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术中自制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在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控制率及其并发症。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6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骨关节科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行占位器植入患者265例(266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143例(144髋),女122例(122髋)。占位器均利用自行设计的压模器术中制作,全部占位器均加入万古霉素,同时根据细菌药敏结果加入另外一种抗生素。记录是否行大粗隆延长截骨术(ETO)取出感染假体、占位器并发症(断裂和脱位)的发生率、Harris评分和感染的控制率。结果:占位器植入时患者的平均年龄(57.4±14.2)岁。39例(14.7%)行ETO取出感染假体。38例(14.3%)出现了占位器的并发症,其中28例(10.5%)出现了占位器断裂,10例(3.8%)出现了占位器脱位。平均随访时间(83.4±14.6)个月。Harris评分从术前的47.56±14.23上升到末次随访的86.43±12.84(P0.05)。256例(96.6%)植入占位器术后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Ⅱ期翻修术后到末次随访,4例患者再次出现感染,并再次行Ⅱ期翻修,感染得到控制。感染总的控制率为95.1%(252/265)。结论:术中自制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控制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具有显著效果,占位器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占位器结合钢丝、钛缆、捆绑带、异体骨板及螺钉不影响感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抗生素占位器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术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1年3月~2008年5月共11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取出假体并清创后,用混有抗生素粉剂的骨水泥自制成临时假体(抗生素占位器)治疗感染。备行二期翻修术。[结果]所有病例伤口均在2周后愈合,感染无复发。3~6个月后均顺利进行了二期翻修术。[结论]应用抗生素占位器在关节置换术后治疗感染,疗效明显,方法简单可靠,复发率低,能有效防止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及挛缩,为二期翻修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3.
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假体二期翻修治疗人工髋关节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ei W  Kou BL  Ju RS  Lü HS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4):246-248
目的探讨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假体二期翻修治疗人工髋关节感染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6月至2004年10月,14例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行二期手术。术前Harris评分平均23分。一期手术中将取出的假体彻底清洗,骨水泥垫临时旷置,关节内引流管引流,术后静脉输入抗生素3周后,改为口服抗生素1个月。二期手术于6个月后进行,植入带抗生素骨水泥型假体。结果1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26个月,平均18个月。14例患者术后均无感染复发。术后Harris评分平均70分。结论彻底清创、足够间隔期以及二期手术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假体是有效控制感染复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伴窦道形成的治疗方法。方法 12例(13髋)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伴窦道形成患者,术前Harris评分平均30(23~38)分,血沉平均54(38~74)mm/h。根据Fitizgerald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分期,2例为Ⅰ期感染,8例为Ⅱ期感染,2例为Ⅲ期感染。12例均行一期清创、假体取出、占位器植入手术,二期行翻修术10例,因经济原因放弃二期翻修2例。结果平均随访19(3~30)个月,10例翻修术前Harris评分平均74.6(69~89)分,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5)。术后血沉平均10(6~17)mm/h,CRP降至正常范围,感染无复发。结论临时占位器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伴窦道形成方法可靠,术后复发率低,能有效克服髋周组织的挛缩。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行二期翻修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中期的随访,并进行疗效评估。方法自2004年1月~2007年12月,本组采用二期翻修术治疗人工髋关节术后感染22例(22髋)。一期手术彻底清创,取出感染假体,置入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二期手术植入骨水泥型或非骨水泥型假体。以感染复发率、疼痛评分(VAS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评估术后疗效。结果平均随访周期为(6.6±1.8)年(5~8年),22例患者均未发现感染复发、假体松动和脱位等。治疗前VAS评分平均为7.2分(5—9.1分),一期手术后VAS评分平均为3.8分(1.2~5.3分),最后一次随访时VAS评分平均为1.2分(0—3.2分)。治疗前Harris评分平均为36.4分(20~49分),一期手术后Harris评分平均为56.3分(40~66分),最后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为84.2分(72—93分)。结论使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二期翻修术中期随访控制感染效果显著,为全髋置换术后感染提供了有效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骨水泥间隔物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中的应用方法 及作用.方法 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单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假体取出时年龄34~80岁,平均52岁.置换术后至出现感染的时间为2周~19年.34例在一期手术中取出全部假体,2例分次取出假体.骨水泥间隔物内加入5%~10%的万古霉素.对有脓性分泌物者留置出入管进行灌洗,一般维持3~7 d,术后1周可下地活动,但患肢至少免负重2个月.术后常规静脉使用万古霉素,或根据细菌培养结果 选用敏感抗生素,2周后改敏感抗生素或口服利福平巩固4~8周.结果 34例患者的感染在术后3~19个月内得到有效控制;其中2例间隔物折断(支架为髓内钉),1例间隔物脱位;2例患者(以斯氏针和原股骨假体为支架者各1例)在感染控制后拒绝翻修.2例感染持续存在,1例行间隔物取出、股骨上端旷置,术后感染获得控制;1例行间隔物取出、股骨上端旷置,术后因并发症死亡.使用间隔物后的感染治愈率为94.7%.结论 骨水泥间隔物可通过局部缓慢释放高浓度抗生素明显提高感染的治愈率,同时可维持关节的稳定性,限制瘢痕形成,避免下肢不等长,便于再次进行关节置换.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翻修术中的应用方法和作用.方法 对25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患者均采用一期取出假体,彻底清创、冲洗后放置占位器.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2周后下地不负重活动,1个月后部分负重锻炼.结果 25例(26髋)中 1例(1髋)术后2个月因内科疾患死亡;1例出现髋关节占位器脱位,经再手术复位;2例髋关节占位器断裂;24例(25髋)术后感染完全控制,并在术后3~12个月后来院行二期髋假体再置入术.结论 髋置换感染后经彻底清创置入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可以提高感染的治愈率,维持关节的稳定性和下肢的长度,并可早日离床锻炼,便于二期假体再置入.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术中自制临时关节型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治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有效性。方法:使用自制压模器术中制备临时关节型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自2002年3月至2007年3月共使用此占位器治疗22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男10例10膝,女12例12膝,平均年龄59.6岁(33~75岁)。初次置换到感染症状出现时间间隔平均6.7个月(1~14个月)。临床症状,血象、血沉、C-反应蛋白等血液感染指标及膝关节穿刺涂片和培养用以明确假体周围感染,两期手术后均监测感染指标变化,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功能评价使用HSS评分系统。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占位器植入间隔时间为4.7个月(3~9个月),Ⅱ期术前感染控制率为100%。Ⅱ期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9.8个月(10~64个月),无感染复发。Ⅰ期术后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0.5±5.9提高到65.8±7.5,Ⅱ期术后最近随访时达平均88.7±5.1。9例对治疗结果满意,12例非常满意。结论:此方法制备的膝关节临时关节型占位器具有治疗期间保留较好关节功能、降低Ⅱ期手术难度、无须长期灌注及可靠的感染控制力等优点,治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抗生素给药方式的关节型占位器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治疗中的效果,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手术中占位器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自2002年3月~2007年5月,按门诊就诊顺序共收治明确诊断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病人36例(40髋),分别应用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与灌注冲洗型占位器行二期翻修治疗,其中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26例(29髋),灌注冲洗型占位器10例(11髋).记录两种占位器植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下地第1天及二期翻修术前1天髋关节功能、占位器植入次数、重建手术后最近一次随访的感染控制情况等指标.其中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及ROM(range of motion)测量,术前、术后常规摄x片对比.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1例因死亡而随访至翻修术后34个月.通过对比发现,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较灌注冲洗型占位器平均植入操作时间短(2.52±0.79 h/(3.29±0.33)h,P<0.01),术中出血量少(1208.57±275.64 ml/2131.82±596.84 ml,P<0.01),术后卧床时间短(6.14±1.98 d/45.18±6.11 d,P=0.00),住院时间短(26.00±3.27 d/53.63±3.35 d,P=0.00),占位器植入后感染控制率高(100%/81.82%,P<0.01);而下地第1天两组平均Harris评分相似(56.85±9.61/56.41±6.31),屈伸ROM结果类似(75.31°±6.34°/76.09°±5.49°),翻修术前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组平均Harris评分更高(86.78±7.49/80.35±6.37,P<0.05),屈伸ROM差别也不显著(95.16°±4.47°/97.35°±6.22°).结论 在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中,抗生素骨水泥型占位器较灌注冲洗型占位器具有植入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卧床时间短,住院时间短,下地后功能更好及无需长期灌注冲洗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期翻修手术治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有效性、第二期翻修时机的选择及抗生素使用的时间。方法采用二期翻修术治疗了19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6例采用金属灌注冲洗型占位器,13例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其中2例为非关节型占位器,3例为部分抗生素骨水泥关节型占位器,8例为全抗生素骨水泥关节型占位器。术后定期随访,应用X线片及HS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1个月(3—36个月),HSS评分由术前平均42.5分提高到最后复查时的88.6分,患者满意率为89.5%。在最后随访时没有感染复发的病例。结论二期翻修手术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有效方法,临时占位器起到重要的作用,使用关节型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有控制感染效果好、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短、术后功能恢复好及术后不用灌注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总结评估Ⅰ期清创后采用自制抗生素骨水泥股骨头假体控制感染,Ⅱ期翻修重建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1月共收治11例(12髋)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均采用Ⅱ期翻修。其中男7例8髋,女4例4髋。年龄29~80岁,平均60岁,术前Harris评分17~45分,平均(32±7.63)分。所有患者采用Ⅰ期取出假体,彻底清创,置入自制抗生素骨水泥股骨头假体,间隔4~20个月(平均12个月),待血沉、C反应蛋白、血白细胞计数正常,伤口局部无感染表现后,行Ⅱ期翻修重建。结果本组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无伤口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0个月,平均20个月。所有病例在随访时感染均没有复发,感染控制率100%。。患者髋关节疼痛和关节功能均有明显改善。随访时Harris评分65~96分,平均(87±7.72)分,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38.81,P〈0.01)。结论Ⅰ期清创后用抗生素骨水泥股骨头假体可有效控制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减少肢体短缩;Ⅱ期翻修重建手术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骨水泥或非骨水泥假体,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关节型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技术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深部感染的技术要点与初步经验。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接受二期翻修治疗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深部感染患者21例(21膝),男8例,女13例;年龄56~83岁,平均64.4岁。一期手术中彻底清创,取出假体,植入含高浓度万古霉素的关节型骨水泥间隔体;术后静脉滴注敏感抗生素2~8周,感染控制后二期植入翻修假体。结果 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54个月,平均32.2个月。无一例出现感染复发。终末随访时,KSS膝关节评分、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及膝关节活动范围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伸膝迟滞程度无明显加重。两次手术间隔平均11.5周。间隔体取出前后骨缺损程度未见明显改变。治疗期间未见明显肝、肾功能异常及伤口愈合不良、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关节型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间隔期内的膝关节功能、避免骨量丢失,相关并发症少。彻底清创、间隔期内使用敏感抗生素、准确判断翻修假体植入时机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带抗生素可活动关节骨水泥间隔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早期经验。方法2004年6月至2005年4月,采用二期翻修术治疗5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男1例,女4例;年龄57~75岁,平均67岁。一期手术彻底清创,取出假体,置入带抗生素可活动关节骨水泥间隔物。术后患者早期部分负重,关节屈曲活动。术后选用敏感抗生素静脉滴注6周,感染控制后再植入高限制性假体。结果患者中3例基础病因为类风湿关节炎,其中2例长期服用激素;余2例基础病因为骨关节炎,都有糖尿病。所有患者术前都曾出现过窦道,其中2例有窦道封闭现象。所有患者均未发现与骨水泥间隔相关的骨折、脱位及不稳定。两次手术间隔期为12~20周,平均15周。在间隔期,5例患者都能扶拐行走和屈曲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95°,平均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societyscores,KSS)81分。再植入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0个月,目前尚未发现复发和新的感染。结论采用带抗生素可活动关节骨水泥间隔可以成功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在间歇期能保留关节活动度,最终可有效处理感染并使再植入手术更加方便。  相似文献   

15.
临时假体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报告本院近年来采用Link感染治疗型临时假体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初步经验,探讨感染二期翻修中占位器的选择。[方法]采用Link感染治疗型临时假体治疗的8例9髋感染病例,术后每隔3个月随访1次,进行Harris评分。[结果]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3(3~22)个月,髋关节翻修重建病人的Harris评分平均为82.4(65~98)分,较治疗前平均改善48.8分,感染控制率为87.5%。术后功能优良率为60%。[结论]Link感染治疗型临时假体作为一种感染治疗中翻修间期使用的占位器,在感染控制和功能结果方面,能达到其他占位器的水平。在使用这种占位器的同时应用灌注冲洗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Infected hip prosthesis, a serious complication of primary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 can have severe consequences. We report the treatment outcome of two-stage revision THA for infected hip arthroplasty, including hemiarthroplasty, using an antibiotic-impregnated cement spacer for the interval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stages. Between 1996 and 2000 we performed this procedure on nine hips in eight patients. Cementless revision THA was performed as the second-stage procedure. Bone defects were restored with frozen allografts. The outcome was evaluated using the hip score of the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 hip score). The mean duration of follow-up was 35.7 months (range 10–55 months). The mean JOA hip score at follow-up improved from 30.1 (range 10–74) to 73.2 (24–96). The mean interval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stages was 10.1 weeks (range 6–19 weeks). Eight of the nine hips achieved a successful outcome. One hip, with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fection, experienced recurrence 4 months after revision THA. This patient was successfully treated 14 months after the first revision THA with a second two-stage procedure using a vancomycin- and arbekacin-impregnated cement spacer and bead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wo-stage revision THA using an antibiotic-impregnated cement spacer is a useful technique for treating infected hip arthroplasty. Received: January 21, 2002 / Accepted: September 18, 2002 Offprint requests to: N. Takahir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