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目的:分析并总结上腺偶发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1990-2000年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5例肾上腺偶发瘤的CT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嗜铬细胞瘤9例,腺瘤7例,转移瘤5例,髓性脂肪瘤5例,节细胞神经瘤3例,腺癌、脂肪瘤、囊肿、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及间叶瘤各1例。其中良性25例(71%),恶性10例(29%);CT诊断明确18例(51%)。误诊8例(23%),不能明确诊断9例(26%)。结论:(1)肾上腺偶发瘤良性多见;(2)髓性脂肪瘤、囊肿、脂肪瘤可明确诊断;(3)转移瘤、嗜铬细胞瘤、腺癌较易诊断;(4)少、罕见偶发瘤大多不能明确诊断,须依赖组织学检查;(5)腺瘤、嗜铬细胞瘤及单侧转移瘤间最易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B超诊断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B超检查,对7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血管瘤患者,其声像图表现特征进行分析,并行声像图分型。结果:72例肝血管瘤,经B超检查,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符合率为94.5%(68/72);漏误诊4例,占5.6%(4/72),分别为3例肝癌液化,占4.16%(3/72),肝囊肿1例,占1.38%(1/72)。结论:通过B超多切面探查及声像图特征表现,超声诊断具有无损伤、无痛苦、方法简便,准确率高,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恶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恶性纵隔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76年1月~2003年7月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57例恶性纵隔肿瘤。结果 恶性胸腺瘤26例、恶性畸胎瘤11例、恶性神经源性肿瘤4例,恶性脂肪病2例、纵隔类癌2例等;除无手术指征的5例使用放、化疗外,手术切除52例,其中根治性切除44例,姑息性切除5例,探查3例,手术切除率94.2%(49/52),术后随诊1个月~25年,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2.2%、50.13%和30.5%。结论 本病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X线、CT检查;治疗应以手术为首选,姑息切除术后配合放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精索扭转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了1991-2004年34例精索扭转误诊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全部为院外误诊,误诊急性附睾、睾丸炎28例(82.4%);鞘膜积液3例(8.8%);睾丸肿瘤1例(2.94%);泌尿系结石1例(2.94%)。发病至误诊时间2h-1个月,平均3.5天,来院就诊时间2.5h~1.5个月。平均5.2天,手法复位成功一例,手术复位5例,睾丸附睾切除28例,睾丸毁损率82.35%。结论 提高首诊医生对精索扭转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是减少误诊的关键。详细的病史、细致的体检、彩超的应用是诊断关键。最佳治疗是及早积极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5.
肾结核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分析病史,尿细菌学检查,X线尿路造影检查。由于这些方法的局限性,对肾结核的明确诊断有一定的困难。B超对肾结核的诊断有一定的特异性,可显示肾结核病灶的范围,侵犯部位及各病理阶段的肾形态学的改变。国内文献已有少量报道。本文重点以肾结核的肾形态改变为依据,结合其声像图特点,对肾结核各期的B超诊断问题进行讨论。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为我院住院病人,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对一54岁。左肾5例,右肾2例。病程最长10年,是短仅1周。1.2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6.
泌尿系结核32例诊断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泌尿系结核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泌尿系结核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经验。结果最常见的主诉为尿路刺激征(66%)和肉眼或镜下血尿(34%)。尿沉渣涂片找抗酸杆菌和尿PCR TBDNA阳性率分别为22%和30%;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肾盂造影、CT的确诊率分别为30%、27%和58%。32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泌尿系结核。结论泌尿系结核的临床诊断应综合病史尿液分析、影像学检查、病原学诊断等多种方法,力求寻找更多证据。X线检查应首选IVU和逆行肾盂造影,对两者未能明确诊断者可选择CT检查。对于中、晚期肾结核,CT的诊断价值较逆行肾盂造影更大。  相似文献   

7.
报告股骨大粗隆部溶骨性病损27例。其中骨囊肿10例(37%),骨结核5例(18.6%),骨纤维异常增殖症4例(14.8%),动脉瘤样骨囊肿3例(11.1%),骨血管瘤2例(7.4%),软骨母细胞,骨巨细胞瘤,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各1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其中10例术前与术后诊断不相吻合。本病应综合临床,X线及病理三者所见进行分析以得出正确诊断。对误诊病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肾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肾结核患者声像图特征和临床资料。结果70例肾结核超声诊断正确53例,准确率为75.7%,误诊13例,漏诊4例;肾结核超声声像图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肾积水、肾囊样变、肾萎缩、肾钙化等;根据声像图表现和病理演变,将肾结核细分为以下7个类型:结节型,占5.7%;囊肿型,占11.4%;积水扩张型,占34.3%;积脓型,占12.8%;萎缩型,占17.1%;钙化型,占8.5%;混合型,占10.0%。结论超声检查对肾结核的诊断及临床分型具有重要价值,根据肾结核的病理演变及超声表现对肾结核的临床分型、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肾结核的临床表现,争取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23例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表现膀胱刺激征229例(71%),腰痛伴肉眼血尿61例(9%),镜下血尿合并蛋白尿46例(4%)。尿查抗酸杆菌、聚合酶链反应结核菌(PCR-TB-DNA)和血清抗结核特异性抗体(PPD-IgG)检查阳性率分别为37.7%,47.1%和52.3%;IVU,B超,CT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69.1%。31.2%,86.3%.尿沉渣红细胞MCV测定值≥77fl,诊断符合率为98.3%.227例接受药物(INH+RFP+PZA,12个月)治疗,痊愈183例(81.1%);96例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均诊断为肾结核。结论 尿液检查、尿沉渣红细胞MCV测定联合影像学检查、可以提高肾结核的早期诊断率,早期肾结核内科三联抬疗效果满意。无功能肾结核行肾切除时应尽可能切除患侧输尿管。  相似文献   

10.
不典型肾结核39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典型肾结核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非典型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非典型肾结核临床特点以血尿、腰痛、尿频及低热为主,29例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肾结核,误诊为肾盏多发结石伴积水手术1例。结论聚合酶链反应(PCR—TB—DNA)宜作为肾结核早期诊断的常规措施,CT对病因不明和中晚期病例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外科手术仍是肾结核治疗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非典型肾结核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非典型肾结核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非典型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非典型肾结核临床特点以血尿、腰痛、尿频及发热为主,26例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肾结核,发生输尿管残端综合征1例。结论聚合酶链反应(PCR—TB—DNA)宜作为肾结核早期诊断的常规措施,CT对病因不明和中晚期病例诊断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肾结核治疗体会(附5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提高肾结核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肾结核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经验.结果 最常见的主诉为尿路刺激征和血尿,分别为42%和50%;尿PCR-TBDNA阳性率为30%,IVU与CT的确诊率分别为20%、73%.药物治疗13例均治愈,手术治疗44例且术后病检均为肾结核.结论 肾结核不典型病例增多,临床应综合分析,力求早期诊断.X线检查应首选IVU和CT.无功能结核肾切除同时应尽可能切除患侧输尿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青少年肾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收集2003-2012年收治的20岁以下青少年肾癌患者11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11例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4例辅助免疫治疗。[结果]病理均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或透明细胞为主型肾腺癌。11例患者随访1-9年,术后2年内死亡2例,余9例均无瘤存活。[结论]青少年肾癌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探查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4.
杨凤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15(10):1138-1139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内窥镜对早期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20例临床诊断为早期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行PPD试验、痰液抗酸杆菌染色、胸部X光、CT、支气管检查和支气管内膜活检病理检查。结果:120例临床诊断为早期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临床表现+PPD试验、临床表现+痰液抗酸杆菌染色、胸部X光、CT、支气管检查和支气管内膜活检病理检查诊断为支气管内膜结核者,分别为52、58、54、62、84、106例。支气管检查和支气管内膜活检病理检查与临床表现+痰液抗酸杆菌染色、临床表现+PPD试验、胸部X光、CT检查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内窥镜检查和支气管内膜活检,是诊断早期支气管内结核最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囊性肾癌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诊断.方法回顾我院1991~2001年经手术证实的13例囊性肾癌,分析其影像学特点、术中所见、术后病理.结果本组4例为多囊性肾癌,9例为单囊性肾癌.术前CT诊断8例,超声诊断肾癌7例.6例术前诊断不明确,行手术探查,病理证实为肾细胞癌.结论囊性肾癌术前诊断有一定难度,影像学检查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部分病人尚需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合并肾结核的可行性。方法行经皮肾镜术后确诊的肾结核病人4例,肾结石3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1例;术前可疑肾积脓2例,行结核相关检查,结果提示阴性。4例患者均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术中发现肾内均有不同程度积脓,予吸净脓液,用超声碎石取石,术毕取病理活检。结果术后病理结果提示肾结核3例,随访1~2年,病情治愈,肾盂黏膜慢性炎症1例,术后肾造瘘通道反复流脓,抗结核治疗半年后行患肾切除,术后病理报告为肾结核。结论结核合并结石并非经皮肾镜手术的绝对禁忌证,结合有效抗结核治疗,行经皮肾镜取石术可有效缩短病程,保留肾功能。  相似文献   

17.
泌尿系结核的多科反馈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文隆  韩潮  卢成  张志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9):2957-2959,2962
目的 总结泌尿系结核各种诊断方法的特征,提高泌尿系结核的诊断水平。方法 选择近2年来多个科室反馈诊断72例泌尿系结核,总结泌尿系结核的病理特征和影像学特征,比较各种病原学检查方法。结果 患者最常见的主诉为尿路刺激征和血尿,分别为87.5%和47.2%;尿沉渣涂片找抗酸杆菌、尿TB培养和尿PCR-TBDNA阳性率分别为21.7%、27.3%和58.7%;IVP、超声、MRU、膀胱镜检查和CT的准确率分别为35.5%、48.6%、66.7%、88.9%和90.1%。结论 泌尿系结核的临床诊断应综合病史、尿液分析、影像学检查、病原学诊断等多种方法。超声、尿常规为筛选,尿PCR-TBDNA对诊断有重要的参考意义,CT诊断价值最大;膀胱镜检查直观、准确,诊断意义显著。相互反馈信息可帮助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肾移植经验。探讨有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118例肾移植手术从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术后处理进行回顽性分析且对输尿管膀胱吻合技术进行改进。结果 1、3、5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6%、94%、93%,术后输尿管膀胱吻合口漏尿1例、输尿管坏死2例、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2例。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配型,减少肾脏冷、热缺血时间,精细手术操作是肾移植成功,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输尿管膀胱吻合口技术改进能减少输尿管膀胱吻合口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结石并发肾肿瘤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肾结石并发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肾细胞癌2例,肾孟移行细胞癌1例,肾上盏移行细胞癌1例,肾孟移行细胞癌伴灶性磷癌1例。采用B超、静脉尿路造影及CT等方法诊断。结果仅2例获得术前诊断,为肾细胞癌。其余3例为术中发现及术后病检证实。结论年龄大于50岁、马蹄形肾结石及反复感染的肾结石患者,及时的追踪复查才能提高其合并肿瘤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肾后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德煜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1):74-76
目的探讨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及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对该院1986年8月~2005年10月收治的各种原因尿路梗阻导致的肾后性肾功能衰竭70例进行分析。根据病因选择经皮肾穿刺造瘘术、膀胱镜逆行留置输尿管导管或双J管内引流、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后双J管内引流术及开放手术。结果尿石症52例。前列腺增生伴尿潴留12例,神经原性膀胱1例,泌尿系肿瘤5例。经治疗56例症状消失,血尿素氮、血肌酐正常。8例症状改善但血尿素氮、血肌酐未正常。5例症状及血尿素氮、血肌酐无改善。1例死于晚期恶性肿瘤。结论尿路梗阻导致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应根据不同病因,尽早解除梗阻,选择相应治疗方法,恢复尿流畅通,最大限度地挽救和恢复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