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止痛效果。方法对24例(30个椎体)OVCF进行PVP治疗;对24例(33个椎体)OVCF进行PKP治疗。结果PVP与PKP组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JOh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2组间各时间点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VP与PKP治疗OVCF均对止痛及功能障碍的恢复有明确的效果,且二者短期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微创脊柱外科手术在我国较广泛地开展,特别是经皮手术和内窥镜下手术,取得了不少经验,也存在一些问题。本刊特邀请国内本领域专家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3.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3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成PVP组和PKP组,PVP组7例单椎体,5例2个椎体、2例3个椎体、1例4个椎体,共27个椎体接受治疗;PKP组9例单椎体、5例2个椎体、1例3个椎体,共22个椎体接受治疗。结果30例患者手术操作全部成功。PVP组8例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PKP组10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术后PKP组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与术前比较有改善(P〈0.05)。结论PVP和PKP两种手术方法均具有显著止痛效果,PKP较PVP在椎体高度恢复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10月~2009年4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06例,其中61例82个椎体接受PVP治疗,男21例29个椎体,女40例53个椎体,年龄65~96岁,平均78.3岁;45例55个椎体接受PKP治疗,男17例21个椎体,女28例34个椎体,年龄68~90岁,平均77.1岁。术前及术后1d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测量伤椎高度,随访伤椎高度丢失情况,记录骨水泥渗漏及随访期间邻近椎体骨折情况。结果:PVP组术前和术后1d VAS分别为6.7±1.4分和2.1±0.7分,PKP组分别为6.9±1.2分和2.2±0.9分,每组术后VAS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间点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VP组55例、PKP组4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18个月。PVP组和PKP组术后伤椎高度分别较术前增加2.4±1.8mm和9.2±2.2mm,术后12个月随访伤椎高度分别丢失0.8±0.5mm和1.9±0.8mm,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VP组术中骨水泥渗漏28例33个椎体,PKP组15例17个椎体,PKP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PVP组(P<0.05)。随访期间PVP组发生相邻椎体骨折9例,PKP组6例,两组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止痛效果均较好;PKP的复位效果优于PVP,较少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术后椎体高度再次丢失较明显;两者术后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再手术原因,提出再手术要点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465例行PVP和PKP患者资料,其中41例行再手术治疗。男8例,女33例;年龄56~89岁,平均75岁;骨质疏松性骨折37例,椎体转移瘤2例,浆细胞骨髓瘤2例。病变节段:T92例,T103例,T116例,T126例,L111例,L25例,L33例,L43例,L52例。5例脊髓损伤患者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为A级1例,B级1例,C级2例,D级1例;2例神经根损伤患者出现持续性神经根疼痛、麻木,肌力2~3级。34例未合并脊髓和神经根损伤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平均7.8分。7例脊髓和神经根损伤患者行后路开放性手术,其余34例患者行骨水泥强化治疗(14例行PKP,20例行PVP)。所有患者再手术时间为初次手术后2 h~1年。结果 4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9个月,平均18个月。再手术原因有椎体内形成假关节(3/41,7.32%)、椎管内骨水泥渗漏(7/41,17.07%)、非手术椎体再骨折(31/41,75.61%)。末次随访时,2例神经根损伤患者疼痛完全消失,残留皮肤感觉麻木症状,肌力完全恢复正常;5例脊髓损伤患者中1例ASIA分级恢复至C级,1例恢复至D级,2例恢复至E级,1例A级患者无恢复;3例形成假关节患者术后VAS评分平均2.3分;31例非手术椎体再骨折患者VAS评分平均1.8分。结论 PVP、PKP术后再手术的主要原因包括椎管内骨水泥渗漏、椎体内假关节形成、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等,序贯的骨水泥注入、PVP与PKP合理选择、常规病理组织检查、预防跌倒教育及康复功能锻炼能降低再手术率。 相似文献
6.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作为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脊柱微创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原理是椎体内扩张复位技术,即经伤稚两侧椎弓根进入椎体内通过扩张实现塌陷椎体复位,再通过植入填充物,实现强化椎体、重建脊柱稳定结构及生物力学性能的目的.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balloon kyphoplasty,BKP)作为PKP的代表术式,其克服了传统保守治疗的不足,能够在短时间内通过扩张塌陷椎体使椎体高度得到恢复并矫正后凸畸形,从而起到稳定脊柱、缓解疼痛的作用,是目前最为成熟的扩张复位方法.然而,随着 相似文献
7.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微创治疗技术,已广泛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肿瘤的治疗,其主要并发症有肺栓塞[1]、骨水泥热损伤[2]、椎管内渗漏、椎旁渗漏和硬脊膜渗漏等[3]。并发一过性神经系统损伤未见报道,我们遇到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51例脊柱转移瘤伴病理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28例采用单侧PKP,23例采用双侧PKP。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5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术后下地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单侧组术中失血量显著小于双侧组(P<0.05),单侧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双侧组(P<0.05),双侧组骨水泥注入量显著多于单侧组(P<0.05)。单侧组骨水泥渗漏率显著高于双侧组(P<0.05)。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随访期间,共9例出现邻近椎体再发类似骨折,3例因原发肿瘤病情加重死亡。随时间推移,两组VAS、ODI和KPS评分均呈显著曲线变化(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单侧组骨水泥分布显著不及双侧组(P<0.05);与术前相比...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椎旁肌肉减少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术后邻近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adjacent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AVC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PKP治疗1年内发生AVCF的OVCF患者的272例患者资料,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42例患者被选为AVCF组,对照组为同一时期在我院接受PKP治疗1年内未发生AVCF的OVCF患者,根据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首次PKP治疗的节段,与AVCF组中的每例患者进行严格的倾向性评分匹配。两组患者术前进行腰椎MRI检查,在MRI上测量L3和L4水平椎旁肌(paravertebral muscle,PVM)[多裂肌 (multifidus,MF)、竖脊肌(erector spinae,ES)、腰大肌(psoas,PS)]总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和功能横截面积 (functional cross-sectional area,FCSA),计算CSA椎体指数、FCSA椎体指数。在矢状位重建CT图像上获取L5 CT值为术前椎体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在X线片上测量后凸角(kyphotic angle,KA)、椎体前后壁高度(anterior-to-posterior body height,AP)比值,记录有无骨水泥渗漏入椎间盘等。采用t检验、ROC曲线分析、Delong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PKP术后AVC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在L3和L4水平,AVCF组MF、ES、PVM和PS 的平均CSA、FCSA及FCSA椎体指数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long检验显示L4水平ES(0.806 vs 0.900)和PVM(0.861 vs 0.941)的FCSA椎体指数对于预测AVCF的AUC大于L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L4水平PVM的FCSA椎体指数,其AUC为0.941(P<0.001),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 90.5%。单因素分析显示AVCF组中患者BMD低于对照组 (93.55±14.99HU vs 106.31±10.95HU);术前后凸角大于对照组(16.02°±17.36° vs 12.87°±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4水平PVM的FCSA椎体指数减少(OR 0.830;95%CI 0.760~0.906)和BMD降低(OR 0.928;95%CI 0.891~0.966)是PKP术后AVC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4椎旁肌肉减少是OVCF患者PKP术后AVCF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单、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途径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08年11月在我院行PKP治疗的97例(140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途径进行分组。单侧组均为单侧穿刺骨水泥注射过椎体中线者,共58例85个椎体,男13例,女45例,平均年龄65.3岁,单椎体36例,两椎体17例,三椎体5例。双侧组39例55个椎体,男5例,女34例,平均年龄67.1岁,单椎体24例,两椎体14例,三椎体1例。观察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变化、椎体平均高度、局部Cobb角改善及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单侧组手术时间45±16min,骨水泥注入量3.1±1.7ml;双侧组手术时间62±27min,骨水泥注入量4.2±2.1ml,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椎体平均高度及局部Cobb角较术前均有显著恢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侧组骨水泥渗漏及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发生率为14.12%,双侧组为16.36%,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单侧椎弓根途径穿刺骨水泥过椎体中线注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取得双侧穿刺同样满意的临床效果,且具有手术时间短、骨水泥渗漏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手术疗效。方法56例68节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单侧经椎弓根入路30例36节椎体,双侧经椎弓根入路26例32节椎体,采用球囊或Sky扩张器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前、术后1周、1年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测量椎体高度恢复率、后凸Cobb角。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3年。单侧组及双侧组术后1周及术后1年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后凸Cobb角较术前均减少(P<0.05)。单侧组术后1周及术后1年后凸Cobb角恢复率分别为50.2%、43.2%;双侧组分别为52.3%、46.9%。单侧组术后1周及术后1年椎高恢复率分别为46.3%、43.6%;双侧组分别为50.2%、46.1%。术后1周及术后1年VAS评分、后凸Cobb角及椎高恢复率单侧组与双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VAS评分术后1年较术后1周两组均有所增加。结论采用单侧与双侧经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能恢复伤椎体高度、纠正后凸Cobb角并缓解疼痛。术后针对骨质疏松症的病因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17例共169个椎体,分为单侧穿刺组和双侧穿刺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水泥灌注量、疼痛强度视觉模量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骨折椎体高度恢复、后凸矫正程度、骨水泥渗漏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骨水泥灌注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疼痛强度视觉模量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明显改善,伤椎高度恢复,椎体后凸部分矫正,均较术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疼痛指数无加重;但两组间比较,治疗效果及骨水泥渗漏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均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单侧组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3个月,患者疼痛显著缓解,日常生活功能改善。提出术前精心准备和对患者进行访视,术中巡回护士做好体位摆放、C臂X线机调节、病情观察,器械护士与医生默契配合是手术顺利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WANG Genlin 《骨科》2017,8(3)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疼痛性椎体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搜集2008年01月-2017年0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行PKP治疗的疼痛性椎体血管瘤(vertebral hemangioma, VH)患者资料。本组32例中男7例、女25例,年龄平均61.3±12.8岁(32-92岁);血管瘤位于胸椎20例、腰椎9例、胸椎合并腰椎多发者3例,共累计36个椎体,其中2个椎体血管瘤合并椎体压缩骨折。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s scales, 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 32例患者共计36个血管瘤椎体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双侧穿刺30个椎体,单侧穿刺6个椎体。所有患者完成随访,平均14.69±4.91月(7-26个月)。VAS评分术前5.63±1.52,术后24h为1.31±1.06,与术前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月0.88±0.82,末次随访0.69±0.58;ODI评分术前(61.09±18.95)%,术后24h(21.72±10.57)%,与术前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月(12.66±9.10)%,末次随访(9.31±5.60)%。VAS评分与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且在术后随访中呈递减趋势。术后X线片4例椎体出现椎旁骨水泥漏,无临床症状,无椎管内渗漏。1例患者术后8月因骨质疏松出现临近椎体骨折再次行PKP术,1例92岁患者术后1年自然死亡。术后影像学资料未显示有血管瘤复发。结论:对于无神经压迫、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椎体血管瘤,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合并椎体压缩骨折的血管瘤患者PKP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老年糖尿病患者照顾者足部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及其行为,针对性地做好该组人群的健康教育,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方便取样法,调查309名老年糖尿病患者照顾者的一般情况、足部护理知识及行为。结果照顾者中80.3%文化程度为初中、小学或文盲;仅31.7%的照顾者知晓清洗足部的水温范围,28.5%知道清洗足部的时间,42.7%知道擦拭足部重点部位,26.9%知道如何检查,34.6%知道足部按摩的方法,30.7%知道下肢运动的方法;对糖尿病足有防范意识的照顾者占33.7%,认为糖尿病足的发生是护理不当的结果者占32.0%。结论中青年、非亲属、低文化者是长期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照顾人员,其足部护理知识缺乏,预防意识薄弱。应定期对新入院患者的照顾者及新更换的照顾者进行足部护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其对糖尿病足的防范意识,并定期检查其措施落实情况,以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6):571-57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8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皮椎体成形术组(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PKP)各43例。观察两组围手术期资料、伤椎Cobb角、手术前后VAS评分、术后伤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PKP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后伤椎高度增加都明显高于PVP组(P<0.05);治疗后两组椎体压缩率、伤椎Cobb角显著降低,且PKP组术后椎体压缩率、伤椎Cobb角显著低于PVP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但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效果满意,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改善患者椎体高度、伤椎畸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7.
经皮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广泛应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血管瘤或椎体转移瘤,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其中永久留置在椎体内的骨水泥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笔者就骨水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20.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56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应用球囊式椎体扩张器对病椎进行扩张,并用骨水泥进行填充,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 scales,VAS)及Stauffer-Coventry评定术后疗效。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椎管内硬膜外渗漏2例,椎间盘渗漏3例,椎弓根穿刺针道渗漏1例,均未引起严重的神经症状及肺栓塞等致命并发症。VAS由术前(7.3±0.6)分降到术后(2.9±0.3)分,随访6个月时(1.9±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效果SC评分,优29例,良16例,可5例,优良率90%。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可迅速有效地缓解疼痛,远期疗效可靠,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