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由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正日益危害人类健康,为此国内外研究出多种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新方法。本文简要综述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培养基增菌技术、理化检测技术、免疫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磁性荧光纳米颗粒—磁分离与荧光免疫层析法结合等,简要评价这些技术的优缺点,并对今后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经济、实用的多重PCR方法,期望能同时检测3种常见致病菌。方法根据沙门氏菌的侵袭蛋白A(invasion protein A,invA)、志贺氏菌的侵袭性质粒抗原H基因(invasion plasmid antigen,ipaH)、副溶血性弧菌的不耐热肠毒素基因(thermolabile hemolysin,tlh)分别设计了3对引物,预计PCR扩增的目的片段依次为284、450、606bp。对单个基因PCR和单管多重PCR扩增进行特异性、敏感性试验以及优化反应体系,建立快速检测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的单管多重PCR方法。结果含沙门氏菌:42cfu/g,志贺氏菌:36cfu/g,副溶血性弧菌:116cfu/g的肉陷样品经过增菌、DNA提取、扩增、电泳,在16~18h内应用多重PCR体系能够检出。通过对10株目的菌和15株非目的菌检测,提示该体系特异性高。结论初步建立能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的多重PCR体系,可以作为食物中毒病原菌检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应用磁免疫技术快速检测食源性沙门氏菌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磁免疫分离技术建立快速检测食源性沙门氏菌应用方法。方法食品样品在含有免疫磁珠的循环体系中筛选,如有目标菌则被固化的免疫磁珠捕获,浓缩富集的免疫磁珠在显色培养基中直接培养,可疑菌落通过全自动细菌分析鉴定仪及荧光定量PCR方法确认。结果食品沙门氏菌免疫磁珠检测方法能快速有效富集食品基质中的目标菌,检测限达到〈10cfu/25g,检测周期约为40小时。结论成功建立了可应用于日常食品微生物检测的食源性沙门氏菌磁免疫分离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自2010年构建了食源性疾病监测网、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其有害因素监测网和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网,旨在完善国家食品安全保障体系[1]。历经几年发展,很多技术已经有了显著改进和完善。本文就食源性致病菌定量检测技术发展近况概括介绍。1食源性致病菌仍是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因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2]。而食源性致病菌是引发感染性食源性疾病的一组病原菌,国内常见的是沙门  相似文献   

5.
Jiang K  Zhang D  Jin Y  Chen X 《卫生研究》2011,40(6):761-764
目的建立一种多重PCR检测方法同时检测食品中沙门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方法参考沙门菌侵袭蛋白A(invA)基因序列,志贺菌侵袭性质粒抗原(ipaH)基因序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物设计参考耐热核酸酶(nuc)基因序列,单增李斯特菌引物设计参考溶血素蛋白(hly)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多重PCR对4种食源性致病菌的目的基因进行扩增,并对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结果对15株目标菌和17株非目标菌的检测未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产物分子量与预期一致;4种菌的检测灵敏度分别至少达到10pg/μl;对产物的测序分析表明所得序列与目的基因序列吻合;对319份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其中4份生鲜乳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份生猪肉中检出沙门菌。结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检测特异性,可供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6.
SNP位点选择是国境口岸食源性微生物基因芯片检测探针设计的关键环节,目前主要依靠手工完成,严重影响着检测速度和检测质量,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SNP位点的自动选择方法。该方法运用粗糙集理论评估SNP位点组合的分类能力,综合与检测实验密切相关的设计指标,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搜索。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稳健性和较快的收敛速度,能够准确地寻找食源性微生物的SNP位点组合,为大规模的检测芯片探针自动设计提供了快速可靠的途径,缩短了国境口岸致病微生物的检测时限,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三种食源性致病菌多重PCR检测技术建立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多重PCR方法同时检测水产品中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方法分别以沙门菌invA基因、副溶血性弧菌toxR基因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iap基因为靶基因,建立并优化了同时检测水产品中这3种致病菌的多重PCR体系,扩增产物分别为495bp(invA)、368bp(toxR)和660bp(iap)。结果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以简便、快速、灵敏地实现水产品中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同时检测,人工污染水产品检测限为10cfu/ml。结论为无公害水产品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理想手段,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时秀全  秦虹 《卫生研究》2020,(4):678-683
食品常面临多种致病菌同时污染的风险,常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一次只能检测一种致病菌,无法满足快速高效检测的需求。因此,建立食源性致病菌快速高效的检测新方法对有效应对食品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高通量检测方法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生物传感器法、微流体技术、DNA微阵列技术等能在单次分析运行中同时检测多种致病菌,从而减少检测时间和成本,已被应用于多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高效检测。本文重点综述了这4种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以及近几年来其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将基因芯片技术用于食源性致病病毒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甲肝病毒、星状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检测,达到同时检测2种以上病毒的需求.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方法检测贝类食品中引起人类腹泻的5种食源性致病病毒.结果 所研制的检测5种病毒的基因芯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在5种病毒之间无交叉反应;其灵敏度与荧光PCR方法基本一致;芯片在4℃条件下,保存7.5个月,性能稳定.结论 建立了检测5种食源性病毒的基因芯片方法,同时该方法也可用于医疗检验目的.为基因芯片在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0.
食源性致病菌定量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绝大多数检测机构所使用的食源性致病菌的定量检测方法仍然是传统的平板法和最大可能数法 ,由于其检测周期长、程序复杂、所需试剂繁多等缺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检测的要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 ,人们已建立了不少快速、简便、特异、敏感、低耗且适用的检测方法。本文对国内外食源性致病菌的定量和半定量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量子点在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对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快速、准确、便捷的微生物检测技术是食品安全防控领域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近年来,伴随着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的发展,量子点在生命科学领域逐渐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文章概述了量子点的概念、基本特性及其在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进口俄罗斯蜂蜜的真实性及微生物污染情况。方法采集进口俄罗斯蜂蜜样品132批,依据我国标准要求,对反映真实性的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包括蔗糖、果糖和葡萄糖、碳-4植物糖、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计数、嗜渗酵母计数等。结果大肠菌群、霉菌计数未检出,其他指标均有样品检出不合格,不合格率分别为蔗糖1.52%(2/132)、葡萄糖和果糖2.27%(3/132)、碳-4植物糖5.88%(1/17)、菌落总数1.52%(2/132)、嗜渗酵母总数3.79%(5/132)。t检验分析,检出指标样本均值与限量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部分进口俄罗斯蜂蜜真实性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符合我国标准要求,但存在个别样品真实性指标不合格以及微生物污染超标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加强风险监测和风险交流,打击食品走私,防止不合格蜂蜜流入我国市场。  相似文献   

13.
王颖  王皓  董坚 《上海预防医学》2018,33(6):464-467, 471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实验方法。方法与国家标准方法对比研究Veriflow方法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效能,对3种食品样品和4种环境表面样品进行单增李斯特菌的定性检测,以建立和验证快速检测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实验方法。结果Veriflow方法的检测结果与国标方法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riflow方法的特异性验证结果显示该法对单增李斯特菌检测的包容性和特异性均为100%。Veriflow方法的检测时间只需26 h,短于国家标准的检测时间(6 d),检测效率明显提高。结论Veriflow是一种准确、特异性强并且操作简单的单增李斯特菌快速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4.
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PCR方法。方法:本研究根据肠毒性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enicE.coli,ETEC)的大肠杆菌不耐热毒素(Heat labileenterotoxin,LT)的B亚单位(LTB)、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的侵袭蛋白A(invasion protein A,invA)、福氏志贺菌(Shigella flexneri)侵袭性质粒抗原H基因(invasion plasmid antigen H,ipaH),分别设计了三对引物,预计PCR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为194、279和435 bp。对单个基因PCR和单管多重PCR扩增的特异性、敏感性分析以及建立L16(43)正交试验对单管多重PCR扩增条件如引物浓度、dNTP浓度和Tm值等的优化,建立了快速检测肠毒性大肠埃希菌、伤寒沙门菌和福氏志贺菌的稳定的单管多重PCR方法。结果:该方法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145 pg/ml肠毒性大肠埃希菌的基因组DNA、100 ng/ml伤寒沙门菌的基因组DNA、7 ng/ml福氏志贺菌的基因组DNA,与单基因PCR检测的灵敏度相同。并且模拟检测食品中的细菌,结果很稳定。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检验周期短、特异性和灵敏度高,能够快速地实现对食品中的多种致病菌的诊检和监控。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世界范围内不断发生的食源性病原菌重大流行病疫情给当今社会的公共卫生安全敲响了警钟,对疫情病原菌快速检测是控制疫情发展的首要步骤。然而传统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鉴定方法存在应用耗时长、检测过程繁琐、专业性强、自动化程度低等缺陷,已不能满足人们对食源性病原菌进行快速检测的需求~([1])。因此,人们亟需快速、便捷、灵敏、准确的食源性病原菌检测技术来取代传统的鉴定方法。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国内外的许多研究机构和学者也一直致力于此方面的研究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总结分  相似文献   

16.
食品中食源性病毒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食品安全已成为当今世界性公共卫生热点。食源性致病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首要原因,食源性致病菌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危害,是食品安全的重大隐患。食源性疾病并不随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而减少或消失,世界范围内食品安全恶性事件接连发生,食源性疾病未能受到有效控制,食源性疾病发生率居高不下,食品安全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8.
几种水质指示微生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测水中指示微生物是估计污染的状史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大肠菌群,产气荚膜梭菌及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检测方法,进展及前景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泉州市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探讨更为快速、敏感和特异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为食品污染物监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按福建省2012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实施方案要求,采集泉州市7类食品共212份样品进行检测,并对常规致病菌分离培养法和Real-time PCR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市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检测市售食品样品212份,7类食品中共致病菌检出率为8.0%,以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最高,尤其在熟制米面制品中。结论我市食品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可将常规致病菌分离法与Real-time PCR法进行结合,既可提高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又可缩短时间,提高食品污染物监测敏感性,值得基层实验室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应用微流体芯片(lab-on-chip)技术检测食源性致病菌,包括霍乱弧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菌等细菌的灵敏度和精确度,从而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实验室的解决方案。[方法] 分别采用Lab-on-chip平台食源性病原体微流检测芯片和荧光PCR方法对食源性病原菌样本进行检测,对比分析食源性微流芯片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敏感度、准确性和重复性。根据Lab-on-chip说明书以及荧光定量PCP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操作。[结果] Lab-on-chip方法的霍乱弧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检出限为5×103~103 DNA Copies/mL。特异性、准确性和重复性都获得了良好的结果。[结论] Lab-on-chip方法具有快速、便捷、高效、准确等优点,可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作为良好的检测工具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