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7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部结核球的X线平片及CT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肺部结核球的影像学诊断准确率。方法:对35例经胸部DR X线正侧位片发现肺部球形病灶的患者,再行胸部CT检查,把检查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并对比分析。结果:肺结核球多见于两肺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后基底段,X线平片表现为边缘清晰的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增高影,部分伴有钙化、呈浅分叶状。CT扫描多为直径在3 cm以内的单发球形病灶,一般密度均匀,边缘光滑或可见薄层包膜,结核球附近常伴有散在纤维增殖病灶。结论:胸部正侧位片是发现结核球的首选检查方法,应结合CT检查、临床资料加以综合分析方能做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结核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手术及经皮肝穿刺病理证实的肝结核患者的CT表现.结果:肝结核的CT表现分为3种类型:①肝浆膜型31例,平扫肝包膜及包膜下多发结节状低密度灶,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或边缘轻度至中度强化;②肝实质型21例,分为粟粒型12例和结节型9例.前者CT平扫显示,肝内散在多发粟粒小结节状低密度灶,直径<2 cm,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或周边环形强化,中央无强化,后者CT平扫显示肝内单发或多发低密度灶,直径>2 cm,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或周边环形强化或成簇样强化;③结核性胆管炎2例, CT表现胆管狭窄及远端胆管扩张.结论:CT分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肝结核的感染途径.而病灶的增强方式又反映了肝结核的不同病理改变.熟悉这些特点有助于对肝结核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20例胸膜结核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膜结核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细菌学和(或)病理学证实的20例胸膜结核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以咳嗽、发热、胸痛、盗汗为常见症状,无症状3例.合并肺结核5例,15例有明确的结核性胸膜炎病史,5例无明确病史.20例均行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其中7例涂片找到抗酸杆菌,13例经病理检查证实.胸部X线片示:肿块多呈圆形或半圆形,有较均匀的密度增高影,不规则3例,内有钙化3例;有不完整的边缘、内缘清晰5例,其中2例有轻度的分叶.胸部CT示:病灶密度均匀8例,不均匀12例;7例伴钙化,3例病灶中心密度较低.注射对比剂后扫描胸膜结核瘤病灶往往无强化或呈现病灶周边强化.结论 掌握胸膜结核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膈疝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提高对膈疝的影像学特征认识。方法对28例经手术证实的膈疝的X线平片,钡餐检查或CT扫描征象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膈疝的征象主要有:1)膈面异常:膈面轮廓部分或全部不清;膈上半圆形块状阴影或跨膈肌阴影。2)胸腔积气、积液或块状影:中下肺野囊状或蜂窝状透光阴影;胸腔大气液平面;心膈角区块状影。胸腔内阴影形态可变。3)钡餐(或泛影葡胺)检查胸腔内见胃肠道的影像特征。4)CT扫描胸腔内见胃肠道、网膜及肠系膜、肝脾肾。结论正确运用这些影像学检查和认识影像学表现对提高膈疝的术前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周围型小腺癌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及病理特征,为临床影像学诊断寻找重要依据。方法:收集启东市中医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共37例病理诊断为肺周围型小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筛查,病灶行HRCT扫描,观察分析病灶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37例均表现为单发毛玻璃结节影,均位于周围肺野。其中纯毛玻璃结节21例(56.8%),混合密度16例(43.2%);病灶最大直径0.9~2.8cm,平均(2.2±0.3)cm。其他影像学征象为细支气管扩张征、边缘清晰、胸膜凹陷、分叶及毛刺征。Matsuguma量化分型:Ⅰ~Ⅲ型29例(78.4%),Ⅳ~Ⅴ型8例(21.6%)。病理特征:肿瘤细胞沿肺泡壁呈附壁性生长,肺泡间隔增厚。结论:患者经HRCT检查时发现毛玻璃结节影,如果同时伴有边缘清晰、分叶征、支气管截断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及量化分型较低,应高度警惕肺周围型小腺癌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成年人纵隔淋巴结结核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价值.方法 对74例经手术、穿刺活检及临床抗结核治疗证实为成年人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全部病例均行MSCT扫描.结果 74例患者行MSCT共发现163个肿大的淋巴结,主要位于4R、2R和7区.短轴直径1~2 cm的淋巴结72个,短轴直径大于2 cm的单个或融合淋巴结91个.其中密度均匀者20个,密度欠均匀者106个,中心或边缘有钙化者37个.59例120个淋巴结增强CT扫描表现为不均匀强化67个、不同程度环状强化33个、均匀强化10个及无明显强化10个.23例合并肺内结核,其中4例表现为条索影,14例表现为斑片影,4例表现为结节灶,1例表现为胸腔积液.结论 MSCT特别是增强CT扫描对成年人纵隔淋巴结结核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明鉴  王国栋 《现代保健》2010,(34):139-140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特点。方法收集经纤维支气管镜、淋巴结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或痰、胸水细胞学检查确认的细支气管肺泡癌13例,男5,女8例,年龄38~66岁,平均56.5岁。均行螺旋CT扫描,其中5例加扫薄层,根据临床和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孤立结节型6例,结节中心距胸膜均小于3.1cm,病灶直径为1.4~3.5cm,CT表现有边缘光滑2例,呈分叶征6例,5例病灶发生于肺的外周或近胸膜下,病灶直径为1.0~3.2cm,CT表现呈分叶征2例。短毛刺征1例,胸膜凹陷征3例,含气支气管征2例,空泡征3例;炎症型或实变型共2例,病变呈多个肺段或肺叶的炎症样实变,变区密度多偏高,体积部分可缩小,叶间裂平直呈弧形凹陷或向外隆凸,2例可见支气管气相以及蜂房状含气腔;弥漫结节型共5例,双肺纹理增多,弥漫分布粟粒状与结节状致密影,大小不等,分布不均,以中下肺为主,结节灶边缘部分欠清,部分清晰,可融合成片状影。3例伴肺门、纵隔内淋巴结转移。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CT表现复杂,无明显特征性,需结合临床及多种影像检查结果,认真细致地综合分析,才能提高本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5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实施CT平扫与增强扫描检查,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与影像学特征,并与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对比。结果:5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螺旋CT诊断准确率是92.3%,误诊率是7.8%;患者结节平均直径为(35.6±11.2)mm,50例患者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结节影,增强后不均匀强化,49例患者结节缘清晰,41例弥漫型结节,13例局限型结节,结节内有囊性病变或坏死病变28例,有小点状、沙粒样变化15例,不规则钙化9例。结论:螺旋CT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具有较高诊断作用,诊断准确率高,对于临床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变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丁文武 《中国卫生产业》2014,(2):92+94-92,94
目的探讨x线与CT在诊断空洞型肺结核的应用,并将两者的诊断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两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8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结核患者,将所有患者分别采用X线影像学检查以及CT影像学检查,将两组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以及记录,通过统计学的手段对两组数据进行处理,观察其中的差异性。结果 58例患者中X线平片显示的空洞有41个,其显示的空洞引起了肺内支气管散播、空洞周边卫星病灶以及结核空洞外侧胸膜增厚的患者分别有9例、35例、4例;而CT显示的空洞数量有89个,其显示的空洞引起了肺内支气管散播、空洞周边卫星病灶以及结核空洞外侧胸膜增厚的患者分别有19例、58例、9例,且还有2例患者的隔内及肺门旁淋巴结肿大,而X线影像却没有任何显示,对相关数据,通过相关统计学软件处理发现,两者具有很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诊断肺结核类型时,尤其是在空洞型的肺结核,CT影像学检查比X线影像学检查更具有说服力,且其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孤立性纤维瘤(SFT)CT、MR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影像学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FT病例,11例SFT患者行CT平时及增强检查,其中1例同时行MR平扫及增强检查,另2例仅行MR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13例孤立性纤维瘤病例全部为单发病灶,位于胸部10例,发生在肾脏、前列腺、下肢各1例。肿瘤直径2.8~22.0cm,直径 ≤ 7cm 6例,> 7cm 7例,平均9.6cm。11例行CT检查的病例,6例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境界清楚。密度相对均匀或略不均匀,5例巨大病灶多呈分叶状,内可见不规则坏死区,坏死面积相对较小,1例出现中央斑点状钙化。CT增强检查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或地图样强化。3例行MR检查的病例,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2例呈低信号,1例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检查病灶显著强化。结论 胸膜外SFT与胸膜SFT表现类似,CT、MR可清晰显示病灶的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MR显示肿瘤在T2WI上有低信号区,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时,可提示诊断,确诊仍需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对本病认识不足是术前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肝炎肝硬化并发真菌性肺炎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肝炎肝硬化并发真菌性肺炎的X线及CT表现,提高对真菌性肺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肝炎肝硬化并发真菌性肺炎的X线及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5例有肺炎样改变,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不规则斑片状、絮状影及肺纹理增粗,其中2例并多发结节团块状影,2例并伴有胸膜肥厚粘连及少量胸腔积液;单发结节状影1例;大叶性实变并局部胸膜肥厚粘连1例;茀菌球样改变并局部胸膜肥厚粘连1例。结论真菌性肺炎X线及CT表现各异,形态多样,影像学诊断困难,及时行病原菌、病理学检查,是提高早期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螺旋CT定性诊断肺磨玻璃结节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肺磨玻璃结节患者69例,均进行螺旋CT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螺旋CT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的符合率,统计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的病灶大小和影像学特征。结果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诊断,其中恶性结节患者47例,良性结节患者22例。螺旋CT诊断结果与之比较,完全符合例数为66例,符合率为95.65%,3例患者误诊,误诊率为4.35%。良性结节例数22例,符合率为100.00%(22/22),恶性结节例数44例,符合率为93.62%(44/47)。良性结节患者的病灶直径和实性病灶直径均低于恶性结节患者,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良性结节患者的各项影响学特征占比均低于恶性结节患者,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螺旋CT定性诊断肺磨玻璃结节可以有效鉴别结节的良恶性,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杨建辉 《中国保健》2005,13(18):16-16
目的评价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核球的诊断价值.方法22例经病理和临床观察证实的结核球的CT资料,先行常规平扫,后对病灶行注射碘海醇后40s、2min、5min、10min,分别对病灶中心层面连续薄层动态CT增强扫描,测量增强前后的CT值,计算结核球的最大强化CT值,绘制结节的时间-密度曲线,分析结节的强化类型.结果22例中有21例最大强化CT值<20HU,强化多为包膜样强化或不强化.结论结核球的最大强化CT值,强化类型及时间-密度曲线均有一定特征,可以和周围型肺癌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脾常见疾病的CT诊断,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对46例脾常见疾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中13例副脾,5例能明确看到供血血管,直径为1.0 ~ 1.9 cm,增强后可见副脾与脾相同强化.9例脾梗死中,病灶在CT上表现为三角形、楔形或不规则形等,增强后病灶不强化.8例脾血管瘤中,1例同时发现肝多发脓肿,直径1.0~3.9cm,其中有1例没有表现出典型的血管瘤表现,CT检查后考虑其他病变而手术病理证实为血管瘤.5例脾囊肿直径1.2~6.5cm,病灶大的明显对周围脏器产生推挤,增强后病灶未见明显强化.2例脾淋巴管水瘤直径3.2~7.1 cm,病灶内CT值较高,增强后病灶壁强化.3例脾脓肿,CT平扫为脾大,其内见多枚类圆形及不规则形低密度影,边界不清,增强后边缘明显强化.3例脾转移瘤均为肝癌确诊后发现,并且病灶逐渐增多,见多发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不清,脾大,腹腔内可见其他部位的淋巴结肿大,1例发现腹水征象,增强后病灶呈环形强化,部分病灶不强化.2例脾破裂患者有明确外伤史,急诊CT示脾外形不规整,其内可见积血征象.脾错构瘤1例,脾实质内可见一类圆形混杂密度影,其内可见有脂肪密度影,增强后病灶内实性成分呈轻中度强化,低密度区未见明显强化,手术病理证实.结论 CT可对脾常见疾病早发现、早诊断,并能及时为临床正确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CT特征及病理基础,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和(或)病理确诊为BAC患者的CT图像,对照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提出各种CT表现的病理基础。结果孤立结节型19例(47.5%),实变型14例(35%),弥漫结节型7例(17.5%)。孤立结节型可见分叶、毛刺及星芒状改变、小结节堆集、胸膜凹陷征、小泡征及空腔征等。实变型早期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磨玻璃影,中晚期可呈片状密实影,易与炎症混淆,但"枯树枝"征、血管成像征可鉴别;弥漫结节型由于病灶的多态性,难以与结核等特异性炎症或其它肺内浸润性疾病鉴别,若有明显的"枯树枝"征,则可作为BAC的特征。结论CT检查可以发现BAC各型的某些CT特征性表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CT和超声影像特征及对比两种影像检查的诊断效能。方法:通过回顾的方法,收集2010年8月~2019年5月本院住院确诊为腺性膀胱炎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有明确手术病理资料,同时入院后接受CT和超声检查。分析5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手术病理情况及B超影像学和CT影像学特点;B超和CT检查对于疾病诊断准确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手术治疗,三角区16例,侧壁22例,后壁10例,弥漫分布4例。结节型20例,结节增厚型10例,片状增厚型13例,弥漫增厚型3例;超声影像学提示病灶分为结节型病灶、结节增厚型、弥漫增厚型;CT影像学提示大多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晰,密度较均匀,增强后轻度强化;CT检查对于腺性膀胱炎的准确率为92%,明显高于B超的76%,两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腺性膀胱炎的CT和超声影像特征各不相同,CT对于疾病诊断准确率高于超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薄层CT扫描与三维重建对微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微小肺癌患者(11 5个病灶)病历资料,依据影像学检查手段分为普通CT组36例患者(47个病灶)、薄层CT三维重建组51例患者(68个病灶).比较两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检出率,比较分叶、毛刺、血管集束、胸膜凹陷和空泡征等恶性征象的图像所见.结果:薄层CT三维重建组检出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薄层CT三维重建组大多为磨玻璃密度影,内可见血管影,有分叶、部分有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部分为混合磨玻璃密度影,在磨玻璃密度影中央可见稍高密度影;除胸膜凹陷外,薄层CT三维重建组对癌肿分叶、毛刺、血管集束征和空泡征的检出率均高于普通C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薄层CT扫描与三维重建对微小肺癌具有较好的定位与定性价值,能够清晰的显示病灶的分叶、毛刺、血管集束、胸膜凹陷、空泡征等恶性征象,对术前定位、分期及制定手术计划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超声、CT、MRI)、临床诊治方法及疾病预后。方法对我院病理证实的31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病变部位、病灶最大径线、病理诊断等资料,统计超声、CT、MRI等检查方法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正确诊断情况,并进行随访,统计并发症,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31例患者中,体检中发现占位者21例,有症状表现者10例;AST轻度异常者2例,HBs Ag阳性者6例,CA19-9水平升高者1例。影像学检查结果:(1)31例患者均行腹部彩超检查,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10例,诊断率为32.26%;9例患者加行超声造影检查,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者7例,诊断率为77.78%;(2)31例患者均行肝脏平扫增强CT扫描,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12例,诊断率38.71%;(3)11例患者行上腹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者8例,诊断率72.72%。MRI的诊断率明显高于彩超及CT(P0.05)。病理学结果: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诊断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病灶直径为2~11 cm,平均(4.6±2.1)cm。治疗方法及结果:31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腹腔镜肝切除18例,开腹肝切除13例。与开腹肝切除比较,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肠道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P0.05);随访结果:31例患者随访29例(93.55%),随访时间3~24个月,均诉生活质量良好。结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是一种预后较好的肝脏良性增生性病变,因其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较困难,多种影像学及病理学联合诊断可提高诊断率,对于不能排除肝细胞癌等恶性肿瘤或其他肝脏占位性病变者应行手术切除治疗,腹腔镜肝切除较开腹肝切除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肾上腺髓性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诊断和治疗经验.4例患者均经超声和CT诊断为肾上腺髓性脂肪瘤.肿瘤发生于右侧肾上腺区3例,左侧肾上腺区1例.实施开放手术3例,腹腔镜手术1例.结果 肿瘤直径6~10 cm,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均为肾上腺髓性脂肪瘤.术后随访1~5年,无肿瘤复发.结论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可依靠超声、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诊断,手术切除肿瘤安全有效,腹腔镜手术较开放手术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并分析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平扫及增强的影像学征象,从而提高对肺孤立性结节的诊断水平,从而降低误诊率。方法:统计45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恶性肺孤立性结节的影像学表现,病理其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探讨影像学特异性表现与病变良恶性之间的关联。结果:当病变显示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血管束聚集征时更倾向于对恶性病变的诊断。结论:薄层CT及增强可更清晰的显示孤立性肺结节的特征性表现,对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