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食管导联心电图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方法应用双极食管导联心电图记录180例和单极食管导联心电图记录70例对各类阵发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对照分析。结果房室结双径路在双极食管导联心电图的检出率为82.22%,单极食管导联心电图的检出率为57.14%,P〈0.01;预激综合征合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在双极导联食管心电图的检出率为11.66%,单极食管导联心电图的检出率为10.00%,P〈0.05。结论双极食管导联心电图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比单极食管导联心电图的检出率高,安全、可靠、实用、能定位,对射频消融术前病例的筛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诊断某些心律失常中,p波的辨认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因食管导联心电图电极紧靠心房,能显示清楚的心房波(p波),如能同时记录食管和常规导联(II、V_1)心电图,可以互为补充,以诊断复杂心律失常,其方法简便可靠.现结合病例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心电图动态变化。方法:对食管贲门癌术后患者(1000例)的12导联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心电图异常246例,其中QRS低电压9例,ST段压低9例,ST弓背抬高2例,T波低平7例,T波倒置8例;心律失常185例,其中室上性心律失常158例,室性心律失常12例,束支及分支阻滞15例。其中二种心律失常兼有19例,三种兼有7例。结论:食管贲门癌手术可引起心电图QRS电压,ST-T及心率,心律等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4.
食管导联心电图(esophageal electrocardiogram)对診断心律失常与陈旧性后壁心肌梗死具有一定的价值,尤以前者为然。由于食管电极紧靠左心房,可使正位或異位的心房激动波能明确显示,故对确診各种心动过速与心律紊乱具有重要意义。过去我们曾检查了25例正常食管导联心电图,在此基础上,制訂了一套食管导联心电图操作规程,且应用于部分有关病例。本文先就食管导联心电图对室上性心律失常之应用价值,作一初步介紹,供同道参考。病例报告例1:周某(门診号270273,心电图号64—6112)女性,37岁。因1周来感心悸,于1964年2月11日来本院門診检查。体检:一般健康。心界不大,心律不  相似文献   

5.
目的:寻找一种新的诊断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检测方法。方法:采用FECG-D型胎儿心电图机,对心律失常、P波不清患者作“腹臂导联”测验,正极置于心律失常患者的脐上或脐下,负极置于左臂或右臂,接地电极置于肢导联任何部位。并与常规导联心电图进行比较。结果:心律失常、P波不清的患者,“腹臂导联”心电图均能明确诊断,优于常规导联心电图。结论:“腹臂导联”心电图可作为一种诊断心律失常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找一种新的诊断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检测方法。方法:采用FECG-D型胎儿心电图机,对心律失常、P波不清患者作“腹臂导联”测验,正极置于心律失常患者的脐上或脐下,负极置于左臂或右臂接地电极置于肢导联任何部位。并与常规导联心电力产进行比较。结果:心律失常、P波不清的患者,“腹臂导联”心电图均能明确诊断,优于常规导联心电图。结论“腹臂导联”心电图可作为一种诊断心律失常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开展经食管心房调搏术的可能性。针对常见心律失常寻找安全。实用,经济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90例心律失常患进行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和治疗。将食道电极一端插入预定食道位置,另一端与PES-4型电生理检测仪相联,根据检查和治疗目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调搏刺激方法,与刺激同步记录三个导联心电图以供观察。分析使用。结果 经食管心房调搏的90例心律失常患中,明确诊断22例。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63例,测出房室不应期26例,测旁道不应期9例。结论 食管心房调搏安全,实用,经济,能较广泛地应用于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适于在基层医院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刘英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9):34-35
目的:探讨12导联同步全息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本院2011年1月-12月间收治的129例患者进行12导联同步全息动态心电图检测,对比其与常规心电图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12导联同步全息动态心电图的ST段改变及心律失常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12导联同步全息动态心电图对于冠心病、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最简单有效的手段.心律失常诊断,尤其是复杂心律失常诊断是心电图诊断的难点,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主要分三个步骤:①分析心房波的起源、频率、规律;②分析心室波的起源、频率、规律,③分析心房波与心室波之间的关系[1].三个步骤主要是针对P波、QRS波群和P-R间期进行分析,不同部位起源的P波、QRS波群和P-R间期在不同的导联有不同的特征,导联选择的是否恰当对心律失常的分析至关重要,既往分析心律失常的起源多在加长的标准Ⅱ导联中进行,近年标准Ⅱ导联在心律失常分析方面的优越性越来越受到质疑,而AVR导联在心律失常分析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监测100例冠心病动态心电图(DCG),并随访4年。结果发现:DCG对异常心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心电图.DCG对诊断、处理心律失常有指导作用;DCG上CM。导联的ST段、T波的改变对诊断心肌缺血需全面、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1.
孟爱丽 《吉林医学》2013,(29):6022-6023
目的:探讨心律失常心电图对应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拟诊断为心律失常患者90例,都进行常规描记12导联心电图,观察ST段压低情况。结果:本组患者表现为ST段压低56例,阳性率为62.2%。以冠脉造影为判断金标准,ST段压低判断心律失常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85.7%和94.1%。结论:心律失常伴随有一定的心电图对应导联ST段压低,但是其诊断效果不明确,要进一步进行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4h动态心电图对起搏器植入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本院进行起搏器植入患者100例,随机分组,一组50例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另外一组50例接受常规12导联心电图。统计两组起搏器功能异常检出率、心律失常检出率。结果 两组起搏器功能异常检出率比较,P>0.05,24h动态心电图检出心律失常异常率36.00%显著高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出起搏器功能异常率8.00%,P<0.05。结论 与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比较,24h动态心电图对起搏器植入患者心律失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陈凌梅  李炜如 《四川医学》2004,25(12):1343-1343
目的 了解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及临床表现。方法 对14例新生儿心律失常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4例新生儿心律失常中,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感染性疾病、缺氧、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为主要病因。类型以早搏为多,占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1例心电图各导联无P波,QRS波宽大畸形且形态各异。R—R间期不等;另3例心电图未发现心律失常,但有T波改变(临床体检及心电监护仪发现心动过缓)。结论 新生儿心律失常病因多样且多种病因可同时存在,对存在上述各种因素的病儿认真进行心脏听诊,心电监护有助于及时发现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4.
杨忠伟  陈静 《农垦医学》1999,21(3):195-196
资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1998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病案资料,病例选择标准为:①急诊和入院初步诊断无右重心肌梗塞;②发病至第一份完整心电图记录时间在10’J‘时内;③入院后经临床、心电图、心肌酶、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右重心肌梗塞。2分析指标血压变化心率变化及心律失常情况;须召脉充盈或其它右心衰表现;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右室射血分数,心电图指标为:①ST段抬高导联数;②ST段抬高幅度;③V2导联ST段压低/avF导联ST段抬高<0.5mm。结果该期间内共收治急性右室心肌梗塞病人25例,符合上述入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EASI导联心电图在诊断心肌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心肌缺血患者200例,均记录其12导联及EASI导联心电图,统计EASI导联组与常规12导联心电图组诊断心律失常效果,及动态心电图检查中的价值与心电图ST-T改变幅度.结果:EASI导联组检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及心肌缺血比例高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组(P<0.05),EASI导联组发生电极滑脱、基线漂移及肌电干扰比例低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组(P<0.05),EASI导联组检出ST-T上抬幅度大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组(P<0.05),ST-T下移幅度大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组(P<0.05).结论:EA-SI导联诊断心肌缺血所受外界干扰小,尤其适用于长时间检查诊断.  相似文献   

16.
背景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具有一过性和阵发性的特点。患者易在院外发生心律失常,而传统的心电图设备因难以随时佩戴,常导致无法捕捉到患者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心电信号。目的探讨院前应用散点图初筛可穿戴单导联远程心电监测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银川市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1 076例患者,均在有心悸、头晕、胸闷、气短等症状时,在院外佩戴可穿戴单导联远程心电监测设备,采集并实时上传至云端的24 h心电图资料。A组为基层医生依据散点图的诊断,B组和C组为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医生分别依据散点图和散点图结合心电图的诊断。分析三组心律失常检出率、检出类型、诊断一致性及符合率,并以C组为金标准,分析A组和B组诊断心律失常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1)A组、B组、C组分别检出14种1 301例次、14种1 323例次、15种1 647例次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检出率分别为80.9%、81.2%、87.5%。(2)A组与B组诊断心律失常具有强一致性〔Kappa=0.891,95%CI(0.711,1.071),P=0.617〕,诊断符合率为96.7%;B组与C组诊断心律失常具有强一致性〔Kappa=0.759,95%CI(0.489,1.029),P<0.001〕,诊断符合率为93.6%;A组与C组诊断心律失常具有较强的一致性〔Kappa=0.692,95%CI(0.392,0.992),P<0.001〕,诊断符合率为91.7%。(3)A组诊断心律失常的灵敏度为91.5%、特异度为93.3%、阳性预测值为99.0%、阴性预测值为61.2%,B组诊断心律失常的灵敏度为92.8%、特异度为99.3%,阳性预测值为99.9%、阴性预测值为66.3%。结论在院前应用散点图初筛可穿戴单导联远程心电监测心律失常,可实现心律失常诊疗关口前移,并以此建立起由社区居民、基层全科医生和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医生共同参与的心律失常防治网。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12导联和3导联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老年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接诊的1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采用12导联、3导联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查.分析比较三种检查手段对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结果:12导联组对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检出率(78.33%、76.67%)明显高于3导联组(61.67%、63.33%)和常规组(46.67%、51.67%),3导联组明显高于常规组.12导联组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左束支阻滞、右束支阻滞及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明显高于3导联组和常规组,3导联组明显高于常规组.12导联组对下壁、侧壁的检出率(16.67%、11.67%)明显高于3导联组,对ST段抬高、压低的检出率(46.67%、55.00%)明显高于3导联组(28.33%、26.67%).结论: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老年患者中的诊断价值良好,可显著提高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诊断率,且对心律失常分型的诊断效果良好,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和鉴别心电图短P-R间期的产生原因,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检测115例受检者的常规导联心电图(RLECG)、头胸导联心电图(HCECG)、食管导联心电图(ELECG),对其中55例临床可疑心律失常和RLECG示短P-R间期者行食管心房调搏电生理检查。结果:①P波出现率和振幅均值比较ELECG>HCECG>RLECG(P<0.01),出现率分别为100%、95%、91%。②HCECGP-R段均值(P<0.01)及变异系数<RLECG。③RLECG波幅低、图形多变是产生心电图短P-R间期的主要原因。结论:作为无创伤性检查方法,HCECG和ELECG可以对短P-R间期者进行初步筛选,而经食管心房调搏能检测ECG短P-R间期的电生理特性,对鉴别诊断有肯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持式动态心电记录仪(SnapECG)对于常见不同心律失常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为其在临床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入选2018年9月—2019年12月经12导联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确诊为心律失常的住院患者,用12导联心电图和SnapECG同时采集患者心电图,以12导联心电图诊断结果为标准,探讨SnapECG对常见快速和缓慢型心律失常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本研究共采集373例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其中快速型心律失常180例(48.3%),缓慢型心律失常193例(51.7%)。SnapECG对常见快速型心律失常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9%和98.2%,对常见缓慢型心律失常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0%和100.0%。SnapECG对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的诊断灵敏度欠佳(分别为75.0%、50.0%、13.0%),对其他常见快速和缓慢型心律失常的诊断灵敏度达83.3%~100.0%;对各类常见快速型和缓慢型心律失常的诊断特异度达88.5%~100.0%。结论:SnapECG对常见不同快速和缓慢型心律失常的诊断特异度高,与P波相关心律失常的诊断灵敏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心律失常的诊断在充分了解病史及体格检查的基础上,心电图的检查是必不可少的辅助诊断措施,且在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将多年来临床工作经验总结如下。凡心律失常心电图至少应描记1min以上。从Ⅱ导、Ⅴ1导能很好地看清T波,作为常规检查依据,有时需要在特殊导联查出P波;如CL导联(把阴极放在左肩附近,而阳极在胸骨右缘第四肋间,地线在右肩)或用两个肢导分别放在胸骨右上及上缘,或用一个食道导或心内导。必须在心电图上仔细查明P波,应观察其频率,形态,电轴,P~R问期及其他区别,查P波与QRS综合波的关系,然后再检查Q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