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对我院2003-01/2006-12血液科血液病患者116例血小板输注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并对其疗效及有关因素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血小板输注逆转了血小板减少患者出血的风险,特别是自1980年以来,随着机采单人份血小板制剂分离技术的成熟,血小板的输注已成为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障碍患者的常规治疗手段,其疗效是任何药物无法代替。临床实践表明,血小板输注最常用于血液病患者,因血液患者多伴随血小板减少的现象,对此类相关问题的报道也较多,但主要是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相关问题,而对于大样本的集中分析较少,故通过对109例不同血液病患者的血小板输注疗效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3.
输注血小板是各类血液病治疗过程中的常用支持疗法,在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出血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随着临床上对血小板输注后效果的日益关注,临床医生会为某些输注血小板后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申请配型.  相似文献   

4.
袁芬  周明  沈亚梅 《医学临床研究》2013,(11):2254-2256
【目的】探讨配型血小板输注在血液病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输注血小板次数3次以上(包括3次)的患者80例。其中AB0同型输注组50例,配型输注组30例,比较两种血小板输注和成人与小儿血小板输注疗效差异。【结果】血小板配型输注有效率为83.3%(25/30)显著高于AB0同型输注有效率54.0%(27/5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3u以上无效输注率为85.7%(24/28);小儿血小板输注有效率77.8%(14/18)与成人61.3%(38/6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配型输注显著提高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3U以上无效输注率极高,发生时间早,建议成人及小儿血液病患者均采用配型血小板输注。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成分输血的广泛开展,血小板输血已成为重要的临床支持治疗,其输用量逐年增加,适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患者的出血[1,2]。血液病本身和治疗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丽娟  申淑珍 《临床荟萃》2007,22(20):1474-1474
血液病患者在病情进展或治疗过程中,常有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输注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为探讨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因素,对我科94例患者共375例次单采血小板输注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恶性血液病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恶性血液病患者在确诊和复发之后需要大剂量化疗以杀灭体内的大量原始细胞 ,达到临床缓解 ,伴随大剂量化疗常常伴有全血细胞减少、发热、出血等不良反应 ,使患者需要成分输血补充减少的血液成分。血小板是一种较常用的预防严重出血的血液成分。目前临床使用的血小板为手工分离的浓缩血小板 (PC)。笔者考察恶性血液病患者输注单人份机采血小板的效果 ,以及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因素。1 材料与方法1 1 机采血小板 机采血小板来自沈阳市中心血站 ,血小板含量 >2 .5× 10 11。1.2 病例选择 反复输血治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 2 6名 ,其中急性…  相似文献   

8.
血液病患者机采血小板输注疗效及血小板抗体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临床上有些患者在输注大剂量血小板后,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Post-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现象,其部分原因与患者体内产生血小板抗体有关。我们分析了我院血液病患者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的疗效及其血小板抗体产生情况,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与血小板输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与血小板输注250031济南军区总医院沈溪英葛林阜黄宁张彤李华朱学智血小板抗体是由机体对血小板的表面或相关抗原免疫而产生,血小板抗体检测对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对其特异性及临床应用价值尚有争议[1]。笔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分析血液病患者辐照血小板输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1名预防性X射线辐照血小板输注血液病患者,采用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评价其输注效果,同时随机选择68名预防性非辐照血小板输注的血液病患者作为对照。结果辐照组与非辐照组输注后1 h的CCI中位数(M)、[最小值(Min)~最大值(Max)]分别为17.4(-4.3~44.0)、20.9(-4.2~51.9);辐照组与非辐照组输注后24 h的CCI中位数(M)、[最小值(Min)~最大值(Max)]分别为8.2(-8.3~39.2)、9.3(-4.9~41.1),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输注后1 h CCI7.5,输注后24 h CCI4.5为输注有效标准,则辐照组与非辐照组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分别为73.8%(45/61)、76.8%(52/6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常规剂量X射线对血小板进行辐照处理不会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单采血小板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有一定的疗效.我们对78例血液病患者在治疗中输注单采血小板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972例次血液病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后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治疗血液病的效果及临床科学、合理应用血小板的情况。方法收集2007年本院血液科输注血小板136例(972次)的资料,比较输注前后24h内病历中记载的血小板检查结果,以血小板增加值判断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972例次中输注后24h内复查血小板的为661例次(68.00%),输注前后24h内均检查血小板的为475例次(48.86%);所有输注血小板患者的血小板数量与输注前比较显著提高(P<0.01),总有效率为75.74%(103/136);但在输注前后24h内检查血小板的475例次中,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58.73%。结论机采血小板对血液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科学合理有效使用血小板的意识仍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并评估血小板抗体在血小板输注中的影响。方法选取125例血液病患者并按病种进行分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血小板抗体及其特异性。结果 125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率为28.0%(35/125),非免疫因素占60.0%(21/35),免疫因素占40.0%(14/35),其中HLA抗体阳性12例,HPA抗体阳性2例,未发现CD36抗体。在35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中,急性白血病占62.9%。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血小板输注次数有关,与患者的民族、性别、血型无关。结论血小板输注无效主要由非免疫因素引起的,免疫因素以HLA抗体为主。血小板输注无效与患者所患疾病、输注次数、各类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血液病住院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效果,分析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可能原因,以进一步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1年1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接受单采血小板输注的310例血液病患者,分析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可能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血小板保存时间、血小板输注次数、并发症情况、红细胞制品输注情况等。结果 根据血小板回收率(PPR)和Plt增高指数(CCI)将患者分为输注有效组和无效组(连续2次输注24 h后的PPR<20%或输注24 h后的CCI<5 000或临床出血症状或倾向未得到明显控制为血小板输注无效),2组间性别、输注前白细胞计数、贫血、是否使用抗生素存在差异(P<0.05);疾病种类、性别、贫血和合并症数量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率相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PTR发生率最高,男性PTR发生率高于女性;输注悬浮红细胞数量、合并症数量与输注效果负相关(P<0.05)。结论 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可能因素包括输注前的白细胞水平、抗生素的使用、贫血及红细胞的输注情况、合并症数量、疾病种类,而年龄、溶血、脾亢、血小板保存时间、血小板输注次数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单采和手工分离血小板输注对血液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合理、有效使用血小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62例(256例次)输注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其中输注单采血小板患者39例为单采组,输注手工分离血小板患者23例为手工组,于输注前、输注后24 h进行外周血小板计数,根据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血小板回收率(PPR)等指标来判断临床疗效.结果 输注有效率、输血不良反应率、输注后24 h CCI和PPR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需反复输血的血液病患者,输注血小板次数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输注单采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手工分离血小板,应首选单采血小板输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血液病及肿瘤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探讨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影响因素。方法对该院114例患者(577次)按血小板输注次数进行分组,计算血小板计数增加校正指数(CCI)。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检测血小板抗体等指标来判断临床疗效。结果输注血小板1~2次有效率为94.3%,3~5次有效率为81.8%,5次以上有效率为48.0%。随着输注次数的增加,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下降,不同输注次数的输注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小板抗体阳性组与血小板抗体阴性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机采血小板输注对提升血小板数量,改善出血症状有积极作用,反复输注会影响血小板输注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不同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8年7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患者随机输注机采血小板515例次的临床资料,利用血小板回收率(PPR)评价血小板输注效果,并分析影响PTR的因素。结果:血液病患者总PTR率为28.74%,再障(AA)、白血病、MDS、淋巴瘤、ITP、MM和其他患者的PTR率分别为:30.24%、22.78%、36.84%、36.84%、66.67%、11.11%和22.58%。与本院血液病患者总PTR率相比,只有ITP患者的PTR率明显增高(P0.01)。再障患者中血小板抗体阳性和老年患者(≥60岁)的PTR率明显增高(P0.01)。白血病患者中脾大和移植患者的PTR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ITP患者PTR率明显高于其他血液病患者。PTR的影响因素因血液病的病种而异。  相似文献   

19.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率的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调查 79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率 ,发现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发生率为 2 6 .5 8%。其中 ,白血病组为17.8% ,再障组为 5 0 .0 %。单采与多人份混合对血小板输注效率无影响。感染因素对血小板输注效率的影响与文献报道不符 ,可能与非感染组中再障病例数多 ,输血小板前已多次输血产生抗体有关。应减少或避免输注过程中血小板的破坏 ;对输注无效者应重点观察其有无出血倾向 ,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预防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总结45例血液病患者单采血小板输注的护理。做好心理护理,讲解输注血小板的相关知识;输注前血小板最佳储藏温度是(22±2)℃,震荡保存,若患者体温≥38.5℃时先予退热处理;输注中输注速度一般60~100滴/min,尽量在1 h内输完,输注过程中每隔10 min到患者床边轻轻摇晃血袋,防止血小板聚集,并注意观察有无出现过敏症状;输注血小板悬液后,定期观察患者血小板计数,判断治疗效果;对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重视观察患者的出血倾向,及时处理。输注单采血小板后1 h,40例患者血小板均有不同程度上升,5例于24 h测定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发现血小板计数未上升,其中3例反而有所下降,但出血现象明显好转;1例患者出现颅内出血死亡,其他未出现新增出血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