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进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联合降钙素、钙尔奇-D、阿仑膦酸钠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2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单纯行PFNA内固定治疗患者骨折,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两组患者治疗时间为3个月。于治疗前后采两组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及尿样,比较血清骨代谢标志物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的水平及尿液中吡啶啉(PYD)、I型胶原C端肽(CTX)的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B-ALP、BGP、PINP、TRACP 5b及PYD、CTX的活性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及Harris评分差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降低,Harri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改善患者的骨代谢,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宝口服液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86例原发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手法闭合复位外支架固定术治疗后,测定骨代谢生化指标和骨密度值。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服用骨宝口服液;对照组服用阿法迪三,两组共服用药物4个月。治疗后再次测定骨代谢生化指标、骨密度值并进行比较;观察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骨密度值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上升,骨代谢生化指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骨宝口服液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能改善骨代谢,增强骨密度,促进骨折愈合,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9,(3):359-360
目的探讨防旋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预后相关指标、 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 3个月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与锁定钢板内固定相比,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较好,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取2014年12月-2016年10月医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联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14d、护理后1个月、3个月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时实施护理干预效果理想,能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杨正才 《中国卫生产业》2014,(10):160+162-160,162
目的探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4例进行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PFNA治疗,对照组采用DHS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情况、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增加(P〈O.05),且观察组提高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有效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操作简便,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7,(8):1107-1108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LPFP治疗,观察组行PFNA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的Harri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显著,可加快骨折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对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联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以及对其炎症反应、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3年3月于东莞市横沥医院就诊的40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两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联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联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5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术前及术后5个月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前比,术后24 h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炎症因子升高幅度较小;术后5个月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B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在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应用PFNA内固定联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术后炎症反应,促进髋关节...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工程》2019,(6):781-78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8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术后1个月、 3个月,观察组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9,(4):515-516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Gamma髓内钉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手术住院指标、 Harri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8.1%、 9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2%、 80.5%(P <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手术后2周、手术后4周,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及同期对照组(P <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生活质量高,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式治疗,观察组行PFNA内固定术式治疗,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髋关节功能量表评分(Harris)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微创髓内钉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患者给予Ⅲ型标准γ型髓内钉微创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给予Ⅲ型标准γ型髓内钉微创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传统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学工程》2016,(6):743-744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与非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纳入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5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45例)实施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40例)实施股骨髁上牵引或胫骨结节牵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功能、疼痛、畸形、运动范围得分以及Harris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3.
康亦锋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8):1636-1637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与动力髋螺钉(DHS)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6例,其中LCP内固定术组47例,DHS内固定术组39例。对两组手术和术后各项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6及12个月患髋关节的Harris评分均呈逐渐升高趋势,LCP组术后1、6及12个月患肢关节的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DHS组(P〈0.05)。结论 LCP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比较PFNA与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到我院进行就诊的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患者入院就诊时间为2016年7月-2019年8月,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平分100例患者,分别为50例对照组(DHS,动力髋螺钉治疗)和50例观察组(PFNA,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负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进行治疗效果良好,可确保手术顺利实施,并且提升手术后髋关节Harris分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解剖型锁定钢板(ALP)手术治疗对其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宿迁市中医院收治的8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接受ALP手术治疗,41例)和研究组(接受PFNA手术治疗,42例),两组患者术后均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术前及术后1、6个月临床评分[髋关节Harri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术前及术后1周血清指标[血清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yo)、Ⅰ型前胶原基端前肽(PⅠNP)、Ⅰ型胶原C端肽(CTX-Ⅰ)]水平,以及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手术、住院、下地活动、骨折愈合时间与切口长度均缩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减少;与术前比,术后1、6个月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GQOLI-74、ADL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1周两组患者血清CK、Myo、CTX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血清PⅠNP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鲑鱼降钙素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骨代谢指标水平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IF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鲑鱼降钙素治疗,比较两组的骨代谢指标水平、髋关节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Ca^2+、骨密度(BMD)、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Ca^2+、BMD、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仅试验组出现1例呕吐,未经对症处理自行缓解。结论老年IFF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采用鲑鱼降钙素治疗,有利于改善骨代谢指标水平,提升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且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续骨活血汤联合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气滞血瘀证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对其髋关节功能、骨代谢指标水平的影响,为今后临床治疗股骨颈骨折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金昌市人民医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75例气滞血瘀证股骨颈骨折患者,均接受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38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续骨活血汤治疗,均治疗3个月,并于术后定期随访至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术后1周及术后1、3、6个月髋关节功能,术前与术后6个月骨代谢指标。结果 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术后1周比,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均升高,观察组术后3、6个月均高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均升高,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续骨活血汤联合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气滞血瘀证中青年股骨颈骨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固定术.结果 观察组恢复可负重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术后1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疗效可靠,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锁定板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58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锁定板治疗,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系统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58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经过锁定板进行治疗后53例达解剖复位,有效率为91.38%。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根据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优34例,良17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7.93%。所有患者均无内固定松动断裂、髋关节不稳、关节强直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锁定板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防旋股骨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防旋股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将两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评分、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6、12个月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防旋股骨髓内钉应用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中安全有效,有助于骨折愈合和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