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紫苏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寻找提高紫苏种子及幼苗在盐胁迫条件下抗性能力的途径。方法:测定NaCl胁迫下紫苏种子在不同浓度的外源钙离子(Ca2+)、5-氨基乙酰丙酸(ALA)、水杨酸(SA)和亚精胺(Spd)处理后,发芽势(Gv)、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和活力指数(Vi)的变化。并对紫苏幼苗总生物量以及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测定。结果:100 mmol.L-1的NaCl胁迫下的紫苏种子萌发受到显著抑制,但是经过Ca2+,ALA,SA,Spd处理后,萌发指标均有升高。外施Ca2+(10 mmol.L-1),ALA(100mg.L-1),SA(50 mg.L-1)或Spd(0.25 mmol.L-1)都能够有效的缓解NaCl对紫苏种子及幼苗造成的胁迫伤害,其中经过100 mg.L-1的ALA处理后,效果最为显著,各项指标均达到最大值,发芽势为65.3%,发芽率为89.7%,发芽指数为15.2,活力指数为为0.123 8。各处理均提高了幼苗的总生物量,降低了叶片的MDA含量,显著的提高了SOD,POD,CAT的活性,经过100 mg.L-1的ALA处理后3种酶的活性分别达到最大值(0.72,6.82,5.64 U.mg-1)。结论:适宜浓度的Ca2+,ALA,SA,Spd都能够有效的减缓NaCl胁迫对紫苏种子及幼苗产生的伤害,提高种子及幼苗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2.
Zhang CP  He P  Du DD  Wei PX  Yu ZL  Xie YZ  Liu HY 《中药材》2011,34(5):665-669
目的:通过对紫苏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寻找提高紫苏种子及幼苗在盐胁迫条件下抗盐能力的途径。方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硝普钠(SNP)处理后的NaCl胁迫下紫苏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并对紫苏幼苗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硝酸还原酶(N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结果显示在100 mmol/L的NaCl胁迫下的紫苏种子萌发受到显著抑制,但是经过不同浓度的SNP处理后,萌发指标均有升高,其中经过0.1 mmol/L的SNP处理后,各项指标均达到最大值,发芽势为60.4%,发芽率为78.3%,发芽指数为13.7,活力指数为为0.1093。SNP处理降低了叶片MDA的含量,并且提高了NR、SOD、POD和CAT四种酶的活性,且均为当SNP浓度为0.1 mmol/L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52μg/g.h、0.32 U/mg、5.9 U/mg和4.8 U/mg。结论:0.1 mmol/L的SNP能够有效的减缓NaCl胁迫对紫苏种子及幼苗产生的伤害,提高了种子及幼苗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3.
亚精胺对盐胁迫下紫苏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春平  何平  喻泽莉  杜丹丹  胡世俊 《中草药》2011,42(7):1407-1412
目的 通过对紫苏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寻找提高紫苏种子及幼苗在盐胁迫条件下的抗盐能力的方法.方法 测定不同浓度亚精胺(Spd)处理后的盐胁迫下紫苏种子的发芽势(Gv)、发芽率(Gr)和发芽指数(Gi),并对紫苏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 盐胁迫下的紫苏种子萌发受到显著抑制,但是经过不同浓度的Spd处理后,萌发指标均有所升高,其中经过0.25 mmol/L Spd处理,各项指标均达到最大,Gv为59.7%,Gr为69.4%,Gi为12.8.Spd处理减缓了盐胁迫下紫苏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和总黄酮降低的趋势,并且降低了叶片MDA的量.Spd处理后SOD、POD和CAT3种酶的活性均有所增加,但在Spd为0.25 mmol/L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2.4 U/g、8.7 U/mg、8.8 U/mg.结论 0.25 mmol/L的Spd能够有效地减缓盐胁迫对紫苏种子及幼苗产生的伤害,提高了种子及幼苗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4.
张春平  何平  韦品祥  杜丹丹  喻泽莉 《中草药》2011,42(6):1194-1200
目的通过对紫苏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寻找提高紫苏种子及幼苗在盐胁迫下抗性能力的途径。方法测定盐胁迫下紫苏种子在不同浓度的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处理后,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变化,并对紫苏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幼苗总生物量、可溶性糖量、叶片丙二醛(MDA)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100 mmol/L NaCl胁迫下的紫苏种子萌发受到显著抑制,但是经过不同质量浓度的ALA处理后,各项萌发指标均有所升高,其中经过50 mg/L ALA处理后效果最为显著,各项指标均达到最大值,发芽势为71.3%,发芽率为90.5%,发芽指数为15.9,活力指数为0.129 6。各处理均提高了幼苗总生物量和可溶性糖的量,减缓了盐胁迫下紫苏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的趋势,降低了叶片MDA的量,显著地提高了SOD、POD和CAT 3种酶的活性,且经过50 mg/L ALA处理后3种酶的活性分别达到最大值(0.79、7.69、5.84 U/mg)。结论 50 mg/L ALA能够有效地减缓盐胁迫对紫苏种子及幼苗产生的伤害,提高种子及幼苗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决明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寻找提高决明种子及幼苗在盐胁迫条件下抗性能力的途径。方法:测定在外源CO供体高铁血红蛋白(hematin)处理后,NaCl胁迫下决明种子的发芽势(Gv)、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和活力指数(Vi),并对决明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及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测定。结果:120 mmol.L-1的NaCl胁迫下的决明种子萌发受到显著抑制,但是经过不同浓度的hematin处理后,萌发指标均有升高。试验结果表明,外源hematin处理显著提高了决明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提高了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的含量,显著提高了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降低了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及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提高了盐胁迫下决明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而CO清除剂血红蛋白(Hb)则逆转了CO供体对盐胁迫下决明幼苗氧化损伤的缓解效应。结论:外源CO供体高铁血红蛋白(hematin)通过提高决明种子的萌发指数,提高幼苗光合效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有效地减缓NaCl胁迫对决明种子及幼苗产生的伤害,提高种子及幼苗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6.
外源NO对NaCl胁迫下板蓝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海凤  张海艳 《中草药》2014,45(1):118-124
目的 了解外源NO对NaCl胁迫下板蓝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便为板蓝根在栽培生产中遇到的盐害问题提供理论参考和解决方法。方法 采用霍格兰营养液培养种子,在60 mmol/L NaCl胁迫下,测定不同浓度的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处理后板蓝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发芽速率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和幼苗苗高、根长、苗质量和根质量的变化,分析板蓝根叶片丙二醛(MDA)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 60 mmol/L NaCl胁迫显著抑制板蓝根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经过0.01~0.5 mmol/L SNP处理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指标均有升高,其中以0.1 mmol/L SNP处理时各项指标最高;1.0 mmol/L SNP处理时幼苗生长指标显著降低。与60 mmol/L NaCl处理相比,0.1 mmol/L SNP处理时板蓝根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提高12.91%和63.90%,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提高16.71%和44.77%,发芽速率指数提高23.64%,平均发芽时间缩短0.1 d;幼苗苗高、根长、苗质量和根质量分别提高43.61%、35.05%、51.79%和82.14%;叶片MDA量降低34.83%,SOD和POD活性分别增加43.78%和39.85%。结论 0.1 mmol/L SNP能有效地减缓NaCl胁迫对板蓝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强叶片抗氧化能力,提高种子及幼苗的抗盐能力;高浓度(1.0 mmol/L)SNP处理加剧了NaCl胁迫对板蓝根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7.
不同盐碱胁迫对红芪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勇  韩多红  晋玲  汪生庆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0):3036-3040
目的:通过对不同盐碱胁迫下红芪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寻找提高红芪种子及幼苗在不同盐碱胁迫下抗性能力的途径。方法:测定不同盐碱胁迫下红芪种子的发芽势(Gv)、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和相对盐害率,并对红芪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质膜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3种盐碱胁迫处理均引起红芪种子发芽率下降,发芽势、发芽指数降低,同时相对盐害率升高,而且随着盐碱胁迫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但对种子的胁迫影响大小为Na2CO3﹥Na2SO4﹥NaCl。随着3种盐碱处理浓度的增大,红芪幼苗中叶绿素含量逐渐较少,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也逐渐降低,二者都与盐碱处理浓度呈负相关性,但质膜透性逐渐增大与盐碱处理浓度呈正相关性,SOD,POD活性均不同程度的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在Na2SO4和Na2CO3浓度为25 mmol·L-1时出现最大值,而NaCl在浓度为50 mmol·L-1时出现最大值。结论:3种盐碱对红芪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指标的抑制效应为Na2CO3﹥Na2SO4﹥NaCl。  相似文献   

8.
张春平  何平  胡世俊  李岩  么焕开  段静雨  周慧 《中草药》2014,45(24):3618-3626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黄连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旨在寻找提高黄连种子及幼苗在盐胁迫条件下抗性能力的途径.方法 用100 mmol/L的NaCl模拟盐胁迫,在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处理后,对黄连种子的各萌发指标及黄连幼苗叶片细胞质膜透性、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及丙二醛(MDA)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NaCl胁迫下的黄连种子萌发受到显著抑制,但是在经过不同浓度的ALA处理后,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萌发指标均有升高.外源ALA处理显著提高了盐胁迫下黄连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量,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叶片超SOD、POD和CAT活性,显著降低了MDA量、质膜透性、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及H2O2量.结论 外源ALA通过提高黄连种子的萌发指数,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降低细胞质膜氧化程度,有效地减缓NaCl 胁迫对黄连种子及幼苗产生的伤害,提高了种子及幼苗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9.
江绪文  李贺勤 《中草药》2015,46(15):2303-2308
目的研究外源水杨酸(SA)对盐(NaCl)胁迫下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筛选缓解盐胁迫的SA最适浓度。方法用50 mmol/L 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采用纸上发芽,研究不同浓度梯度外源SA处理对盐胁迫下广藿香种子的发芽势(GE)、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活力指数(VI)、苗长(SL)、根长(RL)、苗鲜质量(SFW)、苗干质量(SDW)、叶绿素量(SPAD值)、可溶性蛋白质(SP)量和丙二醛(MDA)量的变化,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对盐害率分析。结果盐胁迫显著抑制了广藿香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0.10和0.25 mmol/L SA处理均可有效缓解广藿香盐害程度,而0.50 mmol/L SA处理却加剧了盐害程度。综合考虑各项指标,0.25 mmol/L SA处理的盐害缓解效果最好,与盐对照相比,GE、GR、GI、VI、SL、RL、SFW、SDW、SPAD值和SP量分别显著提高46.02%、27.45%、30.16%、92.63%、39.80%、47.94%、26.48%、18.85%、15.94%和14.70%,且叶片MDA量显著降低18.35%。结论一定浓度范围的SA可明显缓解盐胁迫对广藿香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广藿香种子的萌发能力和幼苗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0.25mmol/L SA效果最佳,但过高质量浓度SA处理会加剧盐胁迫对广藿香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韩多红  张勇  晋玲 《中草药》2013,44(12):1661-1666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的Na2CO3和NaCl+Na2CO3处理下蒙古黄芪种子萌发和幼苗的部分生理指标,分析2种盐对蒙古黄芪的胁迫程度大小,寻找提高蒙古黄芪种子及幼苗在盐碱胁迫下抗性能力的途径.方法 测定不同浓度的Na2CO3和NaCl+Na2CO3胁迫下蒙古黄芪种子的发芽势(Gv)、发芽率(Gr)、相对发芽率、相对盐害率,并对幼苗的叶绿素量、可溶性蛋白质量、丙二醛(MDA)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 较低浓度的Na2CO3和NaCl+Na2CO3处理,对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较高浓度的处理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且抑制程度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加强,各处理的各项萌发指标与对照相比,都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随着2种处理液浓度的增加,叶绿素量随之逐渐减少,可溶性蛋白质的量也逐渐降低,二者都与处理浓度呈负相关;但幼苗中MDA量呈增加趋势,与处理浓度呈正相关.随着2种处理浓度的增加,SOD、POD活性均不同程度地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50 mmol/L时,达到了最大值.结论 NaCl+Na2CO3对蒙古黄芪种子及幼苗的胁迫程度大于Na2CO3.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老化的紫苏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寻找提高紫苏种子及幼苗抗老化能力的途径。 方法 :测定不同浓度硫酸锌(ZnSO4)和聚乙二醇(PEG)处理后的紫苏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并对紫苏幼苗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测定。 结果 :老化的紫苏种子在经过不同浓度的ZnSO4和PEG处理后,萌发指标均有升高,其中经过600 mg·L-1的ZnSO4和20%的PEG处理后,各项指标均达到最大值,发芽势(Gv)分别为64.7,66.8%;发芽率 (Gr) 分别为78.7%,79.4%;发芽指数(Gi) 分别为11.8,12.2;活力指数(Vi) 分别为0.091 1,0.093 9。不同处理均降低了叶片MDA的含量,并且提高了SOD,POD,CAT 3种酶的活性,显著的提高了幼苗生物量的积累。当ZnSO4为600 mg·L-1时, 3种酶活性分别为0.28,4.71, 3.82 U·mg-1,当PEG浓度为20%时,3种酶的活性分别为0.29,4.93,4.18 U·mg-1。 结论 :600 mg·L-1的ZnSO4和20%的PEG处理能够有效的减缓老化对紫苏种子及幼苗产生的伤害,提高了种子及幼苗的抗老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黑果枸杞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寻找提高黑果枸杞种子及幼苗在盐胁迫下抗性能力的途径。方法: 测定盐胁迫下黑果枸杞种子在不同浓度的外源CaCl2处理后,发芽率(Gr)、发芽势(Gv)、发芽指数(Gi)、活力指数(Vi)和相对盐害率的变化,并对黑果枸杞幼苗的含水量、叶绿素量、可溶性蛋白质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量(MDA)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 低浓度的NaCl处理,对黑果枸杞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处理则有抑制作用。经不同浓度的CaCl2处理后,萌发指标均有所升高。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增加,幼苗含水量、叶绿素量逐渐减少,丙二醛(MDA)、相对电导率呈增加趋势,可溶性蛋白质量和POD活性均不同程度的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外源CaCl2处理后,幼苗含水量、叶绿素量下降幅度变小,丙二醛(MDA)、相对电导率的上升幅度变小,POD活性的下降幅度变小。结论: CaCl2能够有效地缓解盐胁迫对黑果枸杞种子及幼苗产生的伤害,提高种子及幼苗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13.
黄柏苷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檗落叶中新化感物质黄柏苷在黄檗及近缘种黄皮树种子萌发及生长过程中的化感作用进行研究,以期解读黄檗野生种群中幼苗稀少的成因。从黄檗落叶中提取分离黄柏苷,用不同浓度的黄柏苷溶液对后熟阶段及发芽阶段的黄檗及黄皮树种子进行处理,检测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幼苗株高及根的长度,通过各单项指标及综合性指标(种子活力指数)评价黄柏苷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黄柏苷溶液在0.30 g·L-1水平对黄檗种子的后熟、0.15 g·L-1水平对黄檗种子的萌发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在0.15 g·L-1水平对黄皮树种子的后熟及萌发均产生显著抑制作用,且抑制强度随浓度的增高而增强。黄柏苷的存在可降低黄檗及黄皮树种子的发芽率,延长萌发时间,降低幼苗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黄柏苷可能是黄檗野生种群中幼苗稀少的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种子引发对夏枯草种子耐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引发技术,探讨增强夏枯草种子耐盐性的有效途径.方法:以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模拟盐分胁迫;引发处理种子置于0.8%NaCl盐胁迫下发芽.结果:随着盐胁迫浓度增加,夏枯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下降;经过15%~35% PEG,100~500 mg·L~(-1) GA_3,0.4%~2.0% KNO_3-KH_2PO_4引发处理,3个居群夏枯草种子在盐胁迫下种子发芽指数以及活力指数显著提高;NaCl引发,夏枯草种子在胁迫条件下发芽率降低.结论:适量浓度聚乙二醇(PEG),赤霉素(GA_3),KNO_3-KH_2PO_4引发,可以增强夏枯草种子萌发阶段耐盐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