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1株环境涂抹样中分离出的沙门菌进行研究。方法对待检沙门菌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及药敏试验。结果该菌生化反应符合沙门菌生化特征,其抗原式为6,7:Z29:-;药敏试验显示对所用抗生素均敏感。结论待检菌鉴定为田纳西沙门菌,为成都市首次检出该菌,提示在今后工作中应对不常见血清型的沙门氏菌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北京市首次发现的长湾泥沙门菌株的识别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提供新的病原学依据,为沙门菌新的血清型别的鉴定、溯源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患儿就诊记录和回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相关样本进行培养检测,采用系统生化鉴定、血清分型鉴定,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复核鉴定,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分析,革兰阴性需氧菌药敏检测板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临床分离菌株47个生化试验中23个生化试验为阴性,24个生化反应为阳性,符合典型沙门菌反应,菌株血清鉴定及PCR测序后序列比对均符合长湾泥沙门菌株的表型特征(Salmonella Jangwani,17:a:1,5),PFGE分型与浙江省余姚市检出的长湾泥沙门菌带型相似度100%;相关样本中检出新加坡沙门菌,此两种血清型沙门菌PFGE分型分属于两个克隆,两种血清型沙门菌对检测的15种抗菌药物均敏感。结论菌株为北京市首次检出的血清型沙门菌,为本地区传染病防治提供了新的病原学依据,但是此次溯源分析尚不能直接证明患儿此次感染与宠物龟接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食源性相关腹泻沙门菌感染的菌种分布,为控制该类细菌的感染及传播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2015年-2017年本系统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食源性相关腹泻患者粪便(或肛拭子)标本常规培养分离获得42株沙门菌;采用血清凝集法进行快速血清分型,并自动化生化鉴定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通过现况调查进行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自动化生化鉴定结果能够覆盖常规血清学快速鉴定结果,同属沙门菌群; 42株沙门菌以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斯坦利沙门菌为主,其中肠炎沙门菌占23. 81%,鼠伤寒沙门菌占19. 06%,斯坦利沙门菌占14. 29%;所有患者48 h内有可疑食物暴露史,均为散发。结论菌种鉴定应以常规快速血清学凝集结果为准,自动化生化鉴定仅供参考,并将鉴定菌种与药敏报告相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病原学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其中毒原因、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方法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数据资料进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对患者肛拭子、剩余食品、原材料等28份样品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及分离培养;对分离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分型,用改良K-B法进行药敏试验,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 结果 从可疑食品蛋糕和6个患者中共分离到7株肠炎沙门菌,生物学性状、血清型和药敏试验结果一致, PFGE条带聚类分析显示所有菌株属同一克隆株。结论 这是一起肠炎沙门菌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网购食品卫生管理,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国内罕见沙门菌株——长湾泥沙门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沙门菌临床治疗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慈溪本地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细菌学鉴定、血清分型、耐药性研究、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生化鉴定为沙门菌属;血清分型为O17∶Ha∶H5;对国家致病菌识别网选择的30种抗生素均不耐药;与余姚、北京发现的菌株在分子分型上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 国内长湾泥沙门菌具有高度同源性,对常规抗生素不耐受,但本次感染未发现与外来动物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15年引起江阴市某企业一起暴发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原因。方法按照《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参照GB4789-2012和WS/T13-1996方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对检出菌进行血清型鉴定;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方法对检出菌进行分子分型。结果流行病学调查、病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均证实,该起暴发食源性疾病事件是由埃施魏勒沙门菌引起。结论这起暴发食源性疾病事件是因食用被埃施魏勒沙门菌污染的鸡蛋饼所致。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对某饭店一起食物中毒病原菌进行微生物鉴定与药敏分析。方法 参考GB/T4789-2003、GB4789-2010进行操作,采用PCR方法快速检测增菌后的目标菌,利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进行生化及药敏鉴定。结果 19份标本有4份病人肛拭子和1份蛋糕检出布利丹沙门菌,其他目标菌均未检出,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氧哌嗪青霉素、头孢三嗪、头孢吡肟、噻肟单酰胺菌素、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替加环素和甲氧苄氨嘧啶敏感。结论 这次食物中毒是由布利丹沙门菌引起;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快速检测病原菌,结合传统细菌培养进行分析,为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药物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双相亚利桑那亚种肠道沙门菌进行种属、血清型及序列型的病原学鉴定。方法对5株来自散发腹泻患者粪便样本的可疑双相亚利桑那亚种肠道沙门菌在系统生化鉴定的基础上,应用实时荧光PCR方法进行分子检测、血清凝集、MLST分型及药敏试验。结果 VITEK系统生化鉴定3株为双相亚利桑那亚种肠道沙门菌,其中2株菌沙门菌特异性种属基因hisJ阳性,经血清学鉴定为肠道沙门菌双相亚利桑那亚种61:l,v:1,5,(7),MLST序列分型为ST1850,12种抗生素的MIC药敏试验显示2株菌除对链霉素耐药外,其他均为敏感。结论从腹泻患者监测样本中分离的2株双相亚利桑那亚种肠道沙门菌血清型为61:l,v:1,5,(7),序列型为ST1850,提示该型别沙门菌在人间散发存在,今后应加强该菌型的监测,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溯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2016年龙岩市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的肠炎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及耐药性分析,以明确病因。方法采集患者粪便标本和YH超市卤水、卤制鹌鹑蛋进行常规病原学分离培养,对可疑菌株用VITEK 2Compact进行系统生化鉴定及血清分型。对分离的肠炎沙门菌菌株进行PFGE分型和药敏试验。结果从病人粪便中分离到31株、从卤制鹌鹑蛋中分离到1株共计32株肠炎沙门菌。对其中24株进行分析。PFGE图谱显示24株菌中有23株条带完全一致,1株与其他23株条带存在差异,两者相似度为91.7%。24株菌株耐药性存在一定差异。结论综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病原学检测及分子分型,证实本起食物中毒事件系由同一来源的肠炎沙门菌引起。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浙江省仙居县腹泻病患者沙门菌感染率、血清型分布以及各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疾病预防控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腹泻患者新鲜粪便,进行增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分型及药敏试验。结果从426份标本中检出沙门菌26株,检出率为6.10%。共检出9个血清型,鼠伤寒沙门菌为优势菌,其次是婴儿沙门菌、伦敦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26株沙门菌对头孢曲松、丁胺卡那霉素、氧氟沙星3种药物完全敏感,并发现对某些抗生素具有一定耐药性。结论仙居县腹泻病中沙门菌检出率高,血清型分布广泛,多重耐药以鼠伤寒沙门菌和伦敦沙门菌最为显著;头孢类、喹诺酮类抗生素对沙门菌较为敏感,可作为临床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技术对一起沙门菌食物中毒的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和溯源,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分析此次事件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来源,确定事件的病原学病因。方法用此次事件的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学分离鉴定、PCR检测和PFGE同源性分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此次事件的患者、食品和食品厂从业人员均检出沙门菌,并具有同源性,条带图谱类似度为100%。结论分离到的肠炎沙门菌进行PFGE分型结果一致,确认是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完整的食物中毒诊断证据链,为食物中毒溯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宁波地区感染性腹泻患者中食源性病原菌与流行情况,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检测采用直接与增菌分离相结合的方法;鉴定采用生化筛检、API鉴定条、VITEK 32或/VITEK 2鉴定分析系统等方法;分型采用血清分型和PFGE分型;药敏试验采用K-B法,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检测采用PCR法。结果从14 658份标本检出8类18种共5 767株食源性病原菌,检出率为39.34%,以副溶血性弧菌最高,与其他病原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分型发现各病原菌均有优势株;PFGE副溶血性弧菌分出19个型,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分出12个型,伤寒沙门菌分出30个型。药敏显示,从多种病原菌中检出多重耐药菌,占检测菌株24.39%(630/2 583)。结论宁波地区感染性腹泻患者中由食源性病原菌引起的机率较高,且有普遍性。病原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可用于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并分析山西省沙门菌的感染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同时应用PFGE分子分型技术,分析沙门菌株之间的相似度,追溯感染来源.方法 对2019年-2020年分离于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的标本进行系统生化鉴定、血清凝集、药敏实验及PFGE分子分型.结果 2019年检出90株沙门菌,检出率为6.35%,2020年检出7...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分析结果,分析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查找污染来源,分析调查处置过程,为预防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积累应急处置经验。方法在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卫生学调查的基础上,采集患者可疑样本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对可疑菌落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学分型,并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检出病原菌菌株进行分子分型,运用Bio Numerics 6.6软件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3例患者样本中分离出鼠伤寒沙门菌,菌株经XbaⅠ酶切后,PFGE图谱完全一致。结论该起疫情是由于进食被鼠伤寒沙门菌污染的皮蛋感染所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查明新邵县一起食物中毒病因,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表型检验和毒力基因的鉴定、耐药性检测,利用分子分型技术探讨其多态性,为今后预防和控制类似事件提供借鉴。方法依照WS271-2007《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和文献报道的方法对检出的沙门菌进行生化试验、血清分型、耐药性检测;并用PCR方法进行毒力基因检测,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分离的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2份病人血培养为阴性,3份病人肛拭检出生物学性状和药敏试验一致、均带有侵袭性invA基因的莫斯科沙门菌,PFGE图谱显示为同一克隆。结论结合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病原菌分离鉴定、毒力基因检测和分子分型分析,确定本次食物中毒是由莫斯科沙门菌污染食物引起。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同一酒店先后发生的两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病原学检测及溯源分析,明确此次食物中毒事件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方法根据GB 4789—2010对采集的102份样品进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血清学分型,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分离鉴定符合的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用Bio Numerics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两起食物中毒事件患者的肛拭子中分离出8株肠炎沙门菌,从厨师肛拭子中分离出2株肠炎沙门菌。对此10株肠炎沙门菌进行API细菌鉴定,结果显示这10株肠炎沙门菌的生化特征均一致,进一步的PFGE实验结果显示分子分型条带完全一致。结论这两起接连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是由同一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通过PFGE分型技术可以直观的判断所分离沙门菌的亲缘关系,为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分析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一株从冻贻贝中分离的沙门菌进行鉴定与探讨。方法:结合传统生化反应、荧光定量PCR检测、16S rDNA检测以及血清学分型鉴定方法。结果:该菌生化反应及PCR反应符合沙门菌属,经16S rD-NA鉴定为肠道沙门菌,血清学抗原式为9,46:e,h:1,2。结论:该菌是一株罕见的发酵蔗糖的贝坎道夫沙门菌(S.Bergedorf)。该菌为国内首次报道检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一株从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中分离的罕见沙门菌血清型进行鉴定与探讨。方法结合API 20E系统生化反应、荧光定量PCR检测以及血清学分型进行沙门菌鉴定。用K-B纸片法检测该菌对12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该菌生化反应及PCR检测符合沙门菌属,为罕见的非A-F群沙门菌,血清学分型鉴定为伊迪坎沙门菌,抗原式为1,13,23∶i,5。结论该菌是一株罕见的发酵蔗糖的伊迪坎沙门菌,首次从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中发现,国内首次报道。开展沙门菌血清型检测,对该菌引起的疾病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现场调查一起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方法对该起食物中毒事件的患者和事件发生餐馆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肛拭、就餐食物和食物加工环节涂抹物等28份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22名就餐者中,8例发病;潜伏期最短5 h,最长23 h;主要症状为头晕、恶心和呕吐等。28份标本检出沙门菌8株,主要来自患者肛拭、羊肉和砧板涂抹物;8株菌株生化试验及血清学鉴定结果一致,均为鼠伤寒沙门菌。结论该事件为一起食用鼠伤寒沙门菌污染的羊肉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姜堰市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携带的沙门菌分型及药敏情况。方法 :采用肛拭子采样、SC增菌液增菌、WS琼脂培养及生化血清学鉴定 ,最后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 0 0 1~ 2 0 0 3年共体检 15 346人次 ,分离到 134株沙门菌 ,鉴定为 2 4个血清型 ,药敏试验显示绝大多数菌株对常用药物均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