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分,在肝细胞内由胆固醇转化而来,是肝脏清除胆固醇的主要方式。胆汁酸可促进脂类的消化和吸收,抑制胆汁中胆固醇的析出。胆汁酸的代谢包括合成、摄取转运、加工、排泄和肠肝循环等过程。上述过程的有序进行是保证体内胆汁酸正常代谢和机体稳态的基础,而体内对胆汁酸各个代谢过程的精细调控则是基础的保障。此文主要针对胆汁酸代谢调控进展,从分子和基因水平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胆汁淤积(cholestasis)因胆汁摄取、合成或分泌障碍引起,也可因胆道梗阻形成[1]。引起胆汁淤积的病因多样,肝细胞、胆管细胞以及肠道的胆汁酸转运体密切参与胆汁淤积的发病,近年来的研究以此为靶点取得诸多进展,并为胆汁淤积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胆汁酸的代谢一、胆汁酸的肠肝循环胆汁酸的肠肝循环是人体维持胆汁代谢平衡的重要生理过程,由于胆汁酸在体内多以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其转运过程为主动耗能过程,因此需要  相似文献   

3.
正胆汁酸(BAs)是肝脏胆固醇代谢的终产物,胆固醇在肝脏中合成初级胆汁酸,并运输穿过肝细胞顶端的毛细胆管细胞膜进入胆道系统,胆道最终将它们排入小肠。在肠道中,又通过肠道微生物菌群酶的加工,产生次级胆汁酸(见图1)。在胆汁酸的代谢过程中,约有95%在末段小肠被重吸收,通常每天可通过肠肝循环6次。胆汁酸的肠肝循环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以及随胆汁消化排泄的脂质、毒性代谢产物和外源性物质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此外,有统计数据显示,胆汁酸可以作为肠-  相似文献   

4.
《肝脏》2020,(7)
正胆汁酸在肝细胞中由胆固醇合成,以胆汁形式经胆管系统分泌到小肠,促进脂肪、脂溶性维生素和胆固醇的吸收。回肠末端,胆汁酸被肠上皮细胞重吸收,大部分经肠肝循环返回肝脏,再由肝细胞分泌到胆汁中。胆汁酸参与调节肝肠循环以及甘油三酸酯、胆固醇和葡萄糖等营养物质的体内稳态,胆汁酸代谢异常与胆汁淤积性肝病、血脂异常、脂肪肝、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有密切关系[1]。有机溶质转运蛋白(OST)是一种位于极性上皮细胞基底外侧膜的转运蛋白,其底物主要是胆汁酸和类固醇等阴离子有机分子。OST在胆汁酸的肝肠循环和稳态合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OST由OSTα和OSTβ两条多肽链组成,转运过程需要  相似文献   

5.
陈岳祥  李石 《肝脏》1997,2(3):161-162
胆汁酸是由肝脏合成、排泄的一类有机阴离子。正常情况下,因肝脏可迅速摄取肠肝循环回流入门静脉中胆汁酸(首次通过肝脏的摄取率为40%~90%),故体循环中其含量甚少。但在某些肝胆疾病时,胆汁酸代谢发生紊乱,血循环中的胆汁酸浓度及其成分可出现异常改变,作有关胆汁酸的检测和耐量试验对此类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定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胆汁酸对线粒体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伦根  曾民德 《肝脏》2008,13(4):343-346
一、健康和疾病状态下的胆汁酸 胆汁酸是胆汁中主要的有机溶质,在正常生理状况下,主要局限于肠肝循环中。然而,胆汁淤积时,肠肝循环受到干扰,胆汁酸在肝脏中淤积。  相似文献   

7.
在各种肝功能试验中,涉及肝脏排泄功能的试验最灵敏,如磺溴酞钠(BSP)试验和吲哚氰绿(ICG)试验。目前,通过血清胆汁酸的测定可获得同样的结果,但危险性小,且更方便病人。又由于胆汁酸是在肝脏合成,并进行肠肝循环,所以还可能提供肝脏疾病的其他方面资料。高胆红素血症和胆汁郁积血清胆汁酸的测定(表1),对鉴别高胆红素血症和胆汁郁积很必要。按近代概念,胆红素和胆汁酸的转运系统是分开的。因此,高  相似文献   

8.
胆汁的生成与分泌是一复杂的过程,它依靠肝细胞内各微器活动的高度协调。例如:对各胆汁成分的摄取、合成、转运和分泌,整个肝细胞参予了其过程且并不限于其某一部分,正像交响乐中各乐器组既参予乐曲的特定部分而又汇合于整个乐曲之中。胆汁酸、胆红素以及胆汁内许多物质都是肝窦膜从血液中摄取,而肝窦膜底侧面的  相似文献   

9.
胆汁酸在脂肪和维生素消化吸收中发挥重要作用,当被排入小肠后约95%通过顶端钠依赖胆汁酸转运蛋白(ABST)被重吸收,其中的80%可通过牛磺胆汁酸钠共转运多肽(NTCP)被摄入肝细胞内并再次被分泌到胆汁中形成胆汁酸的肠肝循环[1].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叙述了胆汁成份预测的概念和研究概况。从血清胆汁酸预测胆汁中胆汁酸的基础是肠肝循环,它可用于胆汁酸溶石的疗效监视。临床特征不能预测胆固醇饱和度(CSI)。用血脂预测CSI未得到最后证实。胆汁酸与胆固醇分泌密切相关,血清胆汁酸很可能成为预测CSI的有效途径。胆汁CSI和脱氧胆酸的预测具有预防胆固醇结石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胆汁酸对糖脂代谢影响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汁酸是胆汁的重要成分,主要在肝脏合成,在膳食脂肪的消化吸收和胆固醇的代谢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胆汁酸还可激活法尼酯X受体-α、TGK5等信号分子,通过多种信号途径反馈调节自身的肠肝循环,同时还有降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作用,并且还参与糖代谢的调节,与体内糖脂代谢的动态平衡密切相关.因此,一些胆汁酸相关的信号途径很有希望成为治疗代谢性疾病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脂肪肝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场所,在脂肪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运输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当肝脏对脂肪合成能力增加或/和转运入血的能力下降时,脂类物质(主要是甘油三脂)便可在肝内贮积,形成脂肪肝。 一、肝脏与脂肪代谢 (一) 外源性脂肪转运代谢过程 肝内的脂肪主要来源于食物。食物中的脂肪进入人体后,在小肠内经肝脏分泌的胆汁及胰腺分泌的胰脂酶作用下,脂肪(甘油三酯)被水解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它们被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后重新酯化成甘油三酯,再与胆固醇、磷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胆小管侧膜胆汁酸盐输出泵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细胞自身合成的胆汁酸以及从血浆摄取的胆汁酸都从胆小管侧膜分泌入胆汁,该过程需消耗ATP。近年研究显示,作为ATP结合盒(ATP binding cassette,ABC)超家族成员之一的胆汁酸盐输出泵(bile salt export pump,BSEP)是肝细胞分泌胆汁酸的重要蛋白。BSEP基因突变可导致Ⅱ型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progressive famili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Ⅱ,PFIC2),亦可能是小鼠胆固醇结石病易感基因Lith1的候选基因。因此,其结构和功能受到肝胆疾病等研究领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血清总胆汁酸(TBA)在肝细胞内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初级胆汁酸,并经胆汁分泌入肠道,再经肠肝循环重复被肝脏利用,因此TBA水平反应了肝脏的合成、分泌及代谢功能。近年来,胆汁酸的反流与胃癌的关系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在胃病变患者的胃液中胆汁酸含量升高,本研究将进一步探讨TBA与胃癌发生的关系。细胞外基质由胶原蛋白、糖蛋白及蛋白多糖等成分组成,包括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P)、1V型胶原(Ⅳ-C)、层黏连蛋白(LN)。近年来研究表明,肿瘤的生长、转移与细胞外基质密切相关^[1]。本试验通过检测胃癌、胃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血清TBA和血清及胃液中肝纤维化四项指标水平,探讨这些指标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肝细胞胆小管侧膜胆汁酸盐输出泵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细胞自身合成的胆汁酸以及从血浆摄取的胆汁酸都从胆小管侧膜分泌入胆汁 ,该过程需消耗ATP。近年研究显示 ,作为ATP结合盒 (ATPbindingcassette ,ABC)超家族成员之一的胆汁酸盐输出泵 (bilesaltexportpump ,BSEP)是肝细胞分泌胆汁酸的重要蛋白。BSEP基因突变可导致Ⅱ型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 (progressivefamilialintrahepaticcholestasisⅡ ,PFIC2 ) ,亦可能是小鼠胆固醇结石病易感基因Lith 1的候选基因。因此 ,其结构和功能受到肝胆疾病等研究领域的关注。1 BSEP的结构与功能1995年Childs等从猪克隆部分编码的BSEP …  相似文献   

16.
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肝病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去氧胆酸 (ursodeoxycholicacid ,UDCA)最早是从中国黑熊胆汁中分离出来的 ,八十年代起开始试用于临床 ,具有重要的生物学特性。近年来 ,其利胆、保护肝细胞 ,尤其是免疫调节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并广泛用于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本文主要对近年来UDCA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作一简要综述。胆汁酸代谢  胆汁酸是胆汁有机溶质的主要成分。肝脏是合成胆汁酸的唯一器官 ,胆固醇是其合成的前体。正常人胆汁含有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前者由肝脏合成 ,包括胆酸和鹅脱氧胆酸 ,后者由初级胆汁酸在肠道细菌…  相似文献   

17.
<正>胆汁淤积概述胆汁的主要成分为胆汁酸,其由肝细胞合成并依次排入胆管、肠道。约95%的胆汁酸可在肠道被重吸收,形成胆汁酸的肠肝循环,维系胆汁酸的稳态[1]。胆汁酸循环的各个环节受不同致病因素的影响,致使流入十二指肠的胆汁减少,从而引起胆汁淤积。胆汁淤积按发生部位可分为肝内胆汁淤积和肝外胆汁淤积。肝内胆汁淤积主要原因有药物、  相似文献   

18.
1胆汁酸的来源与分类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分,为一类胆烷酸的总称,以钠盐或钾盐的形式存在,具有表面活性,它们的两亲特性允许胆汁酸乳化后在随后从小肠中吸收的膳食脂肪、脂溶性药物和维生素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胆汁酸被重新认识为有效的信号分子,在葡萄糖、脂质和能量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胆汁酸由肝脏中的胆固醇分解代谢产生,人体每天约合成1.0~1.5 g胆固醇,其中0.4~0.6 g在肝内转变为胆汁酸。生理条件下,胆汁酸的合成、转运受到精密调节,并维持胆汁酸稳态,胆汁酸的主要合成场所在肝细胞内,根据合成来源,胆汁酸可分为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  相似文献   

19.
<正>胆汁酸的结构1932年首先被描述,它被公认在脂肪吸收、胆固醇分泌和胆固醇结石形成的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初级胆汁酸-胆酸(CA)和鹅去氧胆酸(CDCA)由肝脏合成,分泌到肠道,经细菌生物转化形成次级胆汁酸包括脱氧胆酸(DCA)和胆石酸(LCA)。上世纪60年代以来,已公认胆汁酸代谢中微生物起重要作用。胆汁酸信号通路核受体法尼酯X受体(FXR)与Takeda G蛋白偶联受体5  相似文献   

20.
虽然短肠综合征中的脂肪吸收障碍部分是 由胆汁酸分泌减少引起的,但是据信摄入胆汁酸将加重腹泻,所以不用胆汁酸替代治疗短肠综合征。胆酰肌氨酸(cholylsarcosine)是将肌氨酸(N-甲基甘氨酸)的氨基端连接到胆酸的羧基端而合成。它能促进啮齿动物脂肪溶解和吸收,但不致腹泻。此研究目的是比较胆汁中的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