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脏VX_2肿瘤声学造影的动态变化时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兔肝脏VX2 肿瘤在二次谐波声学造影中的增强效果及动态变化时相。方法  1 7只接种VX2 肝肿瘤的新西兰白兔经外周静脉注射氟碳声学造影剂FX5 30 ,采用Sequoia5 1 2超声仪的二次谐波显像观察肿瘤造影增强过程 3min。结果 VX2 肿瘤在声学造影中出现了三个特异性的动态变化时相 ,即动脉相、门脉相和延迟相。动脉相 (造影后 5~ 1 0s)中出现肿瘤血管早期增强 ;门脉相 (造影后 1 0~ 30s)中肝实质逐渐增强 ,肿瘤血管影像减弱 ;延迟相 (造影 30s以后 )肝实质强烈增强 ,VX2 肿瘤呈弱回声病灶。结论 新型声学造影方法可以发现VX2 肿瘤特异性的造影动态变化 ,显著提高肿瘤诊断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新型长效脂质声学造影剂增强兔肝脏VX2肿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验证长效造影剂“脂氟显”在新西兰白兔 VX2 肝癌中的造影增强效果。方法  12只患有 VX2 肝癌的新西兰白兔经耳缘静脉团注脂氟显 0 .0 2 ml/ kg;使用二次谐波显像模式观察记录造影过程 ;用定性视觉评分和定量视频密度分析造影效果。结果 肿瘤视觉增强效果从 10 s开始 ,持续时间长约 4 0~ 6 0 min。视觉评分在造影后 10、 2 0和 4 0 min与造影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6 0 min则无明显差异。造影前后总体视觉效果有非常显著差异 (P<0 .0 1)。视频密度分析 ,造影后 10到 6 0 min的 VX2肿瘤灰阶值非常显著地小于正常肝组织 (P<0 .0 1)。结论 脂氟显能持续增强兔肝脏 VX2 肿瘤超声影像长达 4 0~ 6 0 min,优于多种同类声学造影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间断二次谐波显像对兔肝脏VX2肿瘤声学造影的增强效果及动态变化规律,并与基波显像进行对比分析。方法:13只患有VX2肿瘤的新西兰白兔经耳缘静脉注入氟碳声学造影剂,采用间断二次谐波显像及基波显像观察肿瘤造影效果。结果:间断二次谐波显像肿瘤均为3级显影;基波显像为11次1级,2次2级显影。间断二次谐波显像及基波显像产生的造影增强视频密度差值分别为118.38±18.41和40.02±10.18(P﹤0.001)。结论:间断二次谐波显像可以显著提高等回声小肝癌的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静脉声学造影对肾VX2肿瘤超声显影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氟碳微泡造影剂对肾VX2肿瘤显影的增强效果及不同显像方式、造影剂量对造影效果的影响.方法:10只新西兰兔,右肾植有VX2肿瘤,共28个结节.经外周静脉注射氟碳微泡造影剂0.05、0.1、0.2ml/kg,分别用基波显像和二次谐波显像观察造影效果.结果:造影使肾肿瘤的检出率明显增加,由造影前的4/28提高到基波显像的15/28和谐波显像的21/28.二次谐波显像造影效果优于基波显像,在0.1ml/kg造影时,肿瘤组织与肾皮质间的视频密度差值分别为90.60±7.75,45.0±5.95,差异显著(P<0.01),随造影剂量的增加造影效果增强.结论:氟碳声学造影剂能提高超声对肾肿瘤的诊断,二次谐波显像优于基波显像,有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声学造影方法评价兔肝脏VX2肿瘤血管影像增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兔肝脏VX2肿瘤血管在声学造影早期动脉相中的造影增强效果及动态变化规律。方法:10只患有VX2肝肿瘤的新西兰白兔经外周静脉注射氟碳声学造影剂, 采用Sequoia512型超声仪的高频二次谐波显像和基波显像观察肿瘤血管造影增强效果。视觉评分用于造影效果判断。结果: 7例患有VX2肿瘤的新西兰白兔(7/10) 在肝动脉灌注期出现了特异性的肿瘤血管早期增强。二次谐波显像产生的血管造影增强视觉评分为1 次2级, 6次3 级; 基波显像的视觉评分则有5 次1 级, 2 次2 级。结论: 新型声学造影技术可以发现肝脏VX2 肿瘤特异性的肿瘤血管动脉相增强, 显著提高肿瘤诊断特异性。二次谐波显像在观察该现象中的效果显著优于基波显像。  相似文献   

6.
正常肝脏间歇二次谐波声学造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正常肝组织间歇二次谐波声学造影显像特点.方法20例正常自愿者接受肝脏间歇二次谐波声学造影检查,间歇成像由心电图R波触发,触发间隔为1~5个心动周期.声学造影剂经左前臂浅静脉"弹丸式"注射.结果注射造影剂后15~18 s[平均(16.8±1.5)s]肝动脉显影,实质回声增强.肝动脉血管呈"亮线"状强回声,似"枯树枝状"形态.肝动脉显影后6~10 s[平均(7.9±1.7)s]门静脉显影,肝实质回声再次增强,门脉血管呈"条带"状强回声.显影全过程持续95~126 s[平均(108±7)s].注射造影剂后延迟3min再触发成像,肝实质呈均匀增强回声.结论间歇二次谐波声学造影是检测组织血流的敏感方法,不仅能清楚显示较大血管结构,还能反映微循环血供状况,为临床提供极为丰富的血流信息.  相似文献   

7.
概述非创伤性声学造影新技术是近年来国际超声界研究热点,而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肝脏肿瘤的声学造影,目的是使用非创伤性声学造影方法评价肝肿瘤的血流灌注,提高肿瘤的影像清晰度和特异性表现,弥补超声检查在影像增强方面的不足。由于肝脏肿瘤多有特异性的血供和血管分布,因此,通过声学造影观察这种异常的血流灌注带来的肿瘤造影增强影像有助于提高诊断水平,其有效性在以往国内外开展的经肝动脉声学造影研究中得到证实。虽然经肝动  相似文献   

8.
间歇二次谐波成像声学造影鉴别肝肿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目的 探讨间歇二次谐波成像声学造影在肝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11例肝肿瘤患者行间歇二次谐波声学造影,其中原发性肝癌4例,转移性肝癌1例,局灶性脂肪肝1例,肝血管瘤5例。声学造影剂经左前臂静脉注射。结果 造影后,4例原发性肝癌和1例肝转移癌瘤组织回声增强,肿瘤内的异常增生血管清楚显示,呈“蜘蛛网”样形态。1例局灶性脂肪肝显示出正常走行的肝动脉和门静脉。5例肝血管瘤呈均匀增强回声,与正常肝组织回  相似文献   

9.
经静脉二次谐波声学造影诊断肝血管瘤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经静脉二次谐波声学造影诊断肝血管瘤的应用价值。方法:31例患者接受造影检查,造影剂经左前臂静脉注射,间歇成像由心电图R波触发。结果:注射造影剂后动脉相观察,17例强回声型、4例弱回声型和5例混合声型肝血管瘤表现“晚显影、晚消退”特点,瘤体边缘强化,呈“环状”强回声,中国未强化呈弱回声。另2例强回声型和3例混合回声型血管瘤表现“早显影、早消退”特点,瘤体呈均匀增强回声团块。门静脉相,瘤体均无明显再次增强效果,延迟成像,瘤体均呈回声增强团块,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相近。结论:经静脉二次谐波声学造影有助于肝血管瘤的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能量多普勒声学造影对兔VX  相似文献   

11.
声学造影及相关技术在肝脏肿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肝脏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临床上常见的良性肿瘤为肝血管瘤、肝细胞腺瘤以及错构瘤和畸胎瘤等。肝脏恶性肿瘤可分为原发性肝肿瘤和转移性肝肿瘤两大类。在我国肝癌发病率居于恶性肿瘤的第三位。肝脏肿瘤的诊断尤其在二维声像图不具备典型特征的前提下,很难做出良恶性的区别,晚近发展的新型声学造影技术,开拓了超声诊断肝肿瘤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2.
能量多普勒声学造影对兔VX2肝癌血管显像增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能量多普勒学造影技术在兔VX2肝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只患有V2肝肿瘤的新西兰白兔经外周静脉注射Levovist,采用ATL,HDI3000型超声仪的能量多普勒显像观察肿瘤血管造影增强效果。结果:造影后6例显示为中等量血流,4例显示为多量血流,且肿瘤中心部位的血流显示率明显增高,造影前无一只显示中心部血流,造影后有7只显示出中心部血流并有3只可见滋养血管走行。血流分布形态也由造影前的点状分布为主变为造影后的条状分布为主,结论:能量多普勒声学造影明显提高兔肝VX2肿瘤内血流的显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免疫组化标记人血白蛋白微泡造影剂,观察其在兔肝脏VX2肿瘤造影实质相中的病理分布,目的是解释肝肿瘤超声造影显影的病理机制。方法10只荷VX2肝肿瘤新西兰白兔,经耳缘静脉团注人血白蛋白氟碳微泡造影剂,剂量0.04ml/kg;造影剂推注前设定为0时间点,静脉团注后分别在30s、3min、5min、10min时间点快速取肝脏组织及肿瘤组织各2~3块。用鼠抗人HAS-11抗体对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SP法分析造影剂在肝和VX2肿瘤组织中的分布。结果观测时间点内,检测样本中VX2肿瘤组织偶见散在的造影剂免疫阳性反应复合物表达,而造影剂免疫阳性复合物在肝组织内分布的顺序和表达程度不同:注射后30s,仅肝细胞有散在的阳性表达,注射后3~10min,阳性反应产物在肝细胞中逐渐增多、增强,而在肝窦内的阳性棕黄色反应颗粒在窦壁表达逐渐增多;团注后造影剂的免疫反应在汇管区则以3min、5min时表达最为明显,10min时几乎无阳性表达。结论人血白蛋白微泡在肝细胞、肝窦内、窦壁以及汇管区周围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其在肝内分布随着时间延长有从窦内向窦壁、肝细胞转移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1984年Feinstein等首次报道微泡直径与红细胞相似的声振造影剂静注法可以通过肺循环,达到左心和心肌声学造影的效果。从此,心脏声学造影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冠脉狭窄的程度和相应部位心肌的实际灌注状态并不呈一致性关系:有时冠脉造影正常或仅有无意义的狭窄,而却被证?..  相似文献   

15.
瞬间反应显像评价正常兔肝脏声学造影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瞬间反应显像在正常肝脏声学造影中的增强效果 ,并与常规二次谐波显像进行对比。方法  5只健康新西兰白兔经耳缘静脉注射氟碳声学造影剂 ,然后分别用瞬间反应式二次谐波显像和基波显像观察肝脏 ,对照以常规显像方式。结果 采用瞬间反应方式后 ,二次谐波和基波显像的造影效果有显著视觉改善 ,肝实质视频密度值在基波显像中由 93 .6 3± 10 .19提高到 110± 10 .35 ,二次谐波则由 118.6 3± 18.49提高到14 2 .13± 19.8,增强尤为明显。结论 瞬间反应显像可以明显提高二次谐波和基波显像的声学造影效果 ,尤对二次谐波增强显著  相似文献   

16.
谐波能量显像评价正常犬肝脏声学造影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谐波能量显像(HPI)在正常肝脏声学造影中的造影增强效果,并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进行对比。方法 4只健康杂种犬经外周静脉注射氟碳声学造影剂,分别用HPI和CDFI观察肝脏。视觉判断彩色增强效果和伪像分级。结果 造影后,肝脏HPI与CDFI均有3级强烈彩色信号增强,但CDFI有严重的3级“彩色怒放”伪像,而HPI的彩色伪像均为1级。结论 HPI在声学造影嗵较起初地反映肝脏血流灌  相似文献   

17.
二次谐波显像评价正常犬肝脏声学造影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二次谐波显像在正常肝脏声学造影中的造影增强效果及动态变化规律,并与常规基波显像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6 只健康杂种犬经外周静脉注射相同剂量的氟碳声学造影剂, 分别用二次谐波和基波显像扫描肝脏。结果: 声学造影后正常肝脏的灰阶影像有显著的视觉造影效果和视频密度定量值提高; 基波造影前后视频密度值分别为 93±1038 和106±1219; 二次谐波造影前后视频密度值分别为95±1167 和128±1849。结论: 新型声学造影剂结合二次谐波显像技术可以明显增强正常肝脏的二维超声影像、反映肝脏血流灌注情况。二次谐波显像明显优于常规基波显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二次谐波触发显像超声造影评价急性缺血心肌血流灌注。方法 对 10只犬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用自制的白蛋白氟碳气体声学造影剂进行心肌声学造影 ,测量心肌灌注缺损面积 ,与心肌病理染色对照。结果 造影后正常心肌回声显著增强。缺血心肌呈现灌注缺损。缺损面积与心肌病理染色测值相关良好。结论 自制的声学造影剂安全有效 ,能用于动物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肝脏超声造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超声造影早已在心血管病变检查及超声诊断中广泛应用,直到1986年Matsuda[1]才将其首次应用于肝脏.随着声学造影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及二次谐波、能量多谱勒显像等新技术的应用,使超声造影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2-4],对肝内微小病灶的检出率也较前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0.
灌注-延迟显像方法在兔肝脏VX2肿瘤声学造影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灌注-延迟显像方法在肝脏VX2 肿瘤声学造影中的增强效果及变化规律。方法: 9 只患有VX2 肝肿瘤的新西兰白兔经外周静脉注射氟碳声学造影剂, 按常规连续显像方法和灌注-延迟显像方法分别用高频二次谐波显像观察肿瘤造影效果。结果: 灌注-延迟显像产生的视觉肿瘤显影评分显著高于常规二次谐波显像 (P<0.01), 灌注-延迟显像和常规显像的肿瘤显影视频密度值分别为118.38±18.41 和87.83±17.03 (P< 0.01)。常规显像方法和灌注-延迟显像方法在对于 5-10m m 肿瘤结节的超声检出率分别为 63.6% 和90.9% 。结论: 灌注-延迟显像方法在确保观察到肿瘤血管早期增强现象的同时, 可以显著提高VX2 肿瘤声学造影的影像对比度和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