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比格犬上颌窦正常解剖,为与上颌窦有关的动物实验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收集16个比格犬上颌窦,利用锥形束投照计算机重组断层影像(CBCT)扫描,并完成局部解剖,详细观察上颌窦形态、位置、容积、自然窦口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另购买2只健康成年比格犬,利用CBCT确定上颌窦窦底,经腭侧开窗,显露软组织,夹取该位点黏膜行组织学检查,光学显微镜下验证所夹取黏膜是否为上颌窦黏膜。结果比格犬上颌窦形状略似锥形,前部较窄,后部宽大,位于上颌第3前磨牙与第1磨牙之间的腭侧,四周均有骨壁包绕。于第4前磨牙远中牙尖腭侧,距腭中缝约17~18mm处可见上颌窦最低点。同一个体双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比格犬双侧上颌窦无明显差异,有利于上颌窦相关研究进行随机分组;窦腔内无明显骨嵴或分隔,降低窦黏膜穿孔的危险;行上颌窦外提升时,结合CBCT于上颌窦最低点经腭侧骨板开窗是最佳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翼管神经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明  江凯  王新东  张彬  何勇 《解剖学报》2015,46(2):227-231
目的 探讨翼管神经血管束的解剖结构及其作为内镜经鼻颅底手术中解剖标志的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256例慢性鼻炎患者的蝶窦冠状位CT中翼管与蝶窦底壁的位置关系,三维重建26例患者蝶窦CT片,测量翼管相关解剖数据;解剖6具湿性成人尸头,观察翼管神经血管束周围解剖结构关系,评价翼管神经血管束等作为解剖标志的临床意义。 结果 翼管完全突入蝶窦内为18.8%(48/256),半突入蝶窦腔内为32.8%(84/256),完全走行蝶窦底壁骨质内为48.4%(124/256)。翼管前口及圆孔内径分别是(4.6±0.5)mm、(2.7±0.7)mm,翼管前口边缘至圆孔边缘、蝶腭孔边缘和破裂孔间距分别为(6.0±2.4)mm、(3.6±0.9)mm和(16.9±1.9)mm。翼管神经是翼腭窝内寻找蝶腭神经节、上颌神经的重要标志;翼管位于蝶窦底壁及外侧壁交界处,翼管神经血管束指向颈内动脉膝状部,也是海绵窦前部和Meckel腔的标志。 结论 翼管神经血管束作为解剖标志对于内镜经鼻颅底手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正确认识这些解剖标志有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模拟内镜下经双鼻孔至Meckel腔手术入路,对Meckel腔及入路的相关结构进行解剖学研究,为临床内镜下Meckel腔手术提供解剖学及形态学资料。
方法 对10具(20侧)动静脉灌注乳胶的成人尸头标本,完全模拟经双鼻孔至Meckel腔的手术入路逐层显微解剖,对入路相关解剖标志进行观察、分析、拍摄和测量。 结果 该入路可分4步,即寻找上颌窦口,进入上颌窦,进入翼腭窝和进入Meckel腔。鼻小柱距上颌窦口的距离为(45.07±2.01)mm,与蝶腭孔的距离为(64.84±3.00)mm,距翼管前孔距离为(71.34±2.99)mm。以鼻小柱至鼻后棘的连线为底边,其与鼻小柱与上颌窦口连线的夹角为(38.81±1.72)。其与鼻小柱与蝶腭孔连线的夹角为(25.92±2.05) °。蝶腭动脉及翼管动脉平均外径分别为(2.21±0.24)mm和(1.07±0.27)mm。翼腭窝区结构复杂,其内上颌动脉及其终支蝶腭动脉和腭降动脉变异较大,沿蝶腭动脉逆行解剖有助于寻找上颌动脉及其分支结构。解剖分离翼腭窝内神经、血管等结构,追踪翼管神经血管束,依据翼管后端正对颈内动脉破裂孔段的特点,解剖分离四方形空间可较直接进入Meckel腔。结论 侵犯Meckel腔肿瘤的入路选择应该个体化,应依据肿瘤主体在Meckel腔的位置及范围等决定选1种或联合入路;内镜下经双鼻孔至Meckel腔入路可较直接地暴露Meckel腔的前下内面及翼腭窝区域的解剖结构;手术中重要的解剖标志为蝶腭孔、翼管神经、翼管和上颌神经;翼腭窝中浅部血管结构的解剖有助于深部神经结构的保护,深部神经结构(如翼管神经和上颌神经)和其穿行的骨孔有助于在颅底辨别和控制颈内动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翼腭神经节及毗邻结构的显微外科解剖关系,为临床手术治疗相关疾病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成人尸头标本15例(30侧),采用手术显微镜及鼻内镜观察翼腭神经节及毗邻结构。 结果 翼腭神经节为翼腭窝内副交感神经节,为翼管神经、上颌神经、腭神经三者交汇处,位于内上方为翼管神经,位于外下方为上颌神经,位于下方为腭神经,腭神经起始于腭骨垂直板与上颌骨后壁的夹角处,腭神经起始处外径为(1.23±0.32)mm,向前内走行,并于腭降动脉的后内侧逐渐紧贴腭骨垂直板下降进入翼腭管。 结论 翼腭神经节与腭神经及翼管神经相邻,先通过腭神经寻找到翼腭神经节,再通过翼腭神经节可定位翼管神经,因此可作为翼管神经切除术中的重要解剖标志。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上颌窦区域的解剖特点,为经上颌入路至颅底中央区提供相关解剖学资料.方法 8例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部标本,显微镜下解剖上颌窦,观察上颌窦各壁有关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 上颌窦有5个壁,重要解剖标志有眶下孔、尖牙窝、颧上颌点、眶下血管神经束、上颌窦窦口和筛上颌板等,上颌窦后外壁呈三角形,打开其内侧部是翼腭窝,眶下血管神经束走行于外侧壁与上壁交界处.筛上颌板位于上颌窦内上壁的后部与后筛窦之间.结论 熟悉上颌窦区域的解剖特点,在颅底手术入路中可以减少有关解剖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可吸收骨折内固定物及其在颌面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外已就可吸收骨折内固定物进行了一系列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颌面部骨折由于其解剖及生理结构的特殊性,更适合应用这种可吸收固定物进行内固定。本文重点综述了国外研究较为广泛的几种可吸收高分子聚合物的理化、生物学特性及其在颌面外科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骨间前神经综合征发病解剖基础。方法 :48侧 (左右各 2 4侧 )成人防腐固定标本在肉眼或双目放大镜下解剖观察可能构成对骨间前神经卡压的解剖结构。结果 :有 6 6 .6 %的拇长屈肌副头由内上至外下斜过骨间前神经主干前方。横过骨间前神经的结构还有 :尺侧副血管 (48.3% ) ,指浅屈肌发出至拇长屈肌的小肌束或纤维束 (10 .4% )。骨间前神经与桡、尺骨的关系 :77%骨间前神经走在桡骨颈前方下行一段 ,长为 3.9cm(37侧 ,) ;16 .7%骨间前神经在桡、尺骨之间走行 ;6 .3%隔指深屈肌走在尺骨的前方。结论 :拇长屈肌副头、横过骨间前神经的肌束和纤维等结构可能是致骨间前神经综合征的解剖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三维重建软件进行颌面部骨性结构与血管快速重建探讨其对口腔颌面外科临床的指导意义。 方法 对2例志愿者和2名颌面部骨折患者行多层螺旋CT 头颅血管造影扫描, 层厚0.6 mm, 将Dicom格式数据导入Mimics 10.01和3D-Doctor4.0,对颌面部骨性结构及其周围血管进行快速重建三维模型。 结果 重建的三维模型能清楚显示颌面部骨性结构及其周围血管的详尽立体解剖形态, 所得重建图像逼真, 可观察任意剖面并且多角度变换,显示其空间位置关系和定量测量分析。重建过程简单,无须专业三维重建人员进行操作,且结果可以导入CAD软件,进行快速成模。 结论 利用三维软件进行颌面骨性结构及其周围血管快速重建能为颌面部的手术设计与实施, 提供了快速可靠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胎儿宫内手术修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制作和观察21~32周正常和单侧完全性唇腭裂胎儿头颈部血管铸型标本,比较它们颌面部血供的来源及吻合情况。结果①正常胎儿颌面部血供主要来源于面动脉、颏下动脉、下唇动脉、上唇动脉、鼻翼下缘动脉、鼻翼动脉、鼻外侧动脉、鼻背动脉、眶下动脉及面横动脉等,这些动脉及其分支构筑颌面部组织丰富的血管网;②单侧完全性唇腭裂胎儿患侧上唇动脉沿裂缘向上至鼻翼基底部与鼻翼下缘动脉等相吻合,患侧部分腭骨缺损暴露的腭大动脉穿过骨残端与患侧鼻腔内的血管相吻合。结论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胎儿颌面部进行宫内修复手术,重点在鼻部和上唇部的血供,主要以上唇动脉、鼻翼下缘动脉和腭大动脉为主。  相似文献   

10.
随着护理学的不断发展,具有专科特色的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将更加体现出它的科学性、技术性、社会性和服务性。口腔颌面部因上接颅脑,下连颈部大血管及重要神经,是呼吸道上端、消化道的入口,易感染部位。手术和原发病常不同程度地导致解剖结构改变和生理功能障碍,吞咽、语言沟通障碍或颅面部畸形必然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导致患者产生心理障碍。现就85例口腔颌面部手术患者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颞下经下颌入路显露侧颅底区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颞下经下颌入路应用解剖,为术中保护重要结构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选用成人尸头10例(20侧),摹拟手术入路,解剖观察、测量相关结构,探求入路涉及的骨、肌肉和神经血管间的解剖关系。结果影响该入路暴露的主要结构包括面神经、腮腺、颧弓和下颌升支。颞下窝和翼腭窝血管神经丰富,茎突及其筋膜将咽旁间隙分为咽旁前和咽旁后间隙,后者容纳颈内静脉、颈内动脉和Ⅸ、Ⅹ、Ⅺ及Ⅻ对脑神经。结论颞下经下颌入路暴露充分,熟悉其应用解剖对手术治疗侧颅底区沟通性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胎儿颌面部血管铸型标本的三维可视化解剖模型。方法制作和观察21~32周胎儿头颈部血管铸型标本,利用16排多层螺旋CT对铸型标本进行扫描,获得数据建立胎儿颌面部血管的三维模型。结果铸型标本清晰地显示胎儿颌面部血管的主要动脉来源及分布特点,其三维重建模型立体地显示颌面部各骨形态与血管的空间位置关系。结论采用血管铸型技术和螺旋CT扫描技术相结合方式,多角度、多层面显示胎儿颌面部血管的主要动脉走行及分布情况,旨在为宫内虚拟手术奠定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LCP内固定术掌侧入路改进的解剖基础.方法:常规尸体解剖观察旋前方肌的形态、神经血管束的走行及毗邻关系,测量肌肉相关形态学指标.设计保留旋前方肌的桡骨远端骨折掌侧手术入路并进行临床验证.结果:旋前方肌的桡尺侧以腱膜与骨膜相移行,肌腹深面直接与桡尺骨骨面和骨间膜结合,支配肌肉的血管神经束来自骨间前血管和神经,于肌肉上缘穿入,行于其深而,腕背支血管穿过骨间膜,与骨间后动脉交通.在旋前方肌上缘的平面,血管神经束距桡骨尺侧缘的距离为(6.10±0.86)mm;肌肉下缘与桡腕关节面的距离为(9.30±2.11)mm.临床采用保留旋前方肌掌侧入路桡骨远端骨折LCP内固定术5例,方法可行.结论:在桡骨远端骨折LCP内固定术掌侧人路中保留旋前方肌是完全可行的,符合现代微创手术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测翼腭窝内神经血管的走行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为该区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15个(30侧)固定及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头颅标本,正中矢状切开,从中线侧暴露翼腭窝,在手术显微镜(×10)下解剖并观测。结果:(1)上颌神经出圆孔后立即分为两支,一支在上颌窦上壁与后壁交界的中点处进入眶下管,另一支在上颌窦后壁与内侧壁交界处下行,两者走行方向垂直;(2)上颌动脉在翼腭窝内盘曲走行,其分支位于与上颌窦后壁平行的平面内;在翼腭窝外侧部,动脉位于上颌神经主干的下方,在翼腭窝上部,动脉位于翼腭神经节的前方,在翼腭窝内侧部,动脉恒定地位于腭降神经的外侧。结论:(1)翼腭窝内神经的定位及神经血管之间的关系,为该部位的手术操作提供了相关的解剖学基础;(2)在三叉神经切断术中应分别切断结扎上颌神经的眶下分支及腭降神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远端蒂耳大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在5例(10侧)灌注红色乳胶标本上解剖观察耳大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血供。对4例颌面部肿瘤手术后的软组织缺损应用远端蒂耳大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4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远端约l/4的皮肤坏死,随访3个月至1年,外形满意、语言及咀嚼功能良好。结论:远端蒂耳大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可应用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翼腭窝的解剖结构和神经阻滞应用进展.方法:通过pubmed、中国知网等平台查询1990年~2010年国内外有关翼腭窝的解剖结构以及神经阻滞临床应用方面的文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相关文献分析,通过翼腭窝进行神经阻滞可有效地应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蝶腭神经痛、丛集性头痛、变应性鼻炎、肿瘤疼痛等.结论:了解翼腭窝的解剖结构和神经阻滞方法,为翼腭窝的神经阻滞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针刺蝶腭神经节针道的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取形成正常、无畸形的防腐尸头15例共30例.用弯脚规测取每一尸头的颧宽(Zy-Zy).然后奖尸头作一正中矢状锯面,暴露鼻腔外侧壁. 在中鼻甲后端之上,平蝶骨体下缘用探针探测蝶腭孔,进而在蝶腭孔周围的鼻粘膜下探寻有无蝶腭神经节.接着凿开翼腭管内侧壁的腭骨垂直板,暴露腭大神经,沿腭大神经栈出蝶腭神经节.再于颧弓下从皮肤至蝶腭神经节按层次进行解剖.(1)蝶腭神经节的位置与毗邻;该神经节位于翼腭窝的上部附于窝的前壁,恰在蝶腭孔的上外侧.蝶腭动脉斜行于蝶腭神经节下端前方.外上方邻上颌神经.该神经节大小约5.0mm×4.0mm×1.0mm.在鼻腔外侧壁粘膜下未发现有蝶腭神经节.该神经节与鼻腔外侧壁相隔有腭骨垂直板,即翼腭窝的内侧壁.经鼻腔进行的蝶腭神经节的治疗措施应考虑这一骨板的存在;(2)  相似文献   

18.
股薄肌的局部解剖学研究与临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5具50侧下肢的股薄肌进行了解剖观察。虽然股薄肌的动脉来源有多处,但主要血管是来自股深动脉的股薄肌支,该血管与股薄肌的支配神经构成血管神经束,血管神经束位于耻骨结节下90~160mm范围内,52%的位于130~140mm之间。所以,临床移植股薄肌对其游离在耻骨结节下方160mm以下进行,即不会损伤股薄肌的血管神经束。  相似文献   

19.
颌面部血管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人体颌面部血管进行巨微解剖及血管铸型,为临床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①3例正常成人头颈部标本,经颈总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由浅入深逐层解剖,观测并记录颌面部血管的起始处外径、走行、分支、分布、吻合及伴行情况;②3例正常成人新鲜头颈部标本,加压注入红色过氯乙烯填充剂,经腐蚀后观察颌面部血管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吻合及伴行情况。结果颌面部的血供主要来源于面动脉、眼动脉、上颌动脉和颞浅动脉的分支。面动脉的分支主要供血面颊部、唇部、鼻部和颏区;眼动脉的分支主要供血眼球、眼球外肌、泪腺、鼻背和眼睑;上颌动脉的分支主要供血牙及牙龈、颊部、下颌关节、鼻腔、腭、咀嚼肌;颞浅动脉的分支主要供血腮腺、眼轮匝肌、上下睑外侧皮肤、颞部的软组织及面神经颧支、上颊支和颞支。结论颌面部动脉血管系统的解剖学资料,可为临床颌面部整形美容术提供了应用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背景:动物模型的建立是颌骨牵张成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的:回顾颌骨牵张成骨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方法:检索2000/2011 PubMed数据库、SCI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中文检索词为“牵张成骨、下颌骨、上颌骨、颅颌面”, 英文检索词为“Distraction Osteogenesis、mandibular、maxillary 、craniofacia”。从颌骨牵张成骨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实验动物的选择及应用两方面对28篇文章进行总结。 结果与结论:选择实验所用动物时应尽量选用与人体结构、功能、代谢及疾病特征相似的动物;选择标准化、解剖、生理特点与实验目的要求相符的动物。在牵张成骨的过程中还需结合所选动物的生长特点以及研究目的等确定术式,牵张间歇期,牵张速度以及固定期等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