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的感染及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23S rRNA)突变与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14例肺炎患儿呼吸道样本,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MP感染及23S rRNA基因2063和/或2064 A→G点突变情况,对MP阳性样本进行药敏试验,分析23S rRNA基因2063和/或2064 A→G点突变与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相关性。结果 614例样本,MP阳性77例,阳性率为12.5%,其中59例23S rRNA存在2063和/或2064A→G点突变,突变发生率为76.6%。所有突变株对对5种大环内酯类药物均不敏感,所有未突变株5种大环内酯类药物均敏感。结论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严重,耐药机制是23S rRNA基因2063和/或2064 A→G点突变,RT-PCR检测MP感染及23S rRNA基因点突变能为肺炎患儿临床MP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吉林地区支原体肺炎患儿耐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状况及探讨可能存在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来本院就诊的1 272例0岁~15岁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标本。进行支原体快速培养与药敏试验;抽取耐红霉素的支原体培养液100例提取DNA,进行16S rRNA基因PCR扩增;抽取16S rRNA基因PCR扩增阳性标本30例进行23S rRNA基因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目的片段测序,测序结果与Gen Bank已登录的肺炎支原体标准株(M129)23S rRNA基因进行比对。观察其有无耐药基因位点的突变。结果吉林地区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养阳性率为35.30%;肺炎支原体耐药率最高的是红霉素(61.1%);耐药肺炎支原体19株的分子机制均为23S rRNA结构域V区2063位点A-G的突变。结论首次证明吉林地区耐药肺炎支原体的分子机制为23S rRNA结构域V区2063位点AG的突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合并肝损害的临床特征,从而提高临床诊疗能力。方法对234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进行肝功能、MP-DNA和MP耐药性等检测,回顾分析临床特征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 234例MPP患儿中有24例合并肝损害,肝损害发生率为10.26%;47例肺炎支原体23S rRNA基因未发生突变,为大环内酯类敏感肺炎支原体(MSMP)感染,其中1例合并肝损害,肝损害发生率为2.13%;187例肺炎支原体23S rRNA基因发生点突变,均为A2063G突变,为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MRMP)感染,其中23例合并肝损害,肝损害发生率为12.3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感染合并肝损害患儿的住院时间、CRP、LDH均高于肝功能正常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MP感染合并肝损害并不罕见,尤其是MRMP感染更易导致肝损害,病程相对较长,需引起临床儿科医生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3S rRNA基因位点突变与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抗生素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0年6月—2021年6月本院治疗的MPP患儿呼吸道标本181份,采集MP阳性患儿的咽拭子标本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用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标本中的肺炎支原体(MP)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基因突变点(A2063G和A2064G)进行检测,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将患儿分为突变组和非突变组。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181份呼吸道标本中,86份PCR检测结果为阳性,总阳性率为47.51%,86份MP阳性标本中存在23S rRNA基因位点突变40例,23S rRNA基因位点未突变46例。突变组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百分比)、红细胞沉降率(ESR)、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大环内酯类药物应用时间、咳嗽时间高于非突变组(P<0.05),突变组WBC、PCT低于非突变组(P<0.05);2组患儿性别、年龄、CRP、乳酸脱氢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PP中耐药基因普遍存在,耐药基因的突变组临床症状持续时间长、恢复慢、CRP值更高,MP基因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RT-PCR法检测支原体23S rRNA基因突变,探讨23S rRNA基因突变与患儿病情的临床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本院儿科就诊的支原体肺炎患儿90例,所有患者均经咽拭子收集病原体标本,采用RT-PCR检测支原体大环内酯类常见耐药基因位点A2063位点基因突变,若A2063G出现突变则定为观察组,未突变定为对照组,分析基因突变与支原体感染患者病情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支原体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A2063G突变组患者发热时间、最高体温、呼吸道症状时间、白细胞总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红霉素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突变组患者,A2063G突变组患者对各种抗生素耐药率明显高于A2063G非突变组患者,入院前发热时间(P=0.03)、A2063G突变(P=0.02)、既往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的使用(P=0.01)是支原体感染患儿重症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支原体23S rRNA基因突变,探讨23S rRNA基因突变与患儿病情的临床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肺功能变化与肺炎支原体23S rRNA耐药基因阳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杭州市富阳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5例MPP患儿为研究对象,统计肺炎支原体23S rRNA耐药基因阳性情况,确定肺炎支原体23S rRNA耐药基因型,统计MPP患儿肺炎支原体23S rRNA耐药基因阳性者(阳性组)、阴性者(阴性组)。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体征、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影像学特征及肺功能指标,并分析患儿肺功能指标与肺炎支原体23S rRNA耐药基因阳性的相关性。结果 85例MPP患儿中,肺炎支原体23S rRNA耐药基因阳性者43例(阳性组),肺炎支原体23S rRNA耐药基因阴性者42例(阴性组)。阳性组咳嗽43例(100.00%),发热38例(88.37%),气促25例(58.14%),寒战13例(30.23%),呼吸音减弱29例(67.44%);阴性组咳嗽41例(97.62%),发热34例(80.95%),气促21例(50.00%),寒战11例(26.19%),呼吸音减弱13例(30.95%)。两组咳嗽、发热、气促及寒战发生率比较,...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2015-2016年北京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耐药情况及耐药机制分析。方法 采集2015-2016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儿科收治的,具有发热、咳嗽或咽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之一的,门诊和住院的89例患儿的呼吸道咽拭子标本,进行MP 培养与药敏试验,采用巢式PCR扩增法鉴定MP 耐药位点。结果 53例MP阳性,感染率为59%,18株为敏感株,耐药率66%,32株存在23S rRNA 结构域Ⅴ区A2063G 点突变。3株2063、2064位点均有突变。结论 北京地区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率上升趋势,耐药机制主要为23S rRNA 结构域Ⅴ区点突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患儿咽拭子23S rRNA基因检验对耐药支原体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0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获得性肺炎支原体感染住院患儿102例,根据耐药性分为耐药组76例和非耐药组26例。采用PCR扩增所有患儿23S rRNA基因,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检测结果。结果与非耐药组相比,耐药组肺炎患儿住院时间、发热时间及病程较长,热程持续10 d、全身皮疹、肺部满布湿啰音病例数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76株耐药肺炎支原体,分离率为74.51%,其中有72株肺炎支原体菌株均存在耐药基因。耐药肺炎支原体23S rRNA基因2063位点是由A突变为G。结论耐药肺炎支原体与23S rRNA基因2063位点突变相关,23S rRNA基因检验对耐药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本地区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分离的肺炎支原体(MP)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性和机制。方法收集273例CAP患者呼吸道样本进行MP分离培养,测定MP对3种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巢式PCR扩增MP临床菌株23SrRNA基因片段并测序,分析23SrRNA基因2063和/或2064 A→G点突变与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相关性。结果 273例样本,MP阳性45例,阳性率为16. 5%,不同性别MP感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18株MP对3种大环内酯类药物均敏感,目的基因均无突变发生,26株至少对一种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18株对3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均敏感和1株只对红霉素耐药(MIC=1μg/ml)的菌株均无突变发生。1株对3种大环内酯类药物均耐药的菌株存在A2064G突变,其余25株至少对2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株均发生A2063G突变。结论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严重,耐药机制是23S rRNA基因2063和/或2064 A→G点突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湖州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的感染状况及其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基因突变与特征。方法 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2021年1月—2022年7月共收集2 623例0岁~14岁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样本,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MP核酸阳性率及耐药基因(23S rRNA)的突变情况,并对住院患儿中有和无耐药突变的2组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2 623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感染398例,感染率为15.17%;其中有288例检测到23S rRNA突变,耐药突变率为72.36%。女童MP阳性率高于男童(P<0.05);不同年龄组间MP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P感染率和耐药突变检出率均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P<0.05);不同季节中以夏季MP感染率最高(23.56%)。有耐药突变的患儿CRP更高,住院时间和治疗时间更长,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后退热时间,呼吸道症状持续时间更长(P<0.05)。结论 本地区MP感染可能与性别、年龄和季节等因素相关,MP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且...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成人及青少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中肺炎支原体(MP)感染状况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明确MP对大环内酯类的耐药机制。方法 2010年10月-2012年3月129例CAP患者取急性期咽拭子标本进行肺炎支原体分离培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临床分离株进行分子鉴定;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及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对大环内酯类耐药株进行23S rRNA基因测序,并与标准菌株MPFH(ATCC 15531)基因序列对比分析。结果 129例CAP患者咽拭子标本中共分离肺炎支原体20株,分离率15.50%;对四环素类及氟喹诺酮类敏感性较好,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均耐药,耐药机制均为23SrRNA基因2063位点由A突变为G。结论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形式严峻,23SrRNA基因位点突变是耐药性产生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检验不规律使用阿奇霉素与MP耐药性是否相关.方法 以MP抗体滴度1∶320为诊断MP感染标准,收集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妇女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792例5~13岁合并发热或(和)咳嗽的MP感染患儿中,MP-IgM呈阳性的431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其1年内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应用和MP感染次数分别纳入实验组(n=217,半年内无MP感染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应用史);对照组(n=214,1年内反复MP感染且不规律应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2次).患儿入院当天于不同时间进行2次MP培养,对培养结果MP呈阳性者提取DNA进行23S rRNA V PCR产物合成与23S rRNA V区基因突变位点检测,并进行MP呈阳性者的9种抗菌药物的药敏性试验.对两组MP株的耐药性等进行比较.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敏感和23S rRNA V区无突变患儿进行阿奇霉素序贯疗法.于治疗2周及4周末再行MP培养,对阳性者分析23S rRNA V区基因位点突变情况.对实验组阿奇霉素敏感且23S rRNA V区测序无基因位点无突变的患儿进行阿奇霉序贯治疗,分别于治疗2周及4周时判断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疗效.对于对照组214例反复MP感染患儿不规律应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频次与耐药性关系进行统计学比较.对两组患儿的肺外并发病及住院时间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妇女儿童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年龄及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本组患儿的MP感染率为54.4%(431/792).对本组药敏实验结果MP-IgM呈阳性患儿咽拭子进行快速MP培养的阳性率为26.6%(115/431).实验组与对照组MP株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1,P=0.041).对照组214例患儿1年内不规律大环内酯类药物应用频次与耐药率比较,不规律用药次数越多,耐药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χ2趋势值=22.056,21.932;P〈0.05).实验组14例患儿的药敏实验结果显示阿奇霉素敏感且23S rRNA V区测序无基因位点无突变,对其进行阿奇霉序贯治疗2周后,咽拭子培养结果显示MP呈阳性为4例,根治率为71.42%(10/14).对此4例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提示对阿奇霉素仍敏感,并对其进行23S rRNA V区测序发现无基因位点突变,继续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至4周末时,实验组14例患儿的根治率为92.85%(13/14).实验组14例MP药物敏感株与对照组37例MP耐药株患儿的肺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3,P〈0.05).实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05,P〈0.05).结论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儿童MP感染安全有效,并不会诱导出耐药株,而不规律应用阿奇霉素可诱导耐药株,且耐药率与不规律应用的次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肺炎支原体耐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了解肺炎支原体(MP)耐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情况及主要的耐药机制.方法 从32例因MP引起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取咽拭子,采用改良Hayflick培养基分离培养;运用药物敏感试验筛选耐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株;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结合序列测定分析耐药分子机制.结果 32份标本培养成功19份;药敏结果显示19株MP临床分离株中有15株耐药,占78.9%,而且一旦对其中1种药物耐药,对其他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也均呈耐药性;敏感株和标准株FH的测序结果完全相同,15株耐药株23S rRNAV区均出现了A2063G的点突变,其中有2株为敏感株和耐药株共生.结论 MP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现状严重,其主要的耐药机制为23S rRNAV区产生点突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杭州市富阳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及MP耐大环内酯类药物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5月—2017年7月富阳区妇幼保健院1 104例0~14岁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的临床资料和呼吸道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P及耐药基因(23S r RNA)突变情况。结果 1 104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检出MP阳性175例,阳性率为15.85%。MP阳性标本中检出23S r RNA突变115例,耐药率为65.71%。不同季节MP阳性率及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夏季(7—9月)MP阳性率及耐药率均较高,分别为25.74%和82.69%;冬季(1—3月)较低,分别为11.72%和40.63%(均P0.008)。男、女患儿MP阳性率分别为15.36%和16.49%,耐药率分别为66.67%和64.56%,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儿MP阳性率呈上升趋势(P0.05),但耐药率未见变化趋势(P0.05)。结论儿童感染MP与气候和年龄有一定关系,MP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广州市患儿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肺炎支原体的重点防控和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2018年门诊和住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口痰或咽拭子进行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鉴定加药敏试验,并对MP培养阳性的10 065株肺炎支原体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MP培养阳性的10 065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分为敏感组和耐药组,其中大环内酯类敏感组3 215例,耐药组6 850例,并分析两组患儿血常规及炎性指标。结果 共69 596例患儿,5年MP阳性率14.46%(10 065/69 596),阳性率无趋势变化(P=0.064)。5年MP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68.06%,耐药率无趋势变化(P=0.432),耐药组患儿发热时间及C-反应蛋白(CRP)分别为(9.40±1.08)d及(19.19±1.91)mg/L高于敏感组(P<0.05)。5年MP对14种抗菌药物耐药率结果:阿奇霉素9.79%,红霉素5.34%,依托红霉素1.59%,罗红霉素3.13%,克拉霉素2.99%,交沙霉素36.44%,乙酰螺旋霉素48.17%,克林霉素38.34%,环丙沙星17.11%,加替沙星8.94%,莫西沙星13.43%,左氧氟沙星5.73%,美满霉素51.80%,强力霉素65.88%。结论 广州地区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耐药未显示增高趋势,阿奇霉素、红霉素、依托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都有较好的敏感性,可作为目前治疗儿童MP感染的一线药物。在临床上应重视儿童肺炎支原体耐药监测,选择合理有效的抗菌药物,是减少耐药菌株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生殖支原体对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药物均已出现耐药,且耐药率逐年增加,甚至出现了多重耐药的现象。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主要由23S rRNA单碱基突变所致,氟喹诺酮类耐药与 parC、 gyrA、 gyrB、 parE突变相关,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机制尚不明确。生殖支原体耐...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学工程》2018,(1):67-68
目的研究分析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CRP)在重症及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5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依据其病情程度分为实验Ⅰ组(27例,轻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实验Ⅱ组(23例,重症及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儿童的LDH、CRP水平。结果实验Ⅰ组与实验Ⅱ组的LDH、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实验Ⅱ组的LDH、CRP水平高于实验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DH、CRP可作为早期预测重症及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对大环内酯类药物(ML)的耐药率以及发病期血清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5年1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小儿科住院,经荧光定量PCR法确诊的5岁以下MP感染患儿250例,同时对其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突变位点进行定性检测,分为耐药组与非耐药组,计算ML耐药率。患儿入院时抽血检测血WBC、ESR、CRP水平,并比较两组患儿入院前应用ML情况、病程、治疗反应、并发症发生率、炎症因子WBC、ESR和CRP表达有无差异。结果 250例MP患儿中,140例存在MP DNA 23S rRNA2063(A∶G)和2064(A∶G)点突变,即耐药基因阳性(耐药组),耐药率为45.0%。耐药组患儿平均热程长于非耐药组;肺不张发生率高于非耐药组;入院时WBC、CRP异常发生率高于非耐药组(P0.05);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咳嗽持续时间、肺不张发生率、总住院时间、住院前是否应用ML、住院期间ML使用天数及预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该院5岁以下患儿MP的耐药发生率高,耐药患儿炎症指标WBC、CRP可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升高,但并非接受ML治疗后疗效及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治疗门诊小儿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耐药性,以期为MP感染的临床诊疗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6月于本院门诊治疗的小儿哮喘合并MP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应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及MP感染次数较多的患儿纳入对照组,半年内无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应用及MP感染的患儿纳入试验组,予以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治疗前行MP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耐药性差异。结果共收集患儿792例,MP阳性患儿431例,感染率为54.4%; MP培养结果呈阳性105例(24.4%)。其中,试验组为56例MP呈阳性,药敏试验结果对阿奇霉素敏感25例,敏感率为44.6%,耐药31例,耐药率为55.4%;对照组为49例,敏感12例,敏感率为22.5%,耐药率37例,耐药率75.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1,P0.05)。对照组中不规律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次数差异导致耐药率的差异,说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次数与耐药率存在相关性。试验组和对照组肺外并发症、住院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儿童MP感染率较高,MP对罗红霉素耐药率最高,其次为红霉素,对阿奇霉素耐药率较低,所以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建议选择阿奇霉素,且不规律用药次数与耐药率呈正相关,耐大环内酯类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肺外并发症多、并发症重、住院时间长等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20.
刘鑫 《上海预防医学》2023,35(2):154-158
【目的】探讨浙江省宁波地区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住院的6 782例0~14岁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呼吸道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法检测MP感染及耐药基因(23S rRNA)突变情况。【结果】2019—2021年6 782例检测患儿中,MP感染数1 290例,感染率为19.02%,MP阳性率呈逐年递减趋势(P<0.05),2019年MP阳性率(28.12%)高于2020年(7.16%)和2021年(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7)。1 290例MP阳性标本中,947例发生耐药突变,耐药率为73.41%,2020年耐药率最高(84.04%),高于2019年(73.01%)和2021年(6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7)。不同季节MP阳性率和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夏季MP阳性率最高,为25.00%,冬季MP耐药率最高,为7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8)。女性患儿阳性率(20.52%)高于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