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栗锦迁教授以黄连温胆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或取其法而不用其方,治疗证属胆郁痰热、胆胃不和,以情志异常为主要表现的多种疾患;使用中强调其"清胆"作用,治疗以理气化痰、清胆和胃、清热除烦。医案一中眩晕属痰热郁阻证,医案二失眠属痰热扰神证,医案三心悸属痰热互结证,治以清热化痰、清热涤痰。栗主任强调黄连温胆汤的运用,要领会痰热、脾胃、情志几个关键点,如恶心欲呕、纳呆、大便不调、腹胀满等脾胃系症状,以及心烦、胆怯、头晕、失眠、头痛等情志方面的表现。本方结合不同的加减可以治疗心悸、脏躁、眩晕、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习惯性便秘等。  相似文献   

2.
芩连温胆汤具有清热化痰,清胆和胃的功效,治疗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张小萍认为病因以痰热为主的疾病均可用芩连温胆汤加减进行治疗。现主要探讨张小萍运用芩连温胆汤治疗汗证、口腔溃疡、不寐、胃痛、便秘、泄泻等,总结其应用芩连温胆汤的临床经验,为临床上应用芩连温胆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文杰教授临证多年,在当今社会科技与人文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认为现代临床痰证不寐较为多见。痰浊致不寐原因有二:一是痰热扰神而不寐,治以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二是风痰上扰而不寐,治宜熄风宁神、健脾化痰,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李师从痰论治不寐承前意而不泥古迹,立足于患者的病因病机,辨别痰的病性、病位、病势,灵活组方,随证加减,个体化治疗,疗效确切。既遵循了"审证求因,治病求本"的中医思想,又体现了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现代"治未病"理念。  相似文献   

4.
刘莉教授以黄连温胆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治疗痰浊内盛诸症,收到异病同治之功。医案一胃炎证属木乘土位,肝气横逆,医案二更年期综合征证属肝肾不足、痰火内扰,医案三梦游症证属胆虚气郁,心神失守,治以清热、健脾、疏肝、宁心。刘莉教授认为黄连温胆汤运用广泛,诸多杂病皆可用之,病虽繁杂,但病机一致,即痰热内扰,气机紊乱,脏腑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5.
痰热证是内科杂病的常见证型,朱建贵主任从痰热论治眩晕、失眠、冠心病取得良好疗效。针对痰热证眩晕治以清热化痰、降逆通窍,临证多用黄连温胆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对痰热证失眠以清心化痰、镇静安神为基本治法,以黄连温胆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痰热型冠心病以清热化痰、行气宽胸散结为大法,方选小陷胸汤加减。  相似文献   

6.
温胆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具有燥湿化痰、清热除烦之功效。原方主治胆虚痰热上扰虚烦不得眠之证。笔者临床用其治疗顽固性疾病,常取得满意的疗效。今举三则,介绍如下:1顽固性失眠吴某某,女,31岁。1995年5月16日就诊。近3年来经常失眠,曾服安神补心等中药无效。近1个月来彻夜不寐,头昏乏力,在某某医院住院1周,失眠反加重而出院,就诊时坐片刻且不能支持而急欲卧床,伴胸闷心悸,苔白腻,脉弦滑。证属痰浊中阻,心神被扰而不宁。治宜化痰安神。方用温胆汤加减:药用姜半夏20g,云茯神15g,广陈皮10g,姜竹茹10g,沙枳壳10g,合欢…  相似文献   

7.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组成,主要功能为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之证。笔者在临床中应用温胆汤治疗痰热内扰引起的咳嗽、多发性抽搐症、眩晕、胃痛等疾病,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黄连温胆汤出自陆廷珍《六因条辨》,具有清热、化痰、开窍、醒神、安神、活血、化瘀、镇惊之功效。主治胆失清净、痰热内扰所致的多种病症,为泄痰和胃清胆之良方。《刘清泉老师运用黄连温胆汤治疗晕厥重症》一文,刘清泉老师临证遇一怪顽之症患者,经老师详询病史,认真诊察,辨证为痰热内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之证,方选黄连温胆汤治疗,取得良效。提示我们:中医药治疗,辨证永远都是第一位的,只有辨证准确,根据辨证遣方用药,才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痰热内扰为失眠重要病机,主要表现为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伴口苦,头重,目眩,大便秘结,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温胆汤为治痰首方,化痰清热,理气和胃,使痰去热清,胆胃恢复宁静清和之性,心宁而神安,不寐则愈。经后世医家不断继承创新,治疗失眠疗效显著,值得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点介绍孟宪民教授运用温胆汤异病同治的、临证经验。文中列举四例验案:其一、治久痹,屈伸不利,治以调气祛痰、通络散结;其二、治不寐,惊恐不安,治以理气化痰、清胆宁心安神;其三、治乏力,去伪求真,治以理气化痰、清胆和胃通络:其四、治中风,肢瘫麻木,乃属肝肾阴虚,顽痰痹阻清窍与经脉,气血远行不畅所致,治宜平肝祛痰通络。其病虽异,其治则同,均以温胆汤随证化栽而收到良好疗效,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化越性。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临床经验,探讨女性痰湿型压力性尿失禁的辨证论治。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立法选方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痰湿内蕴、痰热蕴结、痰浊壅肺、气郁痰阻四个证型,并阐述相关施治方法以及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四川地区成年代谢综合征(MS)住院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为MS的中医辨证论治的规范及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541例MS患者统计人口学资料、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人体测量学资料及相关理化检查,中医症状、舌、脉等,四诊合参,确定证型。结果 541例MS患者,脾虚痰湿证37.15%,气阴两虚证19.22%,瘀血阻滞证9.80%,痰火上冲证8.13%,心肝火旺证6.65%,阴虚火旺证6.47%,肝肾阴虚证3.14%,阴阳两虚证2.96%,痰瘀互结证2.59%,其他证型3.88%。20~40岁心肝火旺证最多,41~65岁脾虚痰湿证和气阴两虚证最多,66岁及以上脾虚痰湿证、气阴两虚证、瘀血阻滞证最多。当24≤体质量指数(BMI)28时,以脾虚痰湿证和气阴两虚证为主;当28≤BMI35时,以脾虚痰湿证为主。而当BMI逐渐增大时,脾虚痰湿证、瘀血阻滞证患者比例逐渐增加,而气阴两虚证患者比例逐渐降低。无既往史者以脾虚痰湿证为主。当MS伴有2型糖尿病时,以气阴两虚证和脾虚痰湿证为主。当MS伴有原发性高血压时,以脾虚痰湿证、痰火上冲证、心肝火旺证为主。当MS伴有血脂代谢异常时,以脾虚痰湿证为主。结论四川地区成年MS住院患者,总体以脾虚痰湿证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大,证型呈心肝火旺证→脾虚痰湿证、气阴两虚证→瘀血阻滞证、肝肾阴虚证、痰火上冲证→阴阳两虚证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平面细胞极性(Wnt/PCP)信号通路中Ras homolog gene family member A(RhoA) mRNA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尝试为AECOPD中医证型诊断提供客观标准。方法:收集AECOPD患者100例,分为痰浊壅肺证、痰热郁肺证、痰蒙神窍证、肺肾气虚证、阳虚水泛证5个组别,每组20例。正常组15例。所有入选患者空腹抽取静脉血,血液总RNA的提取采用试剂盒,按说明书进行操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RhoA基因在AECOPD中医证型患者血液中mRNA的表达量,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痰热郁肺组和痰蒙神窍组比较无差异;与正常组比较,痰浊壅肺组、痰热郁肺组、痰蒙神窍组、肺肾气虚组和阳虚水泛组中RhoA mRNA表达量明显增高(P 0. 01); 5组证型间RhoA mRNA表达量,痰浊壅肺组痰热郁肺组/痰蒙神窍组肺肾气虚组阳虚水泛组。RhoA mRNA相对表达量与AECOPD 5组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直线线性相关关系,且呈正性相关。结论:Wnt/PCP信号通路中RhoA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5组中医证型中存在显著差异,可能给AECOPD中医证型诊断提供一定的客观标准,并揭示其疾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对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中以中风为主证的医方及部分医案进行分析,归纳为中风伤寒宜调理荣卫、偏虚受风宜养血祛风、热甚生风宜清热熄风、肝风鸱张宜平肝熄风、痰浊蒙蔽宜涤痰开窍、寒中于里宜温中祛寒,对现今防治中风证极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建立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方法将40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运算组(302例)和考核组(101例),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提取患者症状信息,确立症状对证候贡献度,以诊断性试验ROC曲线建立诊断阈值。结果冠心病心绞痛可出现络气郁滞、络气虚滞、痰浊、血瘀、火热、痰热、阴虚、阳虚等基本证候,不同症状对证候诊断贡献度不同,并有不同的诊断阈值,经考核组101例患者前瞻性检验,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论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可用于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研究,建立的冠心病心绞痛证候量化诊断标准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患者中医证候与体重指数(BMI)的关系。方法对333例住院EH患者行中医辨证和身高、体重测定,并计算BMI。333例EH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9组,另外根据虚实辨证及夹痰、夹瘀辨证原则进行辨证分组。结果333例EH患者证候分布如下:阴虚阳亢证26例(7.8%),气虚痰浊证13例(3.9%),气虚血瘀证52例(15.6%),气阴两虚证20例(6.0%),痰瘀互阻证30例(9.0%)、气阴两虚,痰浊蕴阻证19例(5.7%)、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74例(22.2%),气阴两虚、痰瘀互阻证61例(18.3%),气虚痰浊、瘀血阻络证38例(11.4%);根据虚实辨证将333例EH患者分为单纯虚证、单纯实证、虚实夹杂证3组,其中单纯虚证(气阴两虚证)与单纯实证(痰瘀互阻证)高血压患者的BMI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夹痰、夹瘀不同将333例EH患者分为夹痰证、夹瘀证、夹痰夹瘀证、非夹痰夹瘀证4组,夹痰夹瘀证高血压患者BMI水平较夹瘀证和非夹痰夹瘀证增大P〈0.05或P〈0.01),夹痰证患者BMI水平较夹瘀证增高P〈0.05)。结论EH患者痰证的存在可能是影响BMI水平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EH合并肥胖的患者需要结合中医辨证采用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温化寒痰、润燥化痰、治风化痰等方法协助减轻体重、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痛风性关节炎肌骨超声表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08例,按照中医辨证分为湿热蕴结型、瘀热阻滞型、痰浊阻滞型和肝肾阴虚型4个证型,分析肌骨超声表现与不同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4个证型中,湿热蕴结型占比最高,累及关节最多。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型关节表面软组织水肿阳性率最高,为19.7%,明显高于痰浊阻滞型(P=0.004)、肝肾阴虚型(P=0.001);瘀热阻滞型关节表面软组织水肿阳性率明显高于肝肾阴虚型(P=0.048)。湿热蕴结型滑膜增生阳性率明显高于痰浊阻滞型(P=0.001)。湿热蕴结型滑膜血流阳性率明显高于痰浊阻滞型(P=0.002)、肝肾阴虚型(P=0.023);其余项目不同证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证型间半定量分级比较,湿热蕴结型滑膜增生级别高于痰浊阻滞型(P<0.01),其他各证型滑膜增生级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型滑膜血流级别明显高于痰浊阻滞型(P<0.01)、肝肾阴虚型(P<0.05),其他各证型滑膜血流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中医证型关节积液、骨侵蚀的半定量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痛风性关节炎肌骨超声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相关性,肌骨超声能为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可靠的参考依据,可作为中医四诊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8.
史同霞  王学华 《世界中医药》2014,9(11):1515-1518
失眠属于中医神志病范畴,主要病位在心脑。笔者认为中医治疗失眠,首先要辨虚实。虚证属于阴血不足,心脑失其所养;实证为实热内结或痰热内扰或瘀血阻滞等。当然,失眠的病机关键在于心神不安,因而安神定志为其基本治法,常用中药为酸枣仁、夜交藤、百合、珍珠母、煅龙骨、煅牡蛎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选择10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按照胸痹的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证型归纳.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证型分布依次为:阳虚寒凝血瘀证>气虚痰瘀证>气滞血瘀证=阴虚痰瘀证>阳虚痰瘀证=痰瘀交阻证>单纯血瘀证>单纯痰浊证=单纯阴虚证>单纯阳虚证>单纯气滞证>单纯气虚证;进一步归纳:阳虚及其各兼证组(单纯阳虚证 阳虚痰瘀证 阳虚寒凝血瘀证)>气虚及其兼证组(单纯气虚证 气虚痰瘀证)>阴虚及其兼证组(单纯阴虚证 阴虚痰瘀证)>气滞血瘀组>痰瘀交阻组>单纯血瘀组>单纯痰浊组>单纯气滞组.阳虚兼证组内出现率超过50%的症状依次为:心前区疼痛、胸闷、心悸、气短、畏寒、肢冷、乏力、腰膝酸软、夜尿频多,常见舌象有:舌质紫暗、淡紫、暗红、淡红,舌体胖大、齿痕、嫩,苔多白腻、白滑,脉象常见沉弦、沉弱、沉涩.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病机复杂,虚实相兼;阳虚寒凝血瘀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20.
心内科疾病是内伤杂病的一部分,从"痰"论治是非常重要的方法,近来"痰"证化热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温胆汤和黄连温胆汤均可治"痰热"证,但是后者清热和行气导滞的作用更强。文章选择了笔者在临证中使用黄连温胆汤的3个典型病例,剖析了辨证施治的具体过程,从而让读者了解在心内科疾病的治疗中准确选用黄连温胆汤的临证辨证要点,体会黄连温胆汤用于心内科疾病异病同治的精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