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纵隔哑铃型肿瘤是比较少见的胸腔内肿瘤,其中90%为良性病变,常见的是神经源性肿瘤,包括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等[1]。肿瘤的主体部分主要位于胸腔内,但有部分延伸进入椎间孔、甚至椎管内[2],对于此类肿瘤进行手术的合适入路,目前尚存争议。多数情况下,尤其当肿瘤体积较大时,单一的手术入路,比如胸腔入路或者脊柱旁入路,常常不能达到手术目的。2013年,我院收治1 例后纵隔哑铃型神经鞘瘤患者手术中采用前入路(胸腔镜)联合后入路(脊柱旁小切口椎板切除)的方式完整地切除了肿瘤,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12岁。因体检中发现后纵隔肿物,无胸闷、胸痛,无呼吸困难及进食哽噎感,无咳嗽、咳痰及咯血,为求明确诊治于2014年9月15日来我院就诊。查体:触诊双侧触觉语颤正常。叩诊双肺呈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啰音。影像检查CT平扫:左侧后纵隔脊柱旁见卵圆形软组织密度影,病灶边界清晰,包膜完整,大小约89.0mm×54.1mm×77.4mm,其内密度均匀略低于周围肌肉,CT值约25.  相似文献   

3.
节细胞神经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我们遇到一例位于胸部后纵隔的节细胞神经瘤,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12岁,体格检查未见特殊阳性体征。X线检查:胸部正位片示纵隔影无明显增宽,中纵隔右心缘可见一突向肺野的块影。侧位片该阴影位于第七、八肋与胸椎起始部,密度稍增高,边缘不清。胸部CT:胸部增强扫描后纵隔影增宽,肺及纹理未见异常。纵隔窗见右后纵隔脊柱旁2×4cm大小的梭形病灶,CT值54Hu,邻近椎体及肋骨无破坏,双侧胸膜无增厚,无胸腔积液(见附图)。CT诊断:右后纵隔脊柱旁占位,考虑良性胂瘤,以神经源性胂瘤可能性大。病理:瘤细胞呈节细胞神经瘤改变,未见包膜,与周围组织毗邻关系不  相似文献   

4.
<正>1临床资料患者谢某,男,66岁。因"胸闷、气短1年余"于2013年5月9日就诊于我院。患者无发热、盗汗,无咳嗽咳痰。查体:气管偏向左侧,右肺呼吸音减弱,左肺呼吸音增强。进一步行胸部CT检查提示:双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向左侧移位,右肺体积变小,右侧纵隔内见巨大类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边缘光滑,其内密度不均匀,可见片状低密度影及弧  相似文献   

5.
节细胞性神经瘤罕见 ,我们遇见1例 ,报告如下。病例患者 ,女 ,34岁 ,右侧腰痛8年 ,加重2周 ,右下肢股骨内侧肌肉疼痛 ,近已影响日常工作。体检 :右肾区压痛、叩击痛明显 ,右下肢肌肉萎缩 ,腹部未触及包块。B超 :右腹膜后肾下极处示一约9 5cm×6 2cm×5 8cm大小肿块 ,有完整包膜 ,边界清晰 ,内可见不规则的低回声和强回声光团。彩超未探及其内有血流显示。B超诊断 :右腹膜后混合性占位 ,考虑淋巴管瘤并出血。CT轴位扫描 :腰 3、4 椎体右侧可见约5 8cm×5 5cm大小软组织肿物 ,有包膜 ,密度不均 ,其中央及内后…  相似文献   

6.
王永芹  谢晓红 《华西医学》2014,(10):1817-1818
1病例介绍患者女,26岁。因体检时发现右下纵隔包块占位,于2013年4月30日来我院就诊。患者无胸闷、气促,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胀、腹泻等不适,以"右下纵隔肿瘤"入住我院。术前全身情况良好,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血常规、生物化学检查、肿瘤标志物等各项指标均正常。  相似文献   

7.
1 病例报告女 ,33岁。患者 1a前发现右上腹有一逐渐增大包块 ,约拳头大小 ,境界清楚 ,有隐痛感。 CT示 :肝脏脏面高密度瘤灶 ,边缘光滑 ,大小约 10 cm× 10 cm× 8cm,经会诊后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及家属放弃治疗。以后包块不断增大 ,隆起于腹壁 ,疼痛加重 ,出现进食后恶心、呕吐 ,明显消瘦。于 2 0 0 0 - 11- 2 1入住该院外科。查体 :T36 .5℃ ,R2 2次 / min,P10 6次 / min,BP10 5 /5 5 mm Hg,颈静脉怒张 ,心肺无异常 ,腹部不对称 ,右上腹明显隆起 ,可触及 2 5 cm× 2 0 cm× 15 cm质硬肿物 ,活动性差 ,边界欠清 ,无触痛及压痛感 ,无…  相似文献   

8.
颧骨节细胞神经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颧骨节细胞神经瘤1例杨珍凤,薛小青(河南平顶山解放军152医院病理科167000)患者男性,6岁,右颧骨骨性隆起1年余。逐渐增大,无疼痛及压痛,触之坚硬如骨,不活动。X光片提示右颧骨肿瘤。鼻中隔、鼻咽部及双眼未见异常。于1993年11月27日全麻下切...  相似文献   

9.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神经源性良性肿瘤,其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目前诊断主要依靠B超、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20岁,体检时偶然发现右肾上腺肿物,自觉腰部不适,无发热,无明显头晕、乏力、心悸,无肉眼血尿,无排尿困难,血生化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正常。醛固酮测定835pg/ml(正常参考值80~240pg/ml)。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 ,5 7岁 ,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 ,感觉上腹部困胀不适 ,伴心慌、气短。查体 :无特殊。 2 4h尿中 3 甲基 4羟基苦杏仁酸 (VMA) ,3次分别为 :94mmol/d、10 0mmol/d、110mmol/d。动态血压正常。B超 :右肾上腺区见 5 .2cm× 6 .2cm× 6 .4cm的异常回声 ,边界尚清 ,形态规则 ,内为暗淡回声 ,并见多个亮光点 ,其中较大一个直径 0 .7cm。彩色血流内无血流信号。诊断 :右肾上腺腺瘤。CT :右肾上腺区可见一低密度的类圆形肿块 ,大小约 5 .3cm× 6 .2cm内部密度欠均匀 ,其中散在小点状钙化影 ,边缘光滑、清晰 ,…  相似文献   

12.
李霞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2,14(9):612-612,615
患者男,34岁,腹部略有闷胀不适.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超声检查:腹部剑突下,于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周围,胰体及胰尾后下方探及范围约6.3 cm×3.8 cm的低回声区,形态不规则,略似"乙"字形状,边界清,包膜欠光整,呈花朵样改变,内部回声欠均匀,可见细小点状强回声散在分布,此低回声区与胰体、胰尾及主动脉分界尚清(图1);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低回声区内可见点状及短棒状血流信号(图2);频谱多普勒显示为以动脉血血流为主的动静脉血流,收缩期血流速度约6.5 cm/s(图3).超声提示:腹膜后实质性肿物,考虑为神经源性肿瘤,多为良性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对后纵隔节细胞神经瘤(Posterior mediastinal ganglioneuroma,PMGN)的认识。材料和方法:搜集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MGN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5例行CT检查,1例行MR检查,4例同时行CT及MR检查),并对其CT、MR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影像学上,PMGN瘤体上下径大于前后径及左右径,且紧贴脊椎生长。我们将本组PMGN根据其是否累及邻近的椎管分为椎管相关性节细胞神经瘤(GN)(n=1)和非椎管相关性GN(n=9),另外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又分为单侧型(n=7)和跨中线型(n=3)。CT平扫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性低密度,1例内可见散在点状钙化,1例内可见片絮状脂肪密度影;增强扫描表现为无强化或轻中度不均匀或均匀强化。MR上,T1WI病灶均表现为均匀低信号,T2WI病灶均表现为不均匀稍高信号,T1WI增强扫描1例表现为不均匀混杂强化,其余表现为无强化。结论:PMGN在CT及MR上具有一定特点,对其特征性表现提高认识,有助于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病例 女,18岁,于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颈部肿物,在当地医院诊断甲状腺肿,治疗无效,后收入我院心胸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5.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临床少见,以往施行开放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创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本科采用后腹腔镜肾上腺节细胞瘤切除术11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992年9月至1996年9月,我院为6例纵隔肿瘤和4例胸膜结核瘤病人分别做了不开胸切除术和病灶清除术。我们均进行了随访。随访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及复发。效果良好。对于胸膜结核瘤行不开胸手术,国内外尚未见报告,其最大优越性为:不切开胸膜腔对心肺机能影响小。切口小,只相当于正常开胸手术切口的1/4~1/3,出血少,缩短了手术和住院时间,降低了费用,对术后病人的身体康复及心理康复均有好处,尤其对年青患者更易于接受。手术后不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减轻了病人痛苦及胸部疤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5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采用后腹腔镜子术切除3例,开放手术切除2例,肿瘤位于左侧3例.右侧2例.结:果后腹腔镜手术顺利,无中转开放,2例开放手术时间为90~180min,3例腹腔镜手术时间为30~120min,平均为80min.开放组出血量100~300mL,腔镜组出血量20~50mL.切下肿瘤最大直径1.6~7cm,平均为(4.8±1.9)cm.4例肿瘤为单发,1例为多发.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未見局部复发.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瘤行后腹腔镜手术切除是安全和可行的,微创、恢复快,可做为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纵隔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节细胞神经瘤9例,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纵隔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为边缘光滑清晰的肿块影,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密度低且均匀,平扫密度低于胸大肌,部分肿块内可见点状钙化灶(3/9),增强扫描多数肿块呈轻度均匀强化(8/9),强化后密度仍低于胸大肌,少数可见条带状不均匀强化(1/9).结论 纵隔节细胞神经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术前诊断及手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20.
正病例资料患者,男,11岁。6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无恶心、呕吐。当地医院药物治疗后,体温逐渐下降,4 d前恢复正常。随后出现左腹部隐痛,可忍受,与饮食无关,可自行缓解。外院CT提示:腹膜后恶性畸胎瘤;外院超声示:左中上腹等回声包块。查体:腹部无压痛、无反跳痛,左锁骨中线与腹正中线间可扪及一大小约为5 cm×6 cm的包块,质硬、边清、不可推动、无压痛。实验室检查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