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99Tcm-亚甲基二磷酸盐(MDP)全身骨显像联合SPECT/CT诊断骨外肿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骨外肿瘤患者94处病灶,观察其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表现,并分析二者联合诊断效能。结果 单纯全身骨显像准确诊断52处骨外肿瘤,准确率55.32%(52/94);其余42处病灶中,35处(35/94,37.23%)因影像学表现与骨骼存在重叠而误诊为转移性骨肿瘤,7处(7/94,7.45%)因病灶99Tcm-MDP摄取低于邻近骨骼而致漏诊。全身骨显像联合SPECT/CT诊断全部94处骨外肿瘤,准确率100%(94/94)。94处病灶中,49处接受病理学检查,其中33处(33/49,67.35%)病灶内见粗大钙化、9处(9/49,18.37%)见细微钙化;CT检出61处(61/94,64.89%)钙化,未显示9处细微钙化。结论 99Tcm-MDP全身骨显像联合SPECT/CT可提高诊断骨外肿瘤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PECT/低剂量CT融合显像诊断SPECT难于确诊的骨盆病灶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99mTc-MDP SPECT显像无法确诊的5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62个病灶行SPECT/低剂量CT同机融合显像检查。由2位经验丰富的核医学科医师共同规范化阅片进行诊断。最终诊断均以病理学检查、联合其他影像学检查(CT或MRI)以及6个月以上随访的结果为标准。结果:SPECT和SPECT/CT分别可对17个(17/62,27.42%)和50个(50/62,80.65%)病灶做出准确诊断,SPECT/CT诊断的准确率较SPECT明显提高(χ2=35.36,P<0.05)。SPECT和SPECT/CT不能确定性质的病灶,经随访确诊后恶性病灶所占比率分别为30.30%(10/33)及25.00%(2/8)。结论:SPECT/低剂量CT同机融合显像技术有助于SPECT难于确诊骨盆病灶的鉴别诊断,可以成为SPECT显像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63岁,1998年因甲状腺滤泡及乳头混合癌伴右颈部淋巴结转移接受手术治疗,2007年因左锁骨上及甲状软骨右侧肿物再次接受手术治疗.2008年1月和5月分别给予131I治疗,剂量5.55 GBq(150 mCi),其后患者偶感头痛.2008年12月头部平扫+增强MRI怀疑脑转移瘤,同时给予第3次131I治疗,剂量同前.7天后131 I全身显像及头部SPECT/CT显像(图1):左额叶见小灶状核素浓聚灶,密度基本同周围脑质密度,与MRI所示异常信号位置一致,诊断为甲状腺癌脑转移瘤.2009年5月给予第4次131I治疗,剂量同前.头部MRI示病变稍增大,最大径变化约0.3 mm;头部131I SPECT/CT显像发现左额叶病变仍摄取131I,但患者临床症状并未加重.2009年11月患者血清甲状腺球蛋白较前降低,CT示左额叶病变已呈高密度钙化,平均CT值为88.7 HU.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骨转移瘤采用S P E C T/C T融合图像与全身骨显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3月来我院检查的疑似骨转移瘤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SPECT/CT融合图像与全身骨显像检查.将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参照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结果:在阳性预测值上,SPECT/CT融... 相似文献
5.
病例女,42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乏力、腹胀等不适,活动后加重,查体:贫血貌,肝脏于右肋下可及4~5cm,无触痛,脾大,平脐,质中等,边缘钝,无触痛,双下肢浮肿(+)。血常规示:血红蛋白30.1g/L(正常值110.00~160.00g/L),白细胞2.90×109/L。 相似文献
6.
马瑞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6):212-213
目的:研究将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融合图像检测、全身骨显像(WBBS)检测应用于骨转移瘤患者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1月我院接收的疑似骨转移瘤病例86例,对患者均开展W B B S检测、SPECT/CT融合图像检测,比较两组所得的结果.结果:骨... 相似文献
7.
8.
徐耀红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3):34-36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式计算机断层/计算机断层显像仪(SPECT/CT)全身骨显像全身多处骨转移对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月—2020年7月全身骨显像全身骨多处转移的190例前列腺癌的患者(暂无其他癌症病史),对其前列腺癌确诊时间和S P E C T/C T发现多处骨转移的时间进行分析.结果: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SPECT/CT对平面骨显像疑难病灶的诊断增益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72例全身骨显像诊断疑难病灶的SPECT/CT检查结果,分析SPECT/CT诊断增益与病灶部位、摄取程度、CT特征及原发肿瘤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 72例中,骨显像共发现140处诊断不确定病灶,65.00%(91/140)病灶经SPECT/CT显像后可以明确诊断。SPECT/CT对不同部位病灶的诊断增益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9,P=0.035)。经SPECT/CT融合显像后,脊柱病灶获得诊断增益率明显高于骨盆病灶(χ2=8.81,P=0.003)。SPECT/CT对不同摄取程度病灶的诊断增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6,P=0.43)。CT呈溶骨为主及具有良性特征的病灶经SPECT/CT显像获得的诊断增益高于成骨为主及混合性病灶。结论 SPECT/CT对诊断全身骨显像疑难病灶具有明确增益作用,病灶部位及CT特征是判断能否通过SPECT/CT融合显像获得明确诊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对SPECT难于确诊骨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SPECT难于确诊的35例肿瘤患者的37个病灶行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由2名经过放射学培训的核医学科医师盲法独立阅片.所有病灶均以病理、磁共振结果 或6个月以上的随诊为最终诊断结果 .结果 SPECT CT和SPECT/CT分别可对17个(17/37,45.95%)和30个(30/37,81.08%)病灶做出准确诊断,SPECT/CT诊断的正确率较SPECT明显提高(X2=9.855,P=0.002).SPECT、SPECT CT和SPECT/CT诊断为性质待定的病灶,经随访确诊后恶性病灶所占比率分别为29.7%(11/37)、26.3%(5/19)和16.7%(1/6).结论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有助于鉴别诊断SPECT难于确诊骨病灶的性质,应作为SPECT显像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1.
关中礼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9):120-121
目的:研究分析椎体良恶骨折联合采用全身骨显像与局部SPECT/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到2020年2月本院经病理证实的50例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所选患者均行全身骨显像与局部SPECT/CT诊断,比较分析椎体良性(设为A组)与恶性(设为B组)骨折之间的差异。结果:全身骨显像提示A组出现病灶例数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SPECT/CT提示B组椎体骨质破坏、椎弓根异常浓聚例数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骨显像与局部SPECT/CT联合用于椎体良恶骨折患者临床诊断中作用确切,有利于筛查及鉴别良恶性骨折。 相似文献
12.
全身骨显像诊断多发骨结核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例女,46岁。颈部包块伴颈肩部疼痛2个月,双下肢瘫痪,吞咽困难及二便潴留1周。体格检查:体温36.5℃,被动体位,心肺未见异常。颈部下段后凸畸形,局部皮温不高, 相似文献
13.
骨梗死全身骨显像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病例男,55岁。左肺癌术后2年半、感冒后发热、双下肢疼痛半个月、体重下降约4kg,要求进一步诊治入院。该患者于2年前在当地医院行左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腺癌。术后用药紫杉醇+顺铂化疗4个周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全身骨显像、CT及二者联合诊断在单发骨转移病变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02例全身骨显像表现为单发异常核素分布的恶性肿瘤患者行骨病变部位CT扫描。全身骨显像、CT及二者联合分别做出诊断,并与随访结果和病理对照。结果 102例患者,经随访和病理证实有53例为骨转移瘤。全身骨显像、CT与二者联合诊断骨转移瘤灵敏度分别为90.57%(48/53)、86.79%(46/53)、100%(53/53);特异度分别为61.22%(30/49)、97.96%(48/49)、91.84%(45/49);准确率分别为76.47%(78/102)、92.16%(94/102)、96.08%(98/102);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1.64%(48/67)、97.87%(46/47)、92.98%(53/5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1%(30/35)、87.27%(48/55)、100%(45/45)。CT诊断特异度、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优于全身骨显像(P<0.05)。二者联合诊断特异度、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明显优于单纯全身骨显像(P<0.05),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明显优于单纯CT(P<0.05)。结论 CT有助于区分全身骨显像单发病变的良恶性。全身骨显像与CT联合诊断可明显提高肿瘤患者单发骨转移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探讨SPECT/CT融合显像对肺癌胸壁骨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临床确诊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比较MSCT与SPECT/CT融合显像对肺癌胸壁骨侵犯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SCT的敏感性为68.3%(28/41),特异性为100%(6/6),准确性为72.3%(34/47);SPECT/CT融合显像的敏感性为97.6%(40/41),特异性为33.3%(2/6),准确性为89.4%(42/47)。2种检查方法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结论:SPECT/CT融合显像相对于MSCT检查,可明显提高对肺癌胸壁骨侵犯的检出率,降低MSCT的漏诊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谢来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20,36(5)
131I全身除残余甲状腺组织及转移灶见131碘摄取外,其它部位如胃肠道、乳腺、腋下汗腺、肝脏等部位也可出现生理性或病理性摄取并显影。义眼植入后眼部131I异常浓聚可能为131I随泪液分泌并累积在义眼区域,或义眼周围及眼眶组织炎性改变,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致局部131I异常聚积,并且131I以某种机制进一步吸附在羟基磷灰石义眼上。在本病例中,SPECT/CT融合显像准确地显示了131I在眼部假体中的分布情况,以及局部解剖结构情况,对于判断眼内131I异常浓聚是否为转移有重要的鉴别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单椎体转移瘤的CT、MRI、SPECT/CT骨显像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CT、MRI、SPECT/CT骨显像在单椎体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组单椎体转移瘤66例,所有病例均行CT、MRI、SPECT/CT骨显像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CT阳性率75.76%,MRI阳性率90.90%,SPECT/CT骨显像阳性率100%。CT符合率69.69%,MRI符合率89.39%,SPECT/CT骨显像符合率90.90%。结论:SPECT/CT骨显像可作为筛选临床疑诊椎体转移瘤的首选检查,MRI、CT是其必要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