̄11.5%。经系统调查,有50320人在抗兴抢险中接触疫水。于接触疫水后第5wk,48688人(96.7%)服用了吡喹酮。无1例罹患急性血吸虫病。其中在南京市龙潭镇江滩曾有2250名人员下水抢险,一月后全部服用吡喹酮,无1例发生急性血吸虫病,而同期在同一地区,盐城  相似文献   

2.
抗洪中使用青蒿琥酯预防血吸虫病效果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现场观察青蒿琥酯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 对1998年长江抗洪抢险接触疫水的人民解放军、军警部队官兵和机关干部服用青蒿琥酯,并以未服用青蒿琥酯预防,而用吡喹酮早期治疗者作对照。  相似文献   

3.
1998年秋季节,长江流域发生了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长江主干堤九江段决口,驻闽部队11660名官兵秦命奔超九江地区彭泽,湖口,永修,德安等地参加抗洪抢险,上述地区是血吸虫病流行区,为防止急性血吸虫病的发生,适时对接触疫水的全体官兵预以吡喹酮早期化疗,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吡喹酮治疗急性血吸虫病10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9年7~8月用吡喹酮治疗急性血吸虫病108例.报告如下: 一、诊断标准(一)有明确的疫水接触史,同时接触疫水者有多人发病;(二)有发热等急性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三)粪便孵化和/或血吸虫COPT阳性(环沉率≥5%)。 二、临床情况 男性41例、女性67例;年龄13~72岁,平均31.0±11.0岁;既往无血吸虫病史者79例,有血吸虫病史者29例。均为端午节前去长江滩打粽叶而感染。接触疫水多者5次,每次7~8h,少者1次.15~20min。74例发生过尾蚴皮炎,其中有史  相似文献   

5.
服用吡喹酮不良反应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夏秋季节,驻闽部队部分官兵奔赴澎泽、湖口、永修、德安等地区参加抗洪抢险。为防治急性血吸虫病的发病,适时对接触疫水的11660名官兵予以吡喹酮早期化疗,效果理想并观察了服药后的不良反应。 1 材料与方法 1.1 预防服药对象所有参加抗洪抢险而接触疫水的官兵,年龄在18~50岁,均为男性,平素身  相似文献   

6.
1998年夏秋季节,长江流域发生了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长江主干堤九江段决口,驻闽部队11 660名官兵奉命奔赴九江地区彭泽、湖口、永修、德安等地参加抗洪抢险.上述地区是血吸虫病流行区,为防止急性血吸虫病的发生,适时对接触疫水的全体官兵予以吡喹酮早期化疗,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区观察蒿甲醚(Art)口服预防血吸虫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云南省大理市洱源县有血吸虫病流行的3个村为试点。该试点的钉螺感染率为8.7%,感染螺平均密度为0.2219只/0.11m2,人群感染率为16.4%。选择4-60岁经常接触疫水的村民,随机配对分为Art组和对照组,经查病后,血吸虫卵阳性者1次口服吡喹酮50mg/kg,阴性者服40mg/kg。受试村民于5月下旬接触疫水半个月后口服第1剂Art6mg/kg,以后每半个月重复给药1次,共服药4次,对照组口服相同剂型的安慰剂(淀粉),末次给药后25-32d作粪检复查。结果:Art组307人的粪检阳性率为4.2%,对照组306人的为15%,差异显著。此外,对照组有4例急性血吸虫病发生,而Art组则无。结论:口服蒿甲醚,对山区感染较重的血吸虫病流行区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并可防止急性血吸虫病。  相似文献   

8.
男性患者,34岁,农民。居血吸虫病流行区,有疫水接触史和血吸虫病治疗史,未有服用吡喹酮历史。 1994年COPT环沉率>5%,粪便(Kato—katz法)血吸虫卵阳性而收治入院治疗。患者无主诉不适,心肺无异常发现,肝肋  相似文献   

9.
现场应用青蒿琥酯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现场应用青蒿琥酯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效果。方法:将5098名接触疫水随机分为青蒿琥酯组和安慰剂组,剂量均为6mg/kg顿服,在接触疫水后7-10天开始服药,每2wk服1次,脱离疫水后1wk内现服1次,末次服药后4wk,用尼龙袋集卵孵化法加改良加藤法进行效果考核,结果:青蒿琥酯组粪检阳性9例,阳性率0.37%(9/2438),无急性血吸虫病发生,而对照组粪检阳性189例,阳性率7.11%(189/2660),有5例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结论:口服青蒿琥酯能有效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  相似文献   

10.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具有疗效高、副作用小等优点。为进一步探索大剂量吡喹酮治疗急性血吸虫病过程中 ,EKG(心电图 )和 ALT(丙氨酸转氨酶 )的变化及影响 ,笔者就 1 989年以来 ,我院收治的 3 0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采用大剂量吡喹酮 (总剂量为 1 2 0 mg/ kg)短程疗法 (分 2日口服 ,每日 2次 ) ,观察治疗前后 EKG、ALT的变化情况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3 0例急性感染病例 ,均有疫水接触史 ,有发热、肝脾肿大 ,粪便集卵孵化发现血吸血虫卵或毛蚴 ,确诊为急性血吸虫病者。男性 2 0例、女性 1 0例 ,年龄 1 5~ 55岁 ,其中 1 8~ 3 5岁 2 6…  相似文献   

11.
长江江苏段江滩感染性钉螺及水体感染性消长的现场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长江江苏段江滩感染性钉螺及其水体感染性的消长规律,为优化江苏省急性血吸虫感染预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在江苏省一江滩连续12个月用棋盘式系统抽样法逐月采集钉螺,以压碎法鉴别捕获钉螺的感染性;以哨鼠法逐月测定滩内及周围水体的感染性.结果在江滩上12个月份均有感染性钉螺,但以5~10月份钉螺阳性率最高.滩内小型水体4~11月份均具有感染性;外江水体5~9月份具有感染性.结论在长江江苏段感染性钉螺滩块附近接触疫水全年均有感染血吸虫的可能性,其中以5~10月份危险性最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目的 探讨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江苏段江滩钉螺孳生环境变化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 方法 方法 收集三峡水库 运行前后长江江苏段水情资料、 江苏省沿江地区江滩滩情资料及血吸虫病病情和螺情资料, 并结合典型滩块现场钉螺调 查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结果 三峡水库蓄水后, 长江江苏段水位呈逐年下降趋势。与建坝前 (2002年) 相比, 三峡水库蓄水 175 m后,1-3月份水位提高0.41 m, 4-12月份水位降低0.32 m。在水库建成逐渐运行期间, 江苏省沿江地区血吸虫病疫情 呈下降趋势, 2012年全省沿江地区感染性钉螺面积降为0, 人群血清学检测阳性率为0.73%, 病原学检测阳性率为 0.004%。结论 结论 三峡水库运行后, 长江下游江苏省沿江地区血吸虫病病情和螺情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1998年特大洪水对安徽省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方法对全省灾情以及灾区钉螺和感染螺分布、灭螺工程的水毁程度、人群接触疫水、急性感染的发生、灾后延迟效应以及溃堤地区溃破后居民血吸虫感染情况等进行全面调查。结果1998年特大洪水使60个灭螺设施遭受不同程度的毁损;与1997年相比,人群接触疫水人数增加了2.32倍;急性感染和疑似急性感染病例数上升61.73%和345.45%。灾后延迟效应非常明显,人群 IHA 阳性率上升了31.16%,感染螺环境处数上升了23.01%。圩堤溃破地区,溃破后居民 IHA 阳性率上升了93.04%,粪检阳性率上升了17.57%。结论1998年特大洪水对安徽省血吸虫病流行产生了很多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必须积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疫情的加重。  相似文献   

14.
青蒿琥酯对防汛人群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大规模应用青蒿琥酯预防性治疗接触疫水的人群预防血吸虫感染的效果。 [方法 ]在防汛中对 170 31人在接触疫水后第 7天开始口服青蒿琥酯 ,每周 1次 ,每次 30 0 m g,连服 3wk,记录副反应。距末次服药平均 17d后开始查病 ,部分于两个月后随访。 [结果 ]全组无急性血吸虫病发生 ,EL ISA阳性 2 0 4例 (1.2 0 % ) ,COPT>3%者 195例 (1.14% ) ,仅数例有肝功能变化。服药副反应发生率低 ,绝大多数不需特殊处理。 [结论 ]青蒿琥酯预防血吸虫病具有高效、安全及方便等优点 ,是目前比较理想的预防药 ,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洪涝灾害对长江下游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长江洪灾后每年按常规方法进行沿江地区人、畜血吸虫病调查,同时对沿江洲滩钉螺消长情况和有关影响因素进行纵向观察。结果洪涝灾害后沿江地区人、畜血吸虫病检查阳性率分别维持在0.65%~1.71%和0.14%~10.62%;钉螺面积和感染性钉螺面积逐年增加,且后者随前者增加而增加,两者相关具有显著性(r=0.866,P=0.005);洪灾后2年感染螺框出现率、钉螺感染率、感染性钉螺密度均呈下降趋势,第3年开始恢复性上升,急性血吸虫病发病率与此三项指标的相关具有显著性(r1=0.836,P1=0.010;r2=0.773,P2=0.024;r3=0.893,P3=0.003)。调查资料显示距长江口愈近,洲滩淹水时间愈长,平均潮差愈大,钉螺分布愈少,江阴及其下游未发现钉螺。结论长江洪涝灾害可引起钉螺扩散、急性血吸虫感染增加,而这种影响在灾后逐渐显现,具有延迟性;加强洪灾前后的预防控制措施均可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武汉市城市建设项目控制钉螺效果,为制定城市血吸虫病综合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990—2020年武汉市血吸虫病疫情、防治资料和有关长江大桥建设、江滩治理和公园建设等方面资料,比较上述项目建设前后周围环境钉螺面积和易感环境面积变化,评价城市建设项目控制钉螺效果。结果 1990—2020年,武汉市血吸虫病患者人数下降97.35%,病牛数下降100%;有螺面积下降41.99%,其中垸内和垸外有螺面积分别下降94.97%和34.40%。1990—2020年,武汉市相继建成10座长江大桥,大桥周围有螺面积由建桥前的11 699.05 hm2下降到建桥后的8 726.14 hm2,下降了25.41%;易感环境面积由建桥前的411.69 hm2下降到建桥后的276.78 hm2,下降了32.77%。在汉口、汉阳、武昌3处长江江滩实施了江滩治理,周围环境有螺面积由治理前的225.80 hm2下降到治理后的199.47 hm2,下降了11.66%;易感环境面积由治理前的23.14 hm2下降到项目治理后的17.73 hm2,下降了23.38%。在钉螺孳生环境建设5座公园,周围环境有螺面积由建园前的319.61 hm2下降到建园后的280.80 hm2,下降了12.14%;易感环境面积由建园前的35.00 hm2下降到建园后的27.73 hm2,下降了20.77%。结论 在武汉市血吸虫病流行区开展城市建设项目的同时实施血防措施,可有效压缩钉螺孳生面积和易感环境面积、控制血吸虫病疫情。  相似文献   

17.
蒿甲醚预防抗洪抢险人群感染血吸虫病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 观察鄱阳湖血吸虫病流行区抗洪抢险人群用蒿甲醚口服预防血吸虫感染的效果。方法 :1996年 7月中旬至 8月中旬 ,鄱阳湖因暴雨水位提高 ,我们选择发生险情的赭堤和浆汤堤为试点 ,在参加抗洪抢险人员上堤后 4 8h内 ,用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检测循环抗原法进行筛查 ,全部阴性者随机分为蒿甲醚组和对照组。蒿甲醚组人群于接触疫水 11- 15d内服1剂蒿甲醚 6mg/ kg,以后持续接触疫水 ,间隔 15d再服 1剂 ,停止接触疫水后 7- 15d则继服 1次。对照组于相同时间内服安慰剂 (淀粉 ) 6mg/ kg。两组人群于末次服药后 4 0 - 50 d作粪检 ,考核预防效果。结果 :在赭堤试点中 ,人群接触疫水约 30 d,蒿甲醚组完成 3次服药和粪检的 99例 ,血吸虫卵阳性者 4例 ,无急性血吸虫病发生 ,对照组粪检 110例 ,虫卵阳性者 4 4例 ,发生急性血吸虫病者 2 9例。在浆汤试点中 ,人群接触疫水 1d,蒿甲醚组完成 2次服药和粪检的 10 3例 ,无虫卵阳性者 ,对照组粪检 10 2例 ,虫卵阳性 4例。未见蒿甲醚有何不良反应。结论 :在鄱阳湖血吸虫病流行区 ,蒿甲醚对抗洪抢险人群有很好的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汛期长江江滩及其支流河滩的水体血吸虫感染性规律,为急性血吸虫病防控策略和措施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 在长江安徽段选择2009年春季查获感染性钉螺的长江江滩和支流河滩各一块,于当年6~10月份采用哨鼠法每月1次连续测定水体感染性.结果 汛期6~10月份的长江及其支流滩地水体均具有血吸虫感染性,感染强度与滩地春季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长江中游湖南君山段江滩钉螺分布的变化,分析三峡工程运行后钉螺分布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4块江滩作为监测点,开展钉螺纵向监测,并收集三峡工程运行前后的水情、泥沙等资料信息。 结果  2003~2015年,江滩钉螺分布范围缩小了74.77%,面积减少了72.56%,活螺平均密度下降了97.20%,感染螺平均密度下降至0。 结论  三峡工程运行后长江中游湖南君山段江滩钉螺分布范围、分布区域面积、活螺平均密度和感染螺平均密度均呈整体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