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答:《金匮》云:“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通……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丰之”。可见本方具有泻热破结,散瘀消肿之功,故有人主张用此方须及早服用,乘其尚未成脓而先下。其方后又云:“有脓当下”,说明尚有排脓消痈作用。故后世不少医家主张不论脓已成未溃或脓末成,皆当速下。验之临床,本方对肠痈  相似文献   

2.
急性阑尾炎是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属于中医肠痈的范围。早在汉朝时期张仲景的《金匮要略》里就有关于阑尾炎的论述,如:“肠痛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附子薏苡败酱散主之。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若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皮汤主之”。  相似文献   

3.
据文献考证,从兰尾炎的临床症状表现,与古代医籍所谓“肠痈”颇相类似。如金匱要略:“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及云“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皮汤主之”;巢氏病源肠痈候论:“肠痈者,由寒温不适,喜怒无度,使邪气与荣卫相乇,在于肠内遇热,加之血气蘊积,结聚成痈。热积  相似文献   

4.
《金匮·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篇》曰 :“肠痈者 ,少腹肿痞 ,按之即痛如淋 ,小便自调 ,时时发热 ,自汗出 ,复恶寒。其脉迟紧者 ,脓未成 ,可下之 ,当有血。脉洪数者 ,脓已成 ,不可下也。大黄牡丹皮汤主之。”中医肠痈 ,主要是指阑尾炎 ,另外也包括阑尾周围脓肿、腹部脓疡、腹膜炎等的部分证侯。《外科大成》有“大肠痈之发 ,必先天枢穴隐痛不已 ,右边痛甚 ,脉则右寸洪数”,《外科正宗》有大肠痈者 ,皆湿热瘀血流入小肠而成也”的记载。本人以为《金匮》“肠痈者……脓已成 ,不可下也”此句经文 ,说法不妥 ,根据实际临床情况 ,应将“不可下…  相似文献   

5.
《金匮要略》云 :“肠痈者 ,少腹肿痞 ,按之即痛如淋 ,小便自调 ,时时发热 ,自汗出 ,复恶寒 ,其脉迟紧者 ,脓未成 ,可下之 ,当有血。脉洪数者 ,脓已成 ,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大略观之 ,大黄牡丹汤主证是“肠痈初起……尚未成脓者”“已经成脓 ,本方就不适用”(《中医方剂学讲义》南京中医学院编 ,196 4年出版 )。这种认识一般不会引起大的异议 ,用诸临床也习为常规 ,但是细究起来尚觉浮浅 ,未能旁达幽妙 ,证之临床也另有天地大黄牡丹汤具有泻热破瘀 ,散结消肿之功 ,对肠痈初起湿热蕴结之毒颇为适合 ,凡用者皆有桴鼓之效 ,故此方备受…  相似文献   

6.
张丽娜 《中医研究》1999,12(3):50-50
大黄牡丹汤是《金匮要略》中治疗肠痈急症的主方。其原方为:“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肠痈急症,系由热聚于肠,营卫瘀结,经脉不通...  相似文献   

7.
大黄牡丹汤     
正大黄牡丹汤,出自《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大黄牡丹汤方: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瓜子半升,芒硝三合。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  相似文献   

8.
一慨述此病系属中医“肠痈”范畴,祖国医学早在“内经”中已有记载,汉“金匮要略”一书中总结了有关肠痛之治验,明确了辨证施治之方法,认为“肠痛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皮汤主之。”又云:“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为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痛脓,苡米附子败酱散主  相似文献   

9.
大黄牡丹汤妇科临床应用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宪镇 《中医研究》2006,19(11):49-50
大黄牡丹汤是《金匮要略》中治疗肠痈急症的主方,其原为:“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其脉沉紧者,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肠痈急症,其病机系由热毒内聚,营血瘀结,经脉不通所致,用大黄牡丹汤意在荡热逐瘀,使瘀  相似文献   

10.
“针法”,它包括辨脓与切开术二方面的内容,是临证必须掌握的。经云:“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因此脓是由气阻血滞,热胜肉腐、蒸酿而成。书中云:“血实者决之”,是肿疡如已化脓,则宜切开排脓,但中是否有脓,特别是内痈内疽,视之不见,手不能近,故辨之之法,首先是脉  相似文献   

11.
阑尾炎 ,是阑尾部位发生炎症所导致的一种疾病 ,祖国医学称其为肠痈。始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厥论篇》“少阳厥逆……发肠痈”。但本条只提其病名 ,并未详细说明具体症状及治疗。直至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之《金匮要略》中论述较为详细。如“肠痈者 ,少腹肿痞 ,按之即痛如淋 ,小便自调 ,时时发热 ,自汗出 ,复恶寒。其脉沉紧者 ,脓未成 ,可下之 ,当有血。脉洪数者 ,脓已成 ,不可下也。大黄牡丹皮汤主之”。张仲景在该条中论述了“急性阑尾炎”的辨证和治法 ,同时进一步阐述了该病化脓前后的具体治疗原则和方药。1 病因病机本病多系因暴饮暴食 …  相似文献   

12.
紫斑证,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证。它是以皮肤上出现一些散在的、大小不等的青紫色斑块,且其斑块常此退彼出为其主要临床特点,病在血分,为血溢于脉外而停留于皮下所致。根据我在临床医疗工作中所见,紫斑的辨证有心脾两虚者、有冲任不固者、有肺虚气燥者、有阴虚血少者、有瘀血阻滞者、还有风寒外侵者等数种,当随其不同情况分别处方用药以治之。  相似文献   

13.
心动过速即中医惊悸、怔忡之类也。以脉象数急为诊。多系血不养心,神气浮越所致。痰火内扰也问有之。《伤寒论》曰:“数则为虚”,“阳气微,膈内虚,脉乃数也”。《景岳全书·脉神章》谓:“数脉之病,惟损为多;愈虚则愈数,愈数则愈危。”然虚损有阴阳之别,故数脉亦有浮沉之分。《四诊正法》曰:“数大而虚则为精血消竭之脉,细急如数阴证似阳之候也。”稽其治法《四诊抉微》指出:“浮数空软阳浮于上,治当温补;沉数细涩阴竭于下,法必滋阴。”《医碥》补充曰:更“有虚寒而逼火浮越者,真阳欲脱者,脉皆数甚”,且浮弦而大“投以温补之药,则数者静,弦者缓,大者敛矣。”笔者近年来根据临床辨证,应用不同的疗法治疗心悸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金匮·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篇》曰:“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皮汤主之。”但笔者不拘此论,对于不宜手术的肠痈施以下法,并与外敷中药相结合治疗,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兹举例如下。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吴××,男,48岁,农民,1982年1月17日初诊。患者上午脐周疼痛,并伴泛恶腹胀,便艰已三天未行,自服“十滴水”后,疼痛暂时缓解。午后,疼痛移向右下腹,且较固定,在医务室肌注青霉素,症状…  相似文献   

15.
(四)腹痛实症①病者腹满,按之不痛者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②病腹满有虫,其脈何以别之?师曰:腹中痛,其脈当沈,若弦反洪大,故有蛔虫。③肠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脈数,此为肠内有脓,薏苡附子败散主之。④肠者,少腹痞肿,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脈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脈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金匮要略)  相似文献   

16.
诊余偶记     
肠:古之肠,不等于今之兰尾炎也。考肠之名,首见于《素问》厥论;“少阳厥逆……发赐,不可治。”经文对肠症状无描写。《金匮要略》第十八云:“肠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脓,苡薏附子败酱散主之。”又云:“赐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  相似文献   

17.
红黑丸治疗痤疮12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痤疮是青年男女常见的一种面部疾患。应用南药红黑丸治疗痤疮,对于辨证属湿热蕴结型者有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120例,其中男52人,女68人;年龄最小者12岁,最大者38岁,病程最长者3年,最短者10天。临床表现:面部红色丘疹,带有脓头者80例,有丘疹无脓头者30例,囊性有瘢痕者10例。辨证:肺经风热型,皮疹色红,或有脓头,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者39例;湿热蕴结型,皮疹红肿疼痛,有脓头,或囊性或有瘢痕,口苦口臭,便干溲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71例;痰湿凝结型,皮疹色紫暗,病程日久,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滑而迟者10例。2 治疗方法凡…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金匮要略》用巴豆有五方。其用途、配伍、制剂、用量、服法各异。笔者试结合有关文献和点滴临床体会,浅析仲景对巴豆的运用。不当之处,请同道指正。一、巴豆的应用范围:《伤寒论》用巴豆有一方,即三物白散(见146条),治寒实结胸,无热症者。《金匮要略》用巴豆有四方:一为桔梗白散(见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症治第七之附方),治肺痈咳嗽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而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二为九痛丸(见胸痹心痛短气病脉症治第九之附方),治九种心痛,兼治连年冷积流注,冷气上冲,落马坠车血疾等。三为走马汤  相似文献   

19.
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附件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附件炎343411江西省乌石山铁矿医院王树平薏苡附子败酱散方出《金匮要略》,张仲景云:“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儒,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主治肠痈脓已成者,具有清热泄结、排脓...  相似文献   

20.
正血本阴精,不宜动也,而动则为病。血主营气,不宜损也,而损则为病。盖动者多由于火,火盛则逼血妄行;损者多由于气,气伤则血无以存。——明·张景岳《景岳全书·血症》凡人觉胸中隐隐痛,咳嗽有臭痰,吐在水中,沉者是痈脓,浮者是痰。——明·王绍隆《医灯续焰·肺痈脉证》此论饮之所得,其来有五:有愤郁而得之者,有困乏而得之者,有思虑而得之者,有痛饮而得之者,有热时伤冷而得之者,饮证虽多,无出于此。——金·张从正《儒门事亲·饮当去水温补转剧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