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注射痛是丙泊酚的主要不良反应,也是全身麻醉诱导时的常见问题,其机制可能是丙泊酚进入血管后接触内皮细胞激活激肽原的释放[1]。据报道,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率为30%~90%,经手背静脉注射时发生率更高[2]。目前已有许多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方法,例如控制注射速度、药物稀释、预先注射利多卡因等[3]。我们发现注射丙泊酚前即刻给予瑞芬太尼能够减少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本试验旨在研究瑞芬太尼对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和疼痛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预注和混用利多卡因对于儿童丙泊酚静脉注射痛的预防作用。方法:120例儿外科患儿分为A组(先静脉注射0.5 mg/kg利多卡因30 s后使用注射丙泊酚全麻诱导)和B组(丙泊酚和1%利多卡因按20∶1混合液全麻诱导),每组均为60例,观察患儿从开始注射丙泊酚到意识消失过程中出现的注药手臂运动情况和面部表情的反应,评估疼痛的发生率和强度。结果:A组注射痛的发生率为68.3%,其中中重度痛(中度痛+重度痛)发生率为38.3%。B组注射痛的发生率为36.7%,其中中重度痛发生率为18.3%。两组相比,B组注射痛及中重度痛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丙泊酚和1%利多卡因按20∶1混合液较预注射0.5 mg/kg利多卡因30 s后注射丙泊酚更能有效缓解患儿注射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和曲马多2种静脉给药方式对丙泊酚注射痛的预防效果,获取一种安全有效的处理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3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布托啡诺静脉注射组(BI组)及滴注组(BD组)、曲马多静脉注射组(TI组)及滴注组(TD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各30例。麻醉诱导前5 min,BI、TI及C组分别静脉注射布托啡诺2 mg、曲马多100 mg、生理盐水;BD、TD组分别静脉滴注布托啡诺2 mg、曲马多100 mg,丙泊酚静脉注射2.5 mg/(kg·2 min)。采用四分法分别评估布托啡诺和曲马多的预注痛和丙泊酚注射痛及总的疼痛发生率。结果 BI组和TI组预注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且BI组明显高于TI组(P<0.05);C组的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和疼痛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各研究组(P<0.05),其中BD组最低(P<0.05),其次为BI组,明显低于TI和TD组(P<0.05);总的疼痛发生率BD组仅为6.7%,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静脉注射或滴注布托啡诺和曲马多均可减少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及疼痛程度,静脉滴注布托啡诺2 mg效果最佳,但应密切观察,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4.
丙泊酚是一种短效静脉麻醉剂,用于诱导和维持麻醉。外周静脉注射时,大部分人都会有注射痛,且药物浓度高,持续注射易对静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我科采用硫酸镁局部湿敷预防液体渗漏,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方法:2 cm×3 cm小纱布1块,采用50%硫酸镁溶液湿润  相似文献   

5.
丙泊酚常引起静脉注射部位的疼痛,发生率极高,作者自2007年7月至2008年9月,采用改良法利多卡因静脉注射一预注并结合阻断静脉回流的方法,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用丙泊酚注射痛指导无痛人流术后镇痛模式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6月拟行无痛人流的患者1200例,年龄18~42岁,ASAⅠ~Ⅱ级,按照手术先后顺序分为分为三组(Ⅰ、Ⅱ、Ⅲ组),每组400例.三组均以0.5 mL/s的速率静注1%丙泊酚2 mg/kg,当丙泊酚给药量达1/4时暂停给药,采用语言等级评定量表(VRS)评分法评价丙泊酚注射痛(VRS 1分为发生注射痛,VRS≥2分为中重度注射痛),之后静注剩余量丙泊酚完成麻醉诱导,Ⅰ组所有病例未予其他特殊处理;Ⅱ、Ⅲ组中VRS≥1分者术中静注舒芬太尼0.2 μg/kg;Ⅲ组中VRS≥2分者术后另给予下腹部理疗辅助镇痛.术后30 min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无痛人流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30分为发生术后疼痛.[结果]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Ⅰ组为67%,Ⅱ组为68.5%,Ⅲ组为65%,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疼痛发生率Ⅰ组为70%,Ⅱ组为26%,Ⅲ组为11.3%,Ⅱ、Ⅲ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1),说明依据丙泊酚注射痛给予舒芬太尼能明显减少术后疼痛发生率;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1),说明依据丙泊酚注射痛程度给予不同术后镇痛模式的有效性.[结论]应用丙泊酚注射痛指导无痛人流术后镇痛的模式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纳布啡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减轻丙泊酚静脉注射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于该院住院,择期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100例。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20~65岁,体重指数(BMI)19~26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纳布啡复合丙泊酚组(N组,n = 50)和对照组(C组,n = 50)。N组静脉注射纳布啡0.15 mg/kg,C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3 min后两组均静脉推注丙泊酚1.50~2.00 mg/kg,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行胃肠镜检查,根据患者吞咽反射及体动情况,酌情追加丙泊酚0.50~1.00 mg/kg。比较两组患者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不同部位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丙泊酚注射痛的严重程度、苏醒时间、检查时间、丙泊酚用量和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N组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手背处静脉注射痛发生率和丙泊酚静脉注射后轻、中度疼痛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C组(P < 0.05);N组苏醒时间短于C组,丙泊酚用量少于C组(P < 0.05)。N组出现1例恶心呕吐,C组出现1例心动过缓。两组均未发生反流误吸、低氧血症、低血压及血栓性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结论 纳布啡0.15 mg/kg预处理,可以减轻丙泊酚静脉注射引起的疼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可缩短苏醒时间,减少丙泊酚用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托烷司琼复合利多卡因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双盲法将符合标准择期拟行手术的200例患者分为4组,I组(n=50):生理盐水2mL;II组(n=50):2%利多卡因40mg;Ⅲ组(n=50):托烷司琼5mg;IV组(n=50):托烷司琼5mg与2%利多卡因40mg。四组从静脉注射上述药物lmin后,以0.5mL/s的速度按2mg/kg脉注射丙泊酚进行诱导。根据Ambesh四分法观察每组疼痛的发生率及程度。结果Ⅱ、Ⅲ、Ⅳ实验组与对照组I组比较均可以明显降低丙泊酚静脉注射疼痛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P〈0.05),而Ⅱ、Ⅲ实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Ⅳ组间(P〈0.05)及组与Ⅳ组间(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丙泊酚静脉注射前缓慢预注托烷司琼复合利多卡因能有效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盐酸纳布啡对小儿胃镜检查时丙泊酚注射痛的预防效果。方法行胃镜检查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盐酸纳布啡组、利多卡因丙泊酚混合组(混合组)各40例。对照组和盐酸纳布啡组麻醉诱导前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盐酸纳布啡0.2mg/kg,5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18mL+生理盐水2mL;混合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18mL+质量分数1%利多卡因2mL,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停止注射丙泊酚,胃镜检查中体动反应明显时追加丙泊酚0.3mg/kg。采用Ambesh四分法进行疼痛评分,比较3组患儿胃镜检查中注射痛发生率、丙泊酚用量、复苏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盐酸纳布啡组患儿注射痛发生率(7.5%)、丙泊酚用量[(2.0±1.5)mg/kg]和检查时体动和呛咳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52.5%、(2.6±2.2)mg/kg、45.0%]和混合组[35.0%、(2.5±2.3)mg/kg、25.0%]),混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盐酸纳布啡组患儿复苏后嗜睡发生率(20.0%)明显高于对照组(2.5%)和混合组(5.0%)(P0.05),复苏时间[(18.1±6.3)min]及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呼吸抑制发生率(5.0%、2.5%、2.5%)与对照组[(17.5±5.3)min、5.0%、7.5%、5.0%]和混合组[(17.1±6.8)min、2.5%、2.5%、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盐酸纳布啡0.2mg/kg可有效预防小儿胃镜检查时丙泊酚注射痛,减少胃镜检查中丙泊酚用量,且不影响患儿苏醒时间,但术后易发生嗜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注瑞芬太尼在减少胃镜检查时丙泊酚注射痛及丙泊酚剂量中的效果。方法行胃镜检查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各40例。对照组静脉注射丙泊酚,观察1组、观察2组分别静脉注射0.2、0.3μg/kg瑞芬太尼30s后静脉注射丙泊酚,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停止注射丙泊酚,插管行胃镜检查;检查过程中患者体动反应明显时追加丙泊酚0.3mg/kg。记录3组胃镜检查中应用丙泊酚总剂量及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胃镜检查中应用丙泊酚总剂量[(1.95±0.52)mg/kg]较观察1组[(1.45±0.31)mg/kg]、观察2组[(1.33±0.38)mg/kg]多,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40.0%)较观察1组(12.5%)、观察2组(15.0%)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观察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检查前应用0.2μg/kg和0.3μg/kg瑞芬太尼均可降低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减少胃镜检查中丙泊酚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前预先注射美蓝以缓解注射丙泊酚所致注射部位疼痛的效果。方法 2011年4-8月,方便抽样法抽取绍兴市人民医院行下肢骨科手术的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 3组各40例,在麻醉诱导静脉注射丙泊酚前1min,3组患者分别预先注射美蓝25、50mg及生理盐水3ml,评价3组患者注射部位疼痛的程度。结果 B组患者重度疼痛例数明显少于A组(P<0.05),A组和B组发生疼痛的例数均少于C组(均P<0.05);A、B组患者丙泊酚注射部位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47.5%和40.0%,与C组(9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24h随访,患者尿液均未出现蓝色。结论预先静脉注射美蓝能有效缓解麻醉诱导注射丙泊酚所致注射部位疼痛,其中预先注射美蓝50mg缓解注射部位疼痛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在防治丙泊酚注射痛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泊酚注射液是一种静脉麻醉药,在临床使用相当广泛。其主要副作用之一就是能够引起注射性疼痛。为了减轻注射痛,人们尝试了各种办法,已有文献报道,静注利多卡因能减少丙泊酚注射液注射痛。  相似文献   

13.
舒芬太尼、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泊酚近来被广泛应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但丙泊酚几乎无镇痛作用,作用时问短,遇疼痛等强烈刺激时容易出现身体扭动影响手术操作,需追加丙泊酚以加深镇静来对抗,且术后常有苏醒延迟、子宫收缩痛等不良反应.舒芬太尼在已知阿片类制剂中镇痛效应最强,且起效快、苏醒时间短,较适于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单纯异丙酚、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或芬太尼的临床麻醉效果,以减少门诊无痛人流患者术中体动及术后宫缩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正酮咯酸氨丁三醇是临床常用的一种非甾体类镇痛药,其常规剂量无呼吸抑制和血压降低,不需要监测呼吸和血压,恶心及呕吐发生率低,无耐受性,不引起阿片类药物的成瘾性等特性,近年来广泛用于术中及术后镇痛~([1])。但单次静脉注射时,若不稀释常伴有剧烈疼痛。研究~([2])表明利多卡因可用于预防丙泊酚静脉注射痛。本研究在酮铬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试验探讨应用氟比洛芬酯减轻患者丙泊酚注射痛的最佳剂量.方法:200例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A、B、C和D组,每组各50例.注射丙泊酚前2 min,A组在静注氟比洛芬酯75mg;B组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C组静注静注氟比洛芬酯25 mg;D组静注生理盐水7.5 mL.4组均用止血带阻断前臂静脉2 min.接着静脉注射丙泊酚0.5 mg/kg,通过4点口述评定量表(VRS)评估丙泊酚注射痛并记录发生疼痛频数.结果:A组和B组的VRS均比C组和D组的低;A组和B组注射痛的发生率均比C组和D组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注射丙泊酚前2 min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或75 mg,同时用止血带阻断前臂静脉2min均能有效地减轻丙泊酚注射痛,且氟比洛芬酯50mg足以有效地减轻丙泊酚注射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肠镜诊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拟择期行无痛胃肠镜诊疗的患者250例,随机分为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组(B组)和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S组),每组125例。麻醉诱导前,B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7.5 μg/kg,S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 μg/kg,5 min后,两组均缓慢静注丙泊酚1.5~2.0 mg/kg进行麻醉诱导,术中静脉泵注丙泊酚4.0~6.0 mg/(kg·h)进行麻醉维持。记录术中体动等镇静相关不良事件、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离院时间和术后舒适度。结果 B组术中体动、呛咳、呼吸抑制、丙泊酚注射痛和术后恶心呕吐等发生率明显低于S组,丙泊酚注射痛严重程度明显轻于S组,术后腹部疼痛评分明显低于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丙泊酚用量、呃逆发生率、苏醒时间、离院时间、术后疲劳视觉模拟评分(VAS)、低血压、心动过缓、眩晕和嗜睡等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方案应用于无痛胃肠镜诊疗,可提高镇静、镇痛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舒芬太尼、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丙泊酚近来被广泛应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但丙泊酚几乎无镇痛作用,作用时间短,遇疼痛等强烈刺激时容易出现身体扭动影响手术操作,需追加丙泊酚以加深镇静来对抗,且术后常有苏醒延迟、子宫收缩痛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贾慧  裴凌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12):1409-1418
目的系统评价氟比洛芬酯用于减轻全麻患者丙泊酚注射痛和超前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PubMed、Springer、Ovid、ISI、CNKI、CBM等数据库,收集2000~2010年发表的应用氟比洛芬酯减轻注射痛和超前镇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RCT,合计1?42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减轻丙泊酚注射痛:与对照组相比,氟比洛芬酯能预防丙泊酚注射痛[RR=3.13,95%CI(1.08,9.11),P=0.04],并能减少丙泊酚注射时中、重度疼痛的发生[RR=0.57,95%CI(0.40,0.81),P=0.002;RR=0.14,95%CI(0.05,0.34),P<0.000?1],而轻度疼痛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超前镇痛:与对照组相比,术前给予氟比洛芬酯组术后2小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WMD=–2.25,95%CI(–4.20,–0.29),P=0.02]、术后4小时的VAS[WMD=–1.99,95%CI(–3.19,–0.79),P=0.001]、术后8小时的VAS[WMD=–1.39,95%CI(–1.86,–0.93),P<0.000?01]和术后12小时的VAS[?WMD=–2.70,95%CI(–4.73,–0.68),P=0.009]均降低,但术后48小时的VAS结果显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毕予氟比洛芬酯组术后12小时的VAS[WMD=–0.94,95%CI(–1.73,–0.16),P=0.02]降低,术后24小时的VAS结果显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对阿片类镇痛药的需求降低[RR=0.47,95%CI(0.27,0.82),P=0.008]。③安全性:术后恶心呕吐、嗜睡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氟比洛芬酯可有效预防和减轻丙泊酚注射痛,术前予氟比洛芬酯能明显减轻术后2小时、4小时、8小时、12小时的疼痛;术毕予氟比洛芬酯能减轻术后12小时疼痛。而对于恶心呕吐、嗜睡等影响尚需开展更多研究来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9.
刘丽 《当代护士》2013,(7):27-28
目的探讨肘正中静脉与手背静脉穿刺注射丙泊酚和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时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本院妇科门诊接受人工流产手术妇女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手背静脉穿刺注射,观察组采用肘正中静脉穿刺注射。对2组妇女注射时的疼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肘正中静脉注射时疼痛率为2%,对照组手背静脉注射时疼痛率为76%,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肘正中静脉穿刺注射丙泊酚和芬太尼时几乎无疼痛,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利于人流妇女更好地配合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氟比洛芬酯、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镇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镇痛效果。方法将拟行人工流产的300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手术开始前予丙泊酚2mg/kg静脉注射 Ⅱ组手术开始前予芬太尼50μg、丙泊酚2mg/kg静脉注射 Ⅲ组术前30min予氟比洛芬酯50mg溶于10ml0.9%氯化钠溶液中缓慢静脉推注,手术开始前依次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mg/kg,丙泊酚2mg/kg。后根据患者抵抗运动强弱追加丙泊酚0.5~1mg/kg,至体动消失。观察记录术中镇痛效果、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中各时间段脉搏、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分压(SpO2),并比较麻醉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组脉搏及MAP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Ⅲ组镇痛效果、VAS、丙泊酚用量、唤醒时间、术中呼吸暂停发生率、注射部位疼痛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与Ⅰ组、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麻醉效果满意,可减少药物用量,不良反应小,有利于病人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