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生理情况下肾脏对蛋白质的滤过、重吸收及排泄1.肾小球滤膜的解剖结构2.肾小球滤膜的静电屏障3.血流动力学的影响4.影响物质分子通过滤膜的其它因素5.肾小管对蛋白质的重吸收及处理二、蛋白尿发生的病理生理及其分类1.肾小球性蛋白尿2.肾小管性蛋白尿3.溢出性蛋白尿(肾前性蛋白尿)4.分泌性蛋白尿5.组织蛋白尿三、蛋白尿的检查方法1.定性检查2.定量检查3.蛋白尿组成成分的分析4.尿内特殊蛋白成分的测定溶菌酶测定的意义;尿C_3含量的意义;β_2m 蛋白测定的意义;α_2M 蛋白测定的意义;FDP 测定的意义,蛋白尿选择性指数的测定。四、蛋白尿的临床类型及鉴别诊断1.功能性蛋白尿、热性蛋白尿、运动性蛋白尿2.直立性蛋白尿(体位性蛋白尿)3.病理器质性蛋白尿(一)肾小球疾病的蛋白尿(二)肾小管一间质性疾病的蛋白尿(三)轻链及/或重链蛋白尿(四)淋巴性蛋白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使用尿白蛋白(Alb)/总蛋白(TP)比值来判断肾小球和非肾小球血尿的实用价值。方法收集217例已确诊为肾小球疾病(175例)和非肾小球疾病(42例)的患者新鲜晨尿标本,定量检测尿总蛋白、尿白蛋白、尿p2微球蛋白(p2-MG)、尿N-乙酰-B-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足细胞标志蛋白podocalyxin(PCX)和裂孔隔膜蛋白(NPHS!)。根据尿常规蛋白定性结果将标本分成三组:尿蛋白阴性肾I生血尿组(尿蛋白定性为一,±且为肾小球性血尿的患者);尿蛋白阳性肾性血尿组(尿蛋白定性为+~++++且为肾小球性血尿的患者);非肾性血尿组(非肾小球性血尿的患者)。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尿Alb/TP比值的诊断价值。结果以非肾性血尿组为对照,尿Alb/TP比值对。肾小球性血尿组(包括尿蛋白阳性和尿蛋白阴性肾性血尿组)判断尿红细胞来源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89;尿Alb/TP比值对尿蛋白阳性。肾性血尿组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5,以0.4233为Cut-0ff值,对尿蛋白阳性肾性血尿的诊断灵敏度为0.922、特异性为O.952、阳性预期值0.979、阴性预期值0.833、准确度0.931。对B2-MG、NAG、PCX和NPHS1的结果统计后发现这些指标对诊断尿红细胞来源方面价值不大。结论使用尿Alb/TP比值判断肾小球和非肾小球性血尿在尿蛋白阳性的病例中有较强的诊断价值,但并不适用于尿蛋白阴性的病例。  相似文献   

3.
尿白蛋白排泄率作为肾脏早期损害的重要观测指标已得到国际上公认,成为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其实验室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还有待进一步规范.现简述如下.1尿白蛋白排泄率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重要性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第一位的慢性并发症,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在早期患者没有明显临床症状,但肾小球基底膜已经出现增厚和系膜基质增加,可见结节型或弥漫型肾小球硬化改变,肾小球率过滤可增加20%~40%.此期肾小球受损较轻,在肾小球滤过率增加的同时,只有以白蛋白为主的中小分子的蛋白质选择性滤出,尿蛋白总量正常而尿白蛋白增高,1982年Vibertv等[1]发现1型糖尿病患者尿总蛋白正常而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首次提出微量白蛋白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尿液蛋白质检测是肾脏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情况下,健康成人尿中排出蛋白质总量为(0·8±0·024)g/24 h,可含少量来自肾小球的血浆蛋白,如白蛋白、免疫球蛋白、β2-微球蛋白和肾小管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常规方法检测为阴性,在某些生理情况下可出现暂时性升高。当肾脏出现肾小球、肾小管疾病时,尿蛋白常呈现异常增高。1尿蛋白检测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检测方法尿蛋白定性的方法较多,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主要有磺基水杨酸法、加热醋酸法和干化学试纸带法。目前常用的尿蛋白定量检测方法主要有双缩脲比色法、比浊法和染料结合法三大类。24 h尿蛋白定量是目前实验室最常用的蛋白定量方法,本方法不受尿比重的影响,但留取尿液量是否准确影响蛋白量计算结果。24 h尿蛋白大于3·5 g是肾病综合征诊断的主要标准之一。2尿微量蛋白检测尿微量蛋白是尿中某些蛋白质的排泄呈亚临床升高,常规定性或定量方法难以检测的一种病理现象。当尿中出现微量蛋白,可能反映肾脏结构与功能的轻度或早期受损。临床上尿微量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和高血压引起的早期肾功能改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常用测定方法包括速率散射比浊、放射免疫、免疫电泳、固相荧光免疫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相似文献   

5.
蛋白尿是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之一。正常人每日肾小球滤过的原尿中含蛋白尿2~4 g,其中40%为白蛋白,20%为某些激素、溶菌酶、β2微球蛋白及少量免疫球蛋白轻链。但尿液流经肾小管时,90%以上的蛋白质被重吸收,仅肾小管髓袢升支及远端肾小管分泌的少量黏蛋白、Tamm-Horsfall蛋白(  相似文献   

6.
蛋白尿     
正常人肾脏滤过心输出量的25%左右,流经肾脏的血浆约滤出20%。滤过过程主要依靠流体静力压和肾小球毛细血管膜的通透性。正常情况下,分子量4万以下的血浆蛋白可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膜,但其中大部分为肾小管重吸收。故正常人尿液中也有微量蛋白,每日排泄量约为20—80毫克,平均40毫克,主要为分子量4—9万的血浆蛋白,其中60%为白蛋白。蛋白质排泄量超过150—250毫克/天时,称为蛋白尿,主要是肾小球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加,使血浆蛋白漏出增多。另有人证实近曲小管出口附近的蛋白浓度比入口部低100倍,所以蛋白尿可能与肾小球无关,而为肾小管(主要是近曲小管)对正常滤过的低分子量蛋白质重吸收减少所致。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是晚期肾病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微量白蛋白尿及蛋白尿的出现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危险性指标。足细胞参与组成肾小球滤过屏障,阻止蛋白质的流失,而足细胞的损伤也与蛋白尿直接相关。有研究认为,白蛋白尿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49例无症状肾小球性血尿病理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无症状肾小球性血尿患者肾脏的病理变化,了解无症状肾小球性血尿患者(尿蛋白≤0.3g/24h)的病理改变与尿特定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49例肾小球性血尿患者(10~50岁)的特定尿蛋白指标,进行肾活检作普通光镜、免疫病理和电镜检查。结果49例患者肾组织光镜检查显示:48例均为系膜增生,其中单纯系膜增生31例,IgA肾病12例,系膜增生伴局灶硬化1例,乙肝相关性肾炎(系膜增生型)4例,薄基底膜肾病1例。肾小管1级损伤与2、3级损伤之间尿α1-MG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无症状尿检异常镜下血尿患者,尿α1-MG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小管间质病变的严重程度,作为评判肾小管间质病变的一项指标有一定的意义。当尿α1-MG正常时建议仅行定期随访观察;当尿α1-MG持续增加或伴有蛋白尿或伴有乙肝病毒感染时,可行肾活检明确其病理诊断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9.
草酸盐肾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是指高草酸急症,主要表现镜下血尿或严重肉眼血尿及少量蛋白尿,个别病人表现为大量蛋白尿、泌尿系结石,甚至有些发展为慢性肾功衰竭.临床医生时常将草酸盐肾病误诊为肾小球肾炎.为此我们随机选择199oil998年间住院结石病人100例,进行了临床统计及研究,并将结果报道如下。l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100例中,男州例,女39例,年龄12-69岁.肾功不全9例,血尿80例,肾性糖尿43例,蛋白尿54例,其中大量蛋白尿12例,临床误诊为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1.2方法留取常规尿!oml做结石分析及盐类定性,监测糖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转铁蛋白(TRF)、尿免疫球蛋白G(IgG)和尿α1-微球蛋白(α1-MG)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本院40例健康体检者和90例T2DM患者晨尿中MAU、TRF、IgG和α1-MG的含量.90例T2DM患者根据尿常规中蛋白定性结果 分为尿蛋白阳性组和尿蛋白阴性组;根据病程时间长短分为4组:T2DM 1组(病程<5年)、T2DM 2组(病程5~10年)、T2DM 3组(病程10~15年)、T2DM 4组(病程>15年).结果 正常对照组与尿蛋白阴性组比较,MAU、α1-MG、TRF显著增高(P<0.001),IgG无显著差异(P>0.05);尿蛋白阳性组与尿蛋白阴性组及对照组相比MAU、TRF、IgG和α1-MG均有显著增高(P<0.001).T2DM患者尿微量蛋白的含量与患病的时间具有相关性,患病时间越长,尿中微量蛋白的含量越高.结论 尿中微量蛋白可作为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尿中MAU、TRF、IgG和α1-MG是诊断T2DM患者肾脏损伤灵敏、可靠的实验室指标.尿微量蛋白与T2DM的病程相关,随着患者病程的延长,尿微量蛋白排出逐渐增多,甚至出现大量蛋白尿.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损害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早期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增加,随之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最终导致终末肾功能衰竭。尿微量白蛋白是指尿中总蛋白排泄正常,尿常规蛋白定性阴性,  相似文献   

12.
范良敏 《贵州医药》1992,16(3):183-185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有学者统计,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患者30~50%发生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临床蛋白尿(尿蛋白排出量>500mg/24小时,常提示肾功能损害已不可逆。但是,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常只限于少数肾单位损害,肾小球滤过屏障轻度受损,可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动物试验和临床观察均证明严格控制血糖后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可逆转和部分逆转,故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近年来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若干进展作一概要综述。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1、肾肥大,GFR 上升糖尿病肾病最初的肾脏变化是肾肥大和肾小球滤过率(GFR)上升。研究证明早期 GFR  相似文献   

13.
蛋白尿     
蛋白尿是指用常规尿蛋白检查法,例如煮沸醋酸法、磺基柳酸法等检得蛋白反应阳性的尿。这种蛋白尿通常是由于尿中的血浆白蛋白、球蛋白含量超过正常浓度,用上述常规检查法表现为蛋白反应阳性的一种诊断学标志。广义的蛋白尿应该是只要尿中含有蛋白质分子,均得视为蛋白尿,不管它的含量或性质是否足以引起常规尿蛋白检查法阳性反应。临床上一般  相似文献   

14.
尿微量蛋白是指用常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难检查出来的一些蛋白质 ,其生理特性合成部位生理功能各有不同。正常生理条件下 ,中分子以上的蛋白质绝大部分不能通过肾小球底膜 ,因此正常人这些蛋白质含量为毫微克或微克水平 ,但当肾小球底膜受不同程度损伤所导致的一些肾脏疾病时 ,这些微蛋的成份可以升高。我们用ELISA法检测尿液和微量蛋白可检测微克水平 ,其方法简便 ,结果稳定可靠 ,该检测对各种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1 1 1 正常对照组 留取 37名门诊体检健康成人常规测定尿蛋白阴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肾小球滤过率及尿蛋白排泄率水平,探讨2型糖尿病的高血尿酸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根据血尿酸浓度将503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高尿酸组和正常尿酸组,分别检测两组血压、人体测量学指标、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尿酸、血肌酐及尿蛋白排泄率等指标,计算肾小球滤过率,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肾小球滤过率及尿蛋白排泄率水平。结果高尿酸组中的无蛋白尿患者、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大量白蛋白尿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均较正常组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尿酸组中大量蛋白尿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两组间微量蛋白尿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尿酸与糖尿病肾病相关,血尿酸可更直观地预测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平。  相似文献   

16.
周小倩 《贵州医药》2008,32(10):940-941
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引起血尿的原因很多,依据血尿来源可分为:(1)肾小球性血尿:血尿来源于肾小球,临床表现为单纯性血尿或血尿伴蛋白尿,多见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即变形红细胞性血尿,红细胞大小不一,体积可相差3~4倍,尿中可见两种形态以上的多形性变化的红细胞。  相似文献   

17.
第二十六节 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并非独立疾病 ,而是多种肾小球疾病引起的一组症状与体征。肾病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 ,前者指由肾脏本身疾病 (如急、慢性肾炎等 )引起 ,后者常继发于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肾病等。肾病综合征的病理改变主要有以下类型 :1微小病变型肾病 ;2膜性肾病 ;3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 ;4系膜增生性肾炎 ;5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一、诊断要点1.肾病综合征的主要表现  1大量蛋白尿 :各种原因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分子屏障与电荷屏障破坏 ,大量血浆蛋白通过滤过膜进入原尿 ,超出肾小管对蛋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尿红细胞形态对血尿定位诊断的的价值.方法 将所有血尿病例应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尿红细胞形态,将血尿分为均一红细胞血尿、变形红细胞血尿、混合性血尿,根据检查结果判断肾小球血尿与非肾小球性血尿.同时对血尿病例进行相关检查确定病因,分析应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尿红细胞形态血尿定位诊断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应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尿红细胞形态的技术,对肾小球性血尿诊断符合率为98%,对肾小球性血尿诊断符合率为99%.结论 相差显微镜观察尿红细胞形态的技术,对血尿定位诊断的价值高,方法简单、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金春岩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7):2565-2566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尿蛋白电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仪对20例正常对照组及6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尿蛋白电泳分析.结果:60例糖尿病患者,24例尿蛋白定性阴性中有17例没有检出尿蛋白,1例肾小管性蛋白尿,6例为生理性蛋白尿.36例尿蛋白定性阳性患者中生理性蛋白尿7例,4例肾小管性蛋白尿,15例肾小球性蛋白尿,10例混合性蛋白尿.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尿蛋白电泳测定,对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诊断、判断肾损伤程度和部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以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主要表现,当急性肾炎并发急性肾衰竭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出现少尿或无尿,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血清尿素氮及血清肌酐增高。常在感染后急性起病,以链球菌感染最为常见。今年发生于其它病原微生物感染后的急性肾炎的报告越来越多。在发达国家。急性肾炎发病率逐渐下降;但在生活和卫生条件差的国家,发病仍多。主要累及5~14岁儿童,成年人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