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晶状体后囊膜大面积破裂时采用晶状体前囊膜夹持法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远期疗效。方法:对因各种原因导致晶状体后囊膜大面积破裂的白内障患者48例(48只眼),在囊外白内障摘除术中采用晶状体前囊膜夹持法一期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患者的视力、人工晶状体的位置、晶状体囊膜的混浊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随访时间3-60个月。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39例(81.3%);人工晶状体位置稳定;无后发性白内障、视网膜脱离、继发性青光眼和顽固性葡萄膜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晶状体后囊膜大面积破裂的患者,在囊外白内障摘除术中采用晶状体前囊膜夹持法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不仅操作简便,而且效果良好,建立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探讨一种不同后囊膜作依托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改良的手术方法。方法对8例因外伤,手术误伤及手术切降引起囊膜有较大破孔,难以依托后房型人工晶体的病例采用前囊膜夹持方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后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的机制和处理方法。方法:对393例进行术后随访观察。结果:有21眼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发生率5.0%,用皮质类固醇治疗有效,1周内大部分吸收,无1例复发,有2眼用YAG,1眼失败,不影响术后矫正视力,结论:人工晶状体前膜是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常见早期并发症,其形成可能与血-房水屏障破坏和免疫反应有关,大多数病例通过药物治疗可完全吸收,视力增进。 相似文献
4.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技术已越来越广泛的在基层各医院开展 ,为了探讨一种新的方便好学的手术方法 ,我们通过对两种手术方法——保留前囊膜的囊袋内超声乳化和环形撕囊超声乳化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检查来进行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例为我院 95~ 98年住院的随机病例。其中保留前囊膜组 16例 16眼 ;男 7例 ,女 9例 ,年龄 5 8~ 79岁 ,平均 64.7岁 ;环形撕囊组 19例 19眼 ;男 9例 ,女 10例 ,年龄 5 5~ 73岁 ,平均 62 .4岁。二组均为老年性白内障 ,核硬度为 - 级 〔1〕。方法 :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名医…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外伤性白内障前囊夹持法植入后房人工晶状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7例后囊有较大破口的外伤性白内障病例,采用晶状体前囊夹持法植入后房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随访3-66月,平均38.2月,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12例(70.6%),人工晶状体位置稳定,未发现白发性白内障,视网膜脱离,继发性青光眼或顽固性和葡萄膜炎,结论:对于晶状体后囊有较大破孔,前囊存在的外伤性白内障病例,用前囊夹持法植入后房人工晶状体,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自1992年以来我们连续对234例(271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有瞳孔膜形成者,应用大剂量尿激酶结膜下注射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互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连续病例234例(271眼),男129例,女105例。年龄1~88a,平均45.08a。正.2膜的临床分级l级:121眼(44.64%);瞳孔区有灰白色纱膜样纤维组织增生;l级:103眼(38.00%);前房及瞳孔区有较致密的纤维渗出膜;阻级:47眼(7.34%);前房内有致密的渗出膜。1.3纤维膜形成的时间术后1~Zd者11眼(4.05%),术后3~sd者247眼(91.88%),术后6~10d者13眼(4…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抛光前囊膜及赤道部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2-05/2015-01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12例112眼为研究对象,在其知情同意下按是否抛光前囊膜及赤道部分为未抛光组及抛光组各56例56眼,术式均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18mo,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1%和16.1%,抛光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抛光组术后各时段人工晶状体有效位置(effective lens position,ELP)、屈光状态、裸眼视力与未抛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抛光前囊膜及赤道部可显著提高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切除保留前囊膜同时植入人工晶状体的临床疗效。方法: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同时伴有晶状体混浊46例46眼,术中采用经睫状体平坦部切口切除晶状体,保留前囊膜,并行玻璃体切除,Ⅰ期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所有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部分患者复查时前囊膜出现不同程度混浊,行YAG激光切开。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切除保留前囊膜Ⅰ期植入人工晶状体,保留了眼内正常解剖结构,减少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视力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的晶状体超声乳化手术中后囊破裂时,以残留的后囊或前囊为支撑进行Ⅰ期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成功率。方法 在28例(28眼)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手术中各种原因导致的后囊部分破裂情况下,以残留的后囊或前囊作支撑,进行折叠式人工晶状体Ⅰ期植入术。结果 随访3~22月,人工晶状体位置稳定,未发现1例人工晶状体脱位,视力恢复满意。结论 在较好的环形撕囊前提下,后囊破裂者不必改变术式,仍可Ⅰ期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操作简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前囊膜收缩对人工晶状体偏心的影响。 方法:选取40例4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使用Photoshop软件测量术后3mo内的晶状体前囊膜口面积,使用iTrace视觉质量分析仪测量人工晶状体偏心距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晶状体前囊膜收缩对人工晶状体偏心的影响。 结果:术后1d,1、3mo,前囊膜口面积逐渐缩小(P<0.01); IOL偏心逐渐增大(P<0.01); 患者的裸眼视力逐渐下降(P<0.01)。前囊膜口面积变化量与IOL偏心量呈正相关(r=0.566,P<0.05),术后患者的裸眼视力与IOL偏心量无明显相关(r=-0.104,P>0.05),前囊膜口面积变化量与初始面积呈负相关(r=-0.476,P<0.05)。 结论: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前囊膜的收缩可导致IOL偏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中后囊破裂的处理及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方法。方法表面麻醉下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中发生后囊破裂,术中及时发现破孔,充分利用黏弹剂,并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3 0例(30眼)全部植入后房人工晶状体。结果人工晶状体的两个襻植入囊袋内者10眼,一襻植入囊袋内另一襻在睫状沟内或两个襻都在睫状沟内共16眼,人工晶状体两个襻缝线固定于巩膜瓣下4眼。术后4周随访,视力>0.5者20眼,占66.67%;0.3~0.5者6眼,占20.00%;0.05~0.2者共4眼,占13.33%。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中如果发生后囊破裂,只要及时发现,妥善处理,仍可以安全地植入后房人工晶状体,术后视力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术中人工晶状体前囊夹持植入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撕囊口过小21例21眼、后囊破裂6例6眼、囊袋宽松1例2眼采用前囊夹持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观察视力、人工晶状体位置及后发性白内障情况,术后随访6~24mo。结果:术后3mo视力0.3以上6眼,0.5以上13眼,0.8以上10眼,人工晶状体位置稳定,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与囊袋内植入相近,未发现其它与固定有关的并发症。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采用前囊夹持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效果良好,是超声乳化术中出现撕囊口过小、后囊膜破裂等并发症的一种有效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后囊膜破裂后处理进行分析。方法 在 2 2 8例老年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者施行不同切口的超声乳化吸除 ,通过 3.2 mm切口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 ,通过 5 .5 mm切口植入 PMMA人工晶状体。在术中后囊膜破裂 16眼 (6 .5 8% ) ,并发玻璃体外溢 6只眼 (2 .6 3% )。结果 术中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情况 :人工晶状体两袢均植入在囊袋内者有 9眼 ,其中人工晶状体一袢在睫状沟内的而另一袢在囊袋内的有 3眼 ,人工晶状体的两袢均植入在睫状沟的有 4眼。在随访平均 12 m o时 ,裸眼视力≥ 0 .5者有 13眼 ,占 81.2 % .裸眼视力≥ 1.0者有 8眼 ,占 5 0 % .与正常组对照无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时 ,只要早期发现、沉着稳妥处理也能按预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且经随访观察无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中后囊膜破裂非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对于31例31眼白内障患者在行小切口白内障术时均行环形撕囊,术中发现后囊膜破裂后防止后囊膜破口扩大,处理玻璃体后充分利用残余的囊膜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结果:术后1wk矫正视力≥0.5者25例(80.6%); 术后3mo,矫正视力≥0.5者26例(83.9%)。 结论:非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处理后囊膜破裂的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AIM: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4 different intraocular lenses (IOLs) on 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 (PCO) by comparing the neodymium: yttrium-aluminum-garnet (Nd:YAG) laser capsulotomy rates.
METHODS: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included 4970 eyes of 4013 cataract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OL implantation between January 2000 and January 2008 by the same surgeon at one clinic. Four different IOLs were assessed. The outcome parameter was the incidence of Nd:YAG laser posterior capsulotomies.
RESULTS: An Nd:YAG laser posterior capsulotomy was performed in 153 (3.07%) of the 4970 eyes. The mean follow-up time was 84mo for all of the IOL groups. The percentage of eyes developing PCO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for the acrylic hydrophilic IOLs than for the hydrophobic IOLs, although eyes with acrylic hydrophilic IOLs did not require Nd:YAG laser capsulotomy as soon as eyes with acrylic hydrophobic IOL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ong-term PCO rates when 1- and 3-piece acrylic hydrophobic IOLs were compared or when IOLs made of the same material but with different haptic angles were compared.
CONCLUSION: In this study, eyes with acrylic hydrophilic IOLs were more likely to develop PCO than those with acrylic hydrophobic IOLs. The lens design (1-piece versus 3-piece and varying haptic angles) did not affect the PCO rate.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同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对80例(84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并将术后视力及主要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后1周裸眼视力≥1.0者9眼(11%),0.4~0.9者58 眼(69%),平均视力0.60±0.15,6月平均视力0.71±0.15。术中并发症主要是晶状体后囊膜破裂及虹膜瞳孔缘咬伤,分别为12眼(14%)和5眼(6%);术后并发症主要是不同程度角膜水肿22眼(26%)。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具有手术切口小,术后视力恢复好,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的优越性。但初始阶段应注重正规化的培训和规范化的手术训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晶状体超声乳化玻璃体切割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6例患者行晶状体超声乳化玻璃体切割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3~10个月随访中,所有患者术后视力都有不同程度提高,视力05以上者6例(375%),02~04者7例(4375%),01以下者3例(1875%)。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中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够获得良好视力而无严重并发症,是治疗白内障合并眼后段病变一种较理想的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种不用后囊膜作依托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改良的手术方法。方法:对8例(8只眼)因外伤、手术误伤及手术切除引起后囊膜有较大破孔、难以依托后房型人工晶体的病例采用前囊膜夹持方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矫正视力≥05者6只眼,占75%。无青光眼或视网膜脱离并发症。结论:前囊膜夹持方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简便安全,既有利于人工晶体的固定,又有利于阻止后发白内障的形成,适用于晶体前囊膜存在、后囊膜有较大破孔的病例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观察前房及后房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调查无后囊支撑的Ⅰ期及Ⅱ期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和后房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共 3 4眼 ,随访期为 6~ 3 6月 ,随访视力、眼压、眼底。结果 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8眼中 :术后视力 0 1~ 0 .4者 8眼 ( 4 4 4%) ,≥ 0 .5者 9眼 ( 5 0 0 %)。后房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16眼中 :术后视力 0 1~0 .4者 8眼 ( 5 6 0 %) ,≥ 0 .5者 4眼 ( 2 5 0 %)。 6眼术后发生葡萄膜炎 ,1眼继发青光眼 ;1例 ( 1眼 )老年人因高血压发生脉络膜下爆发性出血。 2例 ( 2眼 )脉络膜少量出血 ,术后 5天吸收。眼压术后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两组术后均获得较理想的视力。可根据年龄和眼部情况的差异选择不同的术式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