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对肝星状细胞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表达及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 HepG2细胞或表达HCV核心蛋白的HepG2细胞与肝星状细胞(LX-2细胞)共培养。应用液体闪烁计数仪、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印迹检测LX-2细胞SIRT1活性、mRNA及蛋白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LX-2细胞磷酸化AMP激活的蛋白激酶(p-AMPK)、脂联素受体2(AdipoR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共培养上清液中人Ⅳ胶原(ColⅣ)、Ⅲ型前胶原肽(PⅢNP)、透明质酸(HA)和人层黏连蛋白(LN)的水平。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与LX-2细胞和HepG2细胞共培养组相比,LX-2细胞和表达HCV核心蛋白HepG2细胞共培养组SIRT1活性(0.4±0.1比1.0±0.2,t=6.573,P0.01)、mRNA(0.3±0.1比1.0±0.3,t=5.422,P0.01)和蛋白(0.4±0.1比0.8±0.2,t=4.382,P0.01)水平下降;p-AMPK(0.3±0.1比0.8±0.2,t=5.477,P0.01)和AdipoR2(0.4±0.1比0.8±0.2,t=4.382,P0.01)表达下降;TGF-β1(2.3±0.5比0.8±0.2,t=6.823,P0.01)表达增加;共培养上清液中ColⅣ、PⅢNP、HA和LN的水平增加。SIRT1激动剂白藜芦醇降低TGF-β1的表达。结论 HCV核心蛋白下调肝星状细胞SIRT1活性及表达,下调AdipoR2表达,上调TGF-βl表达,活化肝星状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对肝窦内皮细胞(LSEC)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表达及LSEC功能的影响。方法 HepG2细胞或表达HCV核心蛋白的HepG2细胞与LSEC共培养。应用液体闪烁计数仪、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Western印迹检测LSEC SIRT1活性、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及LSEC脂联素受体2(AdipoR2)、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第Ⅷ相关抗原(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分化抗原簇31(CD3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CD14蛋白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水平,检测共培养上清液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联素、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的水平。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与LSEC和HepG2细胞共培养组相比,LSEC和表达HCV核心蛋白HepG2细胞共培养组SIRT1活性(0.3±0.1比1.0±0.3,t=5.422,P0.01)、mRNA(0.4±0.1比1.0±0.2,t=6.573,P0.01)和蛋白(0.3±0.08比1.0±0.3,t=5.613,P0.01)水平下降;脂联素[(3.41±0.61)比(5.82±0.87)μg/mL,t=5.556,P0.01]分泌减少且AdipoR2蛋白(0.3±0.1比0.8±0.2,t=5.477,P0.01)表达下降;eNOS蛋白(0.4±0.1比0.9±0.3,t=3.873,P0.01)表达下降;vWf蛋白(0.8±0.3比0.4±0.1,t=3.098,P0.01)、CD31蛋白(0.9±0.2比0.3±0.1,t=6.573,P0.01)、VEGF蛋白(0.9±0.3比0.5±0.1,t=3.873,P0.01)表达增加;CD14蛋白(0.4±0.1比0.9±0.3,t=3.873,P0.01)表达下降。共培养上清液中NO和SOD水平下降,ET-1和MDA水平升高。结论 HCV核心蛋白下调SIRT1活性及表达,下调脂联素及受体表达,引起LSEC收缩和肝窦毛细血管化,增加氧化应激反应,导致肝窦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PC12细胞,采用氧合血红蛋白(Oxy Hb)建立体外SAH模型,观察EGCG对SAH后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Furo-3 AM检测线粒体Ca~(2+)浓度([Ca~(2+)]m)变化;JC-1及DCFH-DA分别检测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Δψm)和活性氧(ROS)的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xy Hb诱导PC12细胞增殖,但却出现线粒体[Ca~(2+)]m超载、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细胞内ROS含量增多等现象,最终导致细胞凋亡。而EGCG治疗后细胞活力较SAH组相比显著降低且与EGCG浓度呈正相关,50μmol/L EGCG治疗组与SA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0μmol/L EGCG显著抑制SAH后的[Ca~(2+)]m超载,由SAH后的3.30±0.04降至3.05±0.03(P0.01)。此时线粒体膜电位和ROS荧光强度均降至正常水平,与SAH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伴随线粒体功能的恢复,EGCG治疗组凋亡细胞也明显减少。结论 SAH后EGCG可能通过降低[Ca~(2+)]m超载和细胞内ROS水平、维持线粒体膜的稳定性,进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而发挥神经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过氧化氢(H2O2)导致的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以H2O2损伤PC12细胞作为氧化应激细胞损伤模型,加入10μmol/L的异丙酚,采用MTT法分析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染色检测细胞核形态变化,罗丹明123染色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双氯荧光黄乙酸乙酯(DCF-DA)染色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pAkt蛋白表达;在此基础上,探讨异丙酚保护作用机制时再加入LY294002,分别检测细胞上述指标及pAkt的表达。结果 H2O2可致PC12细胞存活率下降,凋亡增加,异丙酚(10μmol/L)可使PC12细胞的存活率增加,凋亡率降低;异丙酚可抑制H2O2导致ROS和膜电位变化;增加Akt磷酸化水平;PI3K抑制剂LY294002可拮抗异丙酚的保护作用,使细胞存活率降低、ROS生成增加、膜电位下降。结论异丙酚可减轻H2O2导致的PC12细胞损伤,这一作用是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Yes相关蛋白(YAP)在缺氧复氧(H/R)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用过表达YAP重组慢病毒感染心肌细胞,给予H/R处理,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YAP表达情况。CCK8法测定增殖变化,二硝基苯肼显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变化,Western blot检测活化型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水平,DCFH-DA法检测活性氧(ROS)水平,黄嘌呤氧化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法检测胞浆和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蛋白水平。结果过表达YAP重组慢病毒感染可以提高H/R条件下心肌细胞中YAP表达水平。H/R处理后的心肌细胞增殖活性降低,LDH漏出率升高,细胞凋亡率升高,细胞中活化型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水平升高,ROS水平也升高,SOD活性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下降,胞浆中Cytochrome C蛋白水平升高,线粒体中Cytochrome C蛋白水平降低。上调YAP可以提高H/R条件下心肌细胞增殖活性,降低LDH漏出率,减少细胞凋亡,降低细胞中活化型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水平表达,提高SOD活性,减少细胞中ROS水平,提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胞浆中Cytochrome C蛋白水平,提高线粒体中Cytochrome C蛋白水平。结论上调YAP减轻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损伤,减少细胞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减少细胞内ROS水平,抑制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细胞小泛素样修饰物特异性蛋白酶3(SENP3)对脂滴水平的调节及其对HCV复制的影响。方法 以感染性HCV病毒颗粒感染人HepG2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感染前后SENP3蛋白表达水平。采用脂质体法转染SENP3-siRNA至HepG2细胞,在感染HCV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CV核心蛋白表达量,采用qRT-PCR法检测HCV RNA水平,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脂滴水平。以软脂酸处理敲低SENP3后的HepG2细胞,采用qRT-PCR法检测感染HCV后HCV RNA水平。结果 在HCV感染HepG2细胞后1 d、3 d和6 d,HCV 核心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1±0.00、0.17±0.02和0.43±0.04,SENP3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3±0.04、0.42±0.03和0.46±0.04,差异显著(P<0.05);转染SENP3-siRNA可有效降低SENP3表达并降低HCV感染后细胞HCV核心蛋白表达水平;SENP3敲低细胞HCV RNA相对水平为54.2±11.4%,较转染非特异性siRNA细胞显著降低(P<0.01);敲低SENP3蛋白表达后细胞脂滴数量显著减少;敲低SENP3的HepG2细胞感染HCV后HCV RNA相对水平为58.2±5.2%,较转染非特异性siRNA细胞显著降低(P<0.01),而以软脂酸处理敲低SENP3的HepG2细胞,在感染HCV后HCV RNA相对水平为74.6±6.4%,较未经软脂酸处理细胞显著升高(P<0.01)。结论 在HCV感染肝细胞时SENP3可通过调节脂滴代谢促进HCV复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RIN-m β细胞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探讨Ang Ⅱ损伤β细胞功能的机制.方法 RIN-m细胞以不同浓度AngⅡ(0.1、1、10、100 nmol/L)干预24 h后,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基础(3.3 mmol/L)和葡萄糖(16.7 mmol/L)刺激下RIN-m细胞胰岛素分泌量;RT-PCR和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解耦联蛋白2(UCP2)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检测细胞内ATP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内Ca~(2+)浓度.结果 (1)在低糖刺激下,各Ang Ⅱ处理组RIN-m细胞胰岛素分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44,P:0.634);在高糖刺激下,除0.1 nmol/L Ang Ⅱ组外,其余各组胰岛素分泌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F=118.528,P=0.000).(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各AngⅡ处理组的UCP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F=1 370,P=0.000;F=675.175,P=0.000).(3)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除0.1 nmol/L Ang Ⅱ组外,其余各组的RIN-m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内ATP含量和Ca~(2+)浓度显著减少(F=4.035,P=0.008;F=3.353,P=0.013;F=5.867,P=0.001).结论 AngⅡ损伤胰岛β细胞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功能,其机制可能是AngⅡ上调β细胞UCP2表达,进而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减少细胞内ATP含量及Ca~(2+)浓度,最终损伤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过氧化氢(H2O2)导致的PCI2细胞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以H2O2损伤PCI2细胞作为氧化应激细胞损伤模型,加入10μmol/L的异丙酚,采用MTF法分析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染色检测细胞核形态变化,罗丹明123染色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双氯荧光黄乙酸乙酯(DCF—DA)染色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pAkt蛋白表达;在此基础上,探讨异丙酚保护作用机制时再加入LY294002,分别检测细胞上述指标及pAkt的表达。结果H2O2可致PCI2细胞存活率下降,凋亡增加,异丙酚(10μmol/L)可使PCI2细胞的存活率增加,凋亡率降低;异丙酚可抑制H2O2导致ROS和膜电位变化;增加Akt磷酸化水平;P13K抑制剂LY294002可拮抗异丙酚的保护作用,使细胞存活率降低、ROS生成增加、膜电位下降。结论异丙酚可减轻H2O2导致的PCI2细胞损伤,这一作用是通过激活P13K/Akt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对肝瘤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HCV核心基因cDNA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BK-CMV的Hind Ⅲ和BamH I位点间,构建重组质粒PBK-HCVc。再将重组质粒PBK-HCVc和空载体分别导入肝癌细胞株HepG2中,G418筛选,RT-PCR、蛋白印迹鉴定HCV核心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印迹检测VEGF蛋白表达;原位杂交,RT-PCR检测VEGF mRNA。结果 重组质粒PBK-HCVc在HepG2细胞中有稳定表达;表达HCV核心蛋白的细胞HepG2-C的VEGF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较转染空载体的细胞HepG2-CMV明显升高。结论 HCV核心蛋白能激活VEGF表达,可能对肝细胞癌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CV core转染到HepG2细胞,在HepG2细胞中表达HCV核心蛋白,并筛选其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CVcore转染HepG2细胞后进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将pcDNA3.1(-)HCVcore和pcDNA3.1(-)载体分别转染HepG2细胞后,提取mRNA并逆转录为cDNA,运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经双酶切鉴定;转染HepG2细胞后HCV核心蛋白表达经蛋白免疫印迹证实;经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发现,其中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和下调的分别是181个和48个。结论筛选HCV核心基因转染HepG2细胞后的糖类和脂类物质代谢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从而为丙型肝炎病毒合并糖尿病、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Parkin在星型孢菌素(staurosporine, STS)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及细胞自噬中的作用。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STS作用前后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经STS处理后HepG2细胞caspase3、caspase7、PARP、Parkin/PINK1、LC3Ⅱ/LC3Ⅰ比值、ATg5、Vps34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情况;双荧光mRFP-eGFP-LC3自噬指示系统检测细胞自噬率。在HepG2细胞中过表达重组载体Parkin-flag,经STS处理后,蛋白质印记法检测凋亡蛋白表达变化,双荧光mRFP-eGFP-LC3自噬指示系统检测细胞自噬率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STS下调线粒体膜电位并促进细胞色素C释放,同时上调凋亡蛋白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7及PARP表达水平。经STS处理后Parkin蛋白表达被抑制,LC3Ⅱ/LC3Ⅰ比值及自噬相关蛋白ATg5、Vps34的表达下降。转染mRFP-eGFP-LC3后,STS组自噬体及自噬溶酶体形成明显减少。过表达Parkin...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对肝细胞葡萄糖摄取能力的影响.方法 表达HCV核心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core通过Lipofecta- mineTM基因转染法转染HepG2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HepG2细胞,经Western blot证实有HCV核心蛋白表达.应用放射同位素法检测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 (SIRT1)-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在HCV核心蛋白所致肝细胞能量代谢紊乱中的作用.方法 pcDNA3.1-core重组质粒转染HepG2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表达HCV核心蛋白的HepG2细胞的活性氧(ROS),液体闪烁计数仪测定ATP/ADP比例和AMPK α2酶活性,比色法测定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态与还原态之比(NAD+/NADH),荧光定量检测SIRT1酶活性,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SIRT1、AMPK α2的表达.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Western印迹检测证实,HepG2细胞表达相对分子质量为22 000的HCV核心蛋白.与HepG2细胞相比,表达HCV核心蛋白的HepG2细胞ROS水平升高(1.0±0.1比4.0±0.5,t=14.411,P<0.01);ATP/ADP比例无明显变化(8.2±2.2比9.3±2.8,t=0.757,P>0.05);AMPK α2酶活性(0.8±0.2比0.2±0,t=7.345,P<0.01)明显降低;NAD+/NADH比例明显降低(0.08±0.02比0.02±0,t=7.348,P<0.01);SIRT1酶活性[(0.30±0.05) pmol·μg 1·min-1比(0.15±0.04) pmol·μtg-1·min-1,t=5.738,P<0.01)]明显降低;SIRT1 mRNA(0.8±0.2比0.4±0.1,t=4.382,P<0.01)和AMPK α2 mRNA(0.9±0.3比0.2±0,t=5.715,P<0.01)表达明显降低;SIRT1蛋白(0.8±0.2比0.3±0,t=5.941,P<0.01)和磷酸化AMPK蛋白(0.5±0.1比0.1±0,t=9.608,P<0.01)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HCV核心蛋白能下调SIRT1-AMPK信号通路活性,导致肝细胞能量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线粒体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影响以及心肌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64只.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缺血后处理组,每组16只。检测各组心肌梗死面积,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荧光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比色法检测线粒体Ca~(2+)和丙二醛浓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Cx43含量。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缺血后处理组和缺血预处理组兔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少,心肌线粒体形态结构改变明显减轻,跨膜电位、SOD活性、线粒体Cx43明显升高,Ca~(2+)、丙二醛浓度明显降低(P<0.05,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兔线粒体Cx43明显下调(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保护心肌及线粒体可能与提高线粒体跨膜电位、降低线粒体氧自由基水平和减轻线粒体Ca~(2-)超载有关,其机制可能与提高线粒体Cx4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转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HepG2.2.15细胞株在体外促进肝星状细胞中CTGF和TGF-beta1的表达, 进而探讨HBV促肝细胞纤维化的机制. 方法: 将HepG2和HepG2.2.15细胞株分别在体外与肝星状细胞(LX-2)共培养, 以单独培养的肝星状细胞为对照组. 培养24, 48, 72 h后, 以Real-time PCR定量检测肝星状细胞中CTGF和TGF-beta1 mRNA的表达, 以Western blot定量检测其蛋白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在24、48、72 h时点, CTGF和TGF-beta1 mRNA分别增高约1.7、4.2、9.6倍(P<0.01)和2.2、6.1、8.1倍(P<0.01), 以72 h差异最为显著; 而与HepG2细胞共培养实验组LX-2细胞CTGF和TGF-beta1 mRNA在三个时间点分别增高约1.7、1.2、1.3倍(P<0.05)和2.7、1.9、2.1倍(P<0.05). CTGF和TGF-beta1蛋白表达量分别增高约2.1、2.6、2.5倍(P<0.01)和1.7、3.3、3.1倍(P<0.01), 以48 h差异最为显著; 而与HepG2细胞共培养实验组LX-2细胞CTGF和TGF-beta1蛋白表达量在三个时间点分别增高约1.6、1.1、0.9倍(P<0.05)和1.1、1.4、2.5倍(P<0.05).结论: 与HepG2.2.15细胞株共培养后, 肝星状细胞中肝纤维化相关因子的表达明显增强. 体外实验证明HBV具有诱导肝细胞纤维化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蛋白激酶B调节骨桥蛋白在肝癌HepG2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转移相关基因骨桥蛋白(OPN)在肝癌中的表达方式、途径尚不清楚,检测OPN在HepG2细胞中转染蛋白激酶B(Akt)前后的表达,旨在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信号途径中的关键基因Akt与OPN表达的关系。方法 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法将含有Akt基因的质粒转染HepG2细胞,并用Western blot鉴定;OPN的表达用Northern blot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结果 Akt基因成功转染HepG2细胞,Western blot能检测到HepG2细胞中外源表达的Akt基因;Northern blot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Akt在核酸和蛋白水平调节OPN的表达;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OPN在HepG2中结构性表达量很少或无表达,转染活性型Akt后OPN表达升高;在有血清培养条件下,HepG2细胞转染缺陷型Akt基因后OPN表达下降。结论 Akt调节转移相关基因OPN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提示可通过使Akt基因失活来阻断OPN产生,从而抑制肝癌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与HCV NS5A蛋白反式激活基因13(HCV NS5A trans-regulated protein 13,NS5ATP13)的关系及对人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在HepG2细胞中分别加入OMT、转染NS5ATP13过表达载体(pNS5ATP13)和小干扰RNA(siNS5ATP13)及各自的阴性对照,检测细胞活力、愈合速度、迁移及侵袭程度、Caspase-3/7表达水平及增殖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1)OMT能抑制HepG2细胞增殖,促进HepG2细胞凋亡,下调NS5ATP13;(2)过表达NS5ATP13能促进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干扰NS5ATP13能促进HepG2细胞凋亡;(3)将NS5ATP13干扰后加入OMT能显著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并抑制AKT/GSK/mTOR信号转导通路。结论 OMT可能通过下调NS5ATP13抑制AKT/GSK/mTOR信号转导通路,诱导人肝母细胞瘤HepG2细胞系的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对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探讨HCV的致肝纤维化机制。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TIMP-1的启动子DNA片段,克隆至真核报告载体pCAT3-basic中,构建pCAT3-TIMP-1p报告载体;将该质粒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以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的表达活性;将构建的pCAT3-TIMP-1p与HCV核心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CVcore共转染入人肝星状细胞系LX-2细胞,同时平行设立pCAT3-basic阴性对照组、pCAT3-control阳性对照组、pCAT3-TIMP-1p单独转染组,用ELISA法检测各组CAT的表达活性。结果成功获得TIMP-1基因启动子DNA片段,构建的pCAT3-TIMP-1p具有转录活性,与PcDNA3.1(-)-HCVcore共转染LX-2细胞后,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pCAT3-TIMP-1p吸光度值为0.833±0.040,同期单独转染LX-2细胞的pCAT3-TIMP-1p吸光度值为0.677±0.049,方差分析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401,P<0.05)。结论 HCV核心蛋白通过上调TIMP-1启动子的活性,促进TIMP-1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核心区 (HCV C)蛋白对肝癌细胞HepG2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首先运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有HCV C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 ) ,然后利用脂质体介导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HepG2 ,经G4 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HepG2细胞 (HCV C转染HepG2细胞 ) ,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RT 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法证实其中有HCV C蛋白表达。然后进行如下实验 :( 1)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 (MTT)法检测HCV C转染HepG2细胞、空白质粒转染HepG2细胞和未转染HepG2细胞的生长增殖率 ;经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 3组细胞的细胞周期 ;( 2 )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 ;( 3)经端粒重复扩增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TRAP ELISA)法检测上述 3组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结果  ( 1)HCV C转染HepG2细胞增殖率显著高于空白质粒转染HepG2和未转染HepG2细胞增殖率 ;HCV C转染HepG2细胞S期所占百分率高于未转染HepG2细胞S期所占百分率 ;( 2 )HCV C转染HepG2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无HCV C转染细胞凋亡率 ;( 3)上述 3组细胞端粒酶活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 1)HCV C蛋白具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 ;( 2 )HCV C蛋白促进HepG2从G0 /1期进入S期 ,从而可能促进细胞生长增殖 ,抑制细胞凋亡 ;( 3)HCV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ABT-737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HepG2细胞,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确定给药浓度,分为对照组、顺铂组、ABT737组和联合用药组,加药后常规培养24 h,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变化、DCFH-DA染色检测细胞内RBE ROS水平、JC-1染色观察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顺铂抑制了HepG2细胞活力并能促进其凋亡,当加入无毒剂量的ABT-737后,从细胞核的形态改变、RBE ROS水平和JC-1检测的数据来看,联合用药组对HepG2细胞的毒性更为明显,细胞凋亡率明显上升。结论 ABT-737能够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增加HepG2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